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招商的对策建议

2023-12-29 03:03
重庆行政 2023年5期
关键词:渝西双城经济圈

周 波

招商引资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前端,是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及价值链的重要举措。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有利于整合两地优势资源、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防止产业同质化竞争,对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意义重大。近年来,川渝两省市招商投资(经济合作)系统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相关方案意见,签订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合作协议,协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知名品牌,着力优化和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投资环境和区域影响力。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深度聚焦市委“一号工程”,围绕“十项行动”和重点任务清单,狠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工作,各项任务序时推进、成效显著。

一、双圈产业协同招商的经验和成效

(一)加快完善协同招商工作机制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新格局,召开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工作联席会,签订《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战略合作协议》,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十条措施,共同发布协同招商重点工作。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战略支点——渝西地区,依托全市招商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渝西地区联席会议小组会议,先后召开渝西地区工作调度会、渝西地区小组会议暨“五个一体化”招商试点工作启动会。2023年以来,储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补链强链目标企业55家,重点招商目标企业15家,“小三电”招商目标企业20家,推动投资18亿元的电池级碳酸锂项目落地潼南区,投资72亿元的巨湾技研项目落地江津区。探索统一对外宣传工作机制,与四川方面共同制作并发布《双城》《川渝一家亲》等对外宣传片,“投资重庆”“投资四川”累计浏览量超3万次;设计并发布渝西地区投资LOGO和“执子之手,共赴渝西”推介视频,品牌化打造渝西地区对外形象和投资标识。

(二)共建共享对外开放开发平台

共同举办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中国·深圳),吸引1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会,现场推介川渝两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科技创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投资机遇及川渝高竹新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发展机遇,公开发布“双城双百”产业机会清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十条措施,推动投资50亿元的大洋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落户渝北区。成功举办第五届西洽会重大项目签约活动,签约重大项目88个、合同投资超2907亿元,其中四川来渝签约项目3个、合同投资额43.2亿元。推动华雄·合川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纳入第十二届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暨经济合作项目签约活动,达成合同投资额20亿元。

(三)创新开展市外专题协同招商

举办“携手大湾区·智造赢未来”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走进大湾区峰会,吸引招商局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等80余家知名企业及投资机构参会,揭牌设立“重庆市驻粤港澳大湾区片区招商联络处”。协助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峰会”,与市乡村振兴局、南岸区政府、武隆区政府、相关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赴新加坡联合举办“渝新携手·共创未来重庆—新加坡企业对接交流会暨渝西地区一体化推介会”,推介渝西地区产业投资机遇,对外发出投资渝西的响亮声音。

(四)有序推动毗邻地区联动招商

组织重庆渝富资本、重庆市汽车产业商会、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商会等知名投资机构、商协会赴川渝高竹新区考察调研,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招商座谈交流会,促成川渝高竹新区和参会机构达成系列合作意向。协助广安市举办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活动,配合邀请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参会,为广安市融入重庆都市圈提供招商力量。

二、双圈产业协同招商存在的问题

(一)协同招商深度合作不够

受两省市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两地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培育方面存在着同质化现象,在细分产业协同招商方面协调难度较大。

(二)招商领域改革手段有限

招商引资更多是市场竞争行为,招商主管部门主要担当“服务员”的角色,由于经济管理权限不足,两地推进协同招商的措施和办法不多。

(三)招商引资政策标准较难统一

主要表现为要素价格统一难,虽然川渝高竹新区试点了水电气同价,但在其他合作平台甚至面上推广难度较大。以电价为例,遂宁工业用电均价约0.56元/度,潼南为0.66元/度,受现行电力管理体制限制,跨省域供电短期内难以突破。

(四)对外统一宣传矩阵尚未完全形成

两地虽打造了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区域品牌,但在更高层面的对外推介仍以各自的宣传主阵地投资重庆、投资四川为主,尚未形成统一的对外宣传矩阵,其次对比长三角、粤港澳等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吸引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深化双圈产业协同招商的四点思考

(一)建立区域总体协同招商机制

围绕提升区域互补招商能级,引导两地深化沟通协作、配套联动,形成“1+1>2”的聚合优势。健全两地联合招商、会商、调度工作机制,加强两省市对口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合作,有效发挥两省市驻外办事机构窗口作用和川渝异地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招商引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协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联动的“大招商”格局。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有序推动川渝毗邻地区实施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共享西博会、智博会、西洽会等对外开放活动平台,相互支持举办专题性投资促进配套活动,共同争取重点项目落户川渝。

(二)打造毗邻地区精准招商平台

以两地协同招商系统合力助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建设,围绕各平台重点产业布局、重点项目招引开展联招、联动试点,协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合作示范园区。共同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专项行动,组织川渝毗邻地区有关区(市)县赴长三角、粤港澳等一体化示范区开展学习调研和组团招商,共同培育一批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类合作平台。协同组织一批知名企业、商协会、金融投资机构等走进相关功能平台,协力促成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合作园区。

(三)建立重点产业错位互补清单

选取两地关联性强、契合度高的重点产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两地形成产业链配套协作、特色鲜明的产业分工体系。共同开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共建行动,协力编制产业链招商规划及产业招商地图,促进细分产业赛道错位互补发展。共同梳理两地产业链协作需求清单,定期轮流举办产业链供应链产需对接活动,促进两地企业相互采购和配套集成,推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探索实行产业协同链长负责制,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及园区共建的协同招商、落地实施、利益分享机制。

(四)打造统一对外宣传推广品牌

做靓做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区域品牌,创新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投资机会清单,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专场投资推介,持续提升“双城记”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投资重庆”“投资四川”两大区域宣传平台同频共振,创新设计“投资川渝”协同招商宣传品牌,重点围绕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建设,制作和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系列招商投资特辑,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宣传营销矩阵。

猜你喜欢
渝西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渝西的星空布满隐喻(二章)
渝西的星空布满隐喻(二章)
浓墨重彩勾勒渝西美好未来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