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

2024-01-05 08:44王文豪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村民人才培训

王文豪,仇 冬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乡村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根本要素,实施乡村振兴,关键是靠人,中央多次强调乡村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但是,现实中农村人才非常缺乏,村民接受教育年限平均不足7 年,人才紧缺是乡村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提升村民教育水平,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太窄、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培训方式不合理、培训效果不理想等方面。乡村振兴是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凝聚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高校在人才、科研、文化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高校的继续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这种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撑保障,这既是新时代赋予的重任,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必须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机制,将继续教育延伸到乡村,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1 继续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

1.1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重要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人才缺失是阻碍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的继续教育部门是高校联系社会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继续教育应充分利用其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对乡村干部、新型农民、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和其他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科学文化素质。这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增产增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

1.2 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推动继续教育向乡村延伸,拓宽继续教育服务范围,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准,为乡村振兴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在服务乡村时,不仅可以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统一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而且可以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拓宽办学领域,扩大学生就业空间。由于绝大多数村民不可能接受全日制的脱产学习,这必将促使继续教育院校拓展办学模式,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并通过线下线上、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形式以及分散教育的形式,解决工学矛盾,推动高校继续教育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2 乡村继续教育现状

2.1 村民观念落后,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人才振兴,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靠教育,继续教育是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1-2]。现阶段绝大多数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保守,易因循守旧,没有意识到知识就是财富,谁拥有知识越多,谁发展就越快。而村民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内容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

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重视知识应用和技能训练,没有考虑到村民对知识实用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需求,与实际联系不密切,不能帮助村民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3]。培训内容陈旧,都是一些传统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缺少新时代特征,不能很好地对接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公共服务、信息技术等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推动乡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不一致。

2.3 服务形式单一,资源短缺

目前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时所采用的形式主要是传统的讲授[4],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服务,如在线学习、在线咨询和在线技术指导等,服务内容也局限于种植、养殖等方面,很少涉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乡村文化、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内容,培训时间有时安排不合适,与村民的工作时间冲突,因此村民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效果较差。此外,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软硬件设施较差,师资匮乏,教学设备陈旧且不足,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农村继续教育的发展。

2.4 产教融合不足,育人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产教融合水平较低,在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培训模式等方面互动的频率不高,以至于培训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育人模式单一,没有将政、校、企有机地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培训对象主要是职业农民,对乡村干部、技术能手、退役军人、致富能人等培训较少。教学方法仍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忽视实地训练,没有将知识、技术和能力结合起来,不能有效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5]。

3 乡村成人继续教育的改革

3.1 转变村民继续教育的观念

改变村民继续教育观念,让村民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如政策解读、榜样宣讲,提高村民的认知,使村民认识到要想富,先得“脑袋”富,“等、要、靠”是行不通的,只能靠提升自身知识、技术和能力,而继续教育为提高个人知识、技术、能力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自身的技能素养,才不会脱轨于现代科学技术,才不会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脚步。村民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术,改变传统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从而适应新时代乡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更新农技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好处,主动积极参加相关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以适应现代乡村建设的需要。乡村振兴涉及乡村农业生产经营、乡村旅游、乡村治理、乡村卫生健康等多方面内容,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继续教育是一种为个人和组织提供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高层次追加教育,可以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平,提升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

3.2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由于村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教学或培训内容应简单易学,复杂理论的讲解要减少或简化,便于村民能较好地理解。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同层次的村民,应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村民的需求,能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教学内容要对接职业标准,及时地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教学内容要对接乡村发展需求,不能只停留在种植和养殖技术上,应为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提供服务,增加诸如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营销、管理、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治理、生活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6]。培训内容要具体化,对于乡村干部,可以围绕素质提升,信息化运用,乡村文明建设,乡村发展规划等项目进行培训;对于涉农人员,可以开展养殖、种植、畜牧兽医、林木开发利用、病虫防治等项目培训;对于乡村建设规划人员,可以围绕乡村旅游、餐饮、农产品销售市场运作等内容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融入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等内容,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等能力。教学内容也要融入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之魂、乡村发展的凝聚力、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乡土文化中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对于建设乡村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当传承和发扬光大。

继续教育培养人才有两种方式: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学历教育主要提升个人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主要包括高等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非学历培训主要是提升某方面的技能和素养,包括各种专业培训和教师培训[7]。继续教育在服务乡村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历教育或非学历培训,也可以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结合起来,如图1 所示。对于非学历培训可采用“订单式”“委托式”等方式,培训形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线下可采用课堂、田间地头或两者结合。根据服务乡村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现场教学等不同的方法[8],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激发村民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可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远程教育平台,构建虚拟网络学习环境,让村民在家就能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集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知识科普和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一体的平台,向村民发布培训信息,开展培训活动,开展技术服务和帮扶,实时地推送科普信息和市场需求,助力现代乡村建设。

图1 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方式

3.3 加强师资队伍和资源建设

教师是影响继续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因素,服务于乡村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对乡村和村民有较全面了解,因此要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一方面可以选派一线教师到高校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提升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派一些教师到乡村挂职锻炼,同样也可以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农科院技术人员、乡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为兼职教师[9],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对村民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益。此外,高等院校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教师、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可以在职称评聘、荣誉授予、职务晋升、津贴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乡村与城市相比,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差距较大,需要加强乡村资源建设,完善教学场所和实习基地,更新教学设备,满足现代教学或培训的需要。高校可以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开通继续教育服务乡村的微信公众号,并提供大量数字资源(视频、图片、案例库和素材库等)供村民学习。数字化资源制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提高效率,区域内的院校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开放和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覆盖面。此外,也要从乡村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地优化课程资源,剔除不合时宜的内容,添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术,保持与时俱进,使继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建设。

3.4 建设乡村振兴学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大农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资源和技术的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中来,特别是高校的继续教育部门要加强乡村人才培训工作,解决乡村振兴亟需的大量人才问题。为了更好地对接乡村人才培训需求,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可与当地政府、企业和行业合作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立足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深入调研乡村培训需求,编制培训计划和方案,设计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组织优秀教师团队分类分层次的开展培训,确保乡村人才培训的质量,同时为乡村干部、农民、创业者、经营管理者和乡村教师等学习和提高提供平台。

建设乡村振兴学院是地方高校继续教育部门统筹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不能名存实亡。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乡村振兴学院组织服务机构,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管理;配全服务工作人员,加强服务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研究和服务团队,组建一支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明晰各主体责任,做好对接政府培训需求、申请培训项目、审定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教师、组织实施和督促培训活动等。二是要丰富和细化培训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地推进,对继续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需求会逐渐增多,如乡村治理、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这就需要培养和培训大量的专业人才,如乡村治理人才、乡村规划人才、乡村文化人才、农业生产技术人才等,这些不同职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往往是不同的,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应体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同样,乡村各地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差异也很大,培训内容也应体现这种区域的差异性,因此,培训主题要丰富,通过不同的培训主题和模块以满足个性化需求。课程内容要满足学员即学即用的诉求,既不能“高大厦”,也不能老化、不实用,使学员通过培训能够胜任不同工作岗位。三是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政、校、行、企合作。继续教育部门要加强同地方政府、企业和行业的交流,寻找培训合作项目,拓展培训市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乡村人才培训中统筹协调、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优势,调动企业、行业积极参与乡村教育和培训。加强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和学员参与制定培训目标、编制培训方案和计划、组织实施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做到上下协同,内外协同、各方利益主体广泛参与。同样,继续教育部门也要主动参与地方政府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挖掘乡村特色产业,制定相应的专项培训计划,开设一些特色培训项目,携手村民增收致富。加强与乡村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方面的合作,推动企业技术革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素养,增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振兴需要培养和培训大量的乡村人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应更新观念,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对乡村教师、乡村医生、老人、妇女、农技人员、农民、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使村民的知识、技术、能力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0]的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村民人才培训
人才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