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养殖重要意义及树立新的淡水水产养殖理念实践探讨

2023-12-28 10:12李国强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淡水水产品

李国强

淡水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对保障淡水产品的科学供给,拓展农村致富增收渠道,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长时间的淡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注重做好环境调控,高密度养殖,超高密度养殖,使得水体环境污染逐渐加重,水体当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导致各类病虫害,呈现出加重流行的态势,严重影响到淡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淡水水产养殖过程中,通过积极推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更好地转变传统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以及对淡水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好地助推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当前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消费者对淡水水产产品的品质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也使得传统淡水水产养殖的技术弊端日益凸显,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淡水水产养殖的实际需求。传统的淡水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做好水体环境的有效控制,养殖密度过大,超过了水体的承载能力,水体当中的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大量病原微生物繁殖生长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养殖所存在的弊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淡水水产的安全性和品质,而且还能够大大降低淡水养殖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就需要积极引导养殖户加快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有效学习和应用,转变传统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理念,为推动淡水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绿色生态养殖概述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定义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也称为可持续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养殖方式。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旨在提高养殖系统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动物福利和产品质量。它强调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依赖于自然规律和循环利用的原则。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第一,生态环境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养殖对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的污染,控制噪音、气味等环境问题,避免生态系统的破坏。第二,资源利用效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能源、水资源和土地的使用量,减少环境压力。第三,循环利用和减废。推行有机肥料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排放物及废弃物,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第四,动物福利保护。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满足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求,确保其健康、舒适和快乐。第五,健康管理和疫病控制。采用预防为主的养殖健康管理方式,减少对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依赖,加强疫病控制和环境卫生管理。

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意义

在淡水水产养殖领域,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底泥积累和生态系统扰动等问题。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强调环境友好性,通过合理的池塘设计、循环水系统和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减少养殖对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倡导饲料配方优化、节能减排等措施,提高养殖的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新型饲料,降低对饲料、水资源和土地的需求,减少环境负荷。养殖场通常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但其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通过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减少底栖生物的损失,保护当地水域的物种多样性,并避免外来物种的潜在入侵。养殖健康管理是绿色生态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饲养环境、疫病控制措施和健康监测,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对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使用,提高水产品质和安全性。此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关注环境和资源利用,也关注动物福利和消费者需求。通过提供环境友好、高品质的水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创造更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科学选择养殖位置

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养殖方式,对淡水水产养殖位置的选择要求较高。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要求养殖区域有充足、稳定的水源,并且水质良好,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质要求包括水体的pH 值、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指标。养殖区域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平衡,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够满足水产养殖的需要。养殖场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以便于养殖管理和产品运输。同时,也要考虑到气候灾害对养殖业的影响,如洪涝、干旱、台风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要求养殖区域周边无污染源,如工厂、垃圾填埋场、化工厂等,以保证水环境的清洁和稳定。

2、品种选择

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要求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的水产品种,以保证养殖周期较短,减少资源浪费。同时,生长速度适中的水产品种对饲料转化率较高,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产品种,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养殖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水产品种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以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此外,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要求选择市场需求较大的水产品种,以保证养殖产品的销售和收益。同时,市场需求较大的水产品种有利于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要求选择品质优良的水产品种,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口感的需求,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3、规范引种

在引入外来淡水水产品种类时,检疫技术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以防止潜在的疾病和有害物种的传播。在引种之前,对所要引进的淡水水产品进行全面的前期评估,包括了解其原产地、已知疾病或传染性问题、繁殖习性等方面的信息,并筛选适合引种的种类。引种的淡水水产品种类需要在特定的隔离设施中进行观察和监管,一般隔离15-30 天,以确保其不携带潜在的疾病或其他有害物种。在隔离期间,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观察,以排除可能的健康问题。在引种过程中,需要进行疾病检测,包括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检测。这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采样和观察等方法进行。在发现疾病或潜在威胁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关的控制和治疗措施。同时引种淡水水产品种类需要提供相应的检疫证明和文件,在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检疫要求后方可进行进口。这些文件通常包括健康证书、检疫报告和相关检测结果等。引种后,需要对引入的淡水水产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健康状况和无法预测的风险。同时,也需要建立与当地水产养殖部门、疾病防控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共同处理潜在的疾病和环境问题。

4、水质调控方案

①水质质量要求

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养殖方式,对水体的水质要求较高。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要求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较低,一般应控制在0.5mg/L 以下,以保证水体的水质良好,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水体中的亚硝酸含量一般控制在0.1mg/L 以下,以防止水生生物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适中,一般控制在20mg/L 左右,以保证水体的水质良好,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水体的pH 值稳定,一般控制在6.5-8.5 之间,以保证水体的水质良好,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机物含量控制在5mg/L 以下,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证水体的水质良好。溶解氧含量控制在5mg/L 以上,以保证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②益生菌调控水质方案

益生菌可以降解有机废物和浮游生物,减少底泥积累和浑浊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它们还可以吸附和转化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帮助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同时多种有益微生物还能够通过分解有机物和废料,释放出可供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生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它们还可以促进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促进养殖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益生菌还可以去除和分解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如气味和臭味。这有助于改善养殖环境的舒适度,并减少对周围环境和社区的不良影响。在养殖底泥和水柱中引入和维持益生菌群落可以增强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它们可以通过竞争和抑制有害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并提高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增强水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此外,益生菌可以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和免疫系统功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生长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它们还可以提高动物的抗逆能力,减轻环境压力对养殖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池塘注水前1 星期,每平方米用100-300 倍的益生菌活性液和益生菌原液各0.5-1.0kg来代替石灰、漂白粉等,均匀喷洒在池塘里,起到消毒和净化池塘的作用。因为石灰、漂白粉会杀死有益微生物,所以不能与益生菌原液混用。在放养前3-10 天,用益富源水产益生菌原液泼洒水面。视水质情况,开始15 天1 次,以后为每个月1 次,水质较差的地方,适当缩短泼洒的时间间隔。比例可按总水量的1×10-6 投入益生菌原液,也可按每亩水面2-4kg 使用。为泼洒均匀,先将益生菌原液稀释后使用。可用益生菌原液对饲料进行发酵,将发酵好的饲料按5%-7%的比例均匀混入鱼饲料中投喂。也可用300 倍益生菌原液稀释液拌入饲料中混匀后投喂。具体制作方法是称取饲料原料100kg,益生菌原液0.2kg,营养剂0.2kg,水35%-45%。先把益生菌原液与营养剂制作成稀释液后,加入到所需要的水里搅拌均匀,然后均匀的加入到饲料原料中,使固体饲料水份含量达到35%-45%,在用手攥成团,一触即散的状态,采用先好氧发酵至料温达到40-50℃时,然后装入到塑料容器内密闭发酵,环境温度25-35℃的条件下15-30 天后有曲香味即可使用。这种饲料密闭保存6 个月。

5、饲料的选择

在绿色生态养殖模式下,淡水水产的饲料种类和选择非常重要,以确保健康、可持续且环境友好的养殖方式。常见的饲料主要包括了天然饵料、人工饲料和专用饲料。天然饵料是指来自自然界的鱼类、虾类、昆虫、藻类等作为饵料的原料。它们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并且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性能。但需要确保采集或养殖的天然饵料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度捕捞或其他不可逆转的影响。人工饲料是根据淡水水产物种的饲养需求,通过科学配方和加工制造而成的饲料。它们通常包括多种植物和动物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特定营养成分。人工饲料可以被精确地控制和调整,以满足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针对特定种类的淡水水产和其生命周期中特定阶段的需要,还可以使用专用饲料。这些饲料根据物种和饲养目的不同,针对性地调配了特定比例的营养成分。无论是天然饵料还是人工饲料,选择合适的饲料应遵循饲料应具有丰富和平衡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满足淡水水产物种的营养需求。饲料的颗粒大小、质地和可溶解性应适合被淡水水产物种有效消化和吸收,避免浪费和对水环境的污染。饲料应符合相关的生物安全标准,避免携带疾病和有害物质,保障淡水水产的健康和生长。饲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应尽量减少对水质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养殖废弃物、不使用对水体有害的化学添加剂等。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追溯系统的饲料品牌,以确保原材料来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6、构建立体化的养殖结构

立体化的淡水水产养殖结构是指在有限的水体空间内,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实现多种水生生物的共生养殖,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立体化的养殖结构,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养殖密度,从而提高养殖产量。立体化的养殖结构可以实现多种水生生物的共生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多种鱼类的科学搭配实现养殖废物的集中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在水体当中引入多种水生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最为重要的是立体化的养殖结构可以降低对单一水生生物的依赖,提高抗风险能力。常见的淡水鱼品种搭配种类包括了以下几种:一种是鳙鱼和鲢鱼搭配。这两种鱼都属于滤食性鱼类,食性相似,但鳙鱼生长速度较快,鲢鱼生长速度较慢。一般建议鳙鱼和鲢鱼的搭配比例为6∶4 或7∶3,以保证养殖效益。另一种是草鱼和鲤鱼。草鱼属于草食性鱼类,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两者可互补饵料来源。建议草鱼和鲤鱼的搭配比例为6∶4 或7∶3。还可以鲫鱼和鲤鱼搭配。鲫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两者可互相补充饵料来源。建议鲫鱼和鲤鱼的搭配比例为5∶5 或6∶4。也可以鳜鱼和鲤鱼搭配。鳜鱼属于肉食性鱼类,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两者可互补饵料来源。建议鳜鱼和鲤鱼的搭配比例为3∶7 或4∶6。水产养殖过程中可以进行鳙鱼、鲢鱼、草鱼、鲤鱼、鲫鱼、鳜鱼、黄鳝和泥鳅的混合搭配。这种搭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鱼类的生长优势,提高养殖效益。建议混合搭配比例为鳙鱼15%-20%,鲢鱼15%-20%,草鱼20%-25%,鲤鱼15%-20%,鲫鱼10%-15%,鳜鱼5%-10%,黄鳝5%-10%,泥鳅5%-10%。

综上所述,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高效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淡水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还能够进一步降低淡水水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切实提升水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这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今后的养殖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饲养人员注重绿色养殖技术的深度应用和高效学习,通过树立新的养殖理念,合理选择养殖种类,创设良好的生产环境,切实提升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成效,进而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有作用,推动淡水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化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淡水水产品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