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艺术创作探索的玻璃材料实验
——以安娜·姆拉索夫斯基(Anna Mlasowsky)为例

2023-12-13 01:03庄蓓雯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29期
关键词:夫斯基拉索安娜

庄蓓雯(中国美术学院)

安娜·姆拉索夫斯基的艺术包含内敛的性格,虽然她专注于每件作品的真实表现性,但往往并不必要通过创造出一个具体的表现对象。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对直接经验的本质存在好奇心——体现在她独特的审视风格中——这种好奇心和审视也驱使她不断地探索“边界”的维度。

所谓探索,顾名思义需要尝试着介入未知领域,既然是空白领域则需要强有力的实验支撑,为此,安娜·姆拉索夫斯基进行了一系列玻璃材料的结合尝试。

一、玻璃与岩石的结合

从2018 年开始,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开始划分出更多的完整时间段在整合玻璃与岩石之间的联系上。她对这些沉默而难以言喻的物体的迷恋与探索,在这一时期扩展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概念中。但即使这范畴宽泛,也不妨碍作品都渐渐开始集中着眼于通过岩石、宝石和石材选择来关注身份、地位和地点的表达问题。

在这里需要首先区分一个概念,即“岩石(rocks)”与“石头(stone)”之间的区别。

岩石是原始材料,石头通常意味着人的塑造或人的使用,也可以用来描述略大于鹅卵石的天然原始碎片,在牛津英语词典(OED)中,将岩石列为“一大块坚固的坚硬矿物材料或石头”的第一个定义。它的首次使用来自古英语,年代为950-1100 年。在另一方面,牛津英语词典将石头定义为“一块小或中等大小的岩石或坚硬的矿物质”,则最早出现在825 年。

2018 年1 月,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受邀作为访问艺术家前往鲍灵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和创意研究学院(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随后在德克萨斯大学艾灵顿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rlington)留驻一周时间。在那里,她与学生一起举办了研讨会,并就人类与岩石和石头的关系及其在不同艺术实践中的应用展开了讲座讨论。原始岩石材料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话题,在演讲过程中,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列举阐述了自然状态到艺术作品中的岩石造型及衍生意,而不是雕刻的石雕或者使用物品,由此她对自然派的亲近也可见一斑。

初到鲍灵格林州立大学,安娜·姆拉索夫斯基惊喜地发现在这座当代建筑物中间的开放区域设立了一个美妙的空间,由巨大的岩石组成,意在为学生们提供自由的涂鸦平台。这令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倍感鼓舞。在接下来的驻地时间内,她从户外收集了大量岩石,并在简单模具吹制工艺中与玻璃相结合。

随后在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她专注于探索各种石英、岩石块与热玻璃之间的兼容性。主要是运用夹层以及包裹的方式进行结合。其中,一小部分似乎理所当然地发生了膨胀破裂,即便如此,令人惊喜的是,绝大部分实验品并没有在退火过程中崩坏。当运用偏光镜观察它们时,安娜·姆拉索夫斯基特别注意到石英石没有显示出压力迹象。要知道,在科学领域,玻璃与石英本不应该膨胀系数相兼容,它们之间的张力,即使对于中空或薄壁物体,竟然也不足以导致破裂。

也是在同年秋季,当她作为访问艺术家在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时,安娜·姆拉索夫斯基联合马修·索斯(Matthew Szosz),以此前山石融合研究为基础进行创作,共同筹办了名为“半山之处”(‘half place’)的下议院画廊展览。

在现场,展出由实验向创作转化的作品《归化——从石头到岩石》。这件作品一方面,是从实验化的视觉效果出发;另一方面,是退回到了复杂的个人探索中。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在简单雕刻的长条石柱上加上了另一块岩石,由两块中空玻璃圆管裹挟着悬空,她还让玻璃向外部分管口敞开,而面对岩石的那头则形体与岩石本身紧紧贴合。安娜·姆拉索夫斯基的审美是对每一个对象都很具有开放性,在一个自由的、经验性的框架下,从头并置结构来重新组成它们的相互关系。

这一系列均以岩石为创作基础材料,解构再现,例如《让头尾相见》,将一块岩石最远的两个末端推入热玻璃中,以创造一个可以让它们相聚的空间;《不可能连结的立体透视画》中,将水晶体完整置入玻璃球内部。这是物理上的联结。

在更深的层面里,她曾经与学生们讨论与岩石材料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同异,也时刻关注着人类经济社会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关于贫困的经济以及采矿业和资本主义如何加强对土地的剥削,关于当地居民如何面对利益与传统之间激烈的冲突感,都是安娜·姆拉索夫斯基的着眼点。

这种制造和发现的物体排列继续了我对物质品质的探索,品质应被视为它们差异和相似的岔路口,因为其在历史上,通过精神实践进行了探索。

二、简化翻模法与粘土的配方

时间回到2014 年春季,在波塞湾研究中心(the Bullseye Bay Area Research Center)居住时,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在一次工作时,偶然将黑色玻璃珐琅倾洒,用纸巾擦拭过程中,她想起陶瓷工艺中使用的技术,其中的步骤包含将有机材料浸入泥浆并浇铸在粘土中。这个灵光引导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展开了长达几年的系列试验——烧制过程中的简化模具(mold less pâte de verre),这是她进行的又一系统性较强的实验。

在最开始,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将纸巾放入窑炉中烧制,发现了溢出的玻璃粉黏合后,显现具有一定韧性和支撑力的特殊状态。再到后来的2017 年,她乘胜追击,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玻璃浆料,它们分别具有满足特定要求的多样特性。她创造了一种具有奶油稠度的玻璃糊,可以很容易地涂抹在表面上,并且能够保持不移位。这样的玻璃糊由细腻的玻璃粉组成,具有一定的黏合性。

从这种可涂抹的糊状物中,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将其继续切割拆分,组装成另类物体的形状。当她开始研究由单元模块组建起的作品时,黏合剂也是需要开发的重要关键环节,其需要满足拥有足以支撑连接过程的使用寿命,干燥后能够坚固切对接头压力较小等要求。

众所周知,玻璃制作工艺中模具翻制过程十分烦琐,为了简化这一过程,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实验出了一种粘土一样的可塑型模具材料。它可以较轻松塑形,滚成片,用刀片切割,被挤压,通过手便能够完成所需要的造型。

2016 年夏季,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开始了在康宁公司(Corning Inc.)的驻地项目,一年半的时间里,对她来说是激动人心的,因为当下不再是一个人在一个不太理想的工作环境中,苦于没有工具和材料,而是对接上了一个可以使用任何化学品的实验室,测量技术和图表的平台。在这里,她与帕特里克·泰佩施(Patrick Teppesch)博士一起,精制并研发新的可塑泥。

为了去除石膏硅胶模具,安娜·姆拉索夫斯基不得不寻找其他可以支撑玻璃料的材料。纸板易于成型,几乎可以建造任何东西,一开始,她会手工切割纸板模型,花几天时间切割、折叠和根据折痕制作三维几何形体——方便之后在上面刷上玻璃糊。

纯手工制作十分耗时低效,安娜·姆拉索夫斯基便尝试开始运用3D 建模程序创建纸板形式并激光切割纸板。在建模过程中,可以将任何三维结构变成平面布局,可以导入到激光切割机操作程序。在任意工序中,还可以将布局的详细信息分配到切割层和蚀刻层——可用作折痕线。3D 建模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是可以创建任何东西的相对速度。没有使用实际的材料和资源来确定一种形式。改变对所做东西的想法,并不意味着必须扔掉很多材料。

随着粘土糊状物的尝试不断深入,安娜·姆拉索夫斯基运用台式铣床机床为推挤出特定形状的开口制作了模型。这更进一步缩短了简易形态人工塑形的时间——可以交由现成工具去完成。在华盛顿大学的创客空间(the Maker Space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她开始运用虚拟现实(V.R.)建模,再一次打破了在网格内的计算机上建模的边界。在这里可以很方便找到物理参考,不受重力和物质的限制,只需要插入其他现有程序,就可以变成用于激光切割或3D 打印的模板。

项目的两部分,即糊状物的开发与快速成型的应用同时进行,以便能够创建新的形势。但距离它成为一个易于应用的成型方法之前,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

三、康宁特种玻璃材料的再创作

2016 年夏季开始的康宁玻璃博物馆(The Corning Museum of Glass)和康宁公司的驻地时光,在进行着翻模法与泥土的实验的同时,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在项目支持下,开始接触并尝试使用特种玻璃材料——犀牛玻璃(Rhino glass)来为公康宁司的开发工作提供信息。

犀牛玻璃是美国康宁公司继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之后开发的又一环保型钢化特种玻璃。它能够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提供更好的屏幕体验,同时,较之前一代在耐磨、抗冲击力方面也有显著提升。犀牛玻璃的成分可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配制,运用到例如防弹背心、盾牌、陶瓷牙齿填充物、压制餐具当中去。作为玻璃陶瓷(Glass Ceramic)的一种,犀牛玻璃一样具有很强的抗热震性、隔热性、高强度韧性、高温稳定性和隔离能力等等,热加工中一次塑成效果最佳。如果冷却到某个温度范围以下,然后再次加热,它将开始在高温下转换形成坚固的晶体。

这种材料的挑战在于,需要不断重新均匀加热材料以保持其柔软和可加工性,它的冷却过程十分迅速,且转化为坚固陶瓷的过程转瞬即逝。这就意味着,稍有不慎或是加热不均匀,很可能导致材料一部分是玻璃,而另一部分已经转变为陶瓷,尽管这两种材料都来自同一来源,但它们并不兼容,最终引起破碎。介于转换与非转换之间的“边界”十分微妙且脆弱,这被安娜·姆拉索夫斯基视为实验的着眼点,也是灵感的起点。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玻璃就像一种柔软的皮革,可以通过吹管(blow pipe)轻轻吹入空气来填充。一旦玻璃转化为了陶瓷,它将如岩石般坚硬无法充气。在使用它时,安娜·姆拉索夫斯基被转化过程中,透明材料逐渐产生的晶体形成所吸引,物质本身缓慢变白并转化为另一种样貌的过程十分迷人。过程中,犀牛玻璃表面会形成线性纹理以及呈现出乳白色的半透明状态。

材料特殊的坚固性让她想起了蛹——一个带有保护性质的看似脆弱实则坚固的躯壳。接下来安娜·姆拉索夫斯基与团队创作了足够包裹以及支撑自身的体重的腔体。需要注意,仍是透明状的腔体必须放回窑炉中,使它们恢复到能够转化为陶瓷的温度。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把握是否能够处理大体块的犀牛玻璃,因为它在玻璃的软状态和陶瓷的结晶状态之间转换得非常迅速。为了创造结晶状态,玻璃必须被加热到热熔的温度,而这个温度也就意味着玻璃会随之变得柔软。所以,有必要思考转化过程中的支撑方式。为了完成这一步骤,这些气泡需要从内部得到支撑,否则将产生塌陷。康宁为其订购了蓬松的陶瓷纤维(fiber frax),可惜物流并未按原计划到达。在过去的实践里,团队已经可以成功地制作大型吹制模型并保障其陶瓷化,但是,在对无支撑的容器进行陶瓷化的几次尝试失败后,第二阶段的安娜·姆拉索夫斯基不得不改变了起初将自身包裹入气泡的创想。转而测试了更多不同的模式来制作蛹的形式。

其中包括从圆形配件部分制成,到由片状鳞片构成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她制作了各色全尺寸放大的蛹模型以更加仔细的了解造型。

时间来到2017 年初,在重新查看自己在该地区收集的研究材料时,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又一次改变了创作方向——在塞内卡福尔斯(Seneca Falls)看到的紧身胸衣再次给了她启发,外骨骼和紧身胸衣之间的惊人相似,随即导出了项目的全新阶段。她考虑将磨损的物体和地质特征、地球和事物表皮和可穿戴的衣服之间建立参考联系,最终决定运用岩石的切面造型来制作可穿戴斗篷。

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制作了一个泡沫塑料假人,并切割所有的部件。列出所有需要的面以及所需数量,并钻孔缝合。斗篷包含超过170 个单独的犀牛玻璃部件。它的独特性能能使其具有极强的抗碎性和抗冲击性,这就是它完全可以佩戴和使用的原因。镶嵌在斗篷上的鳞片在移动时会发出一种神奇的声音,从铃声到嘎嘎声。

斗篷完成后,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开始和职业舞者艾丽西亚·亚历山大(Alethea Alexander)和亚历山德拉·布拉德肖·杰比(Alexandra Bradshaw Jerby)合作,共同完成了作品“合唱团”,并制作了影像与表演部分。这件可穿戴的玻璃斗篷被视为声音对象,当被单个表演者激活时会产生多种音调,每个尺度都是岩石的一个切面,尺寸与原始岩石保持一致。这种为制作防弹衣而开发的军用特种玻璃材料具有极强的抗击碎性,作为保护内在的“边界”和外在的“边界”本身,它抑制由内而外的运动也抑制由外及里的交流。安娜·姆拉索夫斯基将表演、舞蹈和音乐看作保护层的反面,组成兼具抑制和发展的“合唱”。

对安娜·姆拉索夫斯基来讲,玻璃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象征着与理想世界中间环节(middle place)的连接。这些形象从一个生存层面自由地跨越到另外的层面,代表了灵魂化身或者精神存在的世俗形态可以进入到其他地域。玻璃材料在安娜·姆拉索夫斯基手下迸发新生,从另一个角度看,玻璃材料之于安娜·姆拉索夫斯基也独立出了稳固的不可替代价值。

猜你喜欢
夫斯基拉索安娜
权方和不等式的一个推论及其应用
手缓解拉索优化设计
罗科索夫斯基(下)
罗科索夫斯基(上)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斜拉桥断索分析中破断拉索位置的参数分析
VOF法在斜拉索风雨激振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小猫安娜
采用向量式有限元的斜拉索振动控制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