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3-12-15 15:53刘佳佳
江苏陶瓷 2023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刘佳佳

摘要本文将以学生层面、教師教学、校园建设、校企合作为角度,在微观的视角下对“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阐述,并尽可能全面地对高职院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不足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和解决对策的建构。

关键词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

课题名称:2022年度院级立项课程思政专项课题:高职院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2kt1084。

0引言

一直以来,“工匠精神”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在这种传统精神的培育下,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推动着陶瓷艺术的前进与发展。作为陶瓷行业的从业者,“工匠精神”则是他们必须坚守的品质。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培育发展的是工艺美术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对其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有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培育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类似于职业精神的一种工作品质。中国古代很早就对“工匠”及“工匠精神”进行了阐释,比如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他认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也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总体来说,“工匠精神”的概念界定不限于掌握了某一行业丰富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也包括个体在从事这一行业时所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职业信仰等几个维度中的优秀品质。

2高职院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

在对本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三届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得知,大部分学生对于个人未来职业目标很模糊。对于大一新生,高考后虽然通过学校宣传册、网站等信息手段了解到了本专业,但是也是非常浅显的知道,对于专业的本身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在大一时职业发展的方向及定位并不十分明确。对于大二学生,通过一年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宜兴产区的走访,对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也出现了对专业认可度的分化,但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去主动了解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知识以及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那么对于大三学生来说,少数学生在爱好和兴趣的基础上去学习,因此导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地对这一职业的热爱程度不高,影响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专任教师工匠意识不强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是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负责把握和制定具体“工匠精神”培育方向和方案的重要角色。但通过学生层面的调查结果得知,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导者的作用,很多实操的课程教师仅仅是让学生进行实操,没有进行课堂的示范,这也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紧密的教学交流与沟通,使得学生在学习技能和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没有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与崇敬感,这也导致学生没有“工匠精神”学习的对象。

(3)课程内容思政元素融入不够

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三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的教与学来实现。目前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脱离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与现实工作需要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实践课程中,学生也难以有效地表现出这一专业所需的技能与素养。

(4)实训环节实施不到位

就目前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真实情境教学力度来看,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联合度不够,学生没有办法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充分学习技能、提升素养。校企合作的力度不足,会直接导致课堂理论学习或是学校仿真教学受限,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所需能力出现断层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无法充分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5)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课程进行评价时,其评价的标准比较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选用相同的标准来进行统一的评价,不容易体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虽然部分课程意识到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开展了组间互评的方式,但是由于学生对于评价标准理解的缺失,在评价的过程中很难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其次,在部分实训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侧重于实践操作的成果,而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认真程度、创新程度的评价不够。在顶岗实习课程评价过程中,通常来说企业师傅评定的成绩要占学生总成绩的一半以上,但在现实评价环节中,顶岗实习的评价则由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为主,企业师傅的评价没有得到重视,因此,这样的评价结构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真实情况,那么对于学生所体现出来的认真程度及创新精神更是无法参与评价了。

3高职院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1)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克服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不应该脱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现实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学生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来源于对于社会劳动价值的认知出现了问题。首先要解决学生对于工匠身份的认同,通过了解传统工匠、当代陶艺大师的成长经历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工匠精神”的初步认同,进而进入到身份的认同感,从个人认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这三个层面去引导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

(2)增强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亲和力

作为制陶工艺“工匠精神”培育载体的指导者,教师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设计者与主导者。而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培育过程的顺畅程度,也就是说教师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运用理论知识来诠释“工匠精神”的内容,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

(3)课程内容设置要有针对性、科学性

课程内容是“工匠精神”的承载者,其内容的设定首先要确保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技能的知识以及所从事职业的内容,这样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才能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理实一体化是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学习的重点,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实践来掌握技能。

(4)确保实践阵地,促进校企多维度合作

对于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学校的教学课堂、企业的现场实践都是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平台。校企合作的教学形式是独具特色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企业可以从学校教育资源中获得需要的人才,学校也可以运用企业的先进技术来进行教学改革,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育路径。在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中让学生真正投身于生产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工匠劳动的艰辛与坚持,真正体悟“工匠精神”中严谨、敬业、求精、卓越的精神。

(5)建立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的多元评价方式

通过多主体的评价来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学生出发、教师主导、企业专家补充进行三方评价。以学生的自评、互评为基础,以学校教师的评价为关键,以企业专家的评价为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4结语

基于以上论述,提出了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其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其二,要积极开展思政与德育教育活动,润物无声塑匠品;其三,建立健全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四,搭建创新培养平台,拓展实践育匠心;其五,健全学业评价机制,多元体验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叶兰.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时代人物,2023(3):177-179.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