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思路

2024-01-07 03:20黄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双减

黄贞

【摘要】“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文章将重点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思路.小学数学作业一向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心中的难题,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需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双减”的背景下,学校教育要求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和优化,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数学核心素养

引 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是为学生日后学习各类科学学科奠定好基础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双减”政策提出后,小学数学的创新和优化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小学数学作业作为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一直以来最头疼的问题更是研究的重难点.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始终没有跳出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局限性,使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业内容和功能单一,形式僵化;尚未摆脱题海战术的束缚,量多质差;设计观念陈旧,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教师引导不足;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家长缺乏辅导或是不知道怎样辅导等,这些问题导致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非但没有达到“双减”的要求,反而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因此,创新和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这也是现阶段教师的重點工作内容.

一、设计分层作业,凸显数学的层次性

当前,数学作业多是以重复性和机械性等特点为主,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性格、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重复性、机械性较强的作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但是难以满足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作业,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吃力,这就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以满足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活动中,针对基础较好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这部分学生掌握两位数相乘的知识点,并熟练运用;针对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这部分学生明白两位数相乘的方法;针对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这部分学生明白一个两位数乘一个整十数的运算方法.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分层进行调整,合理安排课后作业:针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这部分学生完成教材上两位数相乘的综合练习题;针对掌握情况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这部分学生完成教材上两位数相乘的练习题;针对对知识点尚不熟悉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这部分学生完成教材上的基础练习题或是自行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其完成.这种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跟上教学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凸显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性,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其在生活中形成数学意识.教师要注重数学作业的实用性,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作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实现数学的学习价值.例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尝试着估算家里的桌子、电视机等物品的面积,思考哪一个物品的面积最大及其原因,再在下一堂课上和同学交流讨论,探究面积的计算与什么要素相关.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面积可应用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结合日常生活去思考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设计亲子作业,培养亲子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家庭作业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由教师来检查和批改.这样的模式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和家长之间亲子关系的发展.因此,让家长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数学作业,是现阶段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的一个重点.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和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人民币,一起推算几张50元可以换两张100元,一张10元又可以换多少张1角,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买东西或是找出之前买东西的收据,对这些东西的价格进行推算,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再在下一堂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人民币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等价交换.这种作业形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家长从“监督者”转变为“参与者”,又能够增加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设计单元作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从数学学科来说,单元教学就是以某一数学教材上的整个主题单元为单位,对其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进行整体性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高质量育人.设计单元作业,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拓展,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教师应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单元总任务和进阶任务.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设定好单元的总任务和目标,即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运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翻阅纸质资料或是上网等方式查找多边形的相关知识,观察多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将这些资料和记录做成手抄报,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汇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好进阶作业,让学生围绕着手抄报进行学习,从而循序渐进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比如,将“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作为第一项进阶作业,让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的有关知识,通过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对比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将“分别整理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为第二项进阶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第一项进阶作业的同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将“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作为第三项进阶作业,让学生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有关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种单元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熟悉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五、利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以任务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将学生置于相应的情境中,以推动學生高效地完成作业.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如何公平地将这箱饼干分配给全班同学”为任务主题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作探究应该怎样将教师带来的这箱饼干平均分给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好小组分工,比如哪些学生数饼干,哪些学生做记录,哪些学生进行计算等,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总结自己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进行总结和讨论.该方法能够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师生互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环节中,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并给予有效的反馈,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由此可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数学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六、加强教师引导,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是批改作业和讲评作业,缺乏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导致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学习效果也不佳.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转变为“引导者”,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进行适度的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反馈.例如,在“百分数(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布置好作业“完成教材上练习十八”之后,可以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所讲的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将百分数的知识点和之前所学过的分数和小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以运用,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七、结合社会时事,扩大学生的格局和知识面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数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学科,更应该关注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发展,这点也体现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将数学作业与社会时事进行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放开眼界,拓展知识面,扩大格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一举多得.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多个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制作一个有关生活用水的扇形统计图,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生活中可能浪费了多少水,明白缺水的危害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植树造林的有关知识和新闻,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制作一个有关沙漠可种植植被的扇形统计图,了解在沙漠中植树造林的困难,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将目光放到更广、更高的层面上,扩大其知识面和格局,从而建立社会责任感.

八、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数学和其他人文类学科一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在数学作业中,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丰富精神文化内涵,体会数学背后的人文精神,促进自身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日历找出中国二十四节气,且通过上网和询问家长等方式收集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知识,观察和总结其中的规律,了解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够让学生在巩固“年、月、日”相关知识的同时,训练其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又能够通过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和文化自豪感,使其能够树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 语

数学作业一向是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和渗透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帮助学生高效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士锋.“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言),2023(11):112-113.

[2]牛桂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思路探究[J].学苑教育,2023(12):37-38+41.

[3]许俊钦.“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精准设计探析[J].名师在线,2022(22):92-94.

[4]黄爱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新思路[J].教育界,2022(18):23-25.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