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街舞创作的美育导引
——以《这!就是街舞》作品为例

2023-12-27 09:11饶宇弘黄子薇
上海视觉 2023年2期
关键词:街舞美育舞蹈

饶宇弘 黄子薇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 201600;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50)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美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美育工作被摆在突出位置,舞蹈行业也在不断挖掘自己的美育理论。美育,即审美教育。它主要以各类艺术为审美对象,重在熏陶与化育,帮助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拓展世界同情的理解和积极的创新精神,美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在人生态度和境界上有所提高。[1]我国对美育的重视为街舞美育的推广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机遇,随着大众传媒发展与人民对舞蹈的审美追求,街舞在2015 年开始了本土化进程。这一时期,在网络综艺和竞技类街舞比赛推动下,不断拓展街舞本土化、艺术化、商业化的发展深度,特别是2018 年开播的国产街舞综艺《这!就是街舞》(以下简称《这街》),至今为止在190 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总观看时长突破10 亿小时,累计播放量破亿次。这显示,街舞有相当庞大的受众基础,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街舞文化的引导与熏陶。事实上,街舞综艺很难给予观众具体的舞蹈体验与能力上的帮助,而是在作品展现与舞蹈battle(竞技)中,给予观众艺术情感上的启发与艺术眼界上的开阔,以达到对人生态度和审美境界的提升,与美育的手段和目的不谋而合。只是,街舞创作的美育研究,仍要从一个个具体的街舞创作出发,看到街舞作品独特的艺术表现与情感寄寓,认知、体验和领悟优秀作品中的人文意义,是街舞美育的重要导引。

一、街舞创作的艺术表现与情感寄寓

从街舞进入中国本土化开始,相比于“体育口”和“娱乐口”大放异彩的表现来看,“文艺口”的脚步略微迟缓,至今也没有出现有代表性的街舞剧场作品,暂时来看似乎是遗憾的。而街舞的高光更体现在偏晚会类型的表演节目中,在3~8分钟内呈现一段极致的视听盛宴,是街舞创作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例如2020-2021年《这街》3~4季的表演节目总数就有148个,第三季总共出现了80个作品,其中51个属于纯形式类作品,即展现街舞风格与视听艺术的纯舞蹈作品;有29个是属于内容(叙事)类作品(表1);第四季总共出现了68个作品,其中42个纯形式类作品,26个内容(叙事)类作品(表2)。

表1 第三季《这,就是街舞》作品类型统计表

表2 第四季《这,就是街舞》作品类型统计表

从创作类型上看,《这街》中纯形式类街舞仍占较大比重,两季总数达到了 93 个作品,不乏有《侦探游戏》《赤兔》这类隐性表意、编排层次丰富、焦点分配清晰的优秀作品,但是也有一些编排不合理,一味追求视觉“炸”点或是拼凑元素,缺少文化理解的作品。内容类的总数为 55 个,2021 年总体作品数量下降的情况下,内容类作品的占比却有上升,其中26 个内容类作品有 15 个作品运用了中国元素(例如《授之以琴》《对诗》《心中的挚友》),占比超过 60%,(别国热门街舞综艺《舞魅天下》《街头男战士》不会像《这街》有如此高比重的本土元素融入,创作重点更多还是停留在街舞本身的特性之上。)这一数据显示,国内编舞师在进行内容类作品创作时,会优先站在本国文化基因的角度上审视作品,这些浓缩了街舞风格特点的舞蹈语汇,具有音乐性、叙事性、形式感的作品,用肢体表达音乐,用律动诉说情感,通过独特的选材视角渗透出情感寄寓,运用街舞的艺术表现方式激发观众的审美感知力。此外街舞创作者正自觉地摆脱“竞技体育式”的街舞模式,展现出以街舞为载体,中西文化交互的可能性。由此,分析这些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关于文化情感的导引作用,对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达到 “以美育德”的美育效果具有直接意义。

(一)照进现实的同情关怀

《请回答2020》(图1)的选材来自韩剧《请回答1988》,表达在大时代变迁下,人与家庭、朋友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而舞蹈作品由一张家庭合照为出发点,表达家人朋友彼此照顾扶持的温暖意境,从作品表演上可以看到,一家人由于某些原因分散在天南地北无法团聚,而每个人手里的照片则是他们的情感寄托,舞蹈呈现了很多与照片合照的场景,例如:“走路”“梳妆”“攀爬”“遮挡”“穿梭”等拟态行为,把这些相互帮助呵护的动作具象化成为不同的场景,表现出在外拼搏奋斗的背后总有家人在默默支持你的人文关怀;然而,这个选材暗含更深层次的立意。尽管作品的题材选择于历史,但是却编创于现实,观看于现实,并作用于现实的人类社会[2],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无数人因为疫情无法与家人相聚,甚至因感染新冠肺炎导致亲人离世、家庭破碎。不过,在这段黑暗时期里也有打动人性的美好瞬间,例如:“方舱医院的舞蹈”“与子同袍的支援”“社区大白志愿者”这类体现同情关怀他人的善举。《请回答2020》引导我们在这段黑暗时期里发现照进现实的同情关怀,渗透出疫情时期家人朋友的相思之感,通过作品细腻的情感表达,使鉴赏者“移情”到类似现实境况,进而拓展对情感教育中同情的理解。

图1 作品《请回答2020》

(二)社会价值的情感表达

《空》的选材来自于生活中大众对保护环境的共识概念,在环境与水资源的博弈中,有人失去生命,令人沉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关系到千万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那最具普适性的情感。舞蹈作品通过舞者精妙的队形调度与干净准确的街舞动作,在2 分半钟的作品里呈现了14 种队形调度画面,这种高密度的转换产生了很强的内在情感张力,肢体间带有扭曲的动作关系配上强有力的爆发动作,仿佛我们就身处在资源逐渐枯竭的境地,具有警示作用。如此心惊胆跳,每当回忆起此作品的场景画面,无论何等逸乐、何等昏迷、何等冥顽,都警惕振作起来,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让社会价值的情感表达产生社会道德感化的效果。

(三)人生态度的境界拓展

《授之以琴》(图2)的创作灵感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探讨,运用街舞的表现逻辑展现出一组异国师徒关系,蕴含了中国精神关于“传承”的内容美,整部作品是用Hip-Hop 和Tutting 作为舞蹈语汇,重点以“轨迹Trace”作为动作连接的主要方式,带来连绵不断的视觉效果,肢体表达音乐,律动述说情感。同时作品由一中一法两位舞者的国际合作完成,加上“传承”的主题,延伸出丰富的隐性情感表达,一方面是中国师傅对自己文化技艺的无私教授,显现出对“传承”文化那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法国舞者Zyko①Hiphop舞者,《这,就是街舞》第五季总冠军对中国文化的潜心学习,体现出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尊重与好奇,教与学之间透露出某种“文化命运共同体”的诗意表达,也是街舞从中国大地上吸取文化养分后显现的新面貌。这部作品的诗意体现出“审美态度”的无私性,使感性自我与文化、社会融为一体,呼吁人们追求人生的内在价值,注重人生境界的提高。

图2 作品《授之以琴》

通过分析作品,能够看到在情感寄寓之下的审美导引包括:认识-自我意识;道德-高尚品行;审美-人生态度的境界拓展,三个层次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嵌套式的存在,你中有我,互为基础。街舞创作者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形式,更直接地显现出个人与时代社会共生关系中的人文涵养,更立体地展现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认同,对人生态度的境界拓展,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审美意识,用符合时代、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给予观者动人的审美体验,丰富审美知识,提升审美素养。从“以美化德”的美育目的来看,对优秀街舞作品的解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街舞编排的身体想象与审美趣味

(一)身体与声音的“越界”

莱辛的《拉奥孔》区分了诗与画两种艺术物质性的差别,同时,为追求更丰富、更生动的形象表达,诗与画是可以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在以身体为材料的舞蹈中,诗与画对应听觉与视觉,当二者水乳交融相互“越界”时,舞台上的动作、身体不再作为创造意义与现象之外的符号,此刻只有身体的“物质性”,并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犹如一把打开联想与感受的钥匙,使人陷入沉溺于艺术感知的迷醉状态。在《来自我的声音》和《我们的声音》(图3)两个作品中,叶音②将这种“身声越界”的魅力展现出来,作品的音乐不只停留在某首歌、某段旋律,而是突出与旋律节奏契合的不同种类的“声音”。例如:来自身体的声音(包括拍手、打响指、拍肚皮、跺脚、哼鸣),打击物体发出的声音(拍桌子、打军鼓、敲啤酒瓶、捏易拉罐、摩擦纸张、打击纸袋子、打镲),电子音乐(808 鼓机、midi 的电子声音)。舞蹈中充满了行云流水的Locking 表演,同时在舞蹈间可以看到身体对种种声音的极致诠释,在“看见了声音”和“听见了身体”之间,身体的物质性如同一颗种子不断发展壮大,躯体的运动将成为灵魂的自然语言,使人思维驰骋、神魂颠倒。因此也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能跨越演员和观众之间的界限,能强烈地作用于观众的神经和感官,能消解自我的界限——仿佛迷醉。[3]街舞风格的身体想象是街舞的重要特性,对音乐的理解更是与其他专业舞种截然不同的,这种特性有利于审美能力中审美形式感和创造性的养成。

图3 作品《我们的声音》

(二)想象的趣味性激发审美理解力

审美能力在美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审美意识和审美知识最终都要转换为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本身包括审美形式感、创造性以及理解力。理解力与一般认知不一样,并不属于概念和逻辑推动的理性认知;它是在感性状态或过程中获得理性以外的深刻领悟[4]。街舞面对的对象更多是年轻人,美育的内容更要满足年轻人的兴趣和适合他们的理解能力,所以舞蹈概念的趣味性是不可忽视的。通过街舞的身体想象呈现的概念,如几何图形、物体、动植物等,是年轻人感兴趣并愿意去理解的领域,让人们知道你听到这首音乐时脑海中在想什么,使动作编排具有逻辑的同时也充满趣味。在《金麟岂是池中物》这个Popping 作品中,基础舞蹈元素通过趣味性的变化延展,使观众在审美形式感时更有想象空间。例如电流(Wave),主要是以波浪形态的动作形式进行表现,仿佛人体中充满了电流在传导,力量伴随“电流”逐渐传入身体各个关节和部位,在身体基础之上延展出的Tidal Wave、Body Wave、Arm Wave 等,这类动作考验了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及灵活性,甚至是加入动物“蛇”的身体想象后变化出的Cobra 与Snake 元素动作,此类注重表演的动作带给观者新颖的视觉体验。趣味性延展的身体想象,既能体现舞者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也不断激发观众在观看街舞作品时的审美理解力。

三、街舞创作的美育路径

(一)教学活动的美育导引

常规的舞蹈美育以舞蹈的教学活动作为媒介,以“身体感知”建构为起点,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准确“占有”每一个动作的空间,并将单个动作串成舞蹈组合,在音乐的情绪和情感中完成舞蹈行为,强调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的要求。“身体感知”源于舞蹈语汇的“美”,始于对舞蹈语汇的形式直观。[5]而作为教学活动的街舞美育导引,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有着更高的宽容度,例如不过分追求韧带软开度和跳转翻规格,但与街舞的观看者相比,投入进舞蹈教学实践活动的仍是少数,又受舞蹈教与学质量的影响,以教学活动作为媒介的街舞美育在质与量上充满不确定性。目前看来,只停留在教学活动的美育路径想要达到美育的终极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路径补充进来,使街舞美 ② Locking舞者,两届《这!就是街舞》总冠军育更加饱满立体。

(二)舞蹈作品的审美导引

美育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感美”“立美”“创美”。前两个环节属于“审美判断”的范畴,也就是观看艺术作品后的审美感受和建立美的形态的过程。忽略了“感美”和“立美”则不能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无法达到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效果。其实,电影的美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思考,电影的受众与街舞相比,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然而大众很难通过电影表演培训或者电影制作来得到美育的机会,更多是借由影院,在已经完成的电影作品中去进行审美判断,发现电影的美、视听的美和电影制作的奇迹,从经由电影去抵达世界、远方、他人、边缘,从而开启自我与世界的追问。[6]因此,对优秀街舞作品进行审美判断的美育方式需要受到关注。街舞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情感寄寓、身体想象和审美趣味,将注定具有更直接、更全面的时代美育价值,对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丰富审美知识、提升审美能力有积极作用,具有“以美育德”的导引效果。

四、结语

以街舞创作作为街舞美育导向的切入点,通过强调美育中审美判断的部分,将“感美”和“立美”两个环节重视起来,则能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达到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效果。网络电视媒体为街舞提供了优良的平台,贡献了一批制作精良,表达当代人精神、情感向往的街舞剧目。一方面,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情感寄寓”拓展街舞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与文化启迪;另一方面,通过街舞的“身体想象”“审美趣味”挖掘审美能力中的审美形式感和创造性,激活审美理解力。审美教育的目标早已不是评价某件艺术品的好坏,而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进而拓展对世界同情的理解和积极的创新精神,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街舞作为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已在中国扎根,开放着体现中国文化的花朵。在街舞美育上,也应进行“表演”“教学”“创作”的多维度挖掘,发挥其扎根时代、面向人民的特点,将其纳入现代舞蹈美育体系中,推进我国文化自信自强。

猜你喜欢
街舞美育舞蹈
街舞女孩,势不可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聚焦《这!就是街舞》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我的街舞梦想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