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英国绘画的黄金时代

2023-12-13 07:30供图安徽博物院
读者欣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莱顿国家博物馆沃克

文供图 安徽博物院

艺术的发展总是与时代的进程交织呼应。

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绘画,发展至19世纪时,因社会变革而被注入了新的力量,引领性的画派和画家接连涌现。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被公认为印象派先导,拉斐尔前派运动对欧洲近代绘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罗赛蒂的感伤艺术拉开欧洲唯美主义运动的序幕,弗雷德里克·莱顿以其华美的艺术风格成为学院派继雷诺兹之后最主要的代表……

在本土画家的努力下,英国的绘画艺术犹如一坛密封的美酒,一朝启封,沁人心脾。让我们跟随艺术家们的笔触,去感受19世纪英国田园乡村的恬淡与质朴、现代都市生活的繁荣与其背后的危机,体味英国绘画艺术的博大和精彩。

2023年9月22日至12月10日,由安徽博物院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从透纳到莱顿—英国绘画的黄金时代”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临展厅向观众开放。此次特展以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开篇,以弗雷德里克·莱顿压轴,通过“梦幻与真实”“反叛与唯美”两个板块展现19世纪英国画坛盛况。展览精选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下属的沃克美术馆、苏德雷博物馆、利华夫人美术馆的珍贵藏品,涵盖了浪漫主义、拉斐尔前派、唯美主义、古典主义、象征主义等多个艺术流派。观众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罗赛蒂、弗雷德里克·莱顿等西方美术史上著名艺术家的66件杰作,透过一幅幅画作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百态,感受狄更斯笔下那个“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沉船浮标油画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绘制于1807年,再创作于1849年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苏德雷博物馆藏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是英国国宝级艺术大师。他的画作以明亮、生动的色彩和捕捉自然世界本质的特点而闻名,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透纳描绘风景的技艺精湛,作品中展现出的海洋动态与氛围尤为令人惊叹。

微风徐徐 油画 亨利·摩尔 1887年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这幅作品被认为呈现的是英吉利海峡的景象,是亨利·摩尔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画作构图大而空旷,海天相接,白帆点缀,海浪的颜色和纹理都描绘得无比细致。

惠特比港 水彩 阿尔伯特·古德温 1891年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藏

惠特比是约克郡海岸边的一个渔村,因如诗如画的风景和中世纪修道院遗址而闻名。这幅作品展现了阿尔伯特·古德温对光线与氛围的感觉以及他在日记中所记述的水彩画实验技术:使用刀片、砂纸、海绵、抹布和水貂毛刷进行刮、擦、敲的操作。

黄昏水彩 休伯特·冯·赫科默 1878年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藏

画家在为《图解》杂志寻找题材时,目睹了救济院内人们悲惨的处境。他的木版画《晚年,威斯敏斯特联合济贫会习作》于1877年在该杂志上发表,随后他将这一主题绘制成大型油画,命名为《黄昏》。这幅画是《黄昏》的水彩画版。

等待法律援助 油画 詹姆斯·坎贝尔 1857年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藏

詹姆斯·坎贝尔善于描绘家乡利物浦的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生活细节,他的创作被认为“最具狄更斯风格”。这幅作品刻画了19世纪利物浦市中心拥挤的律师办公室。画作的中心人物—一个戴着高帽的男人,在等待律师时,顽固地抓着他的雨伞,双脚不耐烦地敲打着地面。旁边的男孩可能是他的孙子,他厌倦了等待,试图通过玩具陀螺来吸引男人的注意,但没有成功。背景中,两个文员在闲聊,无视该男子焦急迫切的心情。

贝壳油画 阿尔伯特·摩尔 1874年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藏

《贝壳》描绘了一位神态恬静的女子。她戴着一顶用金色贝壳装饰的橙色帽子,身穿淡褐色长袍,外边裹着薄如蝉翼的白色披肩,飘飞的纱衫映衬出优雅丰美的体态。她赤足站立在海边,周围围着石头和贝壳,她的站姿使人联想到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

悄悄话油画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 1869年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藏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表现了罗马时期庞贝城的一个室内环境,画中两位年轻女士梳着精致的发型,戴着珠宝,穿着丝绸长袍,悠闲地躺在软垫椅上,正倾心交谈。鲜花、家具、陈设……每一件都精致逼真,美好的时光在这一刻定格。

圣亚尼节前夜油画 威廉·霍尔曼·亨特 1856—1857年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藏

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诗人约翰·济慈的诗歌《圣亚尼节前夜》,画作描绘了诗歌中的情侣玛德琳和波菲罗一起从一场醉酒盛宴中出逃的瞬间,强调爱情的神圣与狂欢者的软弱,通过艺术的手段强化了两者间的对比,传递出艺术家的道德愿景。

梦回往昔:蹚过浅滩的骑士水粉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约1863年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这幅作品的灵感来自画家的朋友写的一首关于中世纪骑士的诗,描述了一位骑士怜悯贫穷樵夫的孩子,并用马驮他们过河的故事。画面中,远处蓝色的山丘在逐渐暗淡的天光下呈现出轮廓,这一幕被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称为“完美的暮色”,也象征着这位年迈的骑士即将结束他侠义的一生。

春天里于沃顿峭壁眺望阿尔塞得山丘丹尼尔·亚历山大·威廉姆森 油画 1863年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藏

这幅风景画描绘的是兰开夏郡北部的景色。画中远处的山脉呈现淡紫色、灰紫色,画面中间的蓝色小山就是阿尔塞得山丘。鲜明的色彩和对地质异常细致的渲染超越了自然主义,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卧姿的简·莫里斯 素描 罗赛蒂 约1870年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藏

罗赛蒂常以诗和画共同表现同一题材,作品大多取材于个人的爱情生活、古老传说以及中世纪末意大利诗人但丁的著作。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基本特点都是长发明眸,身材纤瘦,拥有一张理智而梦幻的面孔。

目之所见,皆为艺术。威廉·透纳的风景图像,是以光的力量奏响的诗篇,细腻而灵动,令人感叹不已;弗雷德里克·莱顿则凭借其华丽而沉静的色彩,写实又理想化地描绘了古典美。他们共同勾勒出英国绘画艺术的黄金时代,演绎了历史、文化和社会等诸多主题。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历史的回眸。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透纳到莱顿—英国绘画的黄金时代”展,不仅是西方艺术巨匠的绘画杰作首次集体亮相安徽,更是一次令人振奋的中英文化交流。期待远渡重洋而来的艺术能给观众带来一场绝佳的视觉盛宴,成为人们了解与欣赏英国独特文化魅力的契机。

挽歌 油画 弗雷德里克·莱顿 1888年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藏

“挽歌”是哀悼逝者的歌曲或诗歌。这幅画是画家巅峰时期的作品之一,当时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时,被评论家称赞道:“此图哀伤之表达,恰如人物面容之柔美、典雅与自然。”画中女子穿着奶白色的希腊披肩,秀发上缀有用月桂叶编的花环,面部则如雕塑般完美,一切都表达着希腊雕塑般的古典美感。

猜你喜欢
莱顿国家博物馆沃克
博物馆之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神偷失手
芬兰国家博物馆扩建项目
未来科幻城
每一个用心浇灌的梦想都会盛开艳丽的花朵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宝贝在哪儿?
快递爱情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
世上最美丽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