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曲』

2023-12-13 07:29供图孙晓昕
读者欣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罗浮宫勒斯萨尔

文供图 孙晓昕

德拉克洛瓦出生于一个外交官家庭,母亲是著名工艺师的女儿,对德拉克洛瓦的影响很大。德拉克洛瓦敬佩籍里柯,成为继其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素有『浪漫主义的狮子』之称。

阿尔及尔女人 画布油彩 德拉克洛瓦 1834年 巴黎罗浮宫藏

2015年5月11日傍晚,一幅名为《阿尔及尔女人(O版)》的作品在纽约佳士得“展望过去”夜场拍卖中以1.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12亿元)成交,创下了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阿尔及尔女人(O版)》是毕加索根据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同名作品创作的。毕加索先后创作了15幅同题材作品,每幅作品被冠以从A到O的编号,他用这种方式向艺术大师致敬。

德拉克洛瓦出生于一个外交官家庭,母亲是著名工艺师的女儿,对德拉克洛瓦的影响很大。德拉克洛瓦敬佩籍里柯,成为继其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素有“浪漫主义的狮子”之称。德拉克洛瓦不能容忍在绘画中因强调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更不喜欢在绘画中模仿古典雕塑,他的作品没有清晰的轮廓线,构图也缺少理性的章法,用色更是狂放大胆。艺术史家常将德拉克洛瓦与安格尔比较,其实,这正体现了学院派艺术中长期存在的关于色彩与素描的争论,即以尼古拉·普桑为代表的一派强调保持线条、素描与古典传统,别一派则是以鲁本斯为代表,画家忠实于鲁本斯作品中的色彩和不用线条的画法,德拉克洛瓦属于后者。

自由引导人民 画布油彩 德拉克洛瓦 1830年 巴黎罗浮宫藏 供图/视觉中国

但丁与维吉尔 画布油彩 德拉克洛瓦 1822年 巴黎罗浮宫藏

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 画布油彩 德拉克洛瓦 1827年 巴黎罗浮宫藏

德拉克洛瓦强调绘画中想象力的作用,反对从古希腊、古罗马历史中寻找艺术题材。他说艺术家的任务就是“从他的想象中并且依自己的气质提炼出表现自然及其意趣的手法”。1822年,德拉克洛瓦展出了作品《但丁与维吉尔》,这是他受籍里柯作品《梅杜萨之筏》的启发而绘制的,这件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1824年,德拉克洛瓦又创作了更具浪漫主义特色的《希阿岛的屠杀》,这幅作品描绘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希腊人因反抗土耳其侵略者遭到残酷镇压的史实。画中希腊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侵略者的凶狠冷酷形成鲜明对比,画作色彩丰富,极富表现力。这种强烈的悲剧性表达和独特表现方法的运用却引来古典主义者的不满,称之为“绘画的屠杀”。同年,巴黎美展上展出了英国画家康斯太布尔的《干草车》,德拉克洛瓦看到后大受启发,重新画了《希阿岛的屠杀》的背景。次年,他去英国研究绘画,英国风景画中的光色变化对他影响很大,使他的画风越来越奔放,色彩也更加丰富,作品《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即是代表。

《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取材于拜伦创作于1821年的长诗《萨尔丹那帕勒斯》,诗歌讲述了末代亚述王萨尔丹那帕勒斯荒淫无度,最终招致起义军的围困而自杀身亡的故事。德拉克洛瓦虚构了萨尔丹那帕勒斯自杀之前的场景—他命令侍从杀掉自己的姬妾和爱马,并将所有珍宝搬到一处,准备付之一炬,而他本人则在远处静观这场屠杀。整个画面呈金字塔式构图,萨尔丹那帕勒斯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如同冷漠的旁观者。萨尔丹那帕勒斯静止的状态和姬妾的挣扎、骏马的嘶鸣形成了鲜明对比。德拉克洛瓦无视古典绘画的理性与秩序,他用起伏的轮廓、混乱的构图和零散的色彩来表现画中人物的绝望、恐惧以及冷漠、暴虐。因此,《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被称为对绘画的“第二次屠杀”。

自画像 画布油彩 德拉克洛瓦 巴黎罗浮宫藏

1830年7月,巴黎爆发了反对波旁王朝的战争,德拉克洛瓦以这场战争为题材创作了《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在绘制这幅作品时说:“我已经着手于当代的主题……即便是不为祖国而战,至少也要为国家而绘画。”画家将现实与想象充分结合,构思了一位手挥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她头戴红色的弗吉亚帽,左手握枪,号召民众向君主专制王朝冲击,但她又不是古典的女神形象,更像是一位投身于革命的普通巴黎女市民。女神的左边是双手持枪的少年,右边是大学生,身后是群情激奋的市民,远景中依稀可见巴黎圣母院,近景中有已经倒下的革命者,纵使牺牲生命也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这幅作品结构严谨、色调丰富、用笔奔放、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832年至1833年,德拉克洛瓦受邀用绘画记录杜克·德·莫尼在摩洛哥的外交活动。他以日记和速写记录沿途的风土人情,这次旅行成为他艺术的转折点,他的绘画开始追求异国情调,色彩变得更加鲜亮。《向前冲锋的阿拉伯骑兵》是德拉克洛瓦在看到丹吉尔马战之后创作的,作品完全否定了学院派的审美理想,他用不规整的构图、零散的色彩塑造了惊心动魄的场面,如他在日记中写道的那样:“它们一下子就直立起来恶斗,真叫我为骑手们担忧,然而这场面壮烈宜画。”

希阿岛的屠杀 画布油彩 德拉克洛瓦 1824年 巴黎罗浮宫藏

1834年,德拉克洛瓦在巴黎根据写生习作创作了《阿尔及尔女人》,三个美艳的阿尔及尔女性百无聊赖地待在深闺中,绚丽的绸缎、精美的地毯和璀璨的珠宝首饰为画面笼罩上了神秘的东方色彩,画家也是经过特殊的允许才得以一窥这“隐秘的角落”。德拉克洛瓦用斑斓的色块解构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秩序感,他这种色彩与表现对象相分离的画法为后来印象主义绘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罗浮宫勒斯萨尔
北京酷勒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德国萨尔锻钢厂
德国萨尔锻钢厂
霍勒斯·卡伦对美国犹太族群认同的影响
天价道歉信
论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孤独意识
《蝇王》中菲勒斯的否定与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