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铁军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3-12-27 16:52金永涛赵起超
高教学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铁军实训精神

金永涛,习 佳,杜 洁,赵起超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2 月20 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新四军铁军精神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在战火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当下铁军精神已融入公安、纪委等系统,且在思想引领、正风肃纪、攻坚克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将铁军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新实践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意志力弱、体质健康水平不高等痛点、难点问题的一剂良药,可以有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此,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一 研究背景

(一)当前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国家面临着许多卡点瓶颈,其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仍然是当前的难题。国家芯片、基础软件、高端装备等部分科研领域面临着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使得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人民生命健康保障受到严重威胁,解决和突破以上瓶颈问题需要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支持,这对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2]。

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部分高校存在思想品德教育不够重视、培养教育方法不够创新、培养教育实践养成仍需加强等问题,思想品德教育成效不够明显[3]。此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由于网络法律体系不完善、平台监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良莠不齐的碎片化信息充斥网络[4]。大学生作为新媒体载体的高频使用群体,很容易受到新媒体负面信息的影响[5]。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极易陷入意识形态的困境之中。

大学生意志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高校日常学生管理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作息不规范,上课迟到、旷课情况严重。学生因学习任务繁重,经常出现焦虑、厌学等心理问题。学生在参加科技竞赛时,经常出现因关键技术难突破、备赛计划未按期执行等原因中途退赛。即当困难、挫折摆在面前的时候,一些学生经常选择逃避,没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的意志力太脆弱,也就是逆商水平太低。意志力作为人的心理素质极其重要的一面,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6]。

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五育并举”工作过程中的难点[7]。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要有智慧头脑,更要有健康的体魄。目前,各学校通过采取健全体育管理机制、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加大体育思政建设力度等措施提升学生健康水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呈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握力水平下降,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仍然亟待解决[8]。

(二)铁军精神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磨难和战火的洗礼,铸就了伟大的铁军精神。铁军精神内涵的以下几个方面对当下高校教育实践有着重要借鉴意义[9]。

1 听党指挥,坚定信念

新四军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迅速发展壮大,在十年内兵力由1 万余人扩增到31 万余人,建立了横跨七省的抗日根据地,铁甲雄风、战功卓著,这离不开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思想、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救国救民的使命与担当,激励着铁军战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千万百姓的幸福生活浴血奋战、勇往直前。

2 坚韧不拔,艰苦奋斗

铁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果敢的品质成就了新四军的功绩。1934 年至1937 年,在艰苦性不亚于长征的三年游击战中,铁军战士长年被封锁在山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吃山果、吃野菜,睡树林、睡草地,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度过了艰难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在敌我军事力量悬殊、生存环境险恶的境遇中,铁军战士依然能创建根据地,英勇斗争,取得最终的胜利,离不开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10]。

3 步调一致,纪律严明

纪律严明、秋毫不犯的作风让新四军时刻保持着强大战斗力,主要体现在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坚决忠诚于人民群众。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加强党性的学习与教育,重视正规化军队建设,严明组织纪律,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新四军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此外,新四军践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群众纪律,被根据地人民誉为“文明之师”“正义之师”。

4 内外团结,顾全大局

团结是战胜敌人的法宝,是壮大自身的力量源泉。新四军的兵员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归国华侨等不同阶级和不同身份的人员组成,当时的高级将领更是来自四面八方,背景复杂多样。在抗日救国的同一个目标下,全军上下顾全大局,团结一致。抗战关键时期,新四军各部联系更加紧密,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同国民党的关系上,新四军为了民族大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也做出了让步与妥协。团结一致、摒弃前嫌的大局意识成就了新四军这支王牌部队。

二 高校人才培养背景下“遥感铁军精神”内涵解读

(一)铁之意志

铁之意志是遥感铁军精神之魂。“艰难方显勇毅”,中国遥感人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凭借的就是铁一样的意志力。铁之意志,要求学生磨炼铁的意志,拒绝间接性的踌躇满志,避免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坚韧的意志力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的构成要素,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关键,是高质量人才必备的品质。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当对意志力有客观的认知,提前制定目标,科学分解任务,学会适当加压,利用一切机会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勇敢地面对挑战与挫折。

(二)铁之纪律

铁之纪律是遥感铁军精神之梁。纪律是规章制度,是准则之尺,它要求个体成员严格遵守规则、维护集体利益以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支有理想、有信念的队伍,依靠纪律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才能为民族复兴注入力量源泉。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全面了解纪律的相关内容,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敢于制止违纪行为,在日常行为中培养自己的纪律意识,最终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而达到顾全大局、协作互助、共克时艰的思想境界。

(三)铁之体魄

铁之体魄是遥感铁军精神之基。强健学生体魄在人才培养中占有着重要位置,身体强壮后,学问、思想才能增进更快、收效更大。德育与智育无疑需要体育来支撑,要解决各种“卡脖子”问题,完成各项突破性任务也需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做为基础支撑。铁之体魄要求学生有锻炼铁之体魄的自觉性,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锻炼体魄的方式磨练铁的意志力。

(四)铁之效能

铁之效能是遥感铁军精神之柱。在磨练铁的意志、遵守铁的纪律、锻炼铁的体魄基础上,发挥铁的效能是铁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突破发展瓶颈,破解现实之困的现实需要。铁之效能要求学生发挥铁的效能,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发挥铁的效能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敢打必胜、成才报国。

三 铁军精神融入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

(一)铁军精神有助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自媒体盛行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误导,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高度警惕。将铁军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让大学生在传承我党优秀精神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铁军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奋斗的精神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也是铁军精神的重要内涵。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这深刻说明了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借助团结奋斗的精神可以端正大学生的职业态度,强化遥感人才的职业操守,促使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铁军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品质

新四军是在民族存亡之际创立的,其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开拓创新的史诗。历史证明,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当下我国诸多科研领域面临着美国技术禁运、现有资源应用不充分等严峻问题,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中国的高质量人才更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铁军精神。在铁军精神的引领下可以培养大学生上下求索、奋力开拓的品质,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青年学子前进的步伐。

(四)铁军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高效的执行力

美好的愿望和周密的计划,最终需要落实到行动上。执行力是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团队战略规划转化为成果效益的关键。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依然有着很多难题需要攻克,高效的执行力能帮助团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解决攻克诸多技术难点。发扬纪律严明的铁军精神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纪律和校园纪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执行力,帮助学生发挥出更大效能。

四 铁军精神融入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实践

(一)人才培养路径

1 树立成功典型,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

高校在对遥感技术人才进行培养过程中,要尽早树立凭借铁军精神在学习成绩、科研竞赛、就业考研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成功典型。通过表彰、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号召同学们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比、学、帮、赶、超”的浓厚氛围,提升教育教学成效。为避免先进理念成空洞说教,高校应利用好新媒体宣传的优势,通过网络新媒体对成功典型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铁军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的强大驱动力。

2 搭建发扬铁军精神的实践平台

以实训班为载体搭建铁军实践平台,能够更好地发扬铁军精神,更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需要依托实训班定期宣扬铁军精神,引导学生将铁军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热情。此外,高校应成立结构科学的指导教师团队,通过教师团队系统性地开展实训班工作,着力培养“有思想、有技术、有能力、有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 创新铁军精神引领下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注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院校实际相结合。在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铁军实训班为抓手,在人员选拔、培养计划制定、日常管理、能力认证等各个方面创新发展,为发扬铁军精神、培养高质量人才寻找新模式、开辟新思路。

(二)人才培养实践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将遥感铁军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是思政育人的新路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实践。

1 成立遥感铁军实训班

1)招募选拔。首先在全院发布招募条件,通过铁军招募动员宣讲鼓励有意向学生积极报名参与选拔,组建遥感铁军实训班。主要在思想品德、学习能力、身体素质三方面进行考核:要求思想积极向上,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能通过学院组织的相关选拔考试;能够完成学院制定的体质考核任务。三项内容均通过者,按照各部分总分进行整体排名完成最终的选拔,进入遥感铁军实训班进行专项培养。

2)能力培育。教研室对本专业的低年级学生进行学科基础认知和基础能力的培育,在此基础上进行密集的专业学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按阶段采取“四段式”的培养模式进行能力培养。第一阶段进行专业认知教育;第二阶段依托学院总结的“常用遥感图像处理简易教程”等学习资料和科研项目进行遥感图像处理、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第三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第四阶段引导学生就业、考研。

3)参赛参研。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重点培养参加学科竞赛和重要科研项目的能力。鼓励指导铁军学生参加行业竞赛、学科竞赛,同时通过企业和学院双导师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科研项目、工程化项目中进行实训实操。

4)就业考研。在大四阶段铁军实训班就业学生直接对接企业,此时学生在真实项目训练中获得的综合工程能力通过在企业中实习得以进一步提升,有效缩短就业适应期。考研学生经过前期培养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研究生考试的初试、复试阶段更具竞争力。

2 进行准军事化管理

1)严格考勤。为铁军实训班学生提供实训室,保证铁军学生课外时间有固定、集中的学习空间。铁军学生执行周最低在岗时间打卡考勤制度。根据学生学业课程实际情况,设置考勤打卡时间段,按要求在时间段内打卡,完成每周不少于15 h 的在岗时间。

2)安全卫生。铁军学生必须遵守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养成安全用电、文明用电等良好习惯。实训室卫生由实训室人员负责,每周定期开展卫生打扫工作。

3)日常活动。铁军学生每周召开一次组会,进行一次长跑;每月开展一次集中训练,包括宣读铁军誓词、素质拓展、军训等内容;每学期初召开一次铁军新学期工作动员会包括工作总结、优秀学员表彰等内容。定期组织团体辅导、讲座,邀请专家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题指导和培训,有效提升综合素养。

4)清退机制。遥感铁军实训班学生若出现违反遥感铁军实训班管理制度、不服从工作分配与监督管理、学业成绩不达标等情况,可启动实训班清退机制。

3 师资力量校企联优

遥感铁军实训班的指导教师都以“四铁”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用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当好学生的引路人。遥感铁军生可以直接获得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等骨干领衔的讲师队伍的悉心指导。此外,遥感铁军实训班的实训教育依托于优秀企业,优秀铁军学生被推荐到相关企业实习、就业,强化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

五 人才培养成效

遥感铁军实训班自2020 年成立以来已经招收3 届学生,总计290 余人,人才培养已初显成效。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9 级、2020 级、2022 级本科学生党员共30人,其中铁军学生占比66.7%。2023 届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学生考研成功率为26.5%,其中铁军学生占比45.7%。承担学院重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的同学中铁军学生占比超70%。此外,多名铁军同学毕业后被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录用,相关学生在职表现受到了“航天宏图”“二十一世纪空间”等多家单位的认可。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 届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中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多项数据全校领先,其中学校2022 届毕业生月收入、学校2022 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学校2022 届毕业生职业能力达成度、学校2022 届各学院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等多项数据全校第一。

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2023 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2023中国大学各专业类专业排名(应用型)中,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3★,A+)排名全国第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5★,A++)排名全国第一。

六 结束语

“铁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铁军精神融入到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中,是传承和发扬铁军精神的新实践。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创新铁军精神引领下的高校育人体系,在加强铁军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和行业内优秀企业的深度融合等方面继续深耕发力,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培养出更多高质量技术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新时代强国梦。

猜你喜欢
铁军实训精神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虎虎生威见精神
铁军颂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铸成消防铁军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读《铁军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