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12-27 11:37周豹贾峰岩王琪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军事院校军队人才

周豹 贾峰岩 王琪

指挥类人才是军队中的中坚力量,担任军队的领导、指挥和管理工作,能够调度各种武器装备和作战力量,指挥作战行动,协调各方面资源,制定战略策略,适应高强度战争环境下的各种挑战。因此,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战略意义。通过对当前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存在招生渠道简单、内容单一、培养模式呆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拓宽招生渠道、建立多元化培养课程、推广互动式教育模式的对策,旨在提高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为国家的安全和军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一批能够在国防建设、军事战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指挥、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具备高度的忠诚和使命感。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的培养方式一般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个方面。理论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军事理论、政治理论、军事技术和军事战略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实践训练则是通过模拟演练、实地考察、演习训练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指挥技能,提高实战能力。

(二)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的实施状况

目前,中国的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果。近年来,我国军事院校不断深化指挥类人才培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一方面,军事院校加强课程设置,学生学习的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作战思想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其中,实践操作课程包括战术课目、演习训练、大型模拟演练等,这些课程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另一方面,军事院校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实践训练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指挥实践能力。例如,学生们会参加炮兵火力实弹射击、武器试射、实弹射爆等实践训练,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军事指挥技能。此外,军事院校也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手段,例如智慧教室、虚拟仿真技术等,以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1]。

(三)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取得成果

首先,学生的指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军事院校注重实践教学,学生们参与了许多实战训练和模拟演习,通过不断的锻炼和实践,学生的指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学会了如何把握战场形势,熟练掌握了设备装备的使用,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变化,及时作出决策,并在复杂的环境中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次,学生的实战经验丰富。军事院校通过组织各种实践训练和模拟演习,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现代化战争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些经验可在以后的实际战斗中应用,为有效应对国家安全环境变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师资力量

军事院校应该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完善导师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优秀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同时,还应该建立导师考核机制,对不合格或不称职的导师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军事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行业培训等,提高其指挥类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同时,院校还应该积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退役军人、高级军官等优秀人才担任教师。军事院校应该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聘任制度,针对教师业绩表现及培养优秀学生的能力,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如增加教师薪酬、提供师资培训、奖励优秀教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干劲和责任感。

(二)加强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素质

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补齐学生学科知识的短板。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科目知识,以及掌握和军事相关的道德教育、政治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战化教学,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通过参加军事训练、战术演习、模拟作战以及实际的指挥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复杂环境下的指挥操作,锻炼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还需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遵纪守法的精神和品德内涵。军事院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党性、爱国主义精神、荣誉感、责任感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合作,加强与国外高校、军队的联合培养,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能力、国际竞争力等。教师是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军事院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三)建立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体系

制定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军事指挥需求的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以及综合实训课程相结合,围绕指挥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完善学生考核和评估体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纪律教育,严格管理和考核教学质量,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学生备战国防体系。与实战部队协作,组织学生参加野外军训、实弹射击、模拟演习等实战训练,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深入实战的机会,让学生在模拟实战中锤炼指挥技能[2]。

三、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原因

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强化军队战斗力和保障国家安全。指挥类人才是军队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担任军队的领导、指挥和管理工作,能够调度各种武器装备和作战力量,指挥作战行动,协调各方面资源,制定战略策略,适应高强度战争环境下的各种挑战。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指挥决策的水平和效率,加强作战能力,增强军队的持久战斗力和应对多样化的战争形势的能力。此外,指挥类人才还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擅长调和各方利益,具备在复杂环境下协调合作的能力,这对于军队在实践中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资源配置都非常重要。因此,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战略意义。

四、结语

指挥类人才是军队中的中坚力量,担任军队的领导、指挥和管理工作,能够调度各种武器装备和作战力量,指挥作战行动,协调各方面资源,制定战略策略,适应高强度战争环境下的各种挑战。因此,军事院校指挥类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军事院校军队人才
人才云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军队的4月1日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