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4-01-02 11:53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汇淳幼儿园赵安琪
天津教育 2023年2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游戏幼儿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汇淳幼儿园 赵安琪

语言是人类交流交往所需要的手段和工具,幼儿正处于掌握语言能力最关键的时期,积累语言表达技巧和经验至关重要。本文立足幼儿成长视角,以幼儿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幼儿需求为目标,从语言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游戏活动、课堂评价五个方面入手,提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学和语言学原理,围绕幼儿的天性特点和认知规律施教,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不只是人际沟通必备的基础技能,也是人的综合素质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要转变教学思想,明确幼儿发展目标,依托现有的教学技术、方法和经验有的放矢地开展语言教学,使幼儿由少到多地积累词汇,由易到难地理解语义,由不完整到完整地运用语法,最终建构完善的语言思维,实现良好的语言表达。

一、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提升语言表达意识

语言表达是展示一个人品格和素质的窗口,利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观点与想法,才能促成高效的人际沟通。幼儿处于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思维构建的重要阶段,教师应重视创设语言环境,为幼儿营造语言学习空间,引导幼儿准确利用语言表达所见、所闻和所感。不可否认,现实环境复杂,许多话题幼儿不懂,发表不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教师仍然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来熏陶幼儿的情感,为幼儿交流提供更多的话题。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静态语言环境和动态语言环境的创设入手。静态语言环境是指园所建筑、教室的布置与美化,教师通过加强环境设计,使之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语言的熏陶。如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刻上富有色彩变化的26 个字母,不仅能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还能引发幼儿对字母的历史由来、字母的形体特点等的讨论,促使幼儿表达观点和想法。园所的黑板报和宣传窗亦是语言学习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教师在节假日到来之前,写一些祈愿、祝福的话语,或编写一首儿歌,画一些有趣味的情景,让幼儿在不经意间进行观察和阅读,都能提升幼儿的表达兴趣。

动态语言环境是指经常变化、活动的语言环境,用于营造轻松活跃、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的故事情境,依托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和影像的优势,讲解幼儿喜欢的《丑小鸭》《米老鼠》《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知识,表达内心感想,使其在交流中找到话题,获得智慧启发。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幼儿友谊的升华。

综上来看,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坚持贯彻“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围绕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需求创设语言环境,将幼儿活动与语言表达训练有机结合,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空间与表达机会,帮助幼儿打开智慧的大门。

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提供语言表达机会

幼儿处于认识客观世界和适应现实生活的初始阶段,由于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欠缺,以及情感启发较少,他们很难进行灵活自如、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为幼儿发展语言能力提供更多的素材与灵感。也就是说,教师要抓住每一个能够教育幼儿的机会,加强知识讲授、经验传递以及情感熏陶,使幼儿在听、说、做中汲取语言知识、加强语言应用,最终达到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方面,教师应准确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知识,将其有机融入课堂上的语言活动中。另一方面,教师应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更多可用的语言素材,将其与课本知识整合在一起,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为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乳牙拜拜》一课教学中,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渗透乳牙的生长、脱落及口腔保健知识。依托多媒体设备展示乳牙从生长到脱落的过程,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度学习,讨论乳牙的特点和用处。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富有情感色彩,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讲一讲如何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齿。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幼儿表达的热情,又能帮助幼儿巩固知识。虽然本课是一节健康教育课,但是教师仍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延伸教学内涵,如幼儿在认识“牙”和“齿”这两个字时,教师结合“牙痛”“掉牙”“长牙”等问题建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讨论中深入理解“牙”和“齿”的发音、含义、组词及造句规律,再回归本课主题,引导幼儿进行保护口腔健康的生活实践,使他们懂得如何使用牙膏、牙刷,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实现语言和情感的教育。

综上来看,从教材内外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幼儿学习语言知识的需求,调动幼儿表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尤其是教师依据幼儿爱听故事的天性,引导幼儿讨论故事问题,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表达空间和机会。幼儿在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驱动下,展现出更多的语言表达潜能,使语用学习事半功倍。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幼儿除了爱听故事外,还有爱模仿、爱做游戏的天性,能够为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提供方向和思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师很难利用幼儿的天性为教学赋能增效,或是观察时间不足,或是表达机会不多,或是练习活动较少,导致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幼儿天性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丰富且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为幼儿学习语言知识和提升表达能力提供支持。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幼儿的天性培养纳入教学方法设计中,采用调动感官的方式进行语言知识教学,依托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倾听、表达和练习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春天在我这儿》一课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好奇心重、探究欲强、模仿意识强的特点设计教学,结合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依托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富有春天色彩的情境,导入关于春天的故事。

在讲故事时告诉幼儿,一到春天,冰雪融化、土地飘香,只要发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来了。幼儿通过认真观察图片和视频内容,讨论春天来了会发生哪些变化,进而产生观察周围环境的意识,再通过户外活动提炼观察结果,以课上交流活动将个人的发现表达出来。

在讲春天的自然现象时告诉幼儿,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冬眠的动物苏醒,一场春雨一场暖等简单的规律和道理,促进幼儿自主思考,再通过师幼的正向交流和情感传递,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和情感启发。

在讲解诗歌时开展一些任务活动,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如让幼儿运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诗歌大意,提炼汉字和事物名称的对应关系等,促进他们发挥想象,发散思维,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地表达出来。在表达过程中,如果幼儿存在一些语用问题,教师要给予耐心讲解与指导,使幼儿能够正确发音、清晰吐字,学会使用词汇。

在赏析诗歌时开展表演活动,迁移知识和经验。基于幼儿对《春天在我这儿》这一诗歌的理解,将杨树、柳树、桃花、燕子等物象拟人化,幼儿结合这些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自主创编台词、表情和动作,在表演中内化语言知识、迁移生活经验。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来看,教师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将趣味的情境贯穿教学始末,从观察、聆听、表达、表演等能力培养入手丰富教学活动,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幼儿的情感距离,促使幼儿提升表达兴趣,提高语用能力。

四、开展游戏活动,促进语言技能学习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应根据幼儿通过游戏汲取知识和经验的学习特点,依托丰富多样的语言游戏活动,指导幼儿积累知识经验,汲取表达技巧。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及情感态度等,选择一些更适合幼儿的语言游戏活动。被选用的游戏必须具有趣味性和寓意性,且规则简单、容易操作,以满足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出发,以此作为游戏素材,引导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通过丰富语言情境和语言运用转变幼儿的思维定式,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类场景,依据不同场景的特点创造不同的游戏,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组织“团团围坐”游戏,教师要求幼儿指出相邻小伙伴的衣服颜色,借助眼镜、卷尺等道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引入简单的色彩学知识,如红色代表喜庆、乐观、热情,黄色代表愉悦、温暖、希望,蓝色代表忠诚、自由、忧郁,白色代表公正、端庄、纯洁等,让幼儿根据颜色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讨论小伙伴们的穿着风格和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再如,组织“变废为宝”美术活动,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利用一些半制成品和废旧材料制成不同的物品,比一比谁的手工巧、谁的作品美,使幼儿通过活动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义。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成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营造艺术氛围,让他们依次介绍自己的制作内容和制作过程,并表述在制作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采用的解决办法。

又如,组织“老鹰捉小鸡”游戏,为了使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教师可以先讲解游戏规则,如双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第一个扮演“母鸡”的人与扮演“老鹰”的人进行周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充当指导者,观察幼儿,保障幼儿的安全。一旦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教师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引导其使用“对不起”“抱歉”“是我不好”等文明用语化解矛盾。为了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收获更多乐趣,教师可以适当升级游戏难度,如增加“老鹰”或“母鸡”的数量。

五、完善课堂评价,增强语言表达信心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素质发展和能力构建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在语言思维和语用能力方面,幼儿几乎是从零开始学起,由于知识储备有限、认知经验匮乏,极易在别人的呵斥和嘲笑下产生抵触心理与畏难情绪,失去语言表达信心。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主体,应该注意保持亲和力,规范使用评价语,对幼儿不规范、不完整的语言表达给予包容和理解,对幼儿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给予更多支持与鼓励。课堂评价是极其重要的课堂活动环节,不只具有反思教学、总结不足的功能,也有引导思想和疏导心理的作用。为了使幼儿乐于表达、敢于表达,教师要建立健全的课堂评价体系,包括师对幼的评价、幼对师的评价、幼儿自评和互评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与合理性,不能拉开师幼的情感距离,让幼儿感到被区别对待。

比如,在师对幼的评价中,针对能够准确表达想法的幼儿,教师可以使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是老师的好宝贝”等评价语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表达;针对不能准确表达想法的幼儿,教师可以使用“别着急,慢慢来”“老师看好你”“你已经进步很多了”等评价语帮助幼儿消除焦虑,排解负面情绪。教师通过给予幼儿及时的激励和支持,使幼儿大胆表达,不怕犯错,在语用练习中增强表达信心。

又如,在幼对师的评价中,考虑到幼儿的语言知识储备有限,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优、良、中、差四个词汇,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教师的教学作出客观评价。幼儿通过理解这四个词汇的含义,说出“优在哪”和“差在哪”,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这不仅是锻炼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也是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机会。其实,幼儿喜欢被赞美、被表扬,教师只要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对他们进行激励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就能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展现出语言表达的潜能。

综上来看,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评价幼儿,给予幼儿充分肯定和充足的鼓励,营造语言表达空间和机会,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关怀与关爱,必定能增强他们的表达信心,进而使其在语言表达练习中获得愉悦与满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关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在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幼儿教师要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开展语言游戏活动,完善课堂评价,促进幼儿增强语言表达意识,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