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26 05:40赵凯歌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6期
关键词:树木园林思政

向 林,赵凯歌,傅 强

(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林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尤其要统筹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按照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而对于农学类专业课程,则要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2]。“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环境的保护、美化紧密相关,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践行生态发展的理念,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个人品德修养,以及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林树木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是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是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为课程思政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拥有优秀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队伍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综合素质决定了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华中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组共有7名教师,包括3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1名实验员。教师中既有教龄30多年的老教师,也有入职不到一年的新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教师梯队。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组教师获得了全国高校农林类专业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校级教学质量奖等奖励。在园林树木教学组的教学过程中,一直秉承专业知识教育与品德培养教育并重的教学方针,多年来培养了众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进步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

(二)“园林树木学”课程建设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园林树木学教学团队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建设成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2019年获批湖北省高校首批省级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团队教师所在的园林系在202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因此,多年努力所取得的“园林树木学”课程建设成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园林树木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

“园林树木学”课程包括园林树木学理论课、园林树木学实验课以及园林树木学庐山实习。课程中的各种园林树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些元素在“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总论以及各论的各个科中广泛分布。例如,“园林树木学”理论课程各论部分的松科、柏科、木兰科、蔷薇科、桑科、禾本科等许多科的树木中就含有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品德修养、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二、“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教学思路与具体措施

经过近几年在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结合课程教学特点,从提升教师团队成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修订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挖掘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等方面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尝试,有意识地培养与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品德修养、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修养。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团队成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决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关键主体[3]。只有教学经验丰富、对政治理论理解深入的教师才能自然地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部分专业课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在政治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园林树木学”课程组教师多为共产党员,因此,一方面,教师通过参加所在系党支部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教师对党的思想观念、工作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全面贯彻和执行,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做到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进行集体备课、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共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同时明确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重专业教学轻思政教育的情况,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如盐入水,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修订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要求

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评估课程教学质量和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将课程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在课程教学大纲中体现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明晰课程的价值观,体现育人目标。以前的“园林树木学”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没有明确写入教学大纲,在目前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要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结合“园林树木学”课程特点与园林及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找到“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为更好地开展“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教学,根据课程中总论和各论内容的特点,在每个章节中选取具体的思政切入点,将其与相应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对应。比如,针对总论的《园林树木的功能》章节,教学大纲中应体现引导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思政教育目标。充分挖掘“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大纲的思政教育目标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品德修养、科学素养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丰富教学内涵,有针对性地挖掘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

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石。“园林树木学”课程内容丰富,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要结合各章节的知识点,避免思政元素的生搬硬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教育。在“园林树木学”绪论中讲到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时,介绍我国园林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等特点,且在19世纪众多的优良园林种质资源被引向西方,为“世界园林之母”,但目前园林中应用的众多树木品种却是国外选育。通过了解中国植物种质资源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与国外园林植物品种的选育认识我国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意志。在讲授《园林树木的分类》章节时,介绍被称为“生物学届的老祖宗”的胡先骕先生,他是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通过他创建静生生物调查所、发现水杉、创立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为我国植物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等辉煌事迹,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鞭策。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先辈们的故事和事迹,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4]。另外,介绍园林树木的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功能时,举例塞罕坝植树前后的变化,通过塞罕坝环境的改变,加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庐山野外实习是“园林树木学”课程坚持了三十多年的传统,在实习过程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借助庐山的抗战遗址、伟人博物馆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生态文明思想与实习内容相融合,通过在实习中了解到的珍稀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现状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明确园林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共生关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受人们喜爱,将与树木有关的传统文化融入“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对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例如,讲授十大传统名花中的梅花时,介绍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这些诗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梅花的形态特征,还让学生学习梅花代表的高洁、坚贞不屈的精神。同样地,学习木樨科的桂花时,讲解诗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让学生了解桂花的外在美和内在品格。学习芍药科的牡丹时,以诗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李正封《牡丹诗》)和“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让学生感受在大唐盛世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另外,一些园林树木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如漆树科的黄连木,黄连木在古代被称为楷木,通过子贡为孔子守墓,种植楷木的故事,教导学生尊师重道。讲授桑树和梓树时,古代用桑梓代表故乡,通过“反哺桑梓”的成语让学生谨记回报家乡。千百年来,从园林树木引申出的意象美,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对各种园林树木的描述和赞颂,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经典篇章,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所具有的无穷魅力,陶冶高尚情操。

3.个人品德修养教育。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挖掘以人才品格塑造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等相关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例如,在介绍木兰科树种华盖木时,介绍木兰科专家曾庆文研究员在云南开展华盖木传粉生物学实验时,不幸从离地40多米高的树上坠落遇难,为科学献身的事迹,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5]。同样在讲授裸子植物柏科树种时,介绍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造林队为了改善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在黄河西岸悬崖种植侧柏,这既让学生了解了侧柏的生态习性,又激发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坚守岗位、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讲到“行道树之王”悬铃木时,介绍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历经28年研究培育了悬铃木晚花少果品种“华农丽风”,教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要静心,坚持不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讲授杨柳科时,介绍北京林业大学康向阳教授的名言“中国不仅要有‘中国芯’,也要有‘中国木’”,育成了不飞絮的毛白杨品种,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4.科学精神教育。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为起点,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为两大支柱,支撑着批判、探索、创新等精神[6]。在“园林树木学”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自身特点,构建以科学精神培养为核心的“辩证思维”和“批判质疑”等思政元素。例如,介绍桑科树种见血封喉,其树汁有剧毒,可使中毒者心脏停搏,甚至窒息死亡,古人常将树汁涂在弓箭上用于战争或狩猎,但见血封喉的汁液除了有剧毒外,也有药用价值,具有强心、增加心血输出量、治疗淋巴结结核等作用。因此,教导学生要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看待事物[7]。在介绍裸子植物中的“活化石”水杉重现世界时,从1941年最初发现水杉到1948年最终将水杉名字正式命名发表,许多科学家的接力研究和探索使水杉这一重要物种重现世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不断求真、皓首穷经的探索精神。同样在讲授裸子植物红豆杉科时,介绍可以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用于抗癌,而市场上部分商家借机宣传红豆杉煮水喝、泡酒喝抗癌,但事实上紫杉醇不溶于水和酒精等溶剂,煮水喝和泡酒喝反而可能会中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甄别信息。

结语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等手段,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在“园林树木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通过提升教师团队成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修订教学大纲、充分研究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合适的内容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使价值塑造内化为课程教学中有机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而达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效果,将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树木园林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清代园林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