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常态化

2023-12-21 03:16刘永定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城管管理

刘永定

一、东莞市情及城市管理机构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全市陆地总面积2460平方千米。2021年年末,东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55.35亿元,成为国内第24座万亿城市、第15座“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连续三年政商关系健康指数排名全国第一,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市竞争力前三,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七年入围新一线城市。

目前,东莞城市管理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格局:市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高位协调,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执法局”)统筹谋划,34个镇街(园区)基层城管执法分局作为市城管执法局派出机构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市城管执法局是负责全市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燃气热力、市财政投资地下管线迁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城市管理宣传培训等的政府组成部门,内设17个科室(办),有4个下属事业单位。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生活垃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市城管执法局。

二、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的工作实践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立足双万新起点,打造大湾区综合环境新高地”的目标,重点抓好环卫保洁、城市秩序、美丽圩镇、违建治理、燃气安全、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具体工作分“三步走”推进:第一步,打基础,巩固“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第二步,上台阶,提升“有序、安全”的城市管理水平;第三步,出亮点,拓展“美丽、时尚”的深度城市化内涵,以高质量城市管理助力城市形象提升。

(一)抓好环卫保洁,巩固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

消除卫生“黑点”。一是制定环卫项目合同范本,出台环卫作业指引,狠抓环卫作业管理;强化合同履约监管,严查环卫领域未按合同履约行为并依法立案处罚;开展信用综合评价,形成闭环管理。关爱一线环卫工人,办好环卫工人节晚会,开展“绣匠杯”劳动技能竞赛,促进环卫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坚持每周对每个镇街(园区)通报1个以上的环境卫生黑点,同时对责任单位是否履约进行倒查并立案处罚。三是完成城区片、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推动28个镇30%以上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建设5座环保热电厂,2座集中、46座就地厨余垃圾处理设施,34个有害垃圾临时暂存点,1500个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4000个废旧纺织品回收箱以及“两网融合”收集站及分拣中心,26个大件垃圾处理中心。2022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6%,均高于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优化城市秩序。重点实施城市秩序优化八大专项行动,治理城市失序乱象。一是深化户外广告设施管理,推行户外招牌设置备案,2022年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设施及招牌22.2万平方米。二是规范城市道路施工围挡,强化审批监管及方案把关;加强巡查监管,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规范,对不规范施工围挡进行立案处罚。三是完善人行道设施,规范停车秩序,指导村(社区)划设停车位,消除路口高低差,对“机非共板”的增设隔离设施。四是消除路面积水,会同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合理设置下水篦子;成立“三人小组”巡查联动,加强对易涝点雨中、雨后巡查清理,快速处置。五是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联合交通部门强化源头投放管理,设置“电子围栏”,引导规范停车,对不按规定停放的定期清理。六是推进城市照明“暗区”整治,持续消除“有灯不亮、有路无灯”的问题。七是推进城市家具提档升级,编制《东莞市城市家具建设指引》,推动16类城市家具规范建设管理。八是高标准建设绿道、碧道,加大巡查力度,提高管理标准。九是规范建筑退让公共空间管理,清退建筑退让公共空间停车位1.3万个,活化利用桥下空间,将建筑退让公共空间作为慢行空间的延伸,优化慢行系统。

入户开展燃气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作者提供

(二)拓展“美丽时尚”的城市化内涵

城市品质是城市形象的载体、城市发展的底蕴。

打造美丽圩镇示范样板。按照省市部署,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2年,全市400个村(社区)建成示范圩镇、其余176个村(社区)建成宜居圩镇。在此基础上,2023年推动中心城区四个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和厚街、长安、凤岗、茶山、东坑、谢岗、道滘、麻涌、石排、横沥等16个镇街(园区)创建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全面提升全市34个镇街(园区)的美丽圩镇特色化、品质化水平,串珠成链打造特色风貌带。自2022年以来,南城、厚街、凤岗城市景观、城市面貌、夜景灯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茶山、谢岗在全域打造美丽圩镇方面取得了很突出的成效,长安的莲花碧道、万江的“三江六岸”滨水岸线、东坑的“山水新天地”,以及望牛墩望汐坊、“文化新地标”鳒鱼洲等场所,也都体现了越来越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美丽时尚阔步迈进。

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23年年初已成功通过初评,接下来东莞将以高标准迎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选。对全市所有公园、绿地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对现有1216个公园绿地及所有具备公共服务功能的绿地纳入公园体系管理。开展“一社区一公园”建设,全市社区公园普及率实现100%,全市所有公园绿地向市民有序开放共享,打造“千园共享之城”。与华南国家植物园携手共进,建好东莞植物园。

(三)夯实城镇燃气安全基础

运用科技手段赋能燃气安全,建成东莞市管道天然气数智化监管平台、东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智能监管系统。一是入户安检。研发入户安检小程序,加强送气工培训,扎实开展入户安检,逐步实现入户安检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全覆盖。二是场站管网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各燃气企业加强场站、管网隐患治理。三是瓶改管。一手抓新建小区天然气全覆盖,一手抓老旧小区“瓶改管”。2023年目标是,完成4.8萬户老旧小区“瓶改管”。四是“黑气”整治。建立“深莞惠”打黑气联动执法机制,推行联秤锁枪,强化执法监督,严打“黑气”违法行为。

(四)打赢违建治理持久战

开展全市域二维航拍巡查比对。从航拍监测数据比对来看,违建的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如产业类、公共配套类新增违建数量较2022年第四季度下降31%,小区类新增违建数量较2022年第四季度下降49%。农房、小区违建的形式以加层、阳台加建为主,空地新增违建基本杜绝。但是,违规搭棚行为的整治还任重道远。

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场所建构筑物排查整治。2023年,对全市现存的再生资源回收场所进行了全面摸排。据初步统计,全市存续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657家,其中建构筑物整改主责部门属城管的2041宗,涉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交通运输、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共1616宗。

开展小区违建治理。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出台了《东莞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项目清单》,对15项合理诉求的豁免审批。实施精准治理,对新建成小区从交楼开始就严管严控,开展“无违建小区”挂牌创建工作。

严控历史违建。对农房、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违建持续保持严打、严控的高压态势,严格执行“两个必须”(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无法整改消除的违法建设必须依法实施拆除,对严重影响规划实施且无法整改的违法建设必须依法实施拆除)。完成广东省下达的3100万平方米“两违”治理任务,巩固“新增违建零增长,历史违建减存量”目标。

(五)打造有温度的城管铁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坚持“党建引领、刚性执法、柔性服务”,把“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优质服务”作为行动指南。全面推行城管片长制,镇街分局将60%的执法力量下沉到村(社区)担任片长。围绕“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开展“六巡三访一执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组建35支共642人的玉兰女子执法服务队,覆盖全市34个镇街(园区),发挥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耐心等优势,走进市民群众身边,面对面开展巡查服务、宣传教育和柔性执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布建359座城市服务驿站,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城管片长和玉兰女子执法队员进驻办公。驿站配齐微波炉、饮用水、冰箱、雨伞、药箱等物品,设置小微图书馆、休息区,兼顾服务群众、党建宣传、一线人员休息等功能,打造城市管理街面化公共服务平台。城管片长、玉兰女子执法服务队、城市服务驿站三位一体,构建了“小驿站、多功能、大情怀、正能量”的服务方阵。在全省范围首创“小微执法”工作模式,坚持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在执法中,突出宣传教育,引导全体市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城市秩序的共建共治共享当中,对城市管理领域的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包容免罚、三教而罚,彰显执法“温度”。

三、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的成效

(一)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再到服务型转型升级

思想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城市管理一头连着宏观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只有深化从“以城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等管理思路的转变,把让老百姓生活步步高、喜洋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强化与市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突出均衡性和可及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面貌、城市气质。

(二)完成了从简单执法到规范管理再到文明服务的迭代发展

方法的创新是最大的创新。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城市的万般美好,从来不会与生俱来。城管片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女子执法服务队开展柔性服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通过“硬核”手段+“柔性”执法,通过“小微执法”遏制“小微违法”,纠正不文明行为,提高文明意识,努力实现群众个人利益与城市公共利益平衡的最优解。

(三)折射出从“世界工厂”到“宜居宜业”再到“黄金内湾”的美丽蝶变

理念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作为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市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城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三生”融合,优势叠加,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勾画出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蓝图,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赢得现代化建设的节节胜利,形成了世界一流湾区独特竞争优势。“世界工厂”里,既有青山绿水,也有浓浓乡愁。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针对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城市品质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匹配、历史违建治理任务艰巨、燃气安全监管压力较大、干部队伍建设仍任重道远等亟待改善的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东莞市将立足“双万”新起点,围绕“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常态化”目标,在营造干净整洁城市环境上干出新气象,在打造安全有序城市环境上展现新作为,在创造美丽时尚城市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塑造新的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城市气质。

精细化就是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运用系统理论、明确责任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位体系、加强协同配合,实现各项工作扎实落地。品质化就是立足“双万”城市,瞄准匹配国际一流湾区的要求,将东莞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融入城市管理工作,打造具有东莞特色、与穗深港澳各美其美的品质形象。常态化就是要深化措施落地和执行,保持和发扬城管队伍卓尔不群、勇于追求的精气神,让城市环境每地、每时都干净有序,让东莞市民的获得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加充实。

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的品牌意识,从城市发展的“硬”开发,向城市文化引领的“软”提升转变。东莞城管将立足市民的所需所盼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出台、完善一批制度规范和标准指引,升级、管养好一批城市家具,建成一批特色风貌带,实现城市综合环境达到國际一流湾区标准,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城市环境常净、城市景观常美、城市温度常留、城市文明常在。

(责任编辑:张秋辰)

猜你喜欢
城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城管递烟执法,无需批评却要检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提高城管水平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客观看待“硕士城管”的淡出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