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高校思政: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新方向探讨*

2024-01-05 15:55朱芳芳
档案与建设 2023年11期
关键词:档案馆红色思政

朱芳芳 朱 珠

(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南京, 2100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前,档案部门正在不断加大红色档案资源挖掘力度,深入开展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渠道,目前各综合档案馆在与高校紧密合作、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共同开展红色思政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合作尝试少且活动时间短、深入感悟不多、参与性不强等不足。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理论性有余生动性不足、共情共鸣少、实践与理论结合辨析不深、课堂抬头率低等现象。为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红色档案资源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发挥红色档案蕴含的精神引领作用,笔者结合网络和文献调研,并对若干高校线下走访,对学校思政课现状和红色档案对于思政课的作用及赋能思政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供各方探讨关于利用红色档案资源赋能思政课这一新方向。

一、 红色档案对于思政课的作用

2023 年笔者对江苏省内数所高校进行了线下走访,结合对省内外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在线调研,发现各方对于红色档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也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根据调研情况,红色档案资源对于高校思政教师及思政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集史料价值和凭证价值于一身的红色档案资源,是教师完成科研项目必需的坚实支柱。多数被调研教师表示,集真实性、凭证性等特殊属性于一身的红色档案资料,是申报科研课题能够获得立项以及影响其学术、社会效果的支撑性材料。教师对于档案部门提供便利的查档利用条件和丰富的档案资源,辅助开展科研,有着极大需求。

2. 作为历史见证的红色档案资源,是教师教学展示必需的佐证材料。调研发现,红色档案目前主要应用于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思政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部分思政知识点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讲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说理性非常强,教师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红色档案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缘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可以在课堂上作为最好的佐证材料加以呈现,从而强化思政课的引导力量。教师们普遍反映,讲授教学专题时在课堂现场呈现真实的历史档案,给学生的冲击力、感染力,与纯说理的课堂效果大不相同。

3. 集合了红色档案资源展览的档案馆场馆,是教师开展思政课“第二课堂”的线下基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26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因此,许多学校会在红色遗址、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立线下实践教学点,学生也会利用寒暑假开展红色寻访等社会实践活动。许多档案馆举办的与本地地情、红色历史有关的党史展、专题展,也逐渐成为高校的实践教学点,如武汉市档案馆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四川省乐山市档案馆、广东省云浮市档案馆、安徽省铜陵市档案馆等都有相关实践。江苏省部分综合档案馆每年都会举行夏令营活动,邀请大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观展,发挥档案作为精神产品培根铸魂、培育新人的作用,收效良好。

二、 红色档案赋能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红色档案资源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需要熟悉思政知识点的人员对之深入挖掘、活化使用,方可应用至思政课程教学。然而,就综合档案馆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及高校思政课应用红色档案资源实践而言,目前存在同向同行但不同步的问题。从一线教师的反馈以及调研的实际来看,目前红色档案赋能思政教育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从学校来看:

1. 红色档案非教师教学首选素材。由于全国现有统一的思政课件及教材,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照书本和课件即可完成授课任务,因而查询档案及史料丰富课件内容的主动性不够。遇有教学需要时,多从网络上寻找相关档案图片,而非直接前往各地档案馆查询真实的红色档案。档案部门开发的服务主题教育或与“四史”教育有关的档案视频,教师了解不够深入,利用较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档案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政工作者自身在档案语言的思想解析与话语阐释上底气不足,在运用时往往停留在表面,对档案史料中的红色内涵缺乏学术性创新和哲理性提炼。[1]

2. 教师查档动力不足。由于目前全国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普遍处于较初级阶段,加之档案开放的复杂性和查询利用的特殊性,多数档案馆无法在各自官网实现红色开放档案在线查询及便捷利用,部分连开放目录数据在线检索功能都尚未实现。因此,教师们更愿意利用各专题资源数据库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完备的各大图书馆平台。

3. 学校教师对档案检索查阅工具掌握不够熟练。综合档案馆通常保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档案,类型多、数量大、分类杂。又因多系人工整理,档案文件级题名拟写标准及数字化标准多番更迭,全宗、案卷、文件目录等分类依据过于专业,若不借助熟悉馆藏的查档人员帮助,教师想要精准查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档案,存在很大困难。但只依靠不了解思政知识点和关键词的查档人员帮忙查阅,在精准、足量满足教师查档需求方面也并不现实。

从档案部门来看:

1. 主动服务思政教育意识还不够。调研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综合档案馆举办了红色档案展览,如中央档案馆举办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教家风”主题档案文献展,长三角江浙沪皖三省一市档案馆举办了“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联展”和“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为服务主题教育、凝聚力量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因办展初衷并非服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展览场地多布置在档案馆内,受限于团体参观预约及场地限制,导致思政教育最大受众群体——学生不能广泛参与观展。许多综合档案馆利用暑期面向学生开设夏令营,或者通过少数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走进档案馆参加志愿活动等方式,履行爱国主义教育职能,但活动覆盖面还较窄,影响力还不够大。面对广大高校思政“第二课堂”实践需要,被动服务较多,主动拓展还不够。

2. 红色档案开放度不够。多数思政课教师表示,前往各地档案馆查询档案时,开放的纸质档案可以顺利查阅,但限制复印数量,音视频档案查阅受限;还有一些革命历史档案,虽然已过保密期限,但因各种限制,依旧不予开放。教师希望档案馆在查阅革命历史档案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并适当放开复印限度,提供红色档案的影印件,以便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解读。目前档案部门多数都尚未形成方便可查的红色档案目录及全文数据库查询平台,这也是导致教师不积极使用档案资源的原因之一。

3. 红色档案成果价格亲民度不够。目前档案部门出版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类:档案汇编成果和资料研究成果。这两类选题主要由档案部门自己选定,选题宏大、具备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成果一般都以丛书形式出版,数量少、价格昂贵,一套高达数千上万,导致很难被实际利用到科研和课堂中。

4. 档案开发工作与思政课内容不同步、协同开发较少。以江苏省内档案部门资源开发现状来看,部分档案部门如江苏省档案馆,苏州、泰州、镇江等市档案馆正在逐步主动对接高校,将相关编研成果赠送校方。但因非协同开发,对高校思政课需求了解不多,导致已有的编研成果与高校思政课或课程思政专业知识点结合不够,难以成体系、专题化地契合思政教育需求。调研期间,教师们提出要强化馆校合作、共同开发红色档案资源的建议,以增强档案思政成果对于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使红色档案资源切实进入思政教学领域,发挥档案的重要价值。

三、 红色档案赋能思政课途径思考

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建立“四史”教育专题档案资料库,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档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档案资源为关注者提供事实、关联、依据和理性,通过这种方式浸入每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当中。[2]发挥红色档案思想宝库作用,通过红色档案资源这一历史载体,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档案部门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度合作,多措并举。

1. 打破意识瓶颈,重视档案资源服务思政教育的作用。高校教师需进一步增强对红色档案资源思政功能的认识,主动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并将其深度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档案部门也要提高对档案思政教育作用认知,积极与高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活动,针对高校承担的各级社科基金项目、与思政有关的各类学术成果和课堂教学需求,加大相关档案开放利用,对部分利用率较高但开放率不高的全宗进行再鉴定,紧跟需求放开音视频档案查阅权限,为高校思政教师提供用档便利,适当提高复印限制数量,有限提供数字件,以满足思政教师科研及教学需要。

2. 建立合作机制,发挥馆校双方优势。档案部门拥有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以及了解熟悉馆藏的人员队伍,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者则熟悉教材,理论功底扎实,擅长理论研究及辩证分析。尤其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将学院功能定位置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下,全国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正在全国高校深入落实,拥有红色思政资源的档案部门也不可缺席“大思政课”平台搭建过程及“大师资”育人主体组成部门。档案部门和高校尤其是高校马院、中小学德育专业可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建研究基地,深度合作开发,联合开展红色档案汇编、研究以及讲学、办展等。同时针对思政教学这一出发点,立足所在区域并辐射更多学校,聚焦专题,联合定题,合作收集、整理并编纂专题性、有特色的思政课教学资料汇编。加强优质教学辅助资源包建设,围绕课程内容分单元、分专题开发建设丰富多样、分门别类的教学案例库、教学素材库等,通过活页、专册、讲义等多种方式,及时充实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鲜活教育资源,为思政课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供档案资源支撑,通过可见可感的红色档案资源助力思政课达到“讲道理”入脑入心的目标。双方还可以更进一步密切合作,同备一节课、同上一堂课,在学校设立“四史”选修课,讲述档案背后的“四史”故事、省情地情故事,孵化一批红色档案资源思政育人课程资源和品牌活动,让思政教育回归现实、融入学生日常。

3. 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档案数字化服务水平。档案部门和高校要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各方加快建设思政专题档案资源数据库,逐步使对思政课有用的档案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走出档案馆,以快速便捷、科学有效的集约化形式呈现,赋予高校思政教师资源保障,让高校思政教师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档案,实现档案资源和专业知识点、思政教育点三者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档案馆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