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殊途同归的耽溺方式

2023-12-26 13:48
草堂 2023年10期
关键词:牧童写作者诗人

离 离

格林童话中有一个聪明的牧童的故事,当国王问小牧童永恒有多少秒时,牧童是这样回答的:“有一座钻石山,它有一小时路程那么宽,一小时路程那么高,一个小时路程那么深。每隔一百年,都会有一只小鸟飞来,在这座山上磨一下自己的喙。等到整座山都被磨平时,永恒的第一秒钟就结束了。”

六位青年诗人在诗歌表达中,让我看到了聪明牧童的影子。以前读这个童话故事时,只是觉得牧童将无解的问题回答得那么机智,而此刻读着几位青年诗人的作品,突然想到了这个故事,并且一下意识到这个故事的思辨色彩,正如他们的诗歌一样,藏起了瞬间与永恒、存在与虚无的辩证表达。这六组诗都有年轻诗人对永恒与虚无的共同追问,在人类的终极问题面前,他们似乎是自然地又略带犹疑地发出了自己的探寻与追问。他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感受,在汉语诗歌表达这里,已经站在了新的高度。这大概是当下年轻诗人们共有的特点,毕竟前辈诗人的表达探索,披荆斩棘一样,在前面开辟着汉语新诗的道路。

程川的这组《成都郊外》,意象新颖、繁复,起句往往直接有力,将个人视角一下子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同拉着你一起看风景的朋友,只是,这个朋友可能视角更特别,他看到的一切,从风景中感触到的一切,又用他独有的方式告诉你,你看,江心如翠柳,白鹭陈列其间。你看,淹没低洼才能抬升坦途……他时而细致描摹,时而壮阔大气,时而突兀霸道,时而如倾如诉,在语感语调上有着多样的迷人色彩。程川在《花岛纪事》中写道:“江上的孤寂已无须指路/又何必让落日虚掷余晖”;在《未来艺术设计中心》中写道:“在未来等候了一会儿,敲门声将不确定的事物/又一次退还我们身边”;在《冬日即景》中他这样写:“……在空置的凳子需要我时/搀扶蜀犬吠过的日,亮明阳台/让一个中年分叉的人,晒着古代也晒着他的局部当代”。这里面的时空感受——眼前与远方,此时此刻与遥远的过去、未知的未来——时时带着小牧童般的机敏与深刻。当他即情即景落笔抒情时,表达永恒与瞬间的勇气与努力也自然地展现了出来。他选取的意象和呈现的空间辽远、阔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存在本身的真实与困惑。

柳燕的表达细腻而开阔,情景描摹与想象力都值得称道。尤其是《星夜》,具体的,想象的,情绪的,各种表达要素组合在一起,沉着,缓慢,有条不紊,很好地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星夜”意绪。比如“星辰在许多亿光年后看见了我/一个短暂而简单的地球小生命,无法/洞悉时间的源头和尽头,无法窥视/神秘宇宙的一叶。”作者在表达存在之思时,极为厚重开阔,张力十足,时间与空间,“许多亿光年后”的遥远星辰和未来之光,也呈现了作者对无限时空,甚至永恒的思考与想象。

“让我轻盈/像云层/让我微小/像尘埃/让我寂静/像空无”, “让我消失/无影无踪 无声无息”, 这是青年诗人徐晓在题为《无限》中的句子,题目的“无限”与诗行中的“空无”“消失”,构成了非常迷人的对比关系,在我看来,这也同样是年轻一代诗人们对于自我与世界、存在与虚无的探求和表现。诗人徐晓在语言方式上,相比同期另外五位作者显得更老练、自在。在《无限》中,句子简洁短促,但清晰准确。表达丝毫不迟疑,但又意蕴丰饶而不浅白。《恍惚》一首,也是简洁、自然,写个人情感,将相遇的情感与自然环境契合在一起,情绪情思与湖面、大雨、雷声、鸟鸣等放置、交会在一起,描摹得生动、细致,使得读者一下就能进入到诗人所写的情景中。

而在司舟的诗歌《栀子令》中,作者直接就写到“永恒”,“哥哥, 其实我们已经提及太多琐碎/应该约定黄昏后出门寻栀子/看它如何使用气味拓染行人衣衫/看它如何为我们诠释/永恒的定义”,这是一位1999 年出生的年轻作者,能有如此表述,让人倍感惊喜。在亲切自然的表达中,作者像前文提到的格林童话一样,将永恒的话题袒呈在诗行中。作者写“西风混迹人群后模糊我双眼/觑见恸哭的河流,一面镜子之中/虚幻之物应声流泪”,“我这一生最为熟悉的贬义词群,在面对/簇簇柔软又容易破碎的白云时/销声匿迹”,似乎有一种当下人们常常说到的酒后的忧伤,而在酒后的忧伤时刻,她写下这些对于虚幻与空无的描述与感受。年轻诗人司舟有着她这个年龄少见的深沉,无论是《探幽》中由破庙、老屋探触到的命运感,还是《夜饮之后》中酒后的虚无感,都来自情景的自然生发,情感有根据有依靠。

黎子也同样触及了这一切,“为了找回那些丢失的词/我一遍遍泅渡记忆的迷宫/并且上瘾于,每次都寻回一些空无”,“在一条河流的两端/我一遍遍穿过你的眼神/望向永恒”,作者对于空无与永恒的思考、想象同样着迷,在发现和遗忘的路上,虚幻与实证,空无与永恒,时刻让诗人郁结在心,缠绕,冲突,凝结为令人心动的诗。组诗《遗忘是一条道路》中,黎子的语言方式在简约中藏起了一些巧妙。“怕爱上一个浪荡子/他一去不返/更怕/他满身斑斓折身而返……”(《怕》),平实叙述中突然转弯,而这个转弯之后,作者还有更让人心动的个人经验的呈现。黎子轻盈表述的风格背后,经验、情感,以及由此而来的顿悟和警醒,非常容易触动诗歌读者。

二月兰的表达风格有和黎子相近的地方,但轻盈之处更轻柔、空灵,“我爱着,教堂的圆形屋顶/纷飞着一场大雪的轻盈”(《世事变轻》),“你以什么样的开头,为这时日作序/山与你对坐,黄昏落入笔筒”(《临窗而坐》),诗人创造了一种柔和的诗性空间,让我们获得了令人愉悦的审美经验之后,随着作者的笔触思绪飞扬。二月兰诗歌中写独处时回想爱与幻梦,写对节令流转的感受,也是使用了空无、无限、永恒这样阔远与宏大的表述。比如,“梦中所有指向倾斜于空/倾斜于一个更大的教诲”,“深蓝色的夜晚/每一颗星辰都领悟了自己”,“于无限中,事物缓缓退回自己的原形”,“短暂的,久远的,混沌的这一程”,作者将自己的观察与内省,同样如此开阔地置放于无限的空间当中,置放于富有张力的虚与实、远与近、瞬间与永恒当中。

这六位青年诗人的诗歌,因为这种相近的思考与表达被放在了一起,整齐地被推了出来,也许,这也是当下一批很具潜质的青年诗歌写作者共有的一个特点,他们对一些更大的问题敢于想象、思考、抒发,表达主题和题材上已经是走得很远的一代人了。六位青年诗人在语言使用和表达形式上,各自有着自己较为成熟的方式,他们或习惯古典意蕴与现代情致的交会融合,或奇崛巧妙,或偏于口语的干净直接,或舒缓或迅猛,但都殊途同归地指向了终极话题——存在与虚无,耽溺于对永恒的迷恋与怀疑,对虚无的追问与探求。他们的写作部分地呈现出当下青年诗人的写作状态,表达与审美的丰富多样,整体的青年诗歌写作的繁荣与进步,甚至我们看到了这六位的相近追求,将永恒、无限和虚无等等大问题放在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中探寻与表达,这确实值得我们为六位年轻的写作者的勇气鼓掌。

元代诗人元好问和清代诗人张问陶在他们的论诗绝句中分别写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纯始自然。”这种天然、自然的语言功夫,其实在现代语言的表达使用中更容易获得,关键是写作者有没有敢为寻常语的勇气,删繁就简也好,洗尽铅华也罢,使用最自然的“常语”,应该是现代汉语诗歌的一个更好的方向。

猜你喜欢
牧童写作者诗人
牧童学画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牧童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寂寞的牧童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