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效能建设实践探索

2023-12-18 19:59四川省西昌市第一中学程志敏
内江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毅力意志力效能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中学 程志敏

针对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效能感不足问题,以学习效能建设为切入点,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意志力品质和自信心理为主导因子,调整学习兴趣为次导因子,设计系列主题活动、课堂活动和升华活动,优选培养策略,提升学习效能,是新课改背景下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1 问题背景

经研究发现,受经济、社会、教育整体水平不高等综合因素影响,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效能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发展目标不清晰,学习内在动力不足,遇到学习困难缺乏必需的意志力支撑,学习情感激励不足,自信心缺失,自我认同度不高,不少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不佳,考试成绩滞后,学业陷入困窘,部分出现自卑、焦虑、无所适从等消极心理。

本研究以高中新课改为背景,以学习效能建设为突破点,从主题、课堂、信念等层面设计序列活动,探索适宜的培养策略,促进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心理品质健康发展,提升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效能,提高教师和学校的学习效能管理水平。

2 学习效能的基本涵义

学习效能(learning efficacy),是指学习者在自身学习心理特征作用下,以一定的学习时间,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业标准的行为能力。

学习效能理论,源于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他认为,学生概念性知识、转换性操作及其所组成的技能,是构成学习行为绩效的基本内容,其效果与学习时间的分布相联系(但非正相关),受心理发展水平的支配。由此,知识教学要关注课堂时效,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或有限时间的行为反应特征上,要重视支配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概念类型、时间成本与行为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该学说认为,学习效能水平,一方面由“教师效能”(teacher Efficacy)即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体系上熟悉教材、激励表扬等紧密相关;另一方面由学生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即学习目的的恰当性、自信心理的建构、效能感的确立等因素所决定。

本研究“学习效能”的内涵与外延,是基于民族地区高中新课程教学,着眼于民族地区高中生认知心理和行为心理的个性化特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以学习意志力培养和自信心重建为主导因子,协调不同的个性化次导因子的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和激发自信心,掌控好学习时间的付出,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业任务。

3 学习效能建设序列活动设计

3.1 活动设计理念

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高中生遵循学习认知规律,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改进学习方法,科学安排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学会心理和行为的自我调适,改善心理品质,培养与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管理的行为习惯。

按照“学习效能建设”(building learning efficacy)理论,学习者以认知心理矛盾为主导,协调多种个性化学习因子的作用效应,实现以一定学习时间的付出,收获最大化学习效果,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行为模式。

3.2 主题活动设计

(1)课堂教学:认识学习效能管理常识,认同学习效能的基本理念,尝试学习效能管理自主实践的操作路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确立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课堂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体验,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积极的反馈。

(2)自我教育:种下幸福与快乐的种子—学习效能与情绪管理的自我教育。在实际情景下情绪的变化性和复杂性以及自我效能的主观性使得内在的情绪自我效能感在个体与外界互动过程中经常处在被激发、被考验的状态。学生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产生不同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对情绪的认识、管理,能降低学习的焦虑感等消极的情绪对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3)实践活动:探索自我—高中学生学习效能管理的实践活动。高中阶段对自我的探索从对自己性格、社会环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解,运用自己的潜在能力和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真正的自我、整合自我、坚定自我。

(4)生涯教育:父母职业我体验—在生涯教育中提升学习效能。利用假期通过父母职业的体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动机,在学习情感、学习目标、自我效能三个方面助力学生追寻努力学习的意义。

(5)主题节日:青春,你我同行—“5.25”心理健康节学习效能管理活动。通过“5.25”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受挫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3.3 课堂活动设计

(1)阅读理解:学习效能的认识。

向学生发放有关“学习效能”观念和“学习效能管理”案例的阅读资料,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学习效能的涵义、学习效能管理对提高学业成绩的地位和作用。

成功者的学习要关注课堂时效,要关注知识获取(问题解决)量与有限时间的比值关系,要关注自身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学习类型、时间成本与行为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关注自己学习目的的恰当性、自信心理的建构、效能感的确立等因素。

发放A4纸,请学生手绘有关“兴趣”“毅力”“学习效能”等卡通图片4-6幅,感性表达自己的理解。

(2)观念认同:意志 VS兴趣的作用。

提出问题:读书做学问的成功(以及未来人生的成就),主要靠个人兴趣,还是意志品质?为什么?

播放课件《归根结蒂的较量》第1段。

结合课件内容,教师引导:我们做事,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有的时候是因为“有趣”、“我们喜欢做”,结果成功了,孩提时代的行为,往往如此。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喜欢这事物、厌烦做这事,而是“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以意志坚持着进行,结果也成功了。

在学生成长阶段,产生兴趣的体验阈值在不断提高,感兴趣的事物毕竟有限,大多的事是需要我们“硬着头皮”去做的,路,在坎坷不平中向前延伸……

学生阅读并理解课件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懂事”以来的经历体验,发现成功主要还是靠意志力的支撑。

合作学习:试着向同桌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理由。

教师引导:提高学习效能,发掘学习潜能,不指望偶然机遇,兴趣很重要,但时效性很有限,唯有毅力和产生毅力的意志品质,才是长期依靠的基础存在。

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观念认同):人生原动力—来源于毅力和意志品质。

(3)自我评价:意志力水平。

提出问题:认识自己,自己的毅力特征是怎样的(是兴趣主导,或是毅力主导)?擅长在哪里?缺失什么?

播放课件《归根结蒂的较量》第2段。课件展示毅力评价的相关系数:弱相关p<0.3;中度相关0.3≤p<0.7;强相关0.7≤p<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生分析自己的意志特点、意志潜能;进一步理解学习意志与潜能、意志与学习效能、毅力与学业成功的关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件内容,解剖自我,分析学习效能不足的动因,独立思考,做出判断。

教师引导:学习效能的提升,就需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求知动力、学习潜能释放的具体情况,这是学习效能管理的基本前提。孩提时期,读书学习的成功,靠的是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毅力逐渐增强,兴趣(尤其是直接兴趣)的权重越来越小,毅力的权重越来越大,到了高中阶段,学习求知的成功,就主要靠毅力了。学习效能由兴趣主导过渡到毅力主导,这一过程是阶段性渐变的,初二至高二是学生主要过渡时期,必须抓住并用好这个过渡期。

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起步较晚,学科本身的建设仍在不断的摸索之中,相对于其它临床专业而言,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目前仍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广为接受的临床模式[3]。临床多站式考核是现代临床技能测评工具,以其可行、可靠和有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医学考核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应用较为普遍,逐步成为医学教育的国际惯例。

3.4 提升活动设计:以“我的座右铭”接入

提出问题:怎样提升你自己的学习效能?试写出关于学习效能管理“我的座右铭”。

播放课件《归根结蒂的较量》第3段,学生阅读理解课件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写出自己提升学习效能的座右铭;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并吸纳他人的认识。

教师引导:从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入手,提升自我的学习效能。一是在难题面前不低头,就是要培养自己毅力(以及间接兴趣);二是对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坚持按要求完成,绝不打折扣;三是正确认识学习阻力,这恰是砥砺良好个人意志品质的绝佳机会;四是长期坚持不懈,向惰性开战,战胜自我;五是勇敢面对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树立“以毅力提升学习效能”的成长信念。

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我的座右铭”(要求:哲理性,简短、易记)。每一个学生都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学生阅览,予以评分(建议分值:在60-90分之间打分)。

依序出示得分高的前10条座右铭,全班学生朗读、记诵、誊写,作为自己的学习效能管理座右铭。

教师指导:向全班同学推荐提升学习效能的优秀座右铭。示例:拥抱毅力,摈弃暂时的兴趣,培养持久的学习效能。培养意志品质,提升学习效能。以意志力守望,战胜自我,做新时代的成功者。

4 培养学习效能感的策略

4.1 重构策略

对学习心理予以重构:通过抓住认知心理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主导因子,协调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环境效应等次导因子,分析、追踪影响学习效能的关联因子,排除干扰因子,予以突破。以“增强意志力”“增进自信心理”为突破点,在意志力和自信心理的带动下,协调学习兴趣、学习情感,改善心理品质,瞄准学习成功的近期目标,锐意进取,获得学习认知的内在动力。

4.2 编辑策略

对学习行为进行编辑:改进行为模式,对于民族地区高中生,尤其要求其自觉革除漫不经心听讲、课堂“走神”、潦草书写、应付作业、知难而退等沉疴已久的不良学习行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长于倾听、元认知思维检视、思维专注、问题发现、穷尽追踪可能性等学习品质,并固化为行为习惯。同时,在生活方面去除散漫、大大咧咧、丢三落四等不良行为习惯。以上两个方面相互交织,整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4.3 课堂常态策略

要求教师从细小处着眼、入手,每一堂课都让学生有一点收获,“融滴水以成涓涓细流”。在每一堂课上,学生都掌握一点新知识、理解一个定理、记住一个公式或单词、学会某一类解题、增加参与度、获得他人肯定评价、良好学习环境、融洽师生关系、有集体归属感等等,都是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效能感的有效方式。

在实施“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习效能感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质量。作为民族地区的高中学校,教师要把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培养,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并把学生学习效能感的提升作为育人质量和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这既是培养学生学习意志力品质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必然要求,更是顺应新一轮高中新课改的题中之义。

猜你喜欢
毅力意志力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我懂得了坚持与毅力
Willpower 意志力
毅力号来了
How to Get Slim?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