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索

2023-12-29 12:57孙青江
科学与信息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智能化

孙青江

国电和风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179

引言

从最初的简单控制电路到现代的智能化系统,电气自动化经历了长足发展,将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可提高效率,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加快工业革命的进程。现阶段,该技术引入了计算机控制、传感技术和网络通信,实现了高度集成和智能化,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撑作用。

1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1 实现自动化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手动控制转变为自动化控制,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利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压、电流和温度等电气参数,借助自动化控制系统,做出智能化的决策和系统操作,当发现故障现象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切换备用设备,避免或减少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实现对电力运营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让设备能够进行远程监控和作业,无须人员亲自到现场,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

1.2 提升运行效率

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和系统的远程控制,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降低了操作风险和人为错误的可能性,能自动调节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快速响应系统变化,并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了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还可以实现电力设备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分析,优化整个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能源利用效率[1]。

1.3 提高维检质量

日常维检是让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能保障设备的工作状态、防止故障发生,并提前发现潜在问题。由于电气工程中的主要部件如电线杆、电缆以及输电线路等有一部分会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被周边的不良因素所影响,使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时探查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协助维保人员找到风险点并给出对应的处理方案。

2 电气工程中常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2.1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能大量分析电气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建模,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来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特征以及潜在的故障风险,并基于这些数据模型开发智能的故障诊断系统,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定位,以此来提高维护响应速度,避免设备故障对电力网络造成困扰。结合强化学习算法和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反馈,实现对电气设备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提高设备的能效和性能,提供智能维护和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制定出更合理的维护策略和工作计划。

2.2 集成技术

集成技术是将不同的电气设备、系统和组件进行整合和统一控制的一种技术手段,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电气系统的整体性能。在该技术运行前,要先将各个设备连接到一个统一的控制中心,对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监测,让维护人员通过一个界面进行设备的操作,并利用网络通信和数据总线技术,让各个设备实时共享运行状态、数据和参数信息,实现信息的无缝传输和交换,为系统的优化调整和故障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2.3 监控技术

利用各类监控装置采集和处理电气工程中的各种参数和信号,对电气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让工程师能够及时获取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实现对电气设备和系统的有效监控和控制。需要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并对这些获取的参数进行监控和分析,帮助电力企业合理利用能源,当出现运行危险如火灾、网络入侵等情况时,结合火灾报警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保护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人身安全[2]。

2.4 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是指通过继电器及相关装置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检测、判断和隔离,以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其核心是继电器,能够感知电力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并迅速做出响应,通过逻辑控制和电气信号传输,实现对设备的保护。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已经逐渐演变为数字继电保护技术,能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实现更高精度的故障检测和定位,具备自动诊断和自适应调节等先进特性。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3.1 在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在电力工程中实现系统监控、运行控制和故障保护等功能,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技术,要对电路系统和电气系统的相关理论进行创新性整合,以实现更高效、可靠和安全的电力系统设计。有关人员要在正式展开电气工程设计工作前,使用相关辅助工具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各类有效资源进行统计和归纳,这样能够极大减少设计时限,并重点挖掘和分析出不同设计方案能达成的功能。在电气工程设计的实践中,必须精确对各种功能系统中的电气设备进行细致分类,严谨规定电气线路的具体敷设方向和安全隔离措施,在众多电气工程项目中,设计资源通常较为受限,设计师必须综合实际的需要,动态调配不同时间段内电气系统设备和控制仪器仪表装置的实际功率运行和能源损耗比例,深入分析电气工程设计的功能结构和安全架构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常见风险,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更合理的处理意见[3]。

3.2 在电力系统运行及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电力调度是根据需求预测和实时需求,合理安排发电、输送和消费电力的过程,自动化技术通过智能化的调度系统,能够收集、分析和处理大量的电力数据,从而实现对电力的精确调度,基于实时的电力需求和市场情况,自动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并合理安排输电线路的负荷分配,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应效率,还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传感器的应用,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将各种监测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室,使运营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电力系统的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并通过远程控制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开关、切换等操作,在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自动化技术还能快速响应并实施保护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3 在智能化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该技术利用先进的电气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装置采集各种参数,并集成了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智能化的决策模型,根据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调度和运行控制。例如,在负荷调节方面,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负荷变化情况自动调整发电机和电网运行模式,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运行。还支持电力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通过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可以积累大量历史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4 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先进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的现代化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监测和管理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为智能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实现了智能配电和能量管理,通过集成智能电表、智能开关和智能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精确测量、监控和控制,使电力系统能够实时调整和优化电力分配,以满足不同负荷需求和能源供应的变化,还可以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分析,帮助用户实现能源节约和效率提升的目的。还可以实时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自动化系统可以快速响应,自动切换电源、隔离故障区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时间并降低维修成本。

3.5 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高压电能转换成适用于输电、配电和使用的低压电能,起着电能传输、分配和控制的关键作用,通常由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计量设备等组成,通过各种电气设备实现对电能的接受、转换、分配和控制。将传感器和检测设备安装在变电站的关键设备上,用于实时监测电气参数和设备状态,将所获取的数据传输到自动化系统中,还需要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界面和报警系统,让运维人员能够实时监视变电站运行状态并快速响应报警信息。

3.6 在输电最优控制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输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能够提供最佳的操作策略和参数配置,从而实现输电最优控制,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和分析输电系统的运行数据,实现对输电设备和线路的精确控制,对输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容量调节等进行自动控制,以实现能量的高效传输和分配。并建立输电系统的模型,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和仿真,评估不同操作策略的效果,从而找到最优的操作方案。

3.7 在电力系统结构提升中的应用

由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要求逐步提高,传统的电力系统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系统的稳定性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使得运行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系统状态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其次,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结构中引入了先进的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系统内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调,提高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还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愈能力提升,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和隔离,以及系统的自动恢复和重构,从而大大降低了故障问题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3.8 在电力负荷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实时监测数据,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电力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负荷调控策略,当电力负荷达到峰值时,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启动备用发电机,以平衡供需关系;当负荷过大或过小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或启动停用相应的电力设备,以满足负荷需求。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营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中心或移动终端实时地对电力负荷进行监测和调控,这种远程监控和控制的方式让负荷管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能够及时响应负荷变化和应急情况,提高企业对电力系统的控制能力。

3.9 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力供应,如果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将给工业生产、商业运营、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会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和需求,自动调整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的运行参数,以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同时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发现系统存在运行风险时,会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并迅速采取自动隔离措施,避免故障区域扩大对整个电力系统产生影响。

4 结束语

通过对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索,相关人员深入理解了其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优化系统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现阶段仍存在技术集成、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后续要聚焦于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发更智能化、灵活性更高的系统,并探索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以实现更全面、高效的电气工程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电气工程电气智能化
八方电气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