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3-12-26 13:30侯仕福潘旭阳
林区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胶东园本革命

侯仕福,潘旭阳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人文社科部,山东 威海 264210)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强化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1]胶东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期对幼儿行为、性格、人格具有奠基性作用,并产生持久的影响。通过幼儿园园本课程,以胶东红色文化浸润幼儿精神世界,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

一、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意义

文化之于人的教育,对人的个性与共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儿童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其出生和成长承载了社会历史的文化基因。对儿童的教育要建立在我国的文化历史基础之上,这既是为了培育幼儿的历史、文化素养,也是为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与传承。

(一)从文化育人的功能看

《易经》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具有教化、内化、提升人素质的能力,它能够丰富涵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胶东红色文化是胶东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鲜明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文化基础。它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素材,将这些素材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对启发幼儿心智、塑造幼儿品格、培育幼儿正确的价值观起到奠基作用。

(二)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看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决定也不是社会规范的直接内化,而是受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强度影响,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和顺序性[2]。根据人类成长的规律可见,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幼儿道德品质的生成和成长更需要环境的影响及教育的浸润。在幼儿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是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基础,幼儿思想道德的形成必须借助红色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错误和非主流思想对幼儿的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胶东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蕴含着红色文化的核心要素,只有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才能发挥它育人的作用。

二、胶东红色文化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3]胶东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日臻丰富与发展,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见证了我国革命和发展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一)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胶东红色文化的特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许许多多的胶东共产党人,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为信仰而奋斗。

(二)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感

胶东地区是山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共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胶东人民在“一切为了胜利,一切支援前线”的思想指导下,提供大量军工、粮食、物资支援革命战争,动员优秀青年参加人民军队,派出优秀民工随军支前,抽调优秀干部南下北上,开辟、建设新解放区。抗战胜利时,胶东主力部队发展到3万人,民兵发展到22万人,自卫团达到80余万人,分别占山东抗日根据地民兵、自卫团总数的44%和53%。1945年10月胶东主力部队北上后,胶东又3次组建新的第五师、第六师、第三警备旅和第七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主力部队。胶东人民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胶东革命精神是胶东人民在胶东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形成的。胶东革命英雄于作海改名于得水时说:“回想这些年武装斗争的艰苦岁月,如果离开群众,就像鱼离开水一样,连一天也不能活。我们游击队就像一群游鱼,能够生存下来,是广大群众这股活水啊!”[4]1942年,敌后抗战处在最困难时期。日军华北方面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拉网合围式大扫荡,不落一村一户,不漏一山一沟,3 000多名群众聚集在马石山上。正当群众突围无路、束手待毙之际,胶东军区第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10名战士,在班长王殿元的带领下,趁夜幕冲进去杀出来,三进三出,将上千名群众救出了重围,最后10名战士全部牺牲。

(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胶东革命精神产生于战争年代,是胶东人民在数十年的革命斗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凝结提炼出来的精华。胶东党政军民身处险恶环境奋发开拓、立足艰苦条件创新进取的精神为胶东革命从斗争到胜利注入了不竭动力,提供了强力支撑。在抗日战争中,海阳军民巧妙设雷、灵活布雷,歼敌无数,地雷战是胶东革命军民的伟大创举。为了躲避日伪军的扫荡,胶东军民把医院建在地下,救治八路军伤员数千人,胶东军区成立的西海地下医院成为了战地医院的奇迹。长岛战役中首次审判外国战犯、烟台的党政军民将外交斡旋与军事斗争相结合等,都是胶东红色文化中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精神的体现。

(五)忠诚团结的奉献精神

胶东广大人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送子参军、捐钱捐物、掩护伤员、随军支前,其规模之大、贡献之巨、影响之深,令人震撼,可歌可泣。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5]这些都反映了胶东人民无私奉献、为了国家不惜舍弃小家、牺牲自我的支前精神。 胶东支前模范唐和恩,从家乡出发时带上一根小竹竿,每到一地就在小竹竿上刻上地名。到淮海战役胜利、支前工作结束时,小竹竿上刻满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4个省70多个村镇的名字。这不是普普通通的里程记录,而是胶东人民支援前线功勋卓著的有力见证。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300多位当地年轻乳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秘密哺乳了1 223名八路军后代和烈士遗孤,用超越传统亲情的伟大母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在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三、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胶东红色文化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承载了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道德资源。园本课程是幼儿园传承本地传统文化的载体,将胶东红色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通过教师创造性地转化有助于塑造幼儿的心智,激发幼儿认知的兴趣,厚植幼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传承红色基因。

(一)胶东红色文化凸显了幼儿园立德树人的政治高度

胶东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中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把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能够浸润幼儿的心灵,引领幼儿成长的方向,提高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高度,为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胶东红色文化升华了幼儿园立德树人的思想深度

胶东红色文化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胶东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为革命文化注入了实践的特点和时代的特色。把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使幼儿教育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时代的亮度,有助于提升幼儿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三)胶东红色文化提升了幼儿园立德树人的教学温度

胶东红色文化素材多样,有革命博物馆、刘公岛革命纪念馆、育儿所等物质形态的文化,也有《苦菜花》《地雷战》等精神形态的文化,内容涵盖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跨度上下百年,不仅时间跨度较长,而且内容多样化,蕴含着丰富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是思政课最好的教学素材。将其融入幼儿思政教育,可以让幼儿感知到革命先辈们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英雄壮举,有效提升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温度。

四、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路径

文化教育学选择文化哲学作为理论根基,强调教育要与人类的历史文化建立紧密的联系,将“体验”“理解”“陶冶”“唤醒”作为其本体的核心概念。由于红色文化的特殊性和幼儿年龄阶段的限制,在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中更需要注重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引导,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促使幼儿身体、认知和情境三者耦合,进而对复杂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和感悟,以形成情感认同或道德升华。

(一)红色物品感知,播撒红色种子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对所认知的事物需要靠直观的感受才能获得经验的增长。对幼儿来说,红色文化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具有复杂性。因此,幼儿的红色文化教育不是知识点的教学,而是以现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形态为依托,从更深刻的一种层面,以一种较为间接和浅显的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深远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幼儿认知红色物品,对红色物品的感知如红星、军号、军帽、纺纱车、扁担、箩筐、地雷等红色物件,对红色人物图像的感知如《威海人物》中的张连珠、郭永怀、乳娘等。通过对红色符号的感知,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红色基因的种子。

(二)多元活动体验,生成红色情感

由于胶东红色文化涵盖的意义和范围较大,幼儿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幼儿教师应通过沉浸式教学建构适宜的主题,开展形式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教学活动,以此来调动幼儿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幼儿身心系统的耦合,让幼儿沉浸在红色文化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激发情感,传承红色基因。

1.以红色歌曲、故事、影视、文学作品为资源,入情红色文化

艺术文化资源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以“情”育“情”,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基于儿童视角,根据儿童发展规律,教师应充分挖掘胶东红色文化中适合儿童的歌曲、故事、影视作品等。红色人物故事:养育了1 223名革命后代的胶东育儿所,壮志凌云——抗美援朝英模王海,“把一生交给党安排、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沈秀芹,回国投身“两弹一星”事业、以身报国的郭永怀等;影视作品:《乳娘》《马石山十勇士》《天福山起义》《智取威虎山》《地雷战》《黄金抗战》;小说“三部曲”:《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每一首歌、每一个故事、每一本书、每一部影视作品都能让幼儿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通过歌曲、故事、书籍、影视作品的浸润,引导幼儿了解英雄故事和英雄事迹,激发和丰富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幼儿坚强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质,让红色种子在幼儿心底萌芽生长。

2.以美术、手工、绘画为途径,动情红色文化

美术、手工、绘画都是艺术实践形式,是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也乐于用美术、手工、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因此,幼儿教师应精心选取和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胶东红色文化素材,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和活动中,运用浓郁的红色文化元素通过彩绘、手工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幼儿。

3.以红色文化活动为依托,共情红色文化

根据幼儿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分阶段、分年级搭建幼儿活动平台,设计适合幼儿特点的娱乐性活动,并注入红色文化资源,是对幼儿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必备环节,也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手段。针对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可以分别设计“红星闪闪亮”“红旗高高飘”“红色精神代代传”三个活动主题,寓意红色种子从播撒到星火燎原再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过程。

(三)红色基地探访,传承红色基因

胶东地区革命历史悠久,目前现存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共 300 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处、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处、山东省国防建设教育基地 3 处。赵疃地雷战遗址展现了胶东海阳军民独特的创造精神;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是建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以及纪念烈士最多的陵园,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威海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记录了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郭永怀,从海外留学到回国献身我国的核弹事业再到不幸遇难,用身体护住重要文件的赤子情怀;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宗旨,用历史的眼光、现代的思维,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历史和文化“活”起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此外,还有胶东育儿所、西海地下医院遗址、马石山十勇士革命纪念地、沈秀芹纪念馆、雷神庙战斗遗址、杨子荣纪念馆等。利用革命历史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德育实践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在清明节等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传承爱党爱国精神;定期组织参观、交流,让幼儿通过直观感受、互动体验等方式更好地感悟胶东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幼儿在历史面前接受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启迪,培养爱国情操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到刘公岛、胶东育儿所、毛泽东像章博物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红色基地参观,让幼儿身临其境,近距离体验红色精神,实现“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的育人效果。只有源源不断地将红色基因植入幼儿血脉,代代传承,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胶东园本革命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胶东面塑——花饽饽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