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系基础工作室课程设想与构建

2023-12-25 02:31LiuJu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雕塑系泥塑学年

刘 军/Liu Jun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学始于20世纪中叶,历经了几十年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发展,形成了“厚基础、宽材料、重实验”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后为适应新时期学科发展需要,于2018年推动教学改革,建立方向工作室教学。经多次调研和讨论确定建立基础工作室和理论教研室,并成立第一工作室具象·现实工作室、第二工作室东方·本土工作室、第三工作室材料·观念工作室、第四工作室公共·跨媒介工作室。四个工作室依托于金属、木雕、石雕、陶艺、大型泥塑、数字雕塑、综合媒材七个材料实验室,形成科学、严谨的新教学体系。

雕塑基础工作室教学需要完成雕塑系二年级全年的教学任务,其教学成果是雕塑未来教学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依仗,也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最初环节。基础教学课程设置由单一的泥质塑造基础转变为综合造型基础。所谓综合造型基础,就是强调泥质塑造训练的同时,还把材料技艺与创作思维纳入造型能力训练的范畴中,实现从课程体系到具体课程内容的科学设计。基础工作室的设立和相应教学任务的展开,为后续的方向工作室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下文围绕基础工作室课程设想与构建,分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基础工作室的教学改革目标和定位

雕塑系同学在完成造型艺术学院一年级基础部的课程学习后,二年级进入雕塑系,接受本系的专业基础训练,其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由基础工作室制定。在二年级整个学年(包括一、二学期)中,共有36个教学周,要将雕塑系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全部学习一遍,这些课程主要包括雕塑具象、抽象,泥塑1/2、2/3人体,泥塑浮雕头像、人体,雕塑材料技法和理论基础等课程。基础工作室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察方法、严谨的造型手段和丰富的材料语言表现,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坚实的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未来自我创作的能力,并为进入方向工作室做基础性的准备和铺垫。

二、全国主要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基础教学调研

雕塑系基础教学工作室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对雕塑形体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侧重于雕塑艺术素质的培养与雕塑造型基础语言的掌握。进入雕塑系的新生,缺乏雕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在一定时间内,使学生从平面绘画思维扭转到雕塑形体空间的立体意识上来,成为二年级基础部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深入调研了国内重要美术院校雕塑专业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

1.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基础教学是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共计19个教学周,第二学期根据前一学期取得的成绩选择进入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基础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材料课、泥塑课、公共艺术课和理论课。材料课程包括木雕、石雕、金属,共计9周课时,占整学期课时的47%。泥塑课程包括头像、自塑像、浮雕、泥塑抽象创作、胸像、器物(写实的青椒、水果之类),共计8周课时,占整学期课时的43%。公共艺术课1周,占整学期课时的5%。现代雕塑简史1周,占整学期课时的5%。

2.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实行基础教学和工作室教学两段制教学模式,设有具象雕塑、跨界雕塑、木石金火雕塑、东方性雕塑四个工作室,以及木石金火(陶、小型铸造)、综合材料、放大制作(全院共用)和雕塑造型基础四个实验室。雕塑基础教学在二、三两个年级(全院共修)。

在二年级的基础教学中泥塑基础课程有22周,包括泥塑头胸像、1/2泥塑人体写生、石膏挂布,占整学年课时的61%。素描基础课程有11周,占整学年课时的31%。社会实践课3周(上午电脑模型、下午金属焊接),占整学年课时的8%。

三年级基础教学中泥塑基础课程有28周,包括1/2泥塑人体写生、浮雕泥塑、2/3人体泥塑写生和2/3人体着衣,占整学年课时的78%。素描基础课程有5周,占整学年课时的14%。社会实践课3周(上午电脑模型、下午木雕),占整学年课时的8%。

3.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采取“2+3工作室”制的培养方式,即学生大一到大二进入基础部学习,大三到大五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选择填报工作室,在双向选择后的基础上进入工作室学习。

亳文化外文网站有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聘请专业译员和网站制作人员进行网站设计建设,严把网站语言质量关,遴选亳文化精品推出老庄道家文化、曹魏文化、医药文化、养生文化、酒文化等多个特色专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国外受众提供外文介绍、精美图片、动态音视频、纪录片、微电影等多样化的亳文化宣介,以确保国外受众能够便捷、全面地了解、接受、欣赏亳文化。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努力把亳文化推介到每个有亳州资本投资的地方,做到亳州经济走到哪里亳文化就跟进到哪里,逐步提高亳文化的国外受众接受度和认可度。

一年级的基础教学共计32个教学周,泥塑基础课程有16周,占整学年课时的50%。素描基础课程有11周,约占整学年课时的34%。色彩课程5周,约占整学年课时的16%。

二年级的基础教学共计36个教学周,泥塑基础课程有21周,约占整学年课时的58%。素描基础课程有7周,约占整学年课时的20%。色彩课程4周,约占整学年课时的11%。之外还有创作基础3周,约占整学年课时的8%,雕塑鉴赏与评论1周,约占整学年课时的3%。

4.其他美术学院雕塑系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设立一个专业基础教研室和三个专业特色工作室。基础教研室课程为二、三两个年级,主要负责专业基础理论、立体概念、塑造技法的教学研究。广州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分为雕塑和公共艺术两个专业,设有3个基础教研室:雕塑造型基础教研室、雕塑材料基础教研室和雕塑史论教研室。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于2021年更名为雕塑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学已形成基础部、雕塑方向与中国雕塑方向的雕塑专业教学格局,强化基础造型语言的训练与体系建设。

从上述考察可以看出,泥塑基础和材料基础是各学院雕塑系专业基础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作为雕塑的入门课程,是同学们雕塑学习和创作实践的开始,是由平面思维向立体观察方法转变的过程,更是了解和认知雕塑造型语言、雕塑技法、材料属性的必经之路。

三、基础工作室的课程设置及比例

在对各大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学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经多方面的反复讨论和优化课程体系设计,逐渐形成了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现有的基础工作室教学方向,课程结构是由四大板块构成(二年级一、二学期共计36个教学周),分别为理论基础板块、造型基础板块、材料基础板块和创作基础板块。

1.理论基础板块2周(占整学年课时的0.6%),包括雕塑概论-中西雕塑简史(1周)、雕塑概论-现当代雕塑简史(1周)。

雕塑理论课程实际是从二年级贯穿至五年级,包括毕业创作前期都会有相关课程开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或辅以讲座、研讨等教学方式,既有较充足的课时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能够把理论学习与雕塑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2.造型基础板块28周(占整学年课时的77.8%),包括雕塑基础-具象(4周)、雕塑基础-抽象(2周)、泥塑-人体临摹(2周)、泥塑-超大肖像(3周)、泥塑-人体1/2(3周)、泥塑-人体2/3(4周)、泥塑-浮雕头像(2周)、泥塑-浮雕人体(3周)、素描研究(2周)、泥塑-着衣人体1/2(3周)。

造型基础从塑造出发,而不止于塑造,相对全面的泥塑写生课程,帮助学生从惯性的二维认识与表达向三维立体的感知与表达转化,全方位地建立雕塑的空间意识,注重学生综合造型能力的塑造与培养。

3.材料基础板块4周(占整学年课时的11%),包括雕塑材料技法-金属(1周)、雕塑材料技法-木雕(1周)、雕塑材料技法-石雕(1周)、雕塑材料技法-陶瓷(1周)。

材料基础教学是在学习具象雕塑与抽象雕塑后展开的材料语言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当代艺术语境下材料雕塑发展的概况及其造型要点。从材料本身出发,掌握材料应用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进行雕塑造型的能力,并探索新的有创造力的表现手段和形式,从而获得一种驾驭材料、表现思想、寄托情感的自由。

4.创作基础板块2周(占整学年课时的0.6%),课程内容为雕塑创作(2周)。

基础工作室要求的基础训练不是片面的,而是开放的,雕塑创作课程是雕塑基础工作室开启学生创作思维转换的重要课程,是在雕塑传统具象、抽象、材料初级基础教学层面上展开的首次创作实践,开启学生对雕塑多种形式语言、材料语言深层次认知,有效地把雕塑基础教学训练成果转化到创作思维与实践模式中来,强调活跃的观念思想与严谨的理论课题研究,力求多种雕塑形式语言尝试、材料综合转换、技术手段应用,追求中国新时代创新精神,培养具有敏锐感知力与创造力的创作型人才。

根据上述四大板块和课程开设情况,形成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二年级基础教学课表(表1)。

四、基础工作室的教学保障体系

在系统梳理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我们重视课程建设的合理性和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主张研讨式的灵活教学与严格的课业要求相结合,遵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创造潜能,并从多方面构建完善基础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2016年雕塑系与河北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了天津美术学院规划教材——《雕塑系系列教程》丛书,这套教材将天津美术学院雕塑学科各基础造型训练系统教学的理论与技巧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形成了一套具有示范性和普适性的雕塑基础教材,也为雕塑系基础工作室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短期特色课程教学、艺术家工坊、专家讲座是雕塑系教学活动的拓展项目。2021年9月至今,为配合基础部专业发展需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科建设,适时推出了与课程建设关联的系列学术讲座5场,拓宽了课堂视野,也为雕塑系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学期末集体评议,课程展览、年度展览。集体评议作业并选出优秀作品,通过课程展览和年度展览的相互推进,在为学生创建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使之逐渐过渡到工作室方向的创作状态。

五、小结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雕塑专业的内涵及外延均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雕塑艺术空前多元的面貌,也对雕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探索自身专业定位、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所需。雕塑系基础工作室是在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路下开展教学的,是雕塑专业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在课题的教学方向、课程框架及专业特色方面都呈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并形成了天津美院特色的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坚实的专业技能,为下一步进入方向工作室做了很好的准备和铺垫。

猜你喜欢
雕塑系泥塑学年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