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一流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4-01-02 13:20杨黎华王海珺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万计划一流学院

杨黎华 王海珺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1)宋福荣.“双万计划”背景下治安学一流专业的实践探索与路径建设——以湖北警官学院治安学专业建设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2,(06).。教育部办公厅2019年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正式启动“双万计划”,3年内要评选出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 [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2/03/content_5458035.htm,2021-01-02.。这是国家从战略层面提升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实现内涵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核心要义就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3)仲淑姮,姜喜迪.一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实践与成效[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02).。

目前,“双万计划”评审工作已落下帷幕,全国公安院校有近 70 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专业获批第一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专业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云南警官学院加强对禁毒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总结经验,以期为其他公安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公安院校加强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新时代公安高等教育的使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5G、人工智能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利用高科技手段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公安工作也因此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复杂万变的新形势,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攻坚克难能力的高素质警务人才。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公安部要求,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创新完善新时代公安人才发展机制,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养一流警务人才,是新时代公安教育的职责与使命。

(二)是推进公安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公安高等教育实践角度看,一流专业建设是公安院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优化教学结构、体现特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的一项根本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内涵式发展。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一流专业建设,要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

(三)是培养高水平警务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公安院校必须狠抓一流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破解当前公安教育中存在的难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才能在以后的公安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和不同形式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奋斗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警察。

二、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一流专业建设基础

(一)禁毒学专业发展历程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峻的毒情形势,云南警官学院全力以赴投入禁毒斗争事业,1988年率先在全国开设禁毒课程,同时加强禁毒理论研究,为禁毒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促使禁毒战斗力得到全面提高。随着国内外禁毒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为适应禁毒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以及满足禁毒实战部门对禁毒高级应用人才的需要,云南警官学院于1997年在全国最先设立禁毒学专业(专科),开启了禁毒学专业建设的历程。2002年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禁毒系;2004年升格为禁毒学专业(本科);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成立禁毒学院;2013年开始招收警务硕士(禁毒方向)研究生;2014年获得警务硕士(禁毒方向)来华留学生培养资质并开始留学生培养;2015年获批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点,同时获批面向全国招收禁毒学专业学生,成为唯一面向全国招收禁毒学公安专业的省属公安院校;2016年获批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2019年入选第一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

(二)专业支撑平台

多年来,禁毒学院先后获批公安部禁毒警察训练基地、公安部禁毒教材研发基地、云南禁毒问题研究基地、云南省禁毒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全国中小学毒品预防社会实践基地、云南禁毒教育基地、云南省禁毒防艾科普基地、云南省学校青少年禁毒教育培训基地、云南省禁毒实验实习基地等10余个禁毒教学科研基地(4)王建伟.中国禁毒学学科专业发展述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04).,同时还建有5个重点实验室,分别是毒品分析及禁毒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智慧禁毒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智慧禁毒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高校禁毒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DNA法医重点实验室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这些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支撑禁毒学院成为我国禁毒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支撑了禁毒学专业的发展。

三、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一流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根据当前毒情形势的新变化和公安禁毒工作的新特点,修订禁毒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禁毒工作对高素质禁毒人才的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学院于2022年修订的禁毒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积极对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适应公安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发展,融合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而科学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禁毒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

2022年版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课程板块的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理论课程包括通识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含公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程(选修课,含通识限定选修课、通识任意选修课、公安限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公共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2021年“新时代禁毒学专业改造提升及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实践”获得首批国家级和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2022年重新修订禁毒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国家级新文科项目推进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紧盯禁毒工作发展趋势,持续调整优化课程结构,重构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禁毒学专业课程体系,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化学、数学、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创新成果及时转化融入禁毒学专业课程,提高教学的时代性、学术性和前沿性,构建中国特色的禁毒教育课程体系。

(二)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为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学院遵循问题导向、需求对接、实战为本、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实战资源与育人资源一体推进、融合共享,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1.“院局合作”和“同城一体化”建设

为了推动教学与公安实战深度融合,禁毒学院加强与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和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协作,分别签订《“院局合作”协议》《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院 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同城一体化”共建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确立了工作原则、目标成效和组织领导,细化了具体工作措施,充分利用实战部门的资源促进禁毒学一流专业建设。

2.选聘实战教官参与教学

禁毒学院根据一流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选聘各合作单位业务能力较强、实战经验丰富的民警担任实战教官,深度融入禁毒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实战化教学工作。多位经验丰富的实战教官,与课程教师一起备课,共同授课,采用案例分析、视频教学、现场实操等多种形式,结合模拟场景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实战充分融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建设符合实战需要、具备“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体现“新文科”特色的涵盖禁毒实践各领域、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禁毒学专业课程体系,是一流专业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禁毒学专业历来重视课程建设。2007年以来,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公安部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9门。开创了集理论化、系统化、实战化为一体的禁毒教育教学模式,完善了由国家、省(部)、校三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为了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禁毒学专业采取多项举措加强课程建设。

1.强化课程思政引领

对党忠诚是公安专业人才的政治灵魂,是对公安预备队伍的根本政治要求,政治建警是开展公安教育的根本方针(5)同康,宋美谕.公安院校加强忠诚教育的路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23).。禁毒学专业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忠诚爱国、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禁毒学专业课程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中有机融入思政内容,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2020年所有专业课程均编写了课程思政大纲、教案、教学设计和示范案例,并于2021、2022年两次进行了修订。同时,专业课老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目前,已经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3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2名教师被评为云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两个团队获批云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这些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带动了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实现了育人与立德的有效融合,保证学生的政治意识和业务素质同步提升。

2.虚拟教研室推进课程建设

2021年“禁毒虚拟教研室”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立项建设。积极发挥“虚拟教研室”的功能,建成了由来自16所高校、47名从事禁毒教学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虚拟教研室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建立校际禁毒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合作机制,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3.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禁毒学专业以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因课制宜选择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采用了大量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禁毒工作,汲取经验教训;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初步体验禁毒实战;开发虚拟仿真软件教学软件,解决了部分课程难以开展实训的难题;联合禁毒实战部门和社区,组织学生开展毒品公开查缉、禁毒情报分析、禁毒法律宣传、毒品预防教育、吸毒人员帮教等实战训练,积极参与禁毒工作。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内驱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禁毒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2项:“禁毒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基于‘一平三端’的禁毒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毒品公开查缉》教学团队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五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4.推进实战化教学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符合实战需要”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大力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根据实战需求,制定实战教学大纲,规范每门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邀请实战部门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认真研究每一次实战化教学方案,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次实战化课程由教师和教官共同授课,教学有序组织,保证每堂课的教学质量。

5.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由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案例、知识点慕课视频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库,加强与其他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争取支持和帮助,把最新理论成果和实战经验引入到课程中。

(四)探索考核改革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改变考核方式,将课程考核与实战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建立多层次立体考核模式

采用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综合应用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把课堂出勤考、知识点随堂考、章节随机考、期中阶段考和期末综合考等方式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引入多种考核方式

充分使用智慧树、雨课堂、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平台的测试模块功能,拓宽考核的方式和手段。后台自动对学生的考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情况。

3.提升考核与实战需要的贴合度

改变知识点考核方式,将知识点考核融入实战考核中;加大课程考核内容与形式的实战化比重,将课程实战能力点清单化,列出明细,让课程考核直接指向实战,以考促学,培养符合实战需要的人才。

(五)加强教材建设

学院是公安部禁毒教材研发基地,主动服务国家禁毒战略和对禁毒人才的迫切需求,始终引领着全国禁毒类教材的研发、编写步伐。1998年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禁毒教材《禁毒教程》,至今先后编写出版各级各类禁毒教材60余部,其中服务全国高等教育类28部、服务禁毒实战类17部、服务禁毒宣传教育类16部,形成了完备的禁毒教材体系,为推动我国高等院校禁毒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全国禁毒民警执法及禁毒志愿者培训提供了规范和指南,为我国禁毒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2021年10月,禁毒学院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为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禁毒学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采取如下举措:

1.完善选用机制

完善教材选用机制,首选“马工程”、全国统一规划、公安教育统一规划教材和各类获奖教材,双语课程优先选用国外原版素材。

2.加强教材研发

抓住禁毒学专业新文科建设机遇,加快新开设专业课程的教材研发和编撰出版,满足教学需要,支撑禁毒学一流专业建设。

3.加快教材修订

禁毒学专业公安部统编教材是2015年出版。由于毒情形势发展,禁毒工作的变化,很多教材都跟不上教学需要,亟需进行更新和完善。为此,禁毒学院对相关教材进行了修订,编写了部分讲义进行补充: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材;二是将一些不适合现在工作的内容进行调整,根据禁毒工作现状,补充完善教材;三是以实战为导向,按照模块化、实战化教学要求修订教材。

(六)提升师资团队教学科研能力

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满足一流专业建设对教师队伍的要求。

1.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禁毒学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34名和来自实战部门的教官15名,是全国公安院校规模最大的一支禁毒教师队伍,于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博士20人、硕士14人,省部级教学名师3人,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2人,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教学团队 1 个、公安部优秀教研室1个,1人获省级“五一劳动奖章”,公安部优秀教师2人,云南省公安优秀教师2人。累计主持国家级课题25项、省部级课题98项,获专利10个;共获得各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禁毒学专业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其中既有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省部级教学名师和专家学者,也有初露锋芒的高层次博士青年教师,为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禁毒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2.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一是建设优良师德师风。坚定教师理想信念,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根本,以“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正教风、强素质、提师能”为抓手,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践行“忠诚、责任、奉献”的校训精神,打造一支具有高尚师德和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

二是打造高端人才梯队。以内部“培养”为基础,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5年内培养了3名博士,引进了15名博士,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学校启动青年教师学术资助计划,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帮助其成长。

三是打造一流教学团队。禁毒学每门专业课程建成4~5人的教学团队,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实战教官和新进教师组成,积极发挥教授、副教授作用,“老中青、传帮带”,集体备课,共同磨课,讨论教学改革,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进步。

四是提升教师实战教学水平。依托“院局合作”和“同城一体化建设”,积极选派优秀骨干教师以挂职锻炼的方式到禁毒一线锻炼,真正参与到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环节,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禁毒警务实战经验。

五是推进教师能力培训。建立教师培训和研修制度,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组织教师参加混合式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翻转课堂教学、课程思政教学等培训,着力建设满足一流专业建设要求的教师队伍。

(七)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禁毒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推行学业导师制

禁毒学专业是云南警官学院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试点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分配学业导师,引导学生树立专业兴趣,做好学习规划。同时,学生作为科研助手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配备教学班主任

坚持政治建设统领,“教、管”结合,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两手抓、两手硬,每个区队配备教学班主任,从教学部门选派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兼任教学班主任。专职教师主抓学生教学、班主任主管学生成绩、学管干部主抓学生思想政治和警务化管理,合力抓好学生培育管理。

3.鼓励学生参加比赛

为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将禁毒学专业知识与学生个人特长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赛事,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3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52项,校厅级奖百余项。

4.指导学生申报科研课题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鼓励学生组队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学习撰写项目申报书、课题研究和撰写总结报告。近三年来,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15项,获批中国艾滋病协会高校禁毒防艾项目2项,并连续5年获批云南省艾滋病协会资助的高校艾滋病宣传项目。

(八)搭建一流专业支撑平台

搭建集实战应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支撑平台,为禁毒学一流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1.建设好5个重点实验室

禁毒学院目前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5个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侧重点有所不同。5个实验室分别立足自己的研究方向以禁毒实战需求为导向,围绕新型毒品犯罪活动开展预防、打击、现场勘查、分析检验等进行研究,突出智慧禁毒和“大数据+禁毒”毒情监测技术、毒品分析技术、禁毒技术创新、毒品查缉技术及装备研发等方向,服务公安实战,为打好禁毒战争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2.建设图书馆禁毒分馆

为方便禁毒学专业师生查阅资料,学院图书馆在禁毒楼六楼设立图书馆禁毒分馆,由图书馆派专人进行管理。目前,图书馆禁毒分馆有禁毒学专业类藏书1000余册。分馆单独建设服务器,以及所需的网络连接存储、数据加工等设备,连接入图书馆网络,方便资料查询,增强了信息资源服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方便禁毒学院教师和禁毒学专业学生查阅专业资料,为禁毒学一流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双万计划一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基于“双万计划”的“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
浅析“双万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金课建设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森林工程专业课堂实物教学探索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探讨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