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2023-12-26 13:30李梦茹
林区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汉语言学习策略文学

苏 燕,李梦茹

(东北石油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随着网络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逐步深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教育模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有效推行智慧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根据项目组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实践目标管理与学生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四结合”理论,分析混合式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教育界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学者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在国外,最早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引入教学界的是Henri Holec,他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和“需要获得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应该想要掌控自己的学习。”[1]Little认为,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进行客观的、批判性反思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2]在国内,庞维国主张从横向的学习诸方面和纵向的学习全过程两个维度来界定,如果学生能主动对学习各方面进行调节,对学习活动全过程做好学习计划和自我反馈,那么就具备自主学习能力[3]。程晓堂认为,自主学习包括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材料的控制权以及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三个方面的含义[4]。曾东霞将自主学习能力定义为基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一种自我导向、自我监督、自我调控的学习能力[5]。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的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以上学者对概念的不同界定,本文将自主学习能力含义概括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自觉主动地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合理利用资源,形成正确学习策略,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及时自我反思并调整学习策略,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作为现代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是筑牢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1.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使整个学习获得新体系、步入新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资源进行充分拓展,不受时空的限制,自主搜索并灵活运用网上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资料,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例如对现代、古代音韵语感能得到连贯性训练,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学知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拓展知识面,获得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应的也会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课中和课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课后主动对教师布置的相关习题或写作进行练习,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查漏补缺,锻炼写作创造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亦是其意义的重要体现,学习能力的提升证明通过努力能达成目标,从成败归因维度来讲努力程度是内部不稳定因素,但具有可控制性,学生将学习上的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更具获得感,从而增强学习内驱力。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激发学习汉语言和文学的兴趣有直接促进作用,能够增强学生在混合式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中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做到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夯实坚实的知识基础,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型社会。

2.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之上,教学理念在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在混合式教学体系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内发动力、教师的高位启发以及完备的教学模式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将已有的教学理念与当前环境下先进的理念进行整合与创新,使其内化成符合混合式教学中的新教学理念,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改进,提升教学素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教师也能有足够时间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拓展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从思想观念上更新教学理念,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生主观的“学”,从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教师水平提出要求,即“关注个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6]由此可见,为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平台教学合理有效衔接,并对混合式教学研究进行深入思考,促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处理好汉语言文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3.优化“四结合”体系,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要转变,其中在教师的高位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关键。一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得以合理利用,教师也可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地因材施教,有效做到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得到创新性转变,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平台监督学生自学成果并与学分挂钩,实现过程管理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在充分激发自主学习动力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与社会实践,使实践目标管理与学生自主创新相结合,全面优化“四结合”体系。在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其意义在于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教学发展的潮流,发挥“四结合”混合式教学体系的优势,推动“互联网+教育”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中文人才。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学生方面:受应试教育影响,缺乏明确的内在学习动机,主体意识差,心理上过度依赖教师;对学习过程管理能力低,未形成正确学习策略;受外界学习环境的影响,难以集中学习注意力。二是教师方面:教学课时的局限性使教师较少了解新理念;混合式教学平台的灵活性强,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三是教学模式方面:后疫情时代使教学方式不固定,目前的混合式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存在差异,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也不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自我监督能力较低以及缺乏就业实习相关的培训课程。

1.学生学习体验感差,自控力不足

对于学生在混合式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低的原因可以从学生内部学习心理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内部学习心理的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外部因素主要指线上学习环境。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激活、指向和维持的功能,具体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目前高校学生普遍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成绩轻视能力,很少为满足求知欲而学习,缺乏明确的内在学习动机,主体意识差,更多是与外部奖励相联系。在项目组对东北石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进行的混合式中文教学课堂问卷调查中,64%的学生认为自律性差,无法有效自我监督以及课堂趣味性低影响学习积极性。这需要学生自身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减少心理上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做到自我监督,以及教师有意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说学习动机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那么学习策略则影响整个学习过程能否持续下去。但目前每个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知存在差别,出现部分学生有动机却因不当的策略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对整个学习过程管理能力低下,导致学习体验感差。从外部因素来看,学习环境与自学能力的提升是不可分割的,线下学习环境的主要地点是教室,因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能及时与教师沟通,所以总体效果胜于线上学习环境。问卷调查显示,有69%的学生认为外界环境的干扰使学习注意力无法集中。由此可见,适宜学习的外在环境能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情绪。在学习时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综合以上因素,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外部动机过于主宰整个学习过程,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分低能”现象愈加普遍,学习的内部动机不足,再加上没有合理的学习策略,以至于学生每步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都会产生倦怠感和迷茫感,尤其是高校的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不再如以往强烈,还有外部不良因素影响,自控力不强,使学习充满功利性色彩,导致自主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师教学观念守旧,教法内容传统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混合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主要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较少关注学生的“学”,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学习效率降低。教师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接纳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教材内容才能通过学校规定的考核,且绩点与此密不可分,所以教师以教授教材内容为重点,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新教学理念[7]。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只遵循原有的教学理念,不接受新观念,同时对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操作方式不熟练,从而使其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少有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拓展进行研究。主要受教材和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多余时间对汉语言和文学的课外知识进行扩展。在课后,学生虽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但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在创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由此可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有效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3.教学模式设置不当,难以达到学以致用

在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的过程中,影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不顺畅。后疫情时代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来回切换,因此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需要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的混合式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难以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未能发挥最佳效果。不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一致,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任务的完成程度也不同,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是使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有效结合的重要条件。三是综测与过程管理的监督效率不高。混合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但部分学生自律性差,难以自我监督,因此需要线上平台的适当监督,以增加学生的专注度。四是创作实践与社会实践难以有效开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缺乏就业实习相关的培训课程,中文实习实践监督机制也有待完善。由此可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仅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作出改变,还需要合理有效地发挥“四结合”教学模式的优点,使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达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树立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相适应的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观念入手[8]。学生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自我责任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加强对学习全过程的自我管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势利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在此基础上,结合“四结合”理论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优化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体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自主融入混合式学习,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在混合式中文教学模式中处于主体地位,激发内部学习动力,首先需要学生自身重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认知内驱力,为满足求知欲和兴趣去学习,注重长远目标,自觉抵制外界环境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指导合理利用资源,形成正确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对于学习方法需要在每一阶段及时自我反思并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学习型社会。身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多读多背是学生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以及培养自身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主动地去研读和探究一些重要的文选和著作。例如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将文学作品运用文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做相关的学术研究,或者把有相同特点的文学著作进行对比研究。中文系每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也大有不同,及时自我反思并调整学习策略才能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从中不断丰富个人文化底蕴,提升品位和气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学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自我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在混合式学习中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营造适宜学习的外在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对学习产生的阻碍也是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线上学习的环境不是固定的,在家庭环境中,需要学生提升自我监督能力,找到安静、减少干扰的环境,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互动;在学校环境中,师生共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组织文学、理论、各种文化的小组讨论,对发言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做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增加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获得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创造智慧教育思维,做到高位启发

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有效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为有效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在此模式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转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造智慧教育思维,因势利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推动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做到高位启发。

首先,为深化对混合式教学理念的理解,教师需多了解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思路,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其次,教师在理解与认同混合式教学理念基础上,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与自己原有的观点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完整的、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教学体系,细致研究具体的教学步骤。同时,对线上与线下结合操作方式不熟练的教师需要组织培训学习相关的操作流程,使其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并运用线上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适当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混合式教学初期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线上教学资源,充分了解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快融入混合式学习,还可在课前导学中运用趣味故事导学或提问式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参与意识。最后,教师将内化后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及时关注新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效率,并据此合理改善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有意培养并注重激发其学习动机,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在注重成绩的同时也要兼顾能力的发展,不定期对其进行鼓励和立志教育,因势利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自律性。

3.将“四结合”落到实处,创新教学模式

为提高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变化,将“四结合”教学模式落到实处,由此对教学模式作出如下的创新探索。

在课前,教师将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学实践目标以及混合式学习的要求提前发布到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有初步的了解[9]。再将本课相应的学习资源,如电子课件、电子教材、教师准备的课程知识视频提前发布到线上教学平台,对课程视频的观看设置学习截止时间,以平时分为奖励,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习兴趣,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预习,完成对课前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评,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难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接下来的教学任务。

在课中,这一部分可以做到线上与线下教学自由切换,在线下教学时,师生能实现面对面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组织课堂教学,先采用提问式导学,帮助学生回忆主干知识,并设置加分奖励,增强学生参与感。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强化重要的文选、诗篇或理论的知识点并对重难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教师对学生普遍提出的问题高位启发、答疑解惑,个别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分小组讨论或课后与教师单独沟通。剩余时间教师还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一流程移植到线上教学平台也同样适用,在线上为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课前的签到可采取“飞花令”或成语接龙的形式,激发兴趣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灵活运用古诗文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课中学生回答问题既可以表现在评论区,也可以自愿与教师连麦回答,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后,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习题并把补充的拓展资料发布在线上学习平台,不定期开设实习实践分享会或线上与就业实习相关的培训讲座,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反复查阅已上传的学习资料便于及时复习、融会贯通。教师也可不定期组织有关学生对教学模式提出意见或填写调查问卷,及时改进教学模式的不足,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不断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学习意志力。除了线上布置的任务,学生在线下还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和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四结合”混合式教学实践体系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有效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使线上与线下、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过程管理与综合测评、实践目标管理与学生自主创新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低的原因与学生自身内外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置有直接关系。对此,在后疫情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应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学会调动内部学习动力,坚定学习目标,克服外部不良因素,自主融入混合式学习;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做到高位启发;要创新“四结合”混合式教学实践体系,促进汉语言文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总之,要不断探索、构建高效育人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型、创新型中文人才。

猜你喜欢
汉语言学习策略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