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街区遗存节点联结的临清钞关片区更新

2024-01-08 02:55李晓鸥郎一郎赵轩郑利军田林LIXiaoouLANGYilangZHAOXuanZHENGLijunTIANLin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11期
关键词:遗存运河片区

李晓鸥 郎一郎 赵轩 郑利军 田林 LI Xiaoou LANG Yilang ZHAO Xuan ZHENG Lijun TIAN Lin

随着旧城大规模重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背景,研究以临清钞关片区为例,基于历史遗存节点进行更新保护,挖掘区域文化特色,赋予其新功能,以文化遗产为节点并将其串联,增强文化内涵,为片区注入新生命力,使之焕然一新。

城市更新;历史街区;遗存节点

1 相关概念

1.1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城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有序更新,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1]。更新是城市生命的“新陈代谢”,优化资源、改善城市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动态活动[2]。

1.2 节点

凯文·林奇[3]将城市规划分为5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及标志物。节点是城市空间中人们能进入并体验空间的点,满足公共活动与人流交通需求。遗存节点对历史街区的体验至关重要[4]。

2 研究现状

陈思思[5]提出建筑遗产保护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王景慧等[6]研究法国历史遗产保护涉及的建筑、场地和环境等,并强调遗产周边建筑应与其相协调。张松[7]认为需框定更大面积的保护区域,包括遗产周边环境和生活氛围。傅才武等[8]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郑利军[9]提出动态保护概念。谭佳音[10]强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需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复制模式。动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历史街区新旧建筑协调应运用该模式。

3 钞关片区概况

3.1 区位

临清位于黄河下游平原,有古代人工运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发展为江北商埠,曾是全国钞关之首。

3.2 历史人文

临清历史人文积淀深厚,自明清运河开通以来,得益于漕运,临清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地位提升。临清运河钞关遗址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于1930年结束使命。该遗址成为我国现有仅存的运河钞关,现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民俗戏曲贯穿历史,“吹腔”在临清田庄村发扬,并出现“知音会”等戏曲班子。民间流传“宁舍十亩地,不舍一出戏”谚语,可见临清人对戏曲的痴迷。至20世纪40年代,临清已有40多个戏台、戏楼及戏院。

3.3 街巷布局

钞关片区继承了中州地区的街巷布局形式,马市街、汇通街是骨干,东北侧为“干”字形街巷,街道呈弧线、折线等不规则形态,与运河平行。主要支干为察院街、火神庙街、薛家胡同等。

4 钞关片区遗存节点现存问题

4.1 利用现状

在钞关片区选取5处历史遗存节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钞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冀家大院、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苗家药铺及2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会通街7号和后关街180号),如图1所示。通过调研可知钞关片区历史遗存节点仅开发了钞关游览点,游客最多游览20min便选择离开。该片区存在历史遗存节点分散且缺乏联系、建筑整体破败、历史文脉缺失、节点间未形成空间和历史文化联系等问题。

1 历史遗存节点现状

1)钞关古时为运河税收和政治中心,现因功能丧失,成为展示运河文化的场地,失去核心地位。

2)冀家大院建于明代,紧邻古运河,曾是核心居住区,现今仅少数人居住,已不再是片区核心居住区。

3)清代苗家药铺是唯一的药材铺和医疗核心点,现已关闭,周围居民减少,失去医疗服务中心的地位。

4)会通街7号曾是临街店铺,现已无人居住,建筑风貌破坏严重,失去了核心商业地位。

5)冀家大院附属建筑原为冀家大院提供仓储服务,现已闲置,功能丧失。

6)钞关附属建筑与后关街180号曾为明清时期接待商人的建筑,现已无驻留空间,失去接待功能。

4.2 联系途径

4.2.1 交通

片区内共涉及8处街巷,包括马市街、会通街、后关街等,是历史遗存节点之间最直观的联系方式。上述街巷路面铺装多为红、蓝机砖及水泥板,但现存条件较差,存在凹凸不平、沉降、杂草堆积等问题。坡道和台阶占据部分道路,金牛巷的情况尤其严重,存在不均匀沉降、大量杂草和杂物。火神庙胡同、薛家胡同和估衣巷等地面铺装也存在损坏(见图2)。

2 道路交通现状

4.2.2 景观

通过公共空间和景观轴线引导,串联历史遗存节点,吸引人们前往。但片区内绿化和公共空间缺乏,路网复杂,指示牌不足,难以到达其他遗存节点。经调研可知,居民需要公共活动和邻里交流空间,但片区内广场较少、道路较窄,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4.2.3 风貌

钞关片区内聚落肌理复杂,院落形式多样,空间混乱。建筑风貌破损严重,大部分空置。

1)建筑破损 古建筑破损严重,建造时间越久问题越严重。

2)建筑肆意搭建 片区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如街屋类建筑搭建外雨棚、院落式建筑搭建实体和封闭外廊,严重破坏建筑风貌和庭院布局。

3)建筑新旧材料与工艺差异 建筑风貌保护机制不健全,居民采用不适宜材料修缮,导致建筑风貌损坏加剧。

4)建筑空置 钞关片区大量建筑闲置,导致庭院脏乱、杂草丛生,建筑被植被覆盖。

4.2.4 文脉

缺乏片区文化遗存节点介绍,居民和游客无法了解其历史。运河街区文化特色包含“市井生活”与“运河枢纽”,由于片区居民较少造成人气较弱。

1)运河文化教育 运河已丧失航运功能,留给年轻一代的文化体验感削弱,需加强对青少年的运河文化教育。

2)戏曲文化传承 打造专门唱戏听戏的空间供老年人使用,传承当地的戏曲文化。

4.3 联系弱化成因

1)片区功能布局改变 新的城市区划将卫河作为临清的自然边界,街区功能从复杂转变为单一,街区活力下降,历史遗存节点失去联系。人口增长导致公共空间被随意改建,居住建筑无序延伸。

2)街巷道路的破坏 1949—1966年初,临清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构建出新的临清发展空间骨架。钞关遗址紧邻青年路南侧,周边街巷基本保持明清时期的形态与走势,同时受城市建设影响较小,街区内空间尺度变化较小。

3)风貌割裂 为顺应新的使用要求,新建建筑随意侵占空间,使原有院落形式被破坏。历史遗存节点建筑成为片区内孤立的存在,与其他节点失去联系。

5 钞关片区更新策略

5.1 历史遗存节点重塑模式

片区定位为旅游文化休闲区,总体布局结构包括“4个功能片区”“一主两次三轴线”及“Y”形生态骨架。规划串联历史遗存节点,加强遗存节点间的联系,创造更丰富的游览体验。“4个功能片区”指展示历史区、综合商业区、文化体验区及酒店民宿生活区。“一主两次三轴线”指以运河博物馆、冀家大院为主的历史展示轴,以马市街、会通街等街巷为主的文化展示轴和以运河为主体的运河景观轴。“Y”形生态骨架指以公园绿化、庭院绿化、滨河绿地、广场用地等,采用多层次、功能完善的绿地,打造的集休憩、参观、购物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空间(见图3)。

3 总平面

历史遗存节点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恢复遗存节点原历史功能或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意义,可带动周边建筑区域更新发展。适当引入新节点与历史遗存节点配合,可完善片区功能和空间结构,满足居民需求,实现片区更新。

5.2 历史遗存节点联系重塑策略

5.2.1 重塑节点间功能关系

钞关博物馆是整个片区的核心,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周边待整治。将片区划分为展示历史区、综合商业区、文化体验区及酒店民宿生活区,通过联系各历史遗存节点,进而活化节点区域,激活片区。历史展示区展示钞关区域历史和人文景观,综合商业区以会通街、马市街作为整个片区的商业街道,与锅市街形成商业链条,文化体验区将博物馆和大运河为核心吸引游客,酒店民宿生活区通过改建民居保障原有居民需求,为外来戏曲展演人员提供住宿(见图4)。

4 功能片区规划

5.2.2 整治节点间空间次序

片区绿地系统包括庭院绿化、滨河绿地及广场用地,为人们提供参观、购物、休闲空间。三类用地在空间上形成“Y”形生态骨架,既改善了片区的生态景观环境,又使片区保持景观连续性,各功能分区过渡更加自然有序。同时融入当地文化,展现当地文化特色(见图5)。

5 景观系统规划

5.2.3 打通节点间空间阻碍

道路规划是加强片区内部联系的重要手段,应保持现有街巷格局,控制建筑体量、颜色和高度,加强街区内外的联系。拆除违章建筑,恢复道路通畅。针对路面破损、沉降等现状,局部采用砖、石等传统材料重新铺装。通过设立传统街巷说明牌展示历史沿革,并限制片区内机动车流量(见图6)。

6 道路系统规划

5.3 新增节点构建策略

5.3.1 新增运河文化节点

钞关博物馆具有记录、展示、发扬运河文化的作用。借鉴临清传统院落格局,4个坡顶建筑体块对应片区4个功能片区,通过中央大厅联系。建筑采用传统青砖砌筑方式,呼应临清贡砖,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见图7)。

7 钞关博物馆效果

5.3.2 新增民俗文化节点

临清戏曲是最突出的民俗文化。戏剧节日的集中演艺可提升片区知名度,吸引游客,为片区注入活力。戏台结合古树广场,为戏曲班子提供展演平台(见图8)。

8 钞关片区戏台效果

6 结语

城市更新和旧城重建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研究以临清钞关片区为例,基于历史遗存节点进行更新保护,挖掘区域文化特色,赋予其新功能,以文化遗产为节点并将其串联,增强文化内涵,为片区注入新生命力,使之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遗存运河片区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