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

2024-01-05 15:55许思文
档案与建设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思想建设

许思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位置,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深化对文化建设的科学性、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揭示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体系完备、思想深邃、视野宏阔的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用以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档案事业新实践,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可谓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一、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学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以来,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作出科学研判、进行全面决策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目标,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认同;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创造性地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铺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文化底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迸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中,把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相结合,提出一系列高屋建瓴、精辟深邃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伟目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重要特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系统化、逻辑化、学理化等方面日益完善的理论呈现,无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是新时代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认识达到新高度的重要标志,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国本兴;文化强、国运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华民族的当代实践,着眼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形态,着力于对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面临重大考验的实际问题的深邃思考、科学判断,以一系列原创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特别是其中有关“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七个着力”从实践中来,又指导实践、推动发展,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七个着力”每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耦合、内在联动,是有总有分、上下贯通、内外统筹的系统整体,是良性互动、协同配合的有机生命体。必须将“七个着力”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全过程,切实把脉社会实践和时代精神,深层次解决文化层面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是文化的积累、是文化的宝藏,具有鲜明而浓厚的文化属性。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档案部门作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系列批示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历史使命、宏大工程,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用新思想定向领航、用新使命凝心聚力、用新定位促进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档案贡献、体现档案担当。

二、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夯实文化强国建设主阵地、当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力军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档案记录历史、留存奋斗、昭示明天,档案事业作为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既是文化强国建设的主阵地,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力军,亟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

一是突出档案姓党,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管档案。着力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是档案事业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毛泽东、邓小平同志都曾在较长的时间内直接管理中央的档案。长征时期,毛泽东、邓小平同志都曾直接领导文书档案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提出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档案工作基本都是由当地党委的秘书长分管。2018 年机构改革以后,档案主管职责划入各地党办部门,档案馆成为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可以说,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定海神针”,必须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档案工作全过程、档案事业发展“全链条”,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固源正本、大道前行。守正创新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遵循。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科学指引,全面落实习近平同志对档案工作“四个得以”“三个走向”的重要指示和“四个好”“两个服务”的重要批示,必须坚持真理、坚守正道,强基固本、勇于探索,不断深化对档案工作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拓展档案工作社会功能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便民利民、为民惠民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建立便捷高效的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解决好广大群众在档案领域的急难愁盼,把关心变暖心、让揪心变放心、用热心变舒心。

二是突出档案最红,推进“三库建设”。推进红色资源库建设。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初心使命的“精神稀土”,具有鲜明的“档案最红”政治底色。树立“大档案”“一盘棋”意识,组织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摸底调查,加强专题目录数据归集工作,建立健全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全面整合各级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遗址遗迹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档案开发教育基地馆际联盟,整合、统筹、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建设。推进红色基因库建设。红色档案是红色精神的“基因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准确把握红色档案内涵属性,加大红色档案征集力度,开展红色档案抢救保护,创新红色档案开发教育,把蕴含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记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档案、重要史料、历史遗存纳入红色基因库建设范畴,探寻基因密码、梳理基因编程、赓续红色基因。推进红色文化库建设。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扎实开展“红色珍档展”“红色先锋讲述红色档案故事”等活动,让沉睡档案走出来、亮起来、火起来;加大红色文化开发教育,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用正向、鲜活、真实的红色档案产品,让历史说话、让真实再现,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三是突出文化属性,建设“三大阵地”。建设意识形态主阵地。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和独特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主流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安全的关键和核心,作为具有鲜明文化属性的档案部门,面对新形势下意识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必须大力弘扬“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档案文化,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阵地意识,明确档案部门党的意识形态主阵地职责使命,以史实亮剑、用档案发声,让权威说话、用强音传播。建设城市文脉源流地。档案留存城市文化、记录城市变迁、承载城市记忆,是城市文化和城市文脉的“源头活水”。用好用活城市历史档案,全面梳理城市特色建筑、景观文物、人物史料、非遗民俗等文化资源,凸显城市文化定位、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开展具有地方历史、特色文化、重要遗存等档案的收集、整理、数字化工作,留存城市记忆、时代记忆;弘扬传承魅力独特的地方城市文化,加强城市文脉、文库、文化典籍整理、出版等,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档案记录历史、守望历史,留存文化、传承文化,毋庸置疑,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特殊的文化资源。各级档案部门要站在文化事业主战场、文化建设生力军的政治高度,通过打造地方名人馆、城市文脉馆、荣誉馆,举办红色珍档展、家风家训展、特色文化展,编写地方党史教材、区域史话丛书、特色珍藏汇编等,让档案走出库房,“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档案文化价值 “润物细无声”,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网、兰台公众号、短视频等现代传媒,开辟传承革命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的新平台、新空间,让人民群众形象直接、春风化雨地接受文化文明熏陶,感受档案文化无穷魅力的同时,把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开放包容融入城市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

三、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科学行动指南,扎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连云港市档案系统将站位政治的高度、战略的深度、全局的广度,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上下功夫,秉持“在中心中找使命、在大局中找位置、在发展中找价值”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红色精神馆、城市文脉馆、数字智慧馆、主题教育馆、标兵示范馆“五馆共建”,不断提升连云港档案的功能作用,擦亮连云港档案的文化标识。

一是着力建设红色精神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紧密联系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争当红色档案资源的守护者、开发者、利用者、传播者。高质量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持续推进援藏、援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出台《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连云港市红色资源开发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推进“红色档案开发教育基地”馆际联盟建设,打造“连档联盟”红色教育平台。紧扣连云港开放40 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实施《新时代 新支点 新发展——连云港市“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十年印迹》等书籍编撰,留存历史记忆,挖掘历史经验,发挥档案资政辅政作用。

二是着力建设城市文脉馆。凸显城市定位、城市特色,全面梳理地方特色建筑、文物、人物史料、影像资料等资源,开展具有地方历史、红色文化、非遗等特色的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工作,留存城市记忆、时代记忆;弘扬传承魅力独特的西游文化、淮盐文化、山海城市文化,编撰含括建置、风物、建筑、山海、非遗、名人等内容的《连云港史话》丛书,打造全民阅读精品、对外交往礼品、史话研究藏品,让城市历史档案“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

三是着力建设数字智慧馆。以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为核心,加速建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高水平数字档案馆(室),优化数字应用场景;实施民生档案服务指尖“云”工程,推动民生档案、开放档案查阅向手机端、指尖端延伸。实施“一带一路”城际联盟工程,构建城际共享“共同体”,深化推进“区域民生档案共建共享共用”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民生档案异地查档服务的种类和数量,提升档案为民惠民利民能力水平。

四是着力建设主题教育馆。主动将红色档案融入主题教育,持续深化教育基地功能,提档红色珍档展,推进“两模人物”“港城名家”“港城荣誉”等特色馆建设,激励广大干群在连云港新时代“后发先至”的进程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以习近平同志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 周年为契机,举办“守好心中的开山岛—‘红色先锋讲述红色档案故事’活动”,通过档案讲述、人物专访、情景演出、时空对话等艺术方式,大力弘扬守岛英雄爱国奉献精神,坚守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取向。

五是着力建设标兵示范馆。打造“连档红·先锋行”党建品牌,广泛开展“我是党员我先上,初心在线;我是干部跟我上,冲锋在线;先锋堡垒一起上,战斗在线”“三上三线”扛旗争先活动,擦亮档案实训教育、“连档连心”服务、档案安全示范等特色品牌,全力营造“事不过夜、马上就办、敢拼善攻、有旗必扛”的生动局面。建立市、县区、镇街、村社四级档案管理网络,做好“三支人才队伍”选拔、“最美档案人”评选等活动,锻造具有红色信仰、红色使命、红色担当、红色精神的兰台铁军。

猜你喜欢
红色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红色是什么
思想与“剑”
红色在哪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