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3-12-20 18:39张多李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2期
关键词:受训者康复培训

张多 李蕊

[摘           要]  我国康复事业和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经过多年探索虽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与服务层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加以优化,积累康复治疗社会培训服务经验。对此,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从不同层面分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模式。

[关    键   词]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2-0085-04

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在政府和社会对康复行业持续关注下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需正视随着康复人群需求提升和不断涌现的康复新技术以及对职业院校康复人才和相关产业发展的过度重视,忽略康复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与服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历史时期如何扩大范围和转变思路与工作方式是当前急需思考的问题,旨在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推动康复医疗产业快速稳定发展[1]。

一、康复治疗技术简述

一般康复治疗技术分为以下几种:(1)物理治疗:基本的治疗方法是利用物理原理或通过介质达到治疗效果,一般分为两类。其中运动疗法被称为主动康复疗法,国内常用的是按摩。另一类是理疗,以力、声、电、磁、光、热、冷等其他物理因素为主要治疗手段,如低频。(2)作业疗法:是指导患者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工作、学习等作业活动。(3)言语治疗:由局限性脑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引起的言语障碍,主要用于原发病的治疗,在康复期进行语言训练。(4)心理治疗:是通过与来访者建立非常良好的治疗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技术、理论和技巧,调整和改变来訪者的认知、人格和行为,从而维持和改善来访者的心理健康,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自我分析和讨论。

二、专业康复服务现状分析

20世纪初产生了“威斯康星思想”,该思想主张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世界高等教育职能不仅注重教学和科研,同时还将教育职能延伸到了社会服务。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首次提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是潘慰元教授,他指出高校在发展和教育过程中,应该明确社会的生活以及生产需求,然后通过培养人才、科研生产以及相关实践活动等共同为社会生活或者生产服务,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不同高等院校需要根据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不同类型、多元化的人才,保证这些人才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不同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同时加大了对社会服务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工科专业所学的知识能够直接为社会服务,提供的是一种有形产品,相对而言,发展较为成熟,且拥有较多的服务模式,比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三下乡”服务模式、岗位技能再培训社会服务模式等。卫生职业院校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具体为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以及培训服务。在具体的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员有较高的学历,同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因而与普通职业院校合作进行科研项目开发的可能性较小。(2)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通过简单的培训无法保证社会服务质量。(3)医疗行业尽管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考试,但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医疗服务技术需要通过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4)康复治疗技术属于医疗行业中的一个方面,发展时间较短,能够服务的领域相对较窄,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模式

(一)打造协同育人体系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我国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提出相关条例。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健康优先,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十三五”以来,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康复战略发展,进一步加强康复人才教育建设,康复院校建设、康复人才培训已经纳入2016年中国残联等五部门印发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以及国务院颁发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各大医学类高职院校为探索满足大健康背景下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提升康复治疗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探索出了多种医教融合的新模式,我国康复治疗专业群发展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相关部门应从思想意识上明确自身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方面所发挥的引导与协调效能,必要时提供政策和监督支持,激发参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潜在的积极性[2]。在融资方面,政府除了要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融资体系予以完善,还要为相关培训机构争取更多专项资金支持,促使培训方积累原始资金,降低其初期开展培训难度。或在税收方面缓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机构的负担与压力[3]。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不断健全行业、职业院校、医疗机构的合作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培训服务的激励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和监督评价机制,激励行业、职业院校、医院等医疗机构积极参与社会培训服务(具体如图1所示)。职业院校与医院合作,共同制订培训计划,选编培训教材,选聘培训教师,学院或医院提供技能培训场地,逐步提升现代康养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培训资源包括线下和线上资源。线下资源主要是指培训实践场地及设备资源,通过校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继续拓展校外县市一级的实践教学基地,为社会培训提供资源支持。培训学员可现场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线上资源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及网络平台,将各培训内容制作成微课,上传网络平台,大幅度提升培训学习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加强校企合作。高校是否能高质量地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社会提供的资源,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离不开高校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人才,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性链条[4]。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以及高校的适应能力都决定着高校自身的发展。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企业咨询、技术转让、创办企业等方式为产业服务、为高校赋能,这需要双方相互配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机构积极与高校深度交流。相对来说,建立企业的成本高、投入大、风险大、企业咨询和专利技术转让要求低、投入少、风险低,绝大部分教师都会选择后者服务于产业、行业和企业,这就为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的合作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契机[5]。以创新成果为导向,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为基础,以高校实践基地和孵化网络为依托,强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项目成果转化、孵化与催化。同时,通过设立技术转移办事处或校办企业、跨学科研究中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孵化平台,使高校与教师、产业、企业互利共赢[6]。

(二)增强社会舆论引导

1.夯实社会舆论基础

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需强化相关理论研究,不断夯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理论基础,为制定和实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教育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基于理论高度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发展进行论证,切实提升理论研究成效的同时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体系。在此过程中发挥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应用技术高校联盟的作用,在遵循创新理论研究、规律探索、服务决策以及指导实践等基础上归纳总结不同层面资源,集不同领域专家智慧开展专题研究,增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的话语权,对该培训教育的模式认知与定位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出现错误认知。此外,借助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渠道宣传报道当前国家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提出的相关政策与条例,及时发现舆论引导与中央政策方针不统一层面,重点宣传优秀人才贡献与成绩等典型事实,促使大众转变以往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的观念,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氛围。与此同时,在探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时必然会涉及新型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与教学方式等,从初期招生、中间教学以及后期就业都需改革,要求决策者、管理者、教育者从客观层面做好心理适应。所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人才培养初期需深入讨论该教育模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该教学模式的发展思路与人才培养目标,统一思想观念与要求标准,为后续发展做好铺垫。

2.发挥互联网+优势

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各个领域提供了便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也引进互联网+,即以互联网+等信息方式和以居民为中心在遵循自愿原则下,康复患者与家庭医生签约,根据康复患者提出的健康需求,基于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互联网技术和健康数据等为康复患者提供居家护理、健康咨询、医疗服务等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互联网+康复服务模式可让康复患者享受个性化、可持续、高质量以及低经济成本服务。例如,部分地区社区联合家庭医生建立康复网,康复患者与家庭医生均能登录此网站,其中医生可根据自身工作内容选择专科或家庭医生登录口,不同登录入口界面会显示不同内容。家庭医生界面主要显示医生个人信息、签约患者以及动态化监测患者相关指标数据、所患疾病康复最新研究动态趋势以及与患者实时交流等;专科医生页面显示对家庭医生技术指导、与家庭医生针对康复患者的实时交流、疾病康复知识推送以及相关中英文文献等;患者登录页面包括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动态更新的慢性病治疗、预防等小常识。该平台会汇聚所有端口数据,为后续家庭医生与所需疾病合作数据分析提供参考。基于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整合常规社区康复疾病管理流程,智能提示和细化社区医生服务,同时还引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健康宣教、高风险人群警示以及音视频实时沟通等,使家庭医生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更助力于社区康复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7]。

(三)优化培训课程建设

打造多维立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之一即优化课程建设,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教学理念

在现代教学中需建立以培训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培训参与者的主体作用,结合培训专业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参与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指导康复治疗培训参与者在线学习,了解所学专业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培训参与者充足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为养成终身学习观念奠定坚实基础[8]。

2.转变学习方式

教育者要在全新社会背景下引导培训参与者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培训参与者适应开放大学教育模式,在培训教育活动中引进在线教学资源,為培训参与者课后学习提供多元学习资源,为培养综合人才奠定基础。培训参与者借助线上学习增强专业能力,促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体系发展。远程开放教育即引进职业教育实训内容,鼓励受训者参与实践,进一步践行康复治疗理论知识,提升职业素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与开放教育在教学融合过程中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明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从思想层面彰显高校质量标准认知,职业教育是时代发展需求,此类教育模式与研究型高校相应专业相比有专属于自身的侧重点,其人才能力、知识、素质结构等需求形成其重技能、重技术以及重职业等培养目标,可以说其人才类型相对独立。对此,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以坚持以人为本指导思想、能力培养为宗旨,体现集素质、能力与知识于一体的教学特征。

(四)开展层次课程

目前很多高校对校企协同育人深度探究处于探索阶段,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急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且涵盖创业能力、知识、实践、意识等在内的课程体系。在整个高职三年教育全过程中贯穿提前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深入考虑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整体设计并实现二者相融通。例如,高等院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创业教育可建立以下三大层次课程体系,进一步落实创业教育目标。

1.通识课程层

该层次课程面向所有受训者,涵盖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等相关内容,也是受训者在学习中需形成的一项基本素质,该课程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2.专门课程层

该层次课程面向主体为具备创业意向、创业潜质和针对创业有奇思妙想的受训者,课堂教学多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旨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技巧与技能。

3.实践课程层

教师结合受训者学情设计不同类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以项目与活动为导向,巧妙融合课程、项目与活动,使康复治疗技术受训者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针对性提升。通识课程层、专门课程层、实践课程层三大课程模块构成整体,并基于此形成系统性康复治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管理结构体系。

上述三大课程以创业素质为基准,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和以具体实践为媒介,相互补充和联系,缺一不可,为康复治疗技术创业教育保驾护航[9]。除了要将康复治疗技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还要适当融入大学日常管理理念中。创业教育基础为通识教育,在教学中向专业教育过渡以及不断在此过程中渗透能力教育。事实上,创业教育可与每门专业课程联系,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把控学生的创业思维。例如,在设置课程时除了要针对创业教育设置理论与实践活动,也要设置部分专业课与创业教育融合成效佳的课程,指导康复治疗技术受训者掌握最新社会实践资源,增强创业敏感度。

(五)实施1+X证书制度

所谓1+X证书制度即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取学历证书和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满足学习者的就业需求。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的1+X证书人才培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当前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存在起步晚、缺乏统一规划且与国际康复人才标准化培养距离较大等问题,造成受训者专业知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构建符合康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促使受训者在实践教学中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达到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为受训者未来就业提供支持。例如,教师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可深化1+X证书制度,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设置实践目标体系并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训成效。同时基于受训者就业能力、基本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等多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制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方案时,要将重点集中于受训者康复治疗能力培养,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融合,使受训者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中实现学历证书培养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衔接。在此过程中还要为受训者传授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极与国内外学者专家深度交流,明确运动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以及康复评定技术等核心培训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2.优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

毫无疑问,实践教学目标具体化表现为实践教学内容。如果想要高效构建1+X制度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除了要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制定合理人才培养方案,还要寻求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受训者专业能力强弱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境,使实践教学内容在设置层面更具有实效性与层次性[10]。在此过程中为受训者设置较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内容,指导受训者完成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或针灸技术等一系列实训项目开发,增强受训者的专业技能。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在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学生和已毕业的专业群学生,进行“1+X”老年照护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和再就业打好基础;对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现代康养产业从业人员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及相关康复治疗技术培训,旨在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及康复治疗技术,并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进行自主创业;为拓展行业培训市场,可与陕西本地、外省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的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校校聯办培训。

四、结束语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是满足社会医疗服务需求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在落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模式时可广泛吸纳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评估设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模式可能引发的风险,结合我国国情做好调整和优化,最大限度发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模式的优势,提升康复治疗技术培训水平,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程,段明雪,郭桐桐,等.康复治疗师职业发展及其转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3, 29(5):565-569.

[2]王海丽,刘晓霞,郭振华,等.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以康复生理学课程为例[J].知识文库,2023(8):149-152.

[3]陈红.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康复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9):177-180.

[4]陈寒昱,夏宝妹,袁丹,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6):154-156.

[5]张欣,王海英,宋炜,等.转型康复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建设成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36):120-122.

[6]李旋.基于技能大赛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7):20-22.

[7]邓治平.我国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与体系建设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6):243-244.

[8]袁晓媛.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施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212-213.

[9]方丽婷.康复治疗专业“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1.

[10]田潇涵.医养结合模式下康复治疗效用分析与建议[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93-96.

①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1JY016)。

作者简介:张多(1982—),男,汉族,宁夏中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建设。

李蕊(1982—),女,汉族,山东滨州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中医药文化传播等。

猜你喜欢
受训者康复培训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