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学生劳动教育刍论

2024-01-01 04:39陶奋权
成才之路 2023年35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劳动教育立德树人

陶奋权

摘要: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构建完整的劳动知识体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创新劳动教育理念、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劳动品质、劳动习惯以及正确的社会公共道德、劳动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习惯;劳动观念;社会公共道德;立德树人;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5-0141-04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正确劳动价值观念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难以媲美的优势与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劳动教育要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优化教育理念,改革、创新教育方法,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劳动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及劳动价值观,成长为合格的高素质与创新型人才[1]。

立德树人是劳动教育开展的重要目标与重要标准,而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与基础保障[2]。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劳动技能水平、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水平。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凸显劳动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科学的劳动教育,可使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养成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劳动态度,懂得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自觉抵制不劳而获的恶习[3]。为此,在具体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促进劳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实施。

1.因地制宜原则

学校应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一系列物质基础支持,开发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资源及劳动教育内容,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劳动教育理念,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探索更加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搭建科学的劳动教育框架,为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4]。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劳动教育环节与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互动与交流,同时结合学生的多元化兴趣及心理特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劳动教育内容,并将学生的劳动态度以及劳动素养列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借助多元化评价标准,助力学生形成综合素质。

2.教学做合一原则

劳动教育是一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掌握知识。为此,教师应始终秉承教学做合一这一原则,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经验,开发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形式,并将各种劳动理念、知识科学、合理地融入其中,确保理论教学活动与劳动实践活动实现有机融合,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与实际价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良好劳动习惯[5]。其中,实践活动可作为检验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助力学生顺利完成理论知识内化,理论知识可以作为实践操作的核心参考依据与理论依据,助力学生构建完善的劳动知识体系。在理论知识理解环节,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在劳动实践环节,则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知行合一的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形成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3.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为确保劳动教育顺利开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应当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原则,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需求,并以此为据制订劳动教育计划,确保劳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开展[6]。具体而言,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构建具备程序化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当前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丰富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储备,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素养。同时,教师要积极更新劳动教育理念,站在学生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多元化、趣味性十足的劳动实践活动,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劳动教育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正确的劳动观念及劳动精神。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在兴趣、认知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确保劳动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成长为国家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7]。例如,根据学段不同,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有所差异,小学低年级主要让学生学习自理能力,知道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的乐趣,即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展开,小学中高年级主要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学会与他人合作,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体会到劳动是光荣的,即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推进素质教育以及教学改革方面,意义深远且重大。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站在宏观角度,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优化劳动教学资源,对学生展开科学的引导与评价,并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在一系列劳动实践中收获相应的劳动技能与劳动知识,体会到劳动的魅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8]。

1.在勞动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观念、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必备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与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素养。对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广泛关注,通过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班级学生的凝聚力。集体校园劳动是有效培养、激发学生合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是劳动教育开展的重要形式[9]。班集体是由一个个学生构成的,因此学生与班集体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个体的劳动素养,可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风气。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班级主人翁意识展开有效培养,以班级日常劳动为抓手,引导学生关心班级事务,培养学生服务班级的意识。

例如,由各班负责的学校公共区域卫生关乎班集体的整体精神面貌,是班级的“名牌”,同时也是班级之间卫生量化考核以及横向评定的关键指标。在要求学生认真清扫与整理公共区域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维护公共区域的卫生,一旦发现分担区内出现果皮纸屑,就自觉清扫,以此为班级争得荣誉。与此同时,鼓励有书法、绘画或者场景布置特长的学生,积极肩負起黑板报制作任务,为班级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在劳动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精神力量[10]。在各个时期,艰苦奋斗的内涵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精神永不过时。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借助具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为确保劳动教育成效,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布置相应的社会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劳动实践活动中形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例如,教师可以劳动周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品质。一是步行关,引导距离学校较近的学生上下学步行。二是生活自理关,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家中的铺床叠被、洗衣刷鞋、刷碗扫地等劳动。三是劳动锻炼关,引导学生参加校园小农场的治虫、施肥、照顾小动物工作。又如,基于部分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缺少劳动机会,与自然环境的近距离接触较少,对土豆、玉米、红薯等一系列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条件了解得很少,甚至分不清杂草与禾苗等情况,教师可布置亲子体验式的播种、浇水、采摘等一系列体力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使其形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劳动品质。针对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等情况,教师可将家庭劳动教育作为核心载体,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为学生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任务,如整理个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以及打扫房间卫生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服务精神以及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均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3.在劳动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

为确保劳动教育成效,教师要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知行并重的原则,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科学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以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为基础,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实践训练,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培养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以及劳动技能迁移能力,使其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与收获,掌握相应的劳动技巧,顺利实现由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操作的过渡[11]。例如,教师可以常规劳动为抓手,开展“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洗一次碗、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的劳动习惯养成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积极观念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将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作为劳动教育的落脚点,积极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劳动工具的使用事项,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示范,确保学生掌握相应的劳动技巧,克服困难,高质量完成劳动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环节,开展相应的安全意识教育,做好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学生在劳动实践环节出现碰撞或者擦伤、踩踏等安全事故。

4.在劳动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共道德

社会公共道德,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准则,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而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科学开展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是新时期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创新之举[12]。为有效解决部分学生存在的随意破坏他人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人民以及劳动成果的行为与现象,教师可定期开展体验式劳动教育活动,如带领学生在节假日帮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可能会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从而主动维护公共卫生环境。再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清除小广告、收拾散落的果皮纸屑,以此让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服务,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尽一份力量。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还可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使其变不会劳动、不想劳动为积极参加劳动,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5.在劳动教育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结合劳动教育的情感态度层面展开分析,教师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参与兴趣,让学生在出力流汗、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磨炼意志、接受锻炼,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第一,可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经典案例以及真实事件,向学生介绍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劳动的价值及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1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趣味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劳动实践活动,完成知识内化与知识迁移,并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切实解决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例如,可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明确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业劳动的时间、项目内容,培养学生以劳动为荣的积极价值观。其中,小学低年级以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为主,主要开展穿衣洗漱、物品整理、卫生清洁等劳动教育活动;小学中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为主,主要开展校园卫生清扫、厨房劳动等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小学高年级以培养学生一技之长为主,主要开展手工串珠、美食烹饪、美容理发等劳动教育活动。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树立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劳动观念,形成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另外,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劳动人民的奉献与付出,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劳动者是否有高低贵贱”为主题开展辩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可对劳动价值形成全新且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行总结性精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第二,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训基地,开发劳动教育配套课程,为劳动教育高效开展提供基础保障,让学生进农村、入农户、进企业、到文创单位,感知体验新科技下的劳动形态新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教育目标与劳动教育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教师要定期反思教学活动,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行为,确保劳动教育与时俱进,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可借助劳动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使其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形成集体荣誉感,以及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劳动习惯,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倪亮,田彦秋.立德树人视域下对小学劳动教育的探析[J].吉林教育,2023(06):41-43.

[2]刘淑华.崇尚立德树人汇聚教育正能量———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2(29):48-50.

[3]徐晓玲.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J].北京教育,2022(10):69.

[4]牛银平.活动课程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04):103-107.

[5]许丽美.城区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困境与开发实施路径探索———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实践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6):13-15.

[6]林观兰.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培养特殊学生良好品格[J].成才之路, 2022(12):139-141.

[7]黄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劳动教育有效路径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3.

[8]张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河南教育,2021(11):57.

[9]赵寒,王海福.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05):79-81.

[10]王若晨.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11]张文荣.全人教育理念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

[12]马小燕.劳动教育:学校教育的新维度———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1(11):28-29+43.

[13]段俊华.“以劳育德”视域下黄冈市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20.

Discuss on the Labor Education of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ao Fenquan

(Xiqu TownTeaching and Counseling Station,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Labo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helps students form good labor habits, correct labor values, and build a complete labor knowledge system. In practical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nnovate labo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methods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cultivate students’ collective sense of honor, labor quality, labor habits, and correct social public morality and labor values, and make them grow into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labor habits; labor concept; social public morality;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knowledge system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劳动教育立德树人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