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高效教学探讨

2023-12-13 15:47牛晓利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匠高中语文价值

文∣牛晓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迭代,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探索未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从而更好地规划个人发展路径。语文教学与职业发展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是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从而为他们选择未来的职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生涯规划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价值。

二、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1.优化教材资源,了解生命价值。通过选择和优化语文教材资源,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选取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的文本,如经典文学、哲学思考等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定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或思考《沁园春·长沙》这首诗,并提出问题:“你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什么理解?”“你认为个人的价值定位在人生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领略《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重点关注作者对于生命和个人价值的表达。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个人价值定位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中对于生命和个人价值的表达,通过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定位,培养自身的思考能力、自我认知和人生规划能力。

2.设计活动课程,定位生涯方向。设计与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课程,通过个案分析、小组讨论、职业嘉宾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帮助他们定位自己的生涯方向。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例。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工匠精神?”或:“工匠精神对个人生涯发展有何影响?”学生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理解作者对工匠精神的赞美和思考。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工匠精神在个人生涯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并鼓励学生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秉持工匠精神。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涯规划和行动中,以实现个人价值。

3.指导文本阅读,把握时代脉搏。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阅读当代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社会评论等,使他们能够了解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脉搏。通过分析文本中所揭示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念和职业机遇,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拓宽他们的视野。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教师引入这首词,介绍其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你知道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吗?”或:“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考?”学生阅读这首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教师通过讲解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词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中的意义和脉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于词中形象描绘的理解和感受,分析和解读词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意象等。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和情感表达的豪放。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词中的时代感和个人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有何联系,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把握时代脉搏,形成对时代变迁和个人追求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4.利用信息技术,唤醒察觉意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职业信息和发展动态。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前景、薪资待遇、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和利用能力。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为例。教师以一个与职业发展相关的问题或情境作为导入:“你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什么规划吗?”或:“你认为职业选择对个人的发展有多大影响?”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引发对职业发展的思考和兴趣。学生阅读《劝学》这篇课文,理解作者对于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观点和建议。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观点和论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主动搜索与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或行业相关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填写职业规划表或写作等方式,将自己的职业规划思考整理成文本形式。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主动获取职业信息和发展动态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持续关注和学习。

5.拓展语文素材,形成价值取向。丰富语文教学的素材内容,引入更多涉及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的文本材料,例如生命故事、职业成功案例、道德伦理问题等,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写作,表达自己的生涯规划、职业目标和成长感悟,进一步加深对生涯规划的理解和认识。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赤壁赋》为例。教师以一个与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相关的问题或情境作为导入:“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或:“你对人的价值观有何思考?”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引发对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思考和讨论。学生阅读《赤壁赋》这篇课文,理解作者通过对赤壁战役的描绘,表达出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观点和情感表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分组进行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探究和讨论,以《赤壁赋》中的诗句和情节为基础。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人物形象、对比历史背景等方式,深入探讨作者在文中所传递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学生选择一个名人或历史人物,研究其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并与《赤壁赋》中的思想进行对比和联系。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个人的人生选择和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坚持追求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教材资源、设计活动课程、指导文本阅读等策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个人的价值定位,定位生涯方向,把握时代脉搏,获取职业信息和发展动态,使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职业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高中语文价值
90后大工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工匠风采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工匠神形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工匠赞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