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2023-12-27 10:35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简·爱量规跨学科

◎ 俞 雯 于 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版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放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并明确“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的总目标。[1]《简·爱》作为经典外国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因阅读能力、教学方式引发的阅读碎片化与随意性问题,以及巨著文字体量大和内容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隔阂带来的阅读理解难度等,学生“不想读”“不会读”“读不懂”的情况较为普遍。

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可帮助他们读懂名著,这是会读和想读的基石。项目化学习强调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激发思考和知识再建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所具备的能力解决核心问题,发展的正是高阶思维。笔者将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相结合,打通阅读巨著所需要的不同学科知识,盘活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能力基础,试图探索出一条引导学生会读、读懂巨著的适合路径。本文以《简·爱》为例,探索整本书教学如何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一、着眼真实现状,促成学科间的联结

作为一部40 多万字的文学作品,《简·爱》内容涉及多门学科,如文学、历史、政治等。跨学科设计不讲求面面俱到,而要从整本书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和教学短板出发,基于学生阅读时面临的真实问题,寻找可以“合作”的学科和恰当的学习形式。

教材名著导读突出《简·爱》“外国小说”这一特征,强调不同国家及地域在社会生活、风俗民情、审美情趣、文化倾向方面的差异。《简·爱》是提升学生外国文学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但对学生而言,一部19 世纪西方文学作品,不论是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还是古今历史现实的不同,再加上阅读体量,都给学生带来阅读障碍。学生普遍遇到一个现实问题:阅读这样一本经典的西方女性成长小说对当代的我们有何价值?这是基于学生阅读体验和文化历史隔阂产生的真实问题。

此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偏重单科教学,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2022 版课标》提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明确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两种形式。跨学科学习强调“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和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因此,不论是《简·爱》这本书在教材中的“定位”,还是《2022 版课标》的“呼吁”,抑或是学生在真实阅读中产生的真实问题,都在促成《简·爱》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设计意图如图1 所示)。而且九年级学生已经充分了解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积累了一定的整本书阅读经验。经过教材中“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自主组织文学活动的能力。这都为整本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能性。

二、依托核心素养,寻求学科间的共生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拼凑,而是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项目设计需要依据不同学科课程标准,以学科素养为依托,构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使不同学科达到一种“彼此共生”的状态(见图2)。

图2 《简·爱》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框架

该项目以语文学科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习语文学科知识与方法是首要任务。通过阅读《简·爱》,学生将首先进一步了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在阅读活动中积极进行语言实践,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培养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其次,学生需要调用多种阅读策略与方法分析、比较简·爱与作者异同,探究人物成长原因,理解作者创作意图,以磨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深刻性,培养思维能力。最后,学生在阅读《简·爱》时将赏析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极富抒情性地表达,把握小说内在充沛的感情,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体会经典文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学生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2]阅读外国小说的一大障碍便是历史文化的差异。学生在阅读《简·爱》时不仅需要基于小说文本想象自己心中的19世纪英国社会局部图景,还要联系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与知识,运用历史学科的思维与方法,尽可能真实全面地还原19 世纪英国社会,将人物放在历史事实中去观照,形成对人物处境、选择和成长更深刻的理解。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创意实践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3]艺术与文字有着天然的共性:其一,两者都是创作者表达对现实思考的一种载体;其二,创作中都需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等思维活动。这为设计《简·爱》整本书阅读跨语文与艺术学科提供了现实基础。学生通过选择合适的图案、色彩,构思不同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富有创意地完成封面设计,用艺术的方式将自己对简·爱人物形象的理解传达出来,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创造过程。在艺术实践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给予学生充分创意实践的氛围与机会,达到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目的。

同时,学生还需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运用信息科技学科的相关知识,积极探索新知识与新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规划学习任务,发展学科关键能力

(一)确立主题和目标

教材在“名著导读”板块提到,阅读外国经典小说时学生需注意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同时还需联系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作家语言风格等。教材建议从探究简·爱的形象、思考爱的真谛、欣赏与排演三个方面进行专题探究。基于此,结合《简·爱》这本书的特点、教材教学目标和上述提到的各学科的要求,笔者提出核心问题“《简·爱》这一西方经典小说有何当代价值?”并将本次项目学习主题确定为“与简·爱相逢”,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梳理成长轨迹和人物关系了解小说内容,借助人物的表现和历史资料推断出时代特征,还原社会背景,深层次理解主人公形象,并读出作品主题。

(2)知道人与所处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冲突,理解人的选择是基于自身特定的价值判断,明白小说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某种超越现实的理想。

(3)在读懂小说人物和主题的过程中具备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体会到带有自传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当代价值。

(4)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通过完成个人任务和小组合作任务,学生能够具备思辨、合作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素养。

(二)设置问题情境和驱动问题

《2022 版课标》中“情境”一词高达48次[4],足见其重要性。跨学科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实践,这可以满足新课标对情境创设与运用的要求。据此,《简·爱》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如下问题情境:“我校‘追梦书社’将引进图书《简·爱》,我们班同学将作为图书编辑、营销编辑对新书进行推广,以吸引更多读者关注这本书,提高这本书的借阅量。基于问题情境所设置驱动问题为:作为“追梦书社”的图书营销人员,你会如何吸引读者阅读《简·爱》?

(三)规划项目化学习任务

依据对《2022 版课标》的理解和名著导读学习要求,笔者将项目核心任务进行分解,将本次项目化学习设置为7 个阶段。各阶段对应的核心任务栏目板块、任务名称和学习支架如表1 所示。

表1 《简·爱》整本书跨学科项目化设计学习任务书

(1)“阅读整理”阶段中的两大任务,不仅能加深、丰富学生对简·爱形象、重要情节的了解,初步感受简·爱这一成长型人物突破自我的文学魅力,而且能驱动学生将所学的小说阅读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转化成可视化的学习成果。

(2)在“时代分析”阶段,学生需进行跨学科学习,充分调动所学历史知识,完成“简·爱所生活的时代”分析表,尽可能真实“还原社会”。这一阶段学生将学会查找可信史料,并基于人物所处历史环境,对人物做进一步的理解,提升自身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

(3)在“人物评论”阶段,学生在创作评传时不仅需要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和传记写作方法,而且需要深化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历史环境等的认识,进一步探究《简·爱》的主题和价值。

(4)在“主题探究”阶段,借由“跨时空对话”这一任务,学生需比较作家本人与小说主人公的异同,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体会作家在简·爱身上寄予的理想与期待,感受《简·爱》作为经典小说的魅力与价值。

(5)在“创意表达”阶段,通过撰写序言和设计封面两个子任务,引导学生透过简·爱的成长,思考爱的真谛,形成自己对人物的理解,通过艺术呈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念和情感,在深入理解作品主题的同时培养艺术核心素养。

(6)在“研读探究”阶段,在教师的带领下选择性研读小说重要章节,探究简·爱蜕变的原因,分析主客观因素对人物成长的影响,体会阅读《简·爱》的当代价值。

(7)在“项目展示”阶段,学生将完成核心任务,通过宣传册或小视频的制作,将学习成果优化、显性化和美化,回归问题情境。

七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呈现梯度性,最终汇聚成《简·爱》图书宣传册或小视频,这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整本书内容与主题的深度思考,提升阅读能力,还可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与历史、艺术、信息科技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科知识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丰富评价体系,实现学科融合落地

检验学科融合是否“落地”的有效方式就是建立多元、适切的评价体系。《简·爱》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项目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制定了多元评价量规,主要分为成果评价量规和认知评价量规两大类。

(一)成果评价量规:检验看得见的学习成果

本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最终的学习成果为宣传册或宣传视频。为了检验阶段成果质量,笔者融合各学科学习目标,坚持多主体、多角度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成果评价量规。一方面,学生从评价量规出发,基于对评价维度和评价等第的理解明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保留必要的学习证据,能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另一方面,作为跨学科项目,部分评价量规的评价维度体现着项目的跨学科性,比如在《简·爱》宣传册封面设计评价量规(见表2)中嵌入“形象创作”“审美要求”评价维度;在《简·爱》生活时代分析表评价量规中重点强调了“史料查找”“史料推论”评价维度(见表3)。

表2 《简·爱》宣传册封面设计评价量规

表3 《简·爱》生活时代分析表

(二)认知评价量规:评估看不见的学习效果

认知评价量规重点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发展水平,考查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主要运用在“研读探究”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究简·爱蜕变的原因;课后教师设计“关于简·爱蜕变的原因”和“思考《简·爱》的当代价值”的认知评价整体型量规(见表4),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表4 “思考《简·爱》的当代价值”的认知评价整体型量规

五、进一步思考

(一)用新课标搭建学科间的桥梁

阅读《简·爱》的核心问题是探究这本经典外国小说的当代价值,但实际阅读中,历史与文化的巨大差异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不少障碍。借助历史学科新课标中的历史时空观念,查阅相关史实,在具体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考人物的困境与选择,这样可以缩短学生与这本经典外国小说的“距离”,使学生更易与主人公简·爱的命运产生共鸣。同时,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相关知识共同且有分工地作用于问题分析与解决,这对学生而言是一场新奇、富有挑战的思维之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学习任务之间的梯度

在初版学习任务中,笔者只考虑作为成果的宣传册的先后顺序,将封面设计提前到第二个学习任务。但在后续研讨中发现,对主要人物的理解须建立在对人物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之上,这样才能将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与艺术学科结合起来,使之从大众的封面设计中脱颖而出。最终呈现的项目阶段,其顺序不是遵循宣传册的纸质版成品的先后顺序,而是基于学生对《简·爱》这本书由浅入深的认识逻辑。

作为一个内容丰富的载体,整本书存在着大量的跨学科教学的可能等着我们去挖掘。研读教学目标,挖掘整本书特征,把握学生真实阅读困境,能发现跨学科切入点;理解不同学科素养要求,能建立学科间有效联系;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能培养学生学科的关键能力;丰富多样的评价体系,能保障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顺利开展,最终引导学生发现名著的内在价值,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简·爱量规跨学科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