如何搭建儿童友好型未来乡村教育生态
—— 以临安区太湖源镇为例

2023-12-10 22:31汤淇皓
杭州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临安太湖乡镇

文|汤淇皓

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23 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和发展环境”五个方面友好的具体指导意见。杭州是首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之一,临安区太湖源镇的探索为杭州乡村的“一米高度”注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杭州乡村亟需儿童友好型教育生态

太湖源镇位于杭州市临安区城郊,地处天目山麓,因境内的太湖源头而得名。全镇总面积240.4 平方公里,辖20 个村,总家庭户数1.1万户,常住人口3.3 万人,其中儿童2800 余人。相比于城市儿童,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更需要政府的关注,通过搭建儿童友好型未来乡村教育生态,保障乡村儿童的发展基本权利,助推儿童友好体系建设。当前,儿童友好型乡村教育生态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破解陪伴不足、乡村儿童“没人管”的难题。太湖源镇内有4 所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到三成多,来自外省儿童占到六成多。乡村儿童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和家长陪伴不足的问题,这导致乡村儿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重点支持双职工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

缓解师资不够、乡村儿童“没人教”的困境。太湖源镇专任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比是15.4,低于临安全区的17 和杭州全市的16.9。特别是在课后,由于乡镇师资人才短缺,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得不到支撑。需要引入各方师资力量,重点支持乡村儿童的课外教育。

解决基建短板、乡村儿童“没地去”的问题。乡镇教育基础设施不足,课后时间学生没有地方可去。此外,以图书为例,太湖源镇学校所藏图书3 万余册,仅占到临安全区2.5%。需要重点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硬件短板,为乡村儿童教育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

儿童友好型乡村教育生态的主要做法

为更好地推动形成儿童友好型乡村教育生态,切实解决乡村儿童面临的实际困难,太湖源镇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探索。

盘活乡镇新空间。依托市级文保点“青云桥”历史,太湖源镇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留住乡愁记忆,通过农村利用闲置资源进行适儿化改造,建成青云记忆馆,每天常态化开放。从对外展示功能看,设有历史展陈、文物展览区块,集中展现了太湖源独具魅力的东坑有机“茶文化”、众社“畲乡文化”等。从对内教育功能看,青云记忆馆加挂临安区图书馆太湖源镇分馆,是全镇儿童的“精神家园”,馆内有藏书1200 余册,设有多媒体投影设备,开馆以来已经成为乡镇儿童假期和课后活动的主要场所。

调动教育新资源。太湖源镇积极组织和培育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儿童服务工作。一是引入社会化的办学力量。探索引入培训机构艾尚设立太湖源校区,设置舞蹈、书法、绘画等培训课程,由镇里免费提供场地,第三方机构收取本地儿童培训的价格是临安城区的三分之一。二是引入公办的教育力量。太湖源镇通过支持临安区玲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太湖源校区建设,不定期组织家庭教育专题活动,提升家长的能力素质,发挥乡村“家长学校”的作用。三是引入志愿者的服务力量。2022年4月,太湖源镇发起成立了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面向镇里青云小学等学生,在假期组织“暑期课堂”,在平时组织“四点半课堂”,同时面向家长开展“源头益教”家庭主题类公益讲座等活动。截至目前,公益项目累计开展各类主题讲座55 场,团体沙盘疗愈46 场,接受一对一心理辅导130 人,累计受益约1 万人次。

统筹载体新机制。太湖源镇紧抓各条线载体建设的重要契机,以解决儿童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争创各类载体,努力形成集成式合力。一是建设综合服务驿站。聚焦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先行示范,建设妇儿驿站。基于驿站的显著成效,2022年11月,太湖源镇成功承办了浙江省妇女儿童驿站建设现场会。二是建设邻里中心。结合美丽城镇建设,通过“保持旧肌理、增添新功能、体现老味道”,将老办公楼、老派出所改建成为儿童公益项目活动、镇图书馆的场所,并设有心理辅导室、沙盘疗愈室。三是建设省级县域风貌样板区。全力创建秘境寻源县域风貌样板区,2023年8月已完成市级验收,乡村公共服务和儿童基础配套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儿童友好型的未来乡村教育生态展望

搭建“全生命周期”的教育体系。应围绕“一老一小”的服务需求,及时回应实际诉求,依托打造未来文化场景,汇聚各方教育力量,创新教育合作机制和资源导入机制,建立覆盖乡镇老中青、受益群体广泛的“托育课堂—家长学校—老年学校”全生命周期的教育体系,助力形成儿童友好型乡村教育生态。

搭建“系统集成式”的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一是要强化组织保障。要不断加强乡镇教育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梯队建设,统筹协调省市区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向上争取各项试点创建和开展教育合作。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乡镇教育,安排专门预算,涉及乡村的教育经费应给予倾斜。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支持乡镇教育的政策,结合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整治一体推进,不断打造未来文化的教育场景,为乡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搭建儿童为中心的友好体系。应紧紧围绕“政策、服务、权利、空间、发展”五个要素,构建乡村儿童友好体系。面向未来乡镇儿童人口变化的实际,不断整合资源要素,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市和各区、县(市)应加快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友好指标体系,并纳入有关考核,加快推动乡村儿童友好事业发展,为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更多杭州乡村样板。

猜你喜欢
临安太湖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太湖思变2017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太湖揽春
太湖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太湖一角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