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分性评价理论的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2024-01-05 05:42李改灵黄韬王立辉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区分评价教师

李改灵,黄韬,王立辉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 300161)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其教学水平与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和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推进教学改革,进而推动高校整体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1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特点

通过优化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路径、方法、措施,增强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载体功能,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效能,是加强大学教师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大学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考量。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具有以下特点:①满足教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激发教师的发展内动力,建立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愿景和通道,让教师能人尽其才。②实现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是增强教师教学、科研等核心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将增强师资队伍发展活力作为体系建设的重心。③增强教师教学评价的阶段适应性。要使教学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在建立教学评价机制时,就必须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科教师的特点和差异性,增强教师发展阶段的适应性,进行一体化系统规划设计。④促进教师群体的协同建设。高校教师的角色既有对学生的教学任务,也有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对一流大学的能动作用,就要充分考虑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督导等不同教学参与者的需求,推进教师群体发展的协同建设。

2 国内外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依靠获得认证的外部组织,采用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对教学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在评价考核中,强调包括专家、学生、教师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强调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注重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与此同时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发展性评价[1]。

新加坡以教学绩效的考核为出发点,站在教学专业的角度,充分考虑教师的特殊性,建立了包括教师能力考核和教师个人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考核过程中充分信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不同级别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规划了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2]。

美国加州大学在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时,强调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师生涯的始终,重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注重教师自身反思和自我评价的积极作用,采用定性的方式对有效教学进行阐释,并采用量化的手段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各方评价数据进行汇总,最后对于结果的运用强调监督、保障和激励多重效果的有效发挥[3]。

2.2 国内研究现状

杨化玉[4]针对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提出了有效教学评价的指标和内容,总结完善了有效教学制度的改进措施。曾颖[5]从教学竞赛的视角,明确了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标准,采用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的方法确立了融合多方观点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刘振[6]对军队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界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实际的课堂教学展开评价,并对所建立的模型有效性进行检验和确认。周景坤[7]认为当前的高校教学评价中存在着“重管理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衡量尺度单一,无法体现教师差异”等问题,通过分析各种评价制度的优缺点,根据教师的资历、教学能力等将教师分类,建立教师区分性评价的指标和方法。黄海锋[8]探讨了“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在教学评价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成果规范性等角度建立针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3 教师教学评价现存的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和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和提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现有教学评价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9]:

(1)评价对象缺乏科学分类区分。高校教师类型多样,教师的自身经历和学历层次都各不相同。在设计教学评价指标时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以及不同特色的课程作出区分,从而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工作做出有效评价。当前的教学评价指标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采用相同的方案和统一的标准对全体教师进行评价,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学评价的实际需要,造成了教学评价结果的“区分性缺失”。

(2)教师自身缺乏评价参与。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现有的评价机制下,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事先规定的考核条款对教师进行机械评价,忽略了教师自身参与的对标评价,致使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参与度不高、热情不足,难以做到有效的自我反思。

(3)评价指标缺乏合理匹配。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教学评价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在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时,要进行广泛调研,积极听取教师、督导等各评价主体的意见。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评价中针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具体评价指标比较笼统,且多以定性的指标进行展示,效果评判由各评价主体根据自身主观判断进行整合,因而无法有效评价教师的真实水平。

(4)评价结果缺乏改进应用。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科学且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找出教师自身的教学短板,督促与帮助教师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将教师在过去工作中的表现作为判断其能力优劣的标准,并作为奖惩等后续工作的重要标准。评价工作止步于将评价分数反馈给教师,无法帮助教师找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未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不利于激发教师的获得感,不能有效促进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

4 教师教学区分性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的区分性评价是在充分融合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注重成果导向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评价方法按照教师角色、能力水平、发展阶段等因素进行区分性评价设计,使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与自评,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努力目标,达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图1为教师教学的区分性评价思路,通过在原有的评价模式基础上加上发展性评价、质化评价等手段实现评价模式的创新。

教师教学的区分性评价理论的创新成果包括:

(1)树立人性化的评价导向。评价工作立足于教师的未来发展,帮助教师查找自身工作的薄弱点和发力点,着力解决“我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我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我将怎样实现教学能力提升”三个问题,将惩罚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达到教员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双赢。

(2)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建立一个融合同行、学生、自身、专家多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制度,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在区分性评价方法中,评价结果不是各方评价结果的平均和线性叠加,而是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达成多方公认的、一致性的看法,达到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目的。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对评价主体进行有效培训,使其准确把握评价的标准尺度。

(3)完善多维化的评价内容。由于教学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难以通过单一的互动次数、学生分数等简单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而全面地描述。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需要将量化和质化的手段相结合,通过采用课堂观察法、教学全过程考核、面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对教师教学新理论的掌握、教学新手段的实施、教学效率与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考核。

(4)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单凭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无法保证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只有引入多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才能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评价过程中,应将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的目标进行有效融合,关注团队评价,倡导“同伴互助”,发挥集体优势,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5 教师教学区分性评价框架

在区分性教师教学评价方法中,既要考虑高校、专业群及专业的总体教学质量提升的硬指标的实现,也要根据相关教师和课程、科研等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按照教师角色设置的不同,建立如图2所示的教师教学的区分性评价框架,其核心理念表现为:

图2 教师教学的区分性评价框架

(1)坚持按照学校师资队伍实际的教师区分化。通过结合教师的入职时间、能力特点、承担岗位任务等要素对教师进行分类,并分别设定评价指标和制订培养计划,充分考虑教师能力的差异和成长潜力,提高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2)坚持关键基础能力与动力的双重驱动。紧密围绕师德、学识、教学三个关键基础能力,通过针对性的培养、锻炼计划提升教师的能力,同时通过赋值科研与转化的探究和创新为三个关键基础能力培养和跨越式增长提供动力。

(3)坚持围绕育人和创新发展主线不动摇。为了实现高校教学育人高质量和教师创新发展的核心目标,在建立评价模型和具体机制时要统筹考虑评价建立的机制条件和配套措施,特别是要突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4)坚持培养载体和成果量化评价相结合。培养载体和成果的量化评价是为了使教师培养工作有可操作的抓手,有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使命感,防止出现培而无果的现象,通过有效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5)坚持教师分类分阶段的评价。教师的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增强评价机制的长期韧性,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在制定相关评价制度时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阶段,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分类分阶段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优化。

(6)坚持教学主体一体化激励。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最好标度,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同步推进,是建立有效教学评价必须坚持的底线和原则。只有这样,教师的有效评价才是科学的教学评价。

6 教师教学的区分性评价实施路径

图3为教师教学区分性评价构建路径,其具体实施步骤为:

图3 教师教学的区分性评价方法构建路径

(1)教学预期成果分析与分解。为了使全校教学预期目标更好地映射到教学评价各环节、各指标中,可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法,通过树状结构的形式将教学目标进行逐层分解,明确教学全过程中不同的评价任务和特点,做到上下沟通有效、各角色任务清晰。

(2)教师区分性评价理论。差异化是教师主体的自有特性。区分性评价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实效。教师区分性评价理论中,根据教学背景、教学经历、教师的职业阶段,将教师进行科学分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教师的能力需求和利益诉求,建立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3)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资料获取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声音。初步采集的指标集可能是无序、冗杂的,可采用亲和图的方法将相近的指标进行归纳合并,构建一个层次合理、简洁明了、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4)教学评价实施方法。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综合反馈反思法、层次分析法、360度绩效法等多种方法,对被评价对象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教学评价结果要以量化数据和定性说明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评价单项与整体得分,使评价结果更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

(5)教学评价结果运用。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不能止步于对过去教学工作的终结性考评。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效能,需要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让教师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自我反思,确定改进方向,使评价工作切实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目的。

7 结论

本文将区分性评价理论引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解决目前教学评价中评价结果区分性不足、评价对象参与度不够、评价指标匹配不合理、评价结果运用不足等问题。在教学区分性评价体系中,通过将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和映射,充分考虑院校自身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构建能够充分融合各种定性和定量数据的科学评价方法,实现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统一,增强院校教师发展的现代化治理能力;根据教师所处的职业阶段对其科学分类,结合调研和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建立多维度指标的教师有效教学的区分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360度绩效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充分挖掘和运用,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多维度评价,并构建教师能力动态优化改进机制,以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提升自身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区分评价教师
区分“旁”“榜”“傍”
你能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吗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你区分功和功率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罪数区分的实践判定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