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环球航行人船损失问题研究
--纪念麦哲伦逝世和环球航行500周年

2024-01-06 03:10郑博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麦哲伦船队环球

张 箭,郑博仁,2

(1.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成都 610064;2.西南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成都 610031)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中国学界对此问题已有所研究,宏观方面如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1],中观方面如对皮加费塔《环球航行日记》的研究[2]、对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上探险的探讨[3]等,但在微观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因此,本文根据皮加费塔《环球航行日记》(从未中断,译成汉语约12万字)等原始资料,并充分借鉴欧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麦哲伦环球航行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具体问题--人船损失情况进行研究,以就教于学界。

一、完成环球航行返回西班牙的人员数量和情况

一般认为,麦哲伦环球航行出发时有265人左右,但只有18人返回西班牙[4][5]213-214。这18人的简况,如本小节末表1所示。

表1 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的18人简况[6]

而在上述人员完成航行的几周以后,经过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多轮谈判,在佛得角上岸补给交易时被葡萄牙人扣押的13个船员(包括12个欧洲人和1个摩鹿加人)获得释放回到西班牙,这12个欧洲人也算完成了环球航行。他们的姓名、职务分别为:门德兹(M. Méndez),公证人;托洛萨(P. d. Tolosa),餐厅食品管理员;诺曼底亚(Normandía),木匠;阿果特(R. d. Argote),炮手(gunner);特讷利夫(P. d. Tenerife),炮手;胡安·马丁(J. Martín),杂员;布尔果斯(Simón d. Burgos),杂员;罗德岛的菲利普(Felipe),全能海员;赫尔南德斯(Hernández),全能海员;阿隆索(Alonso),全能海员;钦杜尔扎(Chindurza),全能海员;嘎勒果(Gallego),舰船侍应生;曼努埃尔(Manuel),摩鹿加土著,其职务不详[7]。

综合分析上述两份名单,我们发现了一些以前不为人注意的问题。第一,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探险船队是一个欧洲性的、国际性的团队,麦哲伦本人就是外国人葡萄牙人;凯旋的18人中,包括希腊4人、意大利2人及可能系法国人1人。希腊、意大利都是半岛国家,三面临海;法国西部北部濒临大西洋,南部濒临地中海:它们都是航海强国。所以,笔者自来认为地理大发现及世界大航海不是单由西班牙、葡萄牙两个伊比利亚国家完成的,而是由西、葡、英、法、荷、俄6个欧洲国家共同完成的;而意大利、德国因为当时尚未完成国家统一,故没能以国家身份参与其中,但两国都有人以个人身份参与其中,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8]。第二,欧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圈、一个地理单元。这个文明圈内部联系紧密,因为其有着共同的人种(白人)、相近的语言(印欧语系)、共同的宗教(罗马帝国晚期以来成为基督教世界)、相近的文化传统(古希腊、古罗马奠基的文化传统,十字军东征继承的文化传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开创的文化传统)。所以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欧洲特别是西欧往往是集体参与到某些事件中,这在地理大发现及世界大航海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三,远洋航海探险及地理发现是一个分工细致复杂的技术工作,不仅仅依靠勇敢、顽强与毅力。虽然这次环球航行最终只剩下1条船上的18人,但从表1可见他们分属10种不同职务:队长兼船长、舵手、副船长、大副、纠察长、理发师/外科医师、杂员、全能海员、学徒海员、舰船侍应生。如果加上从佛得角放回来的12人,职务便又可见4种:公证人、餐厅食品管理员、木匠和炮手。第四,存活下来的18人中,地位有高有低,这显示出16世纪初西欧的封建制、等级制正在瓦解、没落,而追求平等、博爱、契约精神的资本主义新观念新制度正在慢慢形成。正如恩格斯所揭示的:“封建制度的基础是农业。……航海事业本质上是一种毫无疑义的资产阶级的事业。这种事业的反封建的特性,也在一切现代舰队身上打上了烙印”[9];“远洋航海业是绝对产生资本主义的行业。”

而分析第二份名单又可以得出几个认识。第一,当时西欧火炮的使用已很普遍,但火枪的使用还不普遍。在导致麦哲伦阵亡的那场马克坦岛战斗中,麦哲伦率领的陆战队尽管开枪射击,却击不穿对方的木质盾牌。这样,火枪性能的有限反过来又影响了火枪的普及。第二,欧洲特别是西欧自希腊罗马时代以来就重视法律。上述两份名单记载的14种职务中,就有两种与法律密切相关,一种是第一份名单中的纠察长(Master-at-arms),另一种是第二份名单中的公证人(scrivener)。此外还有下文将要论及的从摩鹿加被押回的船员名单中所见的警官(alguacil)。第三,麦哲伦环球航行不仅是西班牙等西欧人走太平洋航路首次来到了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即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今属印尼)等地,而且还从印尼等地带回了少数自愿赴西欧的当地土著人,这促成了西欧和南洋的双向人员交流。而且,带回的土著人不止第二份名单所见从摩鹿加带回的那一个(曼努埃尔,显然是后起的名字,他的原名不得而知)。据研究,随维多利亚号返航来到西班牙的还有3个东印度人(East Indians.历史上,东印度群岛指摩鹿加群岛,荷属东印度指印度尼西亚),不过不知其姓名和角色[10]268。

在维多利亚号满载香料从摩鹿加返航之时,特立尼达号因船漏留下来修理。修好后计划东向再次横渡太平洋先返回美洲,但因风向海流等原因没有成功又返回,回来后即被此地的葡萄牙人扣押监禁。直到1526-1527年[11]352,经西班牙、葡萄牙两国长期谈判,这批船员(主要是西班牙人,也有少数其他欧洲国家人)才得到释放,其中活着回到西班牙的只有5人:罗德里古耶兹(J. Rodríguez),绰号聋子(the deaf),可能没有正式职务(维基百科“Juan Rodríguez”条);厄斯皮诺萨(Espinosa),警官(alguacil),两船分航后特立尼达号的船长;潘卡尔多(Pancaldo),舵手;马弗拉(G. d. Mafra),全能海员;瓦尔古伊(Vargue),炮手(维基百科“Magellan′s circumnavigation·Survivors”条)。所以,这5人也算是勉勉强强地完成了环球航行,不过是在监禁4年多后关在葡萄牙舰船的船舱里完成了后半段的航行回到西班牙[12]138。

综上,完整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的有18人,基本完成的有12人,被关押着勉强完成环球航行的有5人,总共35人[13]201。而从摩鹿加-印尼带回欧洲的东南亚土著共有4人:搭乘维多利亚号的3人,被葡萄牙人带回的1人。考虑到从麦哲伦海峡开小差回来的圣安东尼奥号上的50多人,麦哲伦船队出发时当有约257人[14]68(而非传统以为的265~270人),回来的则有90多人(而非一般以为的18人)。

二、船员死亡枕藉的主要原因--坏血病

那么,麦哲伦环球航行途中死了那么多人,原因何在?人们和学界在没有研究的情况下可能会以为是汪洋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狂风暴雨、急流险滩、漩涡暗礁,造成船舶倾覆、海员葬身鱼腹,或者触礁沉没、船毁人亡。因为此前约一个世纪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就是这样。史载:“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15];“中国前后耗费亦不赀。其随行军士,或以航败漂没异国,有十余年始得还者,十不存一二云。”(傅恒等编:《历代通鉴辑览》卷一〇二)而研究后我们发现,造成欧洲船员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是海难,而是疾病特别是坏血病(scurvy)。那人们或许要问,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时船员死亡的主因是海难,而麦哲伦环球航行时就变为坏血病了呢?笔者认为,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沿岸和近海远航,不时可以靠岸补充新鲜食物,新鲜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可以有效阻止坏血病的发生;而远洋航行则经常两个月甚至更久都无法补充新鲜食物,故而两个月左右船员就会发病,而且病情会日益加重,直到死去。

我们先看看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的事例。1492年9月6日,哥伦布探险船队的3条船87人,在补充了木柴和新鲜食物后,离开加那利群岛[16]66,向西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由于事先的规划及运气较好,同年10月12日就发现和登上了巴哈马群岛中有人居住的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岛[16]66(若按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1582年历法改革后实行的新历法,也即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则为1492年10月21日),得以及时补充了新鲜食物。这次跨洋航行仅持续了36天,故无人发病。

1498年,达·伽马率葡萄牙船队开辟欧亚新航路的返回途中,从东到西斜渡印度洋时,因为不靠岸的航行时间长了,就发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第一场坏血病,这种疾病也自此肆虐了将近300年。当年8月29日,达·伽马率领船队带着胡椒、肉桂和其他香料以及扣押的十几个印度人返航。归途中,他们在印度洋上陷入了无风地带,因为疾病特别是坏血病和饥饿,死了几十人。让我们看看船员维尔霍日记的有关记载:

我们花了三个月差三天才航渡过这个海湾(指阿拉伯海),因为常常遇到无风和逆风。我们都生着重病,牙龈肿得包住了牙齿,以致不能吃东西。腿也浮肿起来,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出现肿胀(swellings)并蔓延开来,直到患病者死去,即使没有什么别的疾病症状。在此状况下死去者有三十人(另有这么多人以前就死去了)。最后,每条船上只剩七八人还能驾船,但是都已很不健康。我向大家保证,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两周,那就完全没人能驾驶船舶了。须知我们已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不管什么纪律都已不复存在了。在遭受折磨期间,我们不断许愿并为了船队的利益祈求圣徒。船长们已开会决议,如果再有逆风帮助,我们将退回我们的出发地印度去(按,当时无风,这是最可怕的)。但是,最后,上帝赐福,给予了顺风。航进到第六天,我们望见陆地了。我们非常高兴,仿佛像看到葡萄牙一样,因为我们都希望在上帝的保佑下在那里恢复健康,如同以前我们做过的那样。这是1499年1月2日的事[17]。(按:笔者的这段译文与前人从俄文所译[18]有出入)

我们再来看麦哲伦环球航行时遭遇的第一次人员大损失。经过38天艰苦迂回的航行,麦哲伦船队终于走出了长达约600公里的麦哲伦海峡,到达海峡的西口。1520年11月28日,船队眼前呈现出一大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海域--“南海”。船队由此持续在“南海”上航行了100多天,可谓一直风平浪静,麦哲伦遂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然而在辽阔无际的太平洋上,长时间看不见陆地,没法补给,曾经严重危害达·伽马船队的坏血病再次猛烈袭来。随行的意大利维琴察小贵族、观察员皮加费塔在《环球航行日记》里记下了船队的悲惨境遇:

我们已有三个月又二十天没有吃过任何新鲜食物。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不成其为饼干,而是爬满蠕虫的碎屑,因为虫子已把好的啃光了,而且它还发出一股鼠尿臭。我们喝的是黄水,因为储存过久,臭得令人作呕。我们也以牛皮充饥。这些牛皮本来是包在桅樯木上以防磨损帆索之用的,由于风吹雨打日晒,已经非常之硬。我们先把牛皮浸在海里四五天,再在余火灰烬上烤一会儿,然后再吃。我们常吃木板锯屑。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杜卡特(按,1枚威尼斯杜卡特金币约重3.5克),但最后连老鼠都买不到了。我们有些船员的上下齿龈都肿了起来,怎么也无法吃东西,因此活活饿死。死于这种病的已有十九人,其中包括两个巴塔哥尼亚巨人和我们从威尔津(Verzin)地区带上船的一个印第安人。还有二十五个至三十个人在此期间病了,他们的胳膊、腿或其他地方也肿起,几乎没有什么完好的部位[19]64-65。

但船队却没有一个人因此埋怨并鼓噪返航,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渡过太平洋,早日到达香料群岛。斯大林说:“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力量。”(Великая цель рождает великую силу)1521年3月6日,船队终于到达有居民的海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关岛一带[5]168。

接下来探险船队因坏血病又遭遇第二次人员大损失。1521年11月6日,探险船队来到香料群岛,在蒂多雷(Tidore)小岛的一个香料市场抛锚停泊。在那里,他们以廉价的物品换取了大批香料,如丁香、豆蔻、肉桂、胡椒等,堆满了船舱。同年12月决定返航时,发现特立尼达号已损坏严重、漏水厉害,需要大修。船队经讨论决定,特立尼达号和一部分船员、货物留下,待该船修好后走原路经太平洋返回美洲;埃尔卡诺则指挥维多利亚号继续完成环球航行,即经印度洋、大西洋返回西班牙。到1522年4月,在当地土著的大力协助下,特立尼达号终于修好。当月6日,特立尼达号在厄斯皮诺萨的指挥下,全船53人,带着近50吨的各种香料,离开蒂多雷岛返航,前往巴拿马。厄斯皮诺萨当过麦哲伦船队的保安警官,在圣朱利安港的平叛行动中立过大功。他们先绕过哈马黑拉岛(Хальмахера)北端,旋即向东驶向巴拿马。但强劲的东南风却把船舶吹往了北方。同年5月初,他们在北纬5°左右发现了加罗林群岛西部的索索罗尔岛(Сонсорол),接着在北纬12°~20°一带发现了马里亚纳群岛的14个岛屿[12]137。同年6月11日,特立尼达号到达北纬43°一带。他们向东方的推进,据推测大概最远到达了东经150°~160°一带[12]137。这样,他们已接近日俄间的千岛群岛,而东北方向上最远则到达了夏威夷群岛的西北方[13]201。同年7月中旬,他们遭遇连续12天的风暴袭击,而坏血病和因食物变质造成的饥饿又重新袭来,导致船员死亡过半[12]137。这一切迫使特立尼达号可能即于当月下旬返航。在回航途中,他们发现了马里亚纳群岛北部的几个岛,其中包括位于北纬20°的毛格岛(Мауг)[12]137。同年10月20日,在离开6个多月后,特立尼达号又重新回到香料群岛的蒂多雷岛。此时,53人只剩下22人了[12]137。

这次不成功的远航死了那么多人,主因仍是坏血病。我们看看后来侥幸活着回到西班牙的全能海员马弗拉在回忆录中是如何说的:

这时候,很多人相继死亡……我们解剖了一位病逝船员的遗体,以查明其死因。从检查结果来看,这名船员似乎是因为全身血管破裂而死的,因为他的体内鲜血淋淋满腹都是。从此以后,每当船员生病,就会有人给他放血,大家认为血液会让人窒息而死。尽管如此,船上还是不断有人去世,根本无法摆脱死亡。从那以后,大家都认为这种病是治不了的,所以干脆就不对患坏血病的船员进行治疗了[14]378-379。

对于致病和病亡的原因,马弗拉也有所猜测:“有人说,这是因为蒂多雷岛的土著人往他们取远航储备用的淡水的井里倒了毒液(venom)。”[14]379船长厄斯皮诺萨在回忆录中也写道:

由于我们肚子里长了许多寄生虫,因此反胃作呕。绝大多数人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看到船员们如此痛苦,天气如此恶劣,而且考虑到我们已经在海上漂泊了五个月,我于是下令返回摩鹿加群岛。当船只回到摩鹿加群岛时……我们已经连续航行了七个月,在这期间大家没有吃过任何新鲜食物[14]379。

据此看来,当时的船员已隐约感到这种致命的怪病与长期不吃新鲜食物有关;但也很不确定,所以怀疑可能是土著人下毒。

最后来看探险船队因坏血病和饥饿遭受的第三次人员大损失。1521年12月21日,埃尔卡诺指挥维多利亚号离开香料群岛的蒂多雷岛西行返航,即经印度洋、大西洋完成环球航行返回西班牙。当时船上载着近30吨的各种香料和60名人员,其中欧洲海员47人、摩鹿加一带的土著人13人[5]211。他们最后一次停靠和补给是在印尼的帝汶岛,并于1522年2月11日离开[19]159,开始向西南横渡印度洋。之后曾在南非的一处港口短暂停靠[可能是伊丽莎白港(Port Elizabeth)],但上岸的侦查队没有找到任何人,也没有补充到任何新鲜食物。他们不敢久待,更不便深入内地,很快就退回船上重新启航了[14]382-383。维多利亚号在同年7月9日到达非洲西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佛得角群岛。此时船上还有35人,包括摩鹿加土著4人[5]211。完成环球航行的皮加费塔在《环球航行日记》中写道:

我们除了陈大米和淡水,已没有别的食物可吃喝了。因为我们已断盐了,我们的肉类储存因无盐可腌制已经变质坏了。不过……终于靠上帝保佑,我们在1522年5月6日在离它五里格(leguas)的地方绕过了好望角。……然后我们继续向西北航行了两个月,而没有补充任何新鲜食物和淡水。二十一个人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死去。……如果不是上帝给予我们好天气(按,指顺风),我们大家都将饿死。终于,囿于我们巨大的极窘困的境地,我们只好到佛得角群岛(休整补给)。7月9日星期三,我们抵达该群岛中的一个岛,叫圣詹姆斯岛(St. James),并立即派出小艇上岸找新鲜食物[19]160-161。

分析这段相对详细的原始资料,我们认为众多船员的主要死因是坏血病,其次才是饥饿。“如果不是上帝给予我们好天气,我们大家都将饿死”是将来时,不是完成时(原文为:If God had not granted us favorable weather, we should all have perished of hunger.诺维尔英译本原文为:Had not God given us good weather, we would all have perished of hunger[10]256.意思一样)。近代以来的研究者也认为维多利亚号从南洋返航途中大量减员的原因主要是坏血病和饥饿。比如法国的儒勒·凡尔纳说:“两个月的大西洋航行,20人因饥饿和坏血病而死。如果7月9日船只不在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停泊,这种命运就会遍及到仅存的考察活动的参与者”[11]355;奥地利的茨威格说:“坏血病再次出现,流行病开始在船员中蔓延。他们的灾难在五月初最为严重。……饥饿--这个灰色的怪影,一直呲牙咧嘴,嘲讽地盯着他们。……身处一堆堆调料之中,而死于饥饿,就是最可怕的折磨了。每天都有憔悴的尸体被扔出船外”[5]210-211;美国的彭罗斯说:“6月8日他们跨过了赤道线(Line),但最后一段的航程必定是可怕的。因为坏血病和饥饿已经把水手减员到最为悲惨和危难的境地。终于在7月9日,他们挣扎着驶入了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Santiago)。”[13]199综上,维多利亚号返航途中的大减员,坏血病似乎应是第一原因,而缺粮饥饿应是第二原因。

三、麦哲伦等著名人物为何没有染病和病亡--发挥奇效的榅桲

麦哲伦无疑是首次环球航行中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经历了首次横渡太平洋时坏血病与饥饿的袭击,但没病没死,而是阵亡于与菲律宾土著的战斗中;第二便是《环球航行日记》的作者皮加费塔;第三则是带队返航成功的继任队长兼维多利亚号船长埃尔卡诺;第四就是写有简明航海日志、维多利亚号上的舵手阿尔博--这三人都经历了横渡太平洋和返航西班牙时两次坏血病和饥饿的袭击,也没病没死;第五应该是带领特立尼达号再次横渡太平洋企图返回美洲的厄斯皮诺萨,他经历了两次横渡太平洋时坏血病和饥饿的袭击,也没病没死,虽然东渡太平洋失败后成为葡萄牙人俘虏被关押了4年,但最后被押回欧洲然后获释。这些环球航行中的历史名人没病没死,原因何在呢?或许有人会说,可能是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可能是意志坚定、斗志顽强,也可能就是运气好。这些因素当然都可能在保障他们健康方面起过一点作用,但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此。

笔者发现,上述诸人有意无意地采用了一种可以防御或减轻坏血病危害的方法。因为早在1498年达·伽马首航印度时已遭到过一次坏血病的致命袭击,西欧人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在慢慢寻找和摸索应对的办法。在此次环球航行前,部分有地位和经济条件的船员准备了一些盐腌或蜜制或风干的榅桲(quince)[14]217及榅桲果酱(quince jam)[14]58等。榅桲(学名:Cydonia oblonga Mill.),又称木梨,蔷薇目蔷薇科榅桲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每年4-5月开花,呈淡红色或白色,10月结果,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3.5厘米,黄色,有香气。榅桲原产中亚,中国新疆最多;喜光,耐高温、干旱、潮湿、盐碱,适应性强;耐修剪,适宜作为绿篱。榅桲是一种类似苹果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果实芳香、味酸,可供生食或煮食等;也可入药,能治水泻、肠虚、烦热及散酒气。正是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榅桲在不经意间让上述诸人躲过了坏血病的打击。不过,这些人是否事先知道榅桲能防治坏血病呢?

详细记下了环球航行中发生第一次坏血病惨状的皮加费塔感叹道:“蒙上帝的恩典,我没有生病。”[10]123(原文为:However, I by the grace God, suffered no sickness.斯坦利译为:However, thanks be to the Lord, I had no sickness[19]65.意思一样)从这条记载并从逻辑、心理、社会关系、利害得失等角度探查,笔者认为上述诸人客观上并不知道榅桲的效用。因为如果明知其药效却不给普通船员分用,造成病人死人增多,这些中上层人物自然会加重干活的负担,并增加人身危险(遭海盗袭击或所到之处的土著袭击),从而不利于开辟新航路、发现香料群岛的历史使命的完成。再者前面我们已提及,船上的欧洲白人海员大体上是相对平等的,虽各有级别但差异不大,麦哲伦还曾在船员生病期间多次亲自照料他们[14]218。实际上,船队成员一直认为他们所患的疾病特别是坏血病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比如吸入“污浊的空气”(bad air)、“不健康的空气”(unhealthy air)等。

坏血病自15世纪末达·伽马远航印度首次重创船员以来就成了欧洲人远洋航行探险的最大危害,但欧洲医学界对此一直束手无策。200多年间,有数以千计的海员遭此病戕害死于远航途中(while thousands died at sea)[14]216-218。直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著名医生林德(James Lind,1716-1794)和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James Cook,1728-1779)才找到好的防治办法--每天喝点柠檬汁或橘子汁。

麦哲伦等人能躲过坏血病这一劫难的真实情况应即如此。这些中上层人士平时有吃零食的习惯(16世纪初的欧洲还没有流行喝茶、品咖啡、抽烟等),他们上船前用自己的钱(而不是动用探险船队的经费)买了一些榅桲干、榅桲果酱等,没想到意外地保住了自己的健康和性命。对于开辟新航路的恢宏事业来说,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四、船员死亡惨重的第二原因--菲律宾马克坦岛战斗、宿务岛“鸿门宴”和葡萄牙人的插手

我们说麦哲伦环球航行船员死亡惨重的最主要原因是坏血病,当然饥饿也是一大死因。不过船员往往是因为病得太重无法吃饭才被饿死的。前引维尔霍日记里就说:“我们都生着重病,牙龈肿得包住了牙齿,以致不能吃东西”[17];皮加费塔日记说得更明白:“我们有些船员的上下齿龈都肿了起来,怎么也无法吃东西,因此活活饿死。”[19]65坏血病与饥饿属于当时不可抗御的自然因素,而与路经地区民众发生冲突造成减员,则属于人为因素。这些冲突的过错或罪责应因人因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1521年4月7日,麦哲伦船队到达菲律宾宿务岛。为了进行殖民扩张、传播基督教,也为了逞能和立威,麦哲伦主动参与到当地土著首领之间的纷争中来,帮助宿务岛首领胡马波(Humabon)攻打邻岛。同年4月27日,麦哲伦带领60多人乘3只小船前往攻打由拉普拉普(Lapulapu)统辖的马克坦岛(Mactan)。由于水中多礁石,船只不能靠岸,麦哲伦和船员遂打头阵涉水登陆。不料,岛民早已严阵以待。麦哲伦命令火炮手、火枪手、弓箭手射击,但初始距离远够不着,等够着了火枪子弹却又穿不透敌人的厚木盾牌。岛民随即以弓箭、标枪、斧头、石块等为武器向他们反扑过来,船员们抵挡不住,边打边退。而当岛民得知麦哲伦是船队司令时,攻击更加猛烈,麦哲伦先是负伤,接着就被砍死。而在远处观战、分乘30艘小船的胡马波及其麾下几百人则未能及时前来增援[11]345。这场战斗最终的阵亡者,包括麦哲伦等8个欧洲人[16]84、最后赶来增援的土著4人[12]134。亲自参加了这场战斗、目睹了麦哲伦战死、自己也负了伤的皮加费塔写道:

这次战斗发生在1521年4月27日星期六。总船长期望在星期六发起战斗,因为对于他这是特别神圣的日子。……四个已皈依基督教的稍后赶来增援我们的东印度人(按,即菲律宾人)被我方船上的大炮误伤而死。至于敌人,只有十五个人被斩,而我们的船员还有多人负伤[10]172。

麦哲伦等8人战死是他们自己多管闲事逞能所致,可谓咎由自取。

麦哲伦死后,宿务岛的首领胡马波见白人也被打败,竟觊觎起盟友船队的财物。当然,部分船员和土著妇女私通,甚至个别船员强暴土著妇女也引起了他的不满。而麦哲伦的苏门答腊马来人奴仆、翻译恩里克在战斗中负伤,他想借主人已死之机摆脱奴仆身份,但继任的船队首领不同意,认为应在结束环球航行后由麦哲伦的遗孀决定他是否可以获得自由[5]197。恩里克于是心怀怨恨,他和胡马波等土著首领定下毒计,于1521年5月1日摆下“鸿门宴”,杀害了27名船员(维基百科“Rajah Humabon·Conversion to Catholicism”条)。马弗拉在回忆录中叙述道:

宴会快结束的时候,一些土人拿着武器从棕榈树林里冲出来袭击我们,当场杀死了二十七人,另外俘虏了落在后面的牧师和老船长、领航员胡安·塞拉劳。侥幸逃生的其他几名船员游回船边,被船上的人救起。舰队马上砍断缆绳起航[14]295。

于是,剩下的船员在厄斯皮诺萨、埃尔卡诺等率领下逃离宿务岛继续探航。被俘的两人很快被虐待致死,因此这次“鸿门宴”使探险船队一下子损失了29人,其中包括许多经验丰富的海员,使船队大伤了元气。我们在批判地理大发现时代西方人的殖民海盗行径的同时,也应如实揭露亚洲奴隶主的凶残行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隶属于一定阶级这一现象,在那个除了反对统治阶级以外不需要掩护任何特殊的阶级利益的阶级还没有形成以前,是不可能消灭的。”[20]

菲律宾土著使麦哲伦船队损失了约37人,而葡萄牙人则是环球航行船队的第二对手。前文提及,1522年4月6日,特立尼达号离开蒂多雷岛前往美洲的巴拿马,行前在岛上留下4个船员照料商栈[14]377。但由于风向及海流流向,同年10月20日,特立尼达号又无奈回到蒂多雷岛。此时,出航时的53人只剩下22人了[12]137。这22人加留守的4人后来被以安·德·布利托(Antonio de Brito)为首的葡萄牙舰队俘虏。布利托处死了个别的西班牙船员,强迫大多数人做苦工[14]381-382。如前所述,4年后,葡萄牙当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释放了活下来的5人回到西班牙。

苏联史学家曾总结说,此次环球航行死亡和逃跑者共219人[16]84,但这个数据没有把死亡者、失踪者与回来的人区分开。经过上文的梳理,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首次环球航行出发时共约257人[14]68,回来的有90多人。舰队第一次横渡太平洋时,因坏血病死了约19人;特立尼达号第二次横渡太平洋时,因坏血病死了约31人;维多利亚号横渡印度洋和北渡大西洋,因坏血病、饥饿死了约21人:共计约71人。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与土著人的战斗中阵亡了8人,其中包括麦哲伦;在随后的宿务岛土著首领摆下的“鸿门宴”中,又死了约29人;在摩鹿加群岛因被葡萄牙人扣押慢慢死去的特立尼达号船员约21人:共计约58人。两者相加共约129人。还有数十人应是因各种情况死去或失踪。比如在美洲圣朱利安港叛乱和平叛中死去及流放者,以及因各种疾病、海难、事故、与土著发生冲突、滞留土著地区不归死亡及失踪者。

不过,在长达3年的环球航行中,整个船队并没有因触礁、撞崖或遇风浪造成海难而大量死人,这足以表明麦哲伦、埃尔卡诺、厄斯皮诺萨等一干航海家经验丰富、技艺高超、指挥得当。那么,为何出航时有5艘船,只归来1艘呢?

五、环球航行船队各船的结局

学界一般都指出首次环球航行“人员和船只损失严重”[16]84,我们接下来具体研究一下船只损失情况。在西班牙国王的指令和资助下,麦哲伦组织了一支5艘船组成的船队:特立尼达号(Trinidad)为旗舰,载重约110吨,阿尔博为主舵手,船员60~61人;圣安东尼奥号(San Antonio),载重约120吨,船长卡塔金纳(J. d. Cartagena),船员约55人;康塞普松号(Concepción),载重约90吨,船长奎萨达(G. d. Quesada),船员44~45人;维多利亚号(Victoria),载重约85吨,船长门多萨(Luis Mendoza),船员45~46人;圣地亚哥号(Santiago),载重约75吨,船长塞拉劳(João Serrão),船员33~35人(维基百科“Magellan′s circumnavigation·construction and provisions”条)。按5船各载的人数相加,船员总数为237~242人。不过,很可能有少数想去海外闯荡而混上船或被熟人带上船故没有登记在册的人,此外在加纳利群岛停留时也可能有若干人加入探险船队。所以,出发时的总人数约为257人[14]71,以西班牙人为主,包括各种技术人员、水手、工匠、船医、翻译、教士、奴仆、囚犯等。

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船队从塞维利亚出发,同年9月20日离开西班牙地界;6天后在西属加纳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Tenerife)停船补给[5]105,同年10月3日离开[14]87;之后船队在大西洋中航行,同年11月29日到达巴西海岸。麦哲伦率船队驶入圣朱利安港(在今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后,准备过冬。由于天气寒冷、粮食短缺,船员情绪十分颓丧。1520年4月1日,船员内部发生叛乱,三位船长裹挟船员联合反对麦哲伦,要求返航,并责令麦哲伦前去谈判。麦哲伦假意派人去送同意谈判的信,并趁机刺杀了一位叛乱的船长,控制了该船。力量对比由此发生逆转,麦哲伦于是强令另两船投降。最终除极少数首犯被处死或放逐,大部分参与者都获得了宽恕(维基百科“Ferdinand Magellan·Voyage of circumnavigation·Departure and crossing of the Atlantic”条),从而保住了船队的元气。

1520年5月,圣地亚哥号在船长塞拉劳的指挥下奉命向南单独探航。同月下旬,在几十英里外的圣克鲁斯河(Santa Cruz)河口一带不幸遇到风暴,该船因此碰上了海岸边的岩崖并漏水慢慢沉没。尽管给养和用于交换的货物都丧失殆尽,所幸船员基本上都爬上岸获救,只损失了1人[13]196-197。

1520年8月底,船队驶出圣朱利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继续南航,准备寻找通往“南海”的海峡。同年10月21日,在南纬52°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海湾。麦哲伦于是派两艘船前去探查,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然而当夜就遇到了一场强烈的风暴,并持续了两天。但就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他们找到了一条能够通往“南海”的海峡--麦哲伦称之为万圣海峡(All Saints′ Channel),即今麦哲伦海峡。

于是,麦哲伦率领船队进入海峡。峡道弯弯曲曲、时宽时窄,分叉旁支丛生;两岸山峰耸立,奇幻莫测。海峡两岸的土著居民喜欢燃烧篝火,白日蓝烟缕缕,夜晚一片通明,好像专门为麦哲伦的到来而安排的仪仗队一般。麦哲伦十分高兴,便把海峡南岸的陆地命名为“火地”(Land of Fire),这就是今日分属智利和阿根廷的火地岛。然而1520年11月21日,走在后面的一条船在几个变节分子的鼓噪和带领下临阵脱逃回西班牙去了[21]35-36。这艘船就是吨位最大、装载给养和货物最多的圣安东尼奥号,船长原为卡塔金纳。圣朱利安港叛乱事件后,卡塔金纳因为参与叛乱被流放,船长改由梅斯奎塔(A. D. Mesquita)接任,但他则被此次的叛逃分子刺伤并俘虏关押[14]192。圣安东尼奥号最终于1521年5月上旬回到西班牙。圣安东尼奥号及其船员虽然全身而退回到了西班牙,但当逃兵的污名却永远洗刷不掉了。不过船队主力不为所动,经过38天艰苦迂回的航行,终于于1520年11月28日到达海峡的西口,走出了长达600公里的麦哲伦海峡[13]197。这时眼前呈现出的就是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南海”--太平洋。

前已论及,在菲律宾,宿务岛土著首领胡马波与麦哲伦的马来人奴仆恩里克相勾结,杀害了二十几个船员(维基百科“Rajah Humabon·Conversion to Catholicism”条),剩下的船员则在埃尔卡诺等领导下逃离当地继续航行。由于减员严重,故尽管康塞普松号的船体被蛀坏[14]293,船队也已无力无必要大费周章地去修理,于是1521年5月2日在附近的保和岛(Bohol)烧毁了这条船[5]201[11]347。当然,船上的人员、物资等已提前转移。

前面提到,1522年10月20日,在离开6个多月后,特立尼达号因东渡太平洋失败重新回到摩鹿加群岛的蒂多雷岛,下锚在该岛的贝纳科诺拉港(Benaconora)。之后不久,无力反抗的该船船员被当地的葡萄牙人俘获,文件资料和风帆索具、仪器工具等被没收,该船则改停在特尔纳特岛(Ternate)[14]380,此时船已漏水。同月底,一场猛烈的风暴袭击了特尔纳特岛,船上无人的特立尼达号被风暴大浪击垮,香料等货物沉入大海[14]360。

1522年9月6日,维多利亚号胜利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当维多利亚号返回圣罗卡时,船上只剩下18个欧洲人[21]38,此外还有3个摩鹿加人[10]268。他们运回来几十吨珍贵地道的东南亚香料,当时一把丁香即可换取一把银币,这船香料和檀香木最终共卖了7,888,684枚西班牙币,不仅完全冲抵了探险队的全部费用,而且还挣得一大笔利润[22]。

这艘唯一完成环球航行、开辟了经大西洋太平洋去亚洲的新航路的功勋船,返航后被人们修好翻新,后被一位船主买去,继续在大海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1570年,在一次从安的列斯群岛到塞维利亚的航行中,遇风暴沉没,船员和货物也葬身大海[维基百科“Victoria(ship)·Voyage”条]。1992年,为纪念哥伦布首航美洲、地理大发现开始500周年,塞维利亚的维多利亚号基金会(the Fundación Nao Victoria)出资建造了一艘维多利亚号的复制品,停泊在港湾里供人们观瞻凭吊[维基百科“Victoria(ship)·Voyage”条]。

综上,可将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5艘船的简况整理为表2。

表2 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5艘船的简况

综上可见,麦哲伦等航海家和船队的海员们航海技艺很高,在长达3年约8万公里的超长航程中[皮加费塔在日记中说:“从我们离开圣卢卡尔湾到现今归来,我们共航行了一万四千四百六十里格,而且从东到西完成了环绕世界的航行。”[10]259中世纪晚期的长度单位“里格”与公制长度单位的换算问题非常复杂[23],现代西方学者把首次环球航行的总航程换算为60,440公里或 37,560英里(维基百科“Magellan′s circumnavigation·Legacy”条),笔者认为这个里程数偏小。赤道一圈是4万公里,但首次环球航行的线路多有曲折,故大概应合8万公里],船队的5艘船因海难失事而沉没的仅1艘,且船员基本全部脱险;此外,中途脱逃1艘、放弃焚毁1艘、被扣押后在闲置无人的情况下被风浪击垮1艘、胜利返航1艘。也可见当时的西班牙、葡萄牙的确是航海大国,它们造的船坚固耐用、机动灵活,适航能力、抗风暴能力、耐寒暑能力都很强。

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终于落幕了,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的1578-1580年,才又有英国航海家德雷克(Francis Drake)率领5艘船200余人进行并完成了第二次环球航行[16]186-187。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神秘和魅力吸引着史学家们不断地去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历史原貌越来越真实地显现出来。

附识:麦哲伦逝世于1521年,他的船队于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今年已是2023年,故本文副标题中的“500周年”系举其成数而言。

猜你喜欢
麦哲伦船队环球
人类迄今最成功的金星探测器:“麦哲伦号”
美国乙烷进口对发展我国大型乙烷船舶的影响
环球纵览
飞向太空的人类文明——麦哲伦号探测器
小麦哲伦星系
环球·创意
环球·创意
环球
麦哲伦企鹅引入初期的饲养管理及其行为变化初探
淡水河谷40万吨级大型船舶船队对铁矿石供应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