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电费智能核算体系分析

2023-12-29 12:57李丰馨
科学与信息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电费电量核算

李丰馨

身份证号:1424021996****0028 山西 大同 034400

引言

供电企业的电费核算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电费核算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电费收回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电力营销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电费数据的自动计算和比对,以生成电费异常核算清单。然而,电费核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首先,电费核算通常时间紧迫,容易导致核查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分析。其次,由于电费核算规则尚未形成完善的标准和指导,可能导致核算过程中出现差错和误判的情况。因此,进一步推进电费核算的智能化工作势在必行,以确保供电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电费核算的智能化,供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核算规则的研究和制定,确保核算过程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其次,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建立智能化的电费核算系统,实现对用电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应加强核算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提高他们在电费核算过程中的能力和水平。

1 电费核算系统应用方向

目前,供电企业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因此,对供电企业的电算化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对于提升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电力行业中,电力行业对电费核算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2]。通过对系统模块的优化、功能的完善,使其在电费核算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技术人员要从系统的基本功能着手,保证系统可以完成电量电费计算、电价调整、功率因数调整、电费退补等核心功能。另外,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供电公司员工的专业素质,以客户的能力及要求为依据,对系统进行优化。保证系统的简单、易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全面提高了供电企业用电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了解决目前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在进行电费核算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时,技术人员要将供电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对系统的设计与功能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操作简单度,从而使电费核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2 供电企业电费智能核算体系应用

2.1 做好事前核算

第一,进行周期核抄;在进行电费核算之前,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计划,必须为智慧型抄表用户制定一个合理的周期抄表计划。对零用电量用户,实行6个月一次的抄表。抄表员在进行现场抄表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并及时将抄表数据上传给销售系统。在将抄表数据和当天收集的数据相比较之后,可以对表户不对应、计量故障和采集故障等造成电量异常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从而提升了电量数据采集的精度。第二,核实收集的电力资料。在电力销售系统中,收集到的电量数据要经过校验才能完成。根据每天的规定,检查收集到的电力。若出现线损过大、电量为负值或零值、本月用电量与上3个月的平均值有倍数差距,或用户的月用电量超出了所报的装机容量,则需对异常数据进行全面检查[3]。电表工作人员要对电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收集、分析、处理。对于不正常的数据,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并且要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第三,试算电费。在进行抄表电价计算前,电力营销系统将自动进行电价试算,并对电价进行仿真。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必须认真检查试算的结果,并加以检查。需对收集的电量资料,定期的抄表并核对收集的流程资料,以保证准确度。

2.2 智能核算事中管理

在供电企业的电费智能化核算方法的应用中,在抄表工作结束之后,要根据电费抄算的结果以及电费运行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后续的智能化核算工作。这个程序对改善会计资料的精确度是很重要的,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战略,可以引导下一步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要总结出用电与用电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电能抄算又称“二次审核”,是为了使电力计量资料更加准确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很难得到及时的控制。但是,利用智能化技术,并与智能电费核算体系相结合,在发生异常状况的时候,就可以将电费流程传送到电费发行环节,再经过工作人员的复核判断,如果没有异常,就可以在抄表流程中,利用智能审核和验证的方式,直接发行电费。最后,当出现不正常现象时,会计人员就会进入不正常的工作流程,把这个问题交给有关的主管部门去解决。各职能部门对此问题进行整改后,再将整改情况反馈给相关人员,形成闭环管理模式。这样的流程能够提升电费核算的精度和效率,从而保证电费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3 智能核算事后管理

供电企业在进行电力成本核算时,应特别注意“闲置期”这一环节。在此阶段,会计人员首先要以已经发放电费的用户为对象,在传统策略的引导下,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进行电费台账的再核算,之后再对电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验。为了解决在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中存在的不正常现象,有必要对其实行闭环管理,并由发起人对其工作订单的监督和归档,从而提升智能化的电能核算的精准度[4]。同时,提出了在电力系统中加强案例数据库建设的设想。本文着重于对已发生过电费错误的事例进行归类,并建立了电费错误案例库。在建立案例库时,要包含错误问题产生的原因,错误问题发生的概率,错误问题的影响,以及后续的预防和解决方法。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有效的借鉴。通过对案例库的不断积累与分析,供电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从而提高计算的精确度与效率,从而保证了电费计算的顺利进行。

3 供电企业电费智能核算体系的保障措施

3.1 合理分配复核任务

电费复审工作涉及大量的用户信息和有限的时间,很可能会造成审核员的疲劳,从而影响复审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低压客户采取批处理的方法,将审计工作集成在一起,提高了审计的效率。这样一来,他就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新用户的审核上。其次,要建立电力消费跟踪机制,及时获得电力消费数据,并与电力消费部门保持良好的交流。在降低审计工作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审计的精确度。最后,要对评审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要依据评审人员的能力与经验,对其进行适当的分工,避免超负荷,保证评审工作的有效性与精确性。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审计疲劳现象,提高了审计质量,保证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核算策略管理

在供电企业运用“智能化”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精细化”的策略,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供电企业实施“智能化”的关键。其中,智能电量审计、用户配置信息的核实以及二次审核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策略都能一次获得理想的结果。所以,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及员工必须不断地总结与分析,并且时刻注意企业的实际需求,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尤其要注意新的规则,新的业务、新的操作模型,并把它们结合起来,对战略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在系统更新、电价变动等情况下,要针对新的工作需求,制订出一套可行、有效、灵活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电费智能核算方法。

3.3 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在供电企业中,要想更好地开展供电企业的电费智能核算工作,就必须加强供电企业的电力会计工作。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5]:第一,引进好的人才。企业可以以电费核算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制定出对人才招聘的标准,并与大学建立起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确保持续、稳定的人才供给。第二,为现有员工提供有计划的训练。培训可以引入真实的电费核算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工作人员获得经验,并对其进行行为指导。第三,要强化人事制度,健全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员工作业的标准,程序及规范,对员工的不规范及不合理作业给予处罚,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使供电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的电力会计工作质量。

3.4 强化电费核算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对电费核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随着电力应用软件的开发,电费核算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技术壁垒得到了逐步消除。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供电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在会计工作中进行思想上的创新,在会计工作中引入先进的仪器设备。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对现行的管理与会计技术模型进行更新与改进,从而研制出更加有效、更加切合实际的管理软件。同时,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适合于供电企业的电力成本会计管理途径。从而使供电企业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使供电企业的电费核算与管理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5 进行规范化的电费智能核算和管理

供电企业需要多个部门紧密配合,加强对电费的核算与管理。尤其是在电费的退、补、用电的调节等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在重大电力费用退补、重大电力费用调整等问题上,领导要协同相关部门,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解决办法[6]。在电量调节中,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减少费用调节的困难和提高费用调节的精确度。与此同时,构建出与之相对应的电量调整管理档案系统,对所使用的电量、电费统计和核算进行准确、规范的记录,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这些协同与规范的手段,对于提高供电公司的电价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6 加强数据保障,提高系统稳定性

为了保证智能电价计算系统的准确、可靠,供电企业在系统中对数据质量进行了多种保证。其中,电能表的清理与校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保证电能表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外,运用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对不正常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发现与处理,避免其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修复性,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常规的备份,并构建相应的故障恢复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监控、实时调整、动态监控等手段,实现电力交易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通过这些措施,供电企业能够有效保障电费智能核算体系的数据质量,提升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束语

供电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提升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电费核算成为一项关键工作。通过引入电费智能核算体系和方法,可以提高电费核算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帮助供电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供电企业还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电费核算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不仅有助于供电企业的发展,也将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提升。因此,电力企业应重视电费核算工作,并不断创新和提升,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电费电量核算
基于ε-SVR模型的日电费回收预测
电量越低越透明的手机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四川2018年7月转让交易结果:申报转让电量11.515 63亿千瓦时
基于大用户电费回收的风险管控
电量隔离传感器测试仪的研制
关于县级供电企业电费对账的研究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北斗通信在小型水电厂电量采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