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校研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有色金属冶炼专业为例

2023-12-26 05:40吕玉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6期
关键词:云南校企实训

吕玉国

(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先进制造产业系,云南 昆明 650215)

引言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问题,决定了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学”是根本,“研”是关键环节,“产”是最终目标。约翰·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真正实现学以致用[1]。如何较好地平衡和协调社会、劳动力市场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社会、企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非常重要。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首先,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中,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其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中,要做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二、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校企合作,共享共赢。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制度方面,尽管国家和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指导意见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与可考核的实施细则,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降低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运行方面,校企合作缺乏发挥监督考核评价作用的第三方。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应加入政府、行业等第三方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这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在内涵方面,合作的层次还比较低,范围还比较窄,基本停留在学生就业和企业招工层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广泛、深入开展[2]。

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众多,高素质劳动者、综合型技能人才需求大[3]。面对企业的需求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核心,整合各方资源,有色金属冶炼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解决好如下问题:(1)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具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制定?(2)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制订?(3)课程体系如何建立?学生实训如何开展?(4)师资如何培养?如何选用合适的师资?(5)学生评价的标准及主体如何确定?怎样评价学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结合地域优势、学校资源、省内企业,提出了有色金属冶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整合“政校研企”优势资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企业、科研机构为主体落实。即学校融入研究院所,借助有色冶金研究院实训室及科研项目开展教学,根据研究项目辐射企业,为企业培养人才。以“政校研企”四方合作为核心,确定培养目标—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组成—评价体系,提高有色金属冶炼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解决机制保障问题,整合多方资源,搭建校企合作机制

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以前隶属于云南冶金集团,2019年划归为人社厅直属管理,拥有天然的政企关系。云南冶金集团被中铝集团整合,拥有强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每年对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需求较大。同时,昆明冶金研究院作为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技术研发中心,在云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以上优势,2016年,学校依托云南省政策支持和云南冶金集团强大的产业支撑及高端的技术研发优势,以云南冶金集团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为链条,建立以政府、学校、研究院、企业为主体的“产学教培用”合作机构,成立以学校领导、研究院总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领导为主体的“企校联合培养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命运共同体,建立科学性、系统化、多层次、多链条的“政校研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六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学校主导、研究院指导、企业参与”的教育资源组合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司其职,精准发力,围绕共同目标,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强大合力,实现了产教研融合。

(二)解决供需关系,优化技能培养方式,实现企业技能岗位供需零距离对接

冶炼行业多数面临高温、高压、高烟尘的工作环境,对技能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很高,特别是吃苦耐劳、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尤其重要。学校经过大量调研,设计了以实用为目的、拓展职业素养的课程,不以单个岗位或工种为主,以科研的严谨敬业培养人的素养和品德;以课题研究项目为导向引领学习,以项目为中心,联合冶金所、材料所、选矿所、分析所开展实训技能学习,学生跟随研究院课题组导师参与企业研究项目,将冶炼操作技能融入项目研究开发;以课题研究企业为实习就业单位,待项目研究实验完毕,学生跟随科研项目进入对应企业进行项目试生产,掌握并反馈第一手试验数据再促进技术开发,拓展课题再开发和持续研究利用的能力,实现“以点带面”拓展技能迁移,尽快适应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解决产教脱节问题,整合课程资源,以企业核心关键岗位技能要点为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攻关创新为切入口[3],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系统科学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具备一定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能力、真正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确立了以职业素养(10%)、专业知识(30%)、技能操作(50%)、技术创新(10%)为主的教学内容,制定三段式人才梯度培养规划。第一阶段: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掌握专业所需的各项基础技能;第二阶段:以技能项目为载体,提高操作技能和规范,掌握岗位核心技能,成为操作小能手;第三阶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技术攻关、技能创新的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科研小工匠。

(四)解决师资问题,共培互聘“双师”团队,建立“校研企”三方师资共同育人机制

学校组建了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代表的教师团队,研究院拥有以铝空气电池、改性氧化铝、湿法加压浸出、高压釜氧压酸浸等技术项目负责人为代表的技术攻关导师,企业形成了以技术骨干、云岭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为代表的企业岗位技能实训导师队伍。学校先后在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成立技能研修中心和教学实训基地,把企业生产车间变为实训教学阵地,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促进企业与学校共建教学实训基地,培养企业所需优秀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教学实训基地的建立,架起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的桥梁,推行了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健全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制度,化解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矛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双赢,不仅有利于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学校全面迅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和素质全面提升的高技能人才。

(五)解决评价质量问题,整合“四业”标准,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学校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在项目制培养过程中,校内教师重点考核学生学习能力和纪律意识;研究院导师主要考核学生针对实验项目的操作能力及工匠精神。在企业定岗实习期,企业导师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行为习惯、专业操作、敬业精神等。通过行业技能竞赛,考核学生的行业规范性及标准性。对标铝电解工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职业技能等级取证,达到行业标准的要求。通过健全学生评价体系,建立了以专业、企业、行业、就业为基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培育出适合社会发展、行业规范、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4]。

三、实施“政校研企”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扩大校企合作规模,加强有色金属冶炼专业的发展水平

有色金属冶炼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实训设备对接生产设备,研究院科研人员、企业技能大师参与授课,学业水平由专业、企业、行业共评,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所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零距离接轨[5]。校外实训基地遍布铝、铅锌、硅、钛、锰等五大板块,在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云芯硅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教学实训基地和技能研修基地等。与2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定向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所教授的学生也进入上述企业进行实习就业。

(二)促进师资队伍发展,提高有色金属冶炼专业的教育质量

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师结构逐步完善,专兼职教师队伍持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学校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团队,建立了有色金属冶炼专业技能研修中心,邀请了大量研究院人员、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或作为特聘教师参与专业技能授课,或邀请技能大师开展大师讲坛,多方面、全方位开展专业知识授课与技能实训提升。通过多元化教学团队的互通互用,企业出现更多的技能大师,学校出现更多的教学骨干,为有色金属冶炼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助推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学生成才

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不断提高,从原来的中级工提升到现在的高级工、预备技师。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改革能力不断增强,多名学生在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云南云铝海鑫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快速上手,还未毕业就已经成为实习车间的骨干,月薪达8 000余元。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就业率。通过规范的岗位技能训练,学生能力不断加强,竞赛成绩效果显著。在云南省多晶硅制取工技术技能大赛中,2人获得云南省多晶硅制取工技术能手称号;在云南省氧化铝制取液固分离工技能大赛中,1人取得全省第四的好成绩。

(四)构筑文化育人的校企文化,营造立德树人的工匠精神氛围

坚持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营造育人氛围,以“文化育人、立德树人”为准则,以企业技能大师、科研人员为榜样,将教学阵地与生产阵地相结合。定期开展“大师讲坛”活动,通过零距离接触劳模、技能大师,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形成“炼金先炼人、树人先树德”的育人氛围。通过开办大师讲坛,传递劳模工匠精神,至今共开展了11期大师讲坛,做了丁晓亮“永不停步的技术先锋”、徐成东“执着一切皆有可能,专注才能精益求精”、王世松“心系企业、爱岗敬业”等专题讲座,直接受益3 650人次。企业技能大师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也把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了冶金学子。通过大师们的言传身教、精神传承,学校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育人、精神育人的氛围。

(五)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办学效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

2020年,学校参与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编号6-17-06-02《铝电解工(2020年版)》的标准审定工作。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了《电解铝3D虚拟仿真实训》,填补了国内铝电解仿真教学的空白,已连续多年作为全国技能比赛指定软件使用。学校连续三年被云南省职业培训鉴定协会授予“双十佳”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云南冶金集团“云南冶金工匠人才培养基地”、“产学教培用”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被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授予“有色行业职工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誉。

四、“政校研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及解决策略

“政校研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尚存在以下问题:专业地方性突出,对当地资源政策有较大的依赖性,校企合作依赖于科研中心,产教融合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专业环境不好,高温高电烟尘多,学生实习实训安全风险高,专业招生量逐步减少;冶金集团混改后,学校并入人社管辖,校企合作力度和规模有所减少。对此,学校正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克服或减少上述影响。一是加强维护好原有的校企合作关系,开拓更深层次的合作;二是总结有色金属冶炼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利用政策优势,大力开展冶金行业企业新型学徒工培养工作,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等级层次,解决技能人才终身教育问题;三是发挥地方政策优势,联合企业共同招生,解决专业生源受限问题。

猜你喜欢
云南校企实训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