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3-12-26 18:06张达富
关键词:桃李首诗赏析

张达富

高频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点之一,也是高考难点之一。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对诗歌的主旨、背景、价值意义的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而所谓“评价”,大多是对诗歌内容、方向作出判断。

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一般会考查情感的内容、抒情的方式方法、情感的变化以及分析情感产生的原因。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诗歌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思想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另外,还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作者可以选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志于事或用典来表达。

设题方式

与传统命题比较重视古代诗歌的情感分析相比,现在的高考命題越来越重视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因此,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的这一变化。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设题方式如下:

1.这首诗(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词)的主旨是什么?

3.这首诗(词)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诗的尾联(或某一联)是什么意思?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设题方式如下:

1.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

2.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词)句说说你的理由。

3.关于这首诗,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

提分要领

1.抓住关键词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些诗人会在诗中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或关键句来明示诗歌的主旨或点明感情基调,如“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抓住关键词或关键句,往往能快速而精准地把握其思想内容。

2.把握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或褒或贬,或赞美或嘲讽的态度,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考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细致、全面地分析。特定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当时的境遇以及写作缘由,这些大多可从注释得知。

3.把握诗歌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诗句都是作者情感的反映,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态度。

4.把握诗句的深层含意和意境,感知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大多数诗歌中,作者是通过写景、记事或营造特定的意境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态度。因此,在把握直接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诗中景物、意境(事物、人物)的特点,探寻其深层含意,就可感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5.从辨别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用典,既可使诗歌的语言精练,又可增强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6.对诗词作品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绝对化。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地照搬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作者在诗中的观点态度,需要我们在鉴赏时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以偏概全。

直击高考

一、(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

◎〔北宋〕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真实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项“真实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这句诗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故选A。

【参考答案】A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结尾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

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的零落之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零落。

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离别后再相聚的期盼。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分别的友人,又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豁达的情愫。

【参考答案】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观赏秀丽的春景。

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分别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二、(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湖上晚归

◎〔宋〕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解析】诗人在船舷上卧着,望着远方,对所见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诗中没有提到诗人的心情因为鸡鸣狗吠之声而发生变化。故选C。

【参考答案】C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王国维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我的观点、立场、方法看待或处理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的主观思想”。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归家途中内心的喜悦。

首联诗人点出自己乘船回家,途中景色迷人,眼前所见景色竟如蓬莱仙境,诗人归意甚浓。颔联写时值秋日,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含蓄地写出诗人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享受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颈联描写了归家的小舟惊动了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的鸟儿,小鸟振翅飞走;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诗人采用拟人手法,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湖面上的动植物,又一次表现出此时愉悦的心情。尾联写小舟不紧不慢地在水面行驶,终于靠近目的地,诗人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表达了恬淡的心境。全诗由远及近地描写,动静结合,景物绘声绘色,交织在一起,衬托出诗人归家时内心的喜悦,以及对平淡、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我的观点、立场、方法看待或处理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的主观思想”。

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表现了诗人在归途中的思绪和期待,将眼前的景色与仙境蓬瀛相联系,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美好的幻想。

颔联“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描写了“桥横”“寺倚”等悠然的状态,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幽静和安闲的享受。

颈联“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将翠羽湿飞和红蕖香嫋与湖上的景色相联系,这种色彩的赋予和景物的拟人化,反映了诗人主观感受对于描绘的影响。

尾联“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诗人在归家的途中,逐渐靠近自己的居所,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即将归家的喜悦之情。这客观上反映了诗人个人情感对景物理解的变化。

三、(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答友人论学

◎〔南宋〕林希逸

逐字笺①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A项“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的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参考答案】A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意为不在卖花担上看桃李,在树头枝底观赏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接着把握本诗尾联内容,并结合主题谈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就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参考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的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试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柳宗元的宽慰和鼓励。

B.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慰的一面。

C.这首诗歌中,诗人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会自由自在。

D.本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变化相同。

2.诗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答:

二、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北宋〕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登快阁

◎〔北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诗与黄诗都以登楼抒情,贺诗以“病后”登楼引发愁情,黄诗以“了却公事”引发快意。

B.贺诗“倚楼”黄诗“倚晚晴”,黄诗用“倚”字虚实相兼地展现了快阁之上的“晚晴”美景。

C.贺诗与黄诗都以对美酒的贪恋和青睐来消解愁情,黄诗以典故表达了知音难寻的落寞无奈。

D.黄诗尾联以与鸥鸟相伴来表达归隐之志,贺诗的尾联亦如此,借赴菊花之约表达归隐之志。

2.同样是登高望远,贺诗的颈联和黄诗的颔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北宋〕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迢嶢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妹夫。②迢嶢:高山。③分:甘愿。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犹豫彷徨之情。

E.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醉落魄·人日〔注〕南山

约应提刑懋之

◎〔南宋〕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

猜你喜欢
桃李首诗赏析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桃李面包
桃李满园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只为桃李现芬芳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