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三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18 13:43程先国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书育人 2023年26期
关键词:共育理事会家校

程先国 (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本期话题:关于家校社协同

策划/朱福昌

教育部等13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 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期从以下视角探讨家校社协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各地各有其特点,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供实践者与研究者启思之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问题与实施策略;以特色化家校共育品牌提升小学德育效果。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目前的家校社共育“存在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条件保障不够到位等突出问题”。调研并梳理开州区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其基本形成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一体化布局机制、学校主导作用发挥机制、家庭主体责任履行机制、社会协同服务主动机制等“一体三主”机制,对实践者与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予以简要诠释,供参考。

一、顶层设计一体化布局机制

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作为机制建设,其保障机制的实施保障至关重要。《意见》规定:强化实施保障,主要体现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专业支撑、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

(一)社区大党委主导协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的第一条就是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亦不例外。据此,可以区域辖区内的龙头学校为基地、以该辖区内所有学校招生服务范围内的街道社区村组的党委或支部为主体,以该辖区内的其它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为补充,由龙头学校主动作为,在“双向承诺、双向认领”党建机制下,学校党总支通过积极争取所在街道与社区大党委支持,与生源地其他社区(村)及机关单位组织开展党组织联建,并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部门号召其他热心教育人士积极参加教育行动,组建教育志愿者队伍,成立家校社区共育机构,建构共育机制。一是达成家校社共育共识,协同学校“家委会”“关工委”,成立党组织领导的家校社共育理事会;二是在社区大党委中组建由党团员、干部、热心教育人士组成的社会观察员队伍;三是各党组织号召一大批具有某方面教育专长人士受聘辖区内各校的校外指导教师。社区党组织通过签订认领、承诺责任书,落实学生校外教育管理责任,开展志愿者护学行动,畅通向学校反馈学生校外情况和社区组织及个人向学校建言献策的渠道。

(二)理事会部务推进协同

社区大党委联合共育机制是把方向管大局,需要一个机制调控与落实。在社区大党委的领导之一,龙头学校可与社区大党委共同研制出《家校社区共育理事会章程》。用“章程”规定其成立宗旨、组织与制度、工作任务、权利义务、工作方式,并依据其成立“辖区内所有学校的家校社共育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党委负责人任理事长、学校校长任常务副理事长,理事会成员若干名实行学年换届制,按4:3:3的比例从家校社三方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每学期举行2 次会议研究家校社共育工作。理事会下设学习培育、宣传化解、活动策划、教学协助、资源筹备和安全管理6 个工作部,作为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常设机构,各部人选家校社按3:4:3 的比例,由理事会推荐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学校主导作用、家长主体责任、社会支持服务的内容具化为各部的职能职责与每学期的工作任务,由各部相互协同并配合学校一体化开展。

(三)专业力量探究协同

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引领作用,学校应积极主动作为。家校社共育工作有了党的领导,有了理事会的具体实施,但还需要专业力量的指导与保障。据此,辖区内的学校尤其是龙头学校应率先主动作为,同国家、省市层面的专业研究机构保持定点定期联系,与一定数量的知名专家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得到其专业性与前瞻性的引领。由龙头学校牵头与辖区内所有学校结成“家校社共育研究共同体”,共同破解家校社共育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堵点问题,校际常态化交流经验、提出困惑、共商办法,把“家校社共育”机制推向实践化、成果化、课程化、标准化。

二、学校主导作用发挥机制

《意见》规定: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好社会育人资源等方面。

(一)定期主题家长会沟通引导

主要是定期与主题。定期,每学期2 次,一般在6-8周与15-17 周之间;主题成系列。每次家长会内容原则上有规定动作+自选动作,规定动作包括靓丽学校娃+家长心愿想+问题建议单+专题交流榜,自选动作为班主任根据自己班上情况新增内容。方式原则上分班+集中开展,其“专题交流榜”为全校统一的集中直播,其余内容分班开展。

(二)每月家长学校系列辅导

学校可开辟专门场地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有步骤有体系地对全体家长进行集中专题培训,讲授科学养育方法,培育家长的科学养育理念。一是培训团队多元化,建设由三个团队组成的培训团队,既有高端的专业引领,又有接地气的养育指导。这三个团队是:由国家级专家、省市级专家、本地专家组成的专家培训团队;由获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的校内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由获得家庭教育讲师资格与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校外家长与社会人士团队。培训内容系列化,可按照家庭养育、家风建设、家庭建设三个板块构建家长专题培训内容,研制出立体式的系列性的选题,按特长+自主的方式分别由一定的培训团队成员承担培训任务。培训对象全员化,家长学校每月至少开讲一次,家长分级部全员参与,确保每名家长每年至少参加一个专题系列培训。

(三)家庭教育指导室诊断视导

放大家长学校的设备利用率与资源利用率,辟专室成立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室,由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区域德育专家、适时聘请的区外高级专家坐诊,原则上单周二、四下午及双周四下午面向学校招生辖区内的家长与社会人士开放,对有需求的个案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根据“定期主题家长会”的“问题建议单”收集到的问题与坐诊专家发现的共性需求问题,从中确定出最具普遍性、最具代表性、最具需求性的问题,由理事会部务组出面公布问题榜,公开招聘问题解决的揭榜专家,根据揭榜专家情况再公布专题讲座名称与主要内容,并适时分年级开展不同年级培训不同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式的年级家长培训。根据学生的心智特征与成长阶段,设立梯度式的培训主题。

(四)举办家长沙龙倡导

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学校德育处组织安排、理事会部务组承办,适时举办家长沙龙活动。每次活动举办前,提前一周公布“四定”。“四定”即:定主题,当期想解决的主要问题;定主发言人,每次沙龙至少确定2 名主发言人,代表问题解决思考与优秀家长示范两个方面;定参与者,根据问题主题,由具有共同疑惑的家长自主提前报名参与,学校人员非必要原则上不参与;定点评专家,聘请区域内相应的知名专家现场把脉、答疑解惑。

(五)推送学习资源指导

由辖区内德育处牵头,理事会学习培育部遴选推荐,利用网络优势,向全体家长及时推送学习资源。一是推送家长中先进的育儿经验;二是“三宽教育平台”“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等国内较有影响的微信公众号免费观看学习。倡导家长记录学习心得,以班级互助组为单位编辑学习小报。

三、家长主体责任履行机制

《意见》规定: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主要体现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引导子女体验社会等方面。

(一)“三伴一议”主陪伴

“三伴一议”活动即学生家长陪伴阅读、陪伴运动、陪伴劳动每天不少于半小时,每月一次家庭会议。该活动由学校教导处牵头,理事会活动策划部具体实施,由各班班主任在班级QQ 群相册建立“阅读”“运动”“家务”“家庭会议”4 个相册,家长将“三伴一议”的照片传到相册里。由理事会宣传化解部负责评价宣传,分年级展示家庭“三伴一议”精彩瞬间、先进经验。

(二)学习示范主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理事会倡导每位家长每学年完成“1(共读1 本)+1(精读1 本)+3(选读3 本)”的阅读任务,其书籍由学校德育处与理事会学习培育部根据年段特点挑选出适合家长阅读的书籍,在全校家长会上进行推荐,建议家长自行购买书籍阅读,采用“小手牵大手”的方式,结合“三伴一议”陪伴阅读的要求,双向促进,家长、孩子共同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

(三)亲子活动主参与

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锻炼自我的平台,进一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感受亲子表演带来的快乐,学校开展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中均可设亲子表演类节目,其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如某龙头学校某次开展的亲子节目有亲子朗诵、故事表演、舞蹈、合唱、乐器合奏、童话剧表演、跆拳道、体操表演、亲子跳绳、亲子两人三足,等等。这些活动完全属于学生和家长的盛会,孩子们天真、稚嫩、趣味十足的表演与家长们洋溢在脸上那重拾童真的喜悦相映成趣,亲子感情在活动中无形加深。

(四)驻校督学主体验

学校可专门设立一间家长驻校办公室,开展家长驻校督学工作,由理事会教学协助部负责运行与管理。家长驻校督学原则上从在校学生家长中聘请,在家长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理事会教学协助部确定,轮流担任,确保每个家长有机会驻学。每周星期一和星期四,一个班级的两名家长驻校督学走进校园,主要督教师的工作态度、作风和学校的办学规范、学生午餐,既向学校反馈问题敦促改进,又宣传先进引导健康发展方向,同时做好家长与学校及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配合和协助学校工作。

(五)家长课堂主作为

每学期每个年级设立一天的课堂开放日。在开放日这天,所有的家长均可自愿进校自由观摩全校班级的课,承担开放任务的年级每个班需由家长给学生上一堂课。该项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统筹,理事会教学协助部实施,各班级协助。各年级各班根据级部协调安排的时间,提前邀请参与活动的家长,确定课堂教学主题(活动项目),做好相关物品、资料准备。具体开展活动时,由教导处制订方案,协调课堂安排,由理事会教学协助部组织实施,搜集资料,纳入年级级部、班主任(副班主任)教育常规考核。

四、社会支持服务主动机制

《意见》规定: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主要体现在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净化社会育人环境等方面。

(一)七方互评引领共育

评价是指挥棒,为持续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促进家校社共育生态建设,适时监测、评价效果,可由社区大党委牵头设计并运用《家校社共育互评手册》如某龙头学校的“手册”共分五大板块:“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板块,家长阅读学习评价,家长榜样示范,养成阅读习惯,激发调动家长科学养育的内驱力;“亲子好时光,‘三伴’促成长”板块,引领家长培养孩子好习惯,优化家庭养育;“亲其师信其道”板块,促进家校共育,加强沟通交流;“争做优秀家长,培养优秀人才”板块,清单式约束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照镜子,找差距;“社会协同板块”,要点式提醒社会支持服务在组织机构、目标导向、多方协管、资源开放、舆论宣传、评估激励等方面的重点要点。家长、社区楼院、理事会、党委代表、学生、教师、社会观察员七方互评,每期开展三轮以上的评价,督促共育工作落实,强化家校社共育工作成效。

(二)文化建设凝聚共育

文化塑造人心,文化凝聚人魂。由社区大党委牵头、学校主导实施,开展家校社共育文化建设。一是开展班级文化共建。教师、学生、社区楼院代表、家长共同建设班级文化,参加班级活动。二是家庭文化共建。家长自愿邀请教师、社区党群干部参与指导家训家风建设,凝聚家庭力量,促进共同进步。三是社区文化共建。社区邀请教师、家长代表、社会观察员参加院坝会议,指导社区文化建设。四是家校社文化共建。家长、社区干部社会观察员代表经常参加学校升旗仪式、运动会、文娱活动,社区组织楼院沙龙活动,让学生体验校外实践。

(三)家训家风增值共育

家校社共育相当于一个天平,社为支点,校与家为两边的天平。学校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家庭的家训家风建设。在充分发挥退休教师时间充裕而心无旁骛、教育经验丰富且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优势外,借助大党委制、理事会、社会贤达人士等弥补自身人数少的劣势,点、线、面结合,推动家训家风建设,用优良家风促进家校社共育。

(四)课程载体彰显共育

巧用课程载体,能有效促进家校社三方协同运行。以某龙头学校为例,其开发的“大美汉丰湖”主题实践活动课程,按照低、中、高段设置课程,低段“风情汉丰湖”,对开州风景和民风民俗进行研究;中段“生态汉丰湖”,对开州汉丰湖周边生态进行研究;高段“人文汉丰湖”,对开州各地人文景观,名人家风家训进行研究。每期各班学生分小组至少开展一次主题研究,由教师指导、家长陪伴、社会观察员见证、学生自主完成。开发的“三品小导游”实践活动课程,对四、五、六年级学生设置,每周末,五、六年级孩子在举子园、博物馆、刘帅纪念馆开展小导游活动,他们的精彩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自愿护学践行共育

光口说不够,还需行动扎实。可以“自愿护学”行动为纽带,夯实共育行动。由社区党委牵头,以自愿参与为原则,由社区组织、理事会及学校德育处具体实施,在学生家长、楼院居民、村社服务干部、热心的社区大爷大妈、社会观察员中聘请志愿护学人员,组建起学生上学路上、学校周边、学校门口等重点场所的重点时段的护学服务队伍。人员每期一聘,所聘人员由学校颁发“护学志愿者”绶带与聘书。由理事会与学校德育处共同安排出一期的“五定护学”轮次表。其“五定”,即:定周(哪一周),定天(每一个上课日的哪一天),定路段(在学生上学路线的哪一个段上),定校点(在学校周边的哪些点上),定时段(每天在学生上学、放学的哪两个时段执勤)。每位护学志愿者,在轮到自己执勤时,自觉按规定的时段佩戴好“护学志愿者”绶带,认真参与执勤护学。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的顶层设计一体化布局机制、学校主导作用发挥机制、家长主体责任履行机制与社会支持服务协同机制的有效建构与运行,能够形成家校社协同共育工作的党委领导、行政推动、政策拉动、学校带动、家庭主动、社会促动的良好局面,可为家校社共育的质量提升提供基本的组织保障、学术保障与行动保障。

猜你喜欢
共育理事会家校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