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本科生“高阶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以“教赛融合”为例

2023-12-11 08:45江东坡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2期
关键词:高阶导师融合

李 侠,江东坡

(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这就表明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制定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战略问题。课程改革中,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和增加挑战度为一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教学实践中,“教赛融合”正在成为本科生高阶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将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方向。

一、“教赛融合”与高阶能力

高阶能力是指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所偏重的九大能力,包括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教赛融合”指的是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和采用竞赛方式,让学生投入需要运用高阶能力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促进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教赛融合”具有建构主义的特征,比起客观主义教学模式来说,更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赛融合”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教学目标分类设计中体现高阶思维;第二,在教学活动中嵌入高阶思维;第三,“教赛融合”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一)在教学目标分类设计中体现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应当嵌入具体的课程和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设计方面[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思考:教学是否期望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的情境?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是否要求学习者运用元认知和问题求解的技能?教师可以运用高阶思维或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来做参照,检测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即可以根据这些行为动词来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否发展了高阶思维。

(二)在教学活动中嵌入高阶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嵌入高阶思维是有效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方式。即是说,教师要在完成课程学习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主要从三个维度来开展。第一,学习的维度,即从获得和整合知识、活化知识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有意义地运用知识、思维习惯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元认知和高水平的理解维度。教师可以从自觉意识和控制调节两方面来培养学生,通过建构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反思知识、建构知识。第三,深度思维和理解的维度。教师要综合各种条件,并创设各种教学条件,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和高阶学习技能。

(三)“教赛融合”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教赛融合”是大学教师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意味着教学目标的价值定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将课堂训练与竞赛活动相结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连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路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生成知识,而且能同时或相继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教赛融合”提供的是以学习者目标驱动和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课堂训练,学生产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具备系列的学习策略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活动,最终产生一个能反映或表现知识整合的产品。

二、质量改进“教赛融合”,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教学实践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关于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问。教学团队启动了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和课程实施四个构成要素的创新性改革,改变了从概念到定义、从原理到规律的学术性内容和学究式讲解的授课模式。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开创了以“学生主导+导师团队指导”的竞赛实践培育模式,引导学生扎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建立“教赛融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高阶能力锻炼不足的问题。

(一)“教赛融合”的核心环节

质量改进的“教赛融合”的核心环节(见图1),包括“教”的改革、“赛”的改革和“教赛融合”闭环机制。“教”的改革是对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评价三个课程构成要素进行创新性的改革。首先,“思维能力与理性分析的逻辑集成”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其次,“教学设计”内嵌“研究设计”的核心逻辑,体现为“提出研究问题—呈现文献分析—数据收集—明确研究方法”。最后,强调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改变结果性的评价方式。

图1 质量改进“教赛融合”模式培养高阶能力的核心环节

“赛”的改革的目的,在于“高阶知识的运用”,通过竞赛实践培养学生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赛”的改革指“学生主导—导师团队指导”的竞赛培养方式的改变。“赛”的改革使得“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实践模式紧密衔接,具体包括三个阶段:(1)“赛前”选题论证阶段。导师团队引导学生立足国情、扎根本土选择符合正确价值导向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2)“赛中”实证分析阶段。导师团队分工讲授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学生自主设计问卷或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3)“赛后”报告撰写和分享阶段。学生提交规范的研究报告,导师团队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对学生竞赛表现进行评估,并对好的研究报告进行示范性宣传。

(二)“教赛融合”的实施路径

“教赛融合”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三条:第一,“双导师”制度为本科生高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专业保障,推动了课程合作和“师生研讨”长效机制的形成,开创了高阶能力培养的新模式。第二,“问题导向”的教赛设计是本科生高阶能力培养的着力点。第三,“导师团队”制度共同引导学生团队关注“本土特色”的研究问题,合力扎根“本土特色”的实践教学。

1.“双导师”制度是高阶能力培养的专业保障。教学团队实施“双导师”制度,共同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实现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教学团队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和课程实施四个要素进行创新性改革。“双导师”制度使教师不再是课程的独行者,而是课程共同设计的合作者。通过课程分工,团队之间进行专业探讨,共同研究推动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研讨机制能够顺利运行,形成本科生高阶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2.“问题导向”的教赛设计是高阶能力培养的着力点。问题是高阶思维能力教学的支架或着力点,是具备挑战性、真实性、困惑性的学习任务。通过“问题设计”来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指向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由于参与竞赛活动的学生承担的竞赛任务具有挑战性,且通常是情境性、真实性的现实问题,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从“现实问题”到“研究性问题”的转换。在“教赛融合”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不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3.“导师团队”制度是合力扎根“本土特色”的实践教学。导师团队由要求严格、志趣相投的教师自愿组成。团队成员专业关联性强,擅长战略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互补,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理论性,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多重把关和指导。第一,导师团队以竞赛为实践平台,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学生研究进度,并对学生团队研究报告进行一对一修改和集中点评,形成可循环的“学生主导+导师团队指导”竞赛培育模式。第二,导师团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切实推动地方经济与产业实地调研、科学研究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以研促教、研教互长;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本土”案例并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高阶能力。

(三)“教赛融合”的创新点

经贸专业本科生高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质量改进的“教赛融合”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成果的创新点主要在三个方面:课程整合与竞赛融合、扎根本土案例、教赛过程效果评估。

1.课程整合和竞赛融合互为牵引的良性互动模式。课程整合和竞赛融合经过7年的实践,形成了质量改进“教赛融合”的良性培养模式。经贸专业本科生高阶能力培养过程可以浓缩为“启发理论思维,提出研究性问题,学会研究设计,学会实证分析,清晰呈现一个研究报告”。(1)“启发理论思维”指理论思维能力与理性分析的逻辑集成;(2)“提出研究性问题”指的是现实问题到研究问题的转变;(3)“学会研究设计”指的是实现文献积累与规范文献引用、运用理论探讨研究问题出现的核心机理;(4)“学会实证分析”指运用深度访谈方法和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并运用计量软件或者质性软件实现实证分析;(5)“清晰呈现一个研究报告”指撰写规范和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2.倡导小题大做,扎根本土案例。“教赛融合”的核心特征是引导学生回归本心,研究小问题,研究真问题。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追寻真实问题的本质和直观洞见。一是以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在思维时悬置已知之见,抛弃既有的成见束缚,回归到思维的本真,回归事物的本来面目,并由此打开新思路。二是导师引导学生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以免自己的主观态度影响观察结果,通过本土案例的挖掘,引导学生建立“生活世界”和“科学微世界”之间的联系。

3.构建“教赛融合”效果反馈模式。团队从信息主体、信息渠道、渠道通畅三方面构建以学生高阶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赛融合”效果反馈模式,形成了“教赛融合”闭环机制,为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提供了保障。团队依据每一届学生的“教赛融合”评估效果进行培养体系的完善与更新,形成可借鉴推广的教学反馈设计。通过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团队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方法和竞赛培养模式四个方面呈现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的效果。

三、质量改进“教赛融合”的改革成效

(一)构建高阶能力培养的学习共同体

“教赛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出现。所谓学习共同体,指的是学生团队在学习和竞赛过程中从研究问题出发,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和实证研究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在“教赛融合”过程中,学生团队形成了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学习方式。

(二)构建教学学术的教师共同体

“教赛融合”延展了课堂教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提升了教学能力、学术能力,更新了教学观,形成了独特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体系[4]。

(三)实现“教赛融合”的辐射作用

“教赛融合”是经贸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有益补充。“教赛融合”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效果,还加强了经贸学科专业建设,拓展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如教学团队加强了教学研究,开展了多样的学术研究活动,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高阶导师融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融合》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V eraW a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