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档案工作服务乡村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以英国乡村生活博物馆为例

2024-01-05 15:55尹文彦
档案与建设 2023年11期
关键词:资源文化工作

尹文彦 明 欣

(1.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北京, 100037;2.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 102617)

乡村档案是乡村发展的真实记录和重要见证。服务乡村发展,既是档案工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表现,也是发挥档案价值和力量的要求。我国乡村档案管理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乡镇档案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出台为推进乡村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制度保障。[1]当前也有诸多学者围绕乡村档案工作与乡村发展展开了研究[2-3],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乡村档案管理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信息化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在档案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4]

英国乡村振兴最早始于15世纪末,是全球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先驱和典范。[5]英国乡村档案工作历史悠久,在服务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其乡村档案管理、开发利用模式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档案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拥有70多年历史的英格兰农村生活博物馆为例,对其在乡村档案数字化、馆藏开发、档案教育、合作共建与乡村文化宣传推广等工作中的亮点进行分析,总结其先进做法和有益经验,以期为我国乡村档案机构发挥档案价值、服务乡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英国乡村生活博物馆的档案服务工作亮点

英国乡村生活博物馆(The Museum of English Rural Life, MERL)成立于1951年,由英国雷丁大学管理和运营。MERL的档案收藏涵盖了乡村个人和家族档案、企业档案、地方档案以及特殊收藏等,记录了从中世纪到现代英国乡村的社会、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6]在数字化挑战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MERL档案服务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适应新形势,如数字化馆藏、在线展览、网络讲座、数字教育工具和课程等。目前,MERL凭借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多样化的活动和广泛的合作网络,在乡村教育、研究和文化传承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MERL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档案的在线访问和使用,对纸质资料进行数字化,推进馆藏实物三维模型构建,并结合原生数字资源建立文献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和物品数据库,将各类馆藏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管理。MERL在此基础上提供智能数据检索平台服务,支持内容下载、引用和分享,服务研究、教学和传播等多种用途。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MERL组织丰富的虚拟活动,如系列在线展览、网络讲座、线上工作坊和虚拟社区等,通过网络拓展了受众群体,推动更广范围的档案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提升了公众参与体验。

1.2 项目驱动,推进特色档案资源建设

MERL以项目方式(Collections Projects)推动档案研究和特色馆藏开发,通过与社区、学术界、产业界等多方合作,系统性地整理和解读特定领域的档案资源,深入挖掘其文化和历史内涵,提高档案的知识价值和应用范围。例如木工工具项目(The Carpenter's Toolkit Project)对MERL馆藏的木工工具进行了细致的档案整理工作,探讨其历史、应用和传统技艺传承。我们的乡村生活(Our Country Lives)项目中,MERL团队与社区、学术界等多方合作,对乡村生活中家庭生活、工艺技能、传统节日等主题的馆藏资源进行重新整理和解读,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专题资源整合到一个在线平台上,让公众可以更方便地访问和利用,从中了解英国乡村生活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1.3 注重档案宣传教育,提升大众档案意识

MERL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教育背景,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提供一系列教育活动。MERL围绕国家课程设置要求,针对从幼儿到继续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对应的教学活动。活动既有基于实物和档案资料的案例分析,也包括现场参观和互动体验,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MERL也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掌握利用馆藏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学术研究方面,MERL为研究者提供档案资料和专业指导,支持他们开展关于农业历史、乡村社会、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此外,MERL还开设了各类在线课程,开发了数字教育工具和数字资源,以满足不同年龄、地域和背景的人们的学习需求。

1.4 创新产业模式,发挥档案经济效益

MERL积极与本地文旅产业相融合,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和展示档案资源的价值,发挥档案的经济效益。MERL通过与企业、艺术家和设计师等合作,利用档案馆藏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文创产品,如明信片、纪念品、图书等,推动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MERL本身也已经成为当地特色旅游站点,通过展示乡村历史、文化、技艺等独特元素,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参观。MERL会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体验活动,涉及乡村工艺、传统技能、环境保护等领域,如篮子编织工作坊教授参与者使用传统材料和技法制作篮子。这些活动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文化,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1.5 深化协同交流,多元共建乡村文化

MERL重视本地居民的共同参与,通过合作共建,培养乡村公众对档案工作和乡村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一是以档案征集推进资源共建,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来自个人、家庭、组织和企业捐赠的各类档案资料,不断丰富和完善馆藏。二是组织主题活动,让志愿者与青年参与档案数字化项目、展览策划、专题研究、活动支持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与青年力量。三是开展系列社区合作项目,以活动、展览、工作坊等形式,激发居民对英格兰乡村生活和历史的兴趣,提高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四是多方协作开展地方乡村文化宣传推广。MERL积极与国内外博物馆、档案馆、研究机构和个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开展跨学科和合作研究,并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和活动,向公众推广英格兰乡村生活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例如在雷丁繁荣社区计划WILD BEING中,MERL与多个慈善机构共同设计并举办超过200多场活动。

2 国内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档案服务现状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乡村档案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发展成为乡村档案机构的重要课题。《“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制,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7]国家档案局同民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出台了《乡镇档案工作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等文件,江苏、河南、江西等地方政府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或修订了镇、村两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办法,为更好地规范乡村档案管理、服务乡村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

从服务乡村发展的要求来看,乡村档案工作仍有待改进之处:第一,乡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还普遍存在发展滞后现象,制约了服务能力提升。纸质档案有待数字化,难以开展专项档案数据库和档案利用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部分地区仍然是手工式档案检索。第二,乡村档案工作服务理念及服务模式陈旧,被动服务和重藏轻用问题明显。留存的档案也主要是乡村党政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产生的文件,特色档案资源收集相对欠缺。[8]多数行政村对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没有开展村史、村志、文化遗产等资料的编研工作。[9]第三,档案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村民普遍对于档案的功能价值认识不深,使用档案、参与档案工作的档案意识欠缺[10]。第四,乡村档案与农村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乡村档案记录了乡村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发展和地方历史文化有关的大量信息,但目前对乡村档案的挖掘利用还有待提高,没有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对创新发展乡村产业、推进文旅融合的作用。[11-12]第五,乡村档案建设同质化明显。现阶段我国不少地区的乡村档案展览工作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现象,缺少对本村人文历史资源的深入调查和细致梳理,很多村镇的展览有极高的重合性,没有真正挖掘出当地特色的乡村档案与记忆资源,地域特色不显著。[13]

此外,我国的乡村档案工作环境、条件、资源特点区域差异大,乡村档案机构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针对性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才能发挥乡村档案在乡村历史传承与延续、推进农村文化以及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作用。

3 对我国乡村档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

针对我国乡村档案服务乡村发展工作的实际和需求,借鉴MERL开展档案工作的经验和特色,我国乡村档案可以从技术、资源、人才、产业、生态这五个方面着手推进档案工作,充分发挥乡村档案资源价值,更好地服务乡村发展。

3.1 以技术为抓手,推进乡村档案数字化

MERL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有力支撑了后续档案研究、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开展。我国有条件的地区也应加快乡村档案的数字化进程,更好挖掘和利用档案资源中的乡村历史、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信息,在乡村发展中发挥出其关键作用。[14]加快乡村档案的数字化进程,提升乡村档案服务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馆藏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将馆藏档案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管理,通过建设多种类型的数据库,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如江苏省常州市发展数字农业档案,为农作物等构建翔实的电子档案,发挥苏南乡村特色产业档案对农业经济的作用。[15]二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立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和数字资源平台,提高档案资料的可及性和利用效率。三要探索新数字技术在档案管理和传播中的应用,创新档案服务模式。例如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数字教育工具等,积极探索网络讲座、线上工作坊和互动讨论等形式,拓展档案资源的受众群体,提升用户的学习和参与体验。

3.2 以资源为基础,深入挖掘乡村档案特色

乡村档案承载了每个乡村的独特历史和文化。MERL依托雷丁大学以及相关科研单位,以项目的方式整理、挖掘和利用档案特色馆藏,展示英格兰乡村特色历史与文化。首先,我国各地乡村档案机构可以此为借鉴,争取与所属省市大学、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开展合作,组建由档案工作者、学者、研究者和志愿者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共同参与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其次,针对具有特色的档案馆藏进行专题建设,有条件的可以进一步策划和申请专项研究项目,提升档案整理、开发和利用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最后,要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多渠道宣传推广,使档案资源在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出版成果《20个古村落的家底》选取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档案,从中追溯村落的起源、提炼编纂材料、汲取民俗文化,充分发挥乡村档案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16]

3.3 以人员为核心,突出乡村档案宣教功能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MERL充分利用馆内丰富的档案资料、物品收藏和展览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为村民提供学习和教学机会。我国各地乡村档案机构也可借鉴学习其做法,从五个方面着手发挥档案育人功能。第一,开设档案技能培训班,组织乡村档案工作者和志愿者参加,提高他们在档案管理、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提升乡村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第二,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帮助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支持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信阳市马庄村史馆与农家书屋科学联建,引导参观群众在参观中学,在历史中悟,确保农家书屋、村史展览发挥效能。[17]第三,开办档案展览,使村民可以接触到优秀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作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第四,开展知识普及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工艺坊等形式,普及乡村历史与文化知识,增强其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认识。第五,开展乡村文化遗产调查、乡土建筑保护等实践性教育活动,让村民参与其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4 以文化赋能为驱动,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乡村档案蕴含着民间传统、工艺、民俗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石,对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乡村档案机构可借鉴MERL的做法,挖掘乡村档案中的优秀文化元素,结合现代科技,面向市场需求,塑造乡村品牌和特色,开发一系列文化产品(如纪念品、服饰、图书等),发展富有乡土特色的文化产业,增强乡村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此外,通过档案资料的宣传活动,可以展示乡村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乡村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已有相关实践,如上海市塘湾村收集不同时期的农具、生活用具等实物档案,结合特色民俗活动建设农家风情馆,创新乡村旅游。[18]全国“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乡村发展”试点村湖南省长沙县湘丰村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档案建设,目前已建成湘丰茶博园项目、巨型稻项目、生态田园观光农业项目3 个子类,在此基础上与绿色旅游基地发展相结合,共同打造休闲旅游的新去处。[19]

3.5 以协作为纽带,助力构建乡村文化生态系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文明建立在乡村传统文化基础上,要切实保护好农村地区的优秀文化遗产,让这些文化遗产所包含的文化认同与情感依托转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软推动力。”[20]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档案具有“历史记忆”和“文化休闲”的价值。[21]乡村档案机构可以借鉴MERL做法,通过志愿者、社群活动和跨领域合作交流,助力构建乡村文化生态系统。例如我国南宁市发动各乡村学校共建村史学习教育基地,让中小学生从小参与村史建设、了解村史、参与讲解工作。通过与当地居民共同挖掘和保护乡村历史与文化,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南宁市在档案工作中与其他文化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合作,对当地有关村的姓氏族源、村史由来、传说故事、历史事件、人才概况等主题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和细致梳理,真正挖掘出当地特色的乡村档案与记忆资源,使村史室、村史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新平台、促进乡村建设发展的新动力。[22]

猜你喜欢
资源文化工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不工作,爽飞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选工作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