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及岗位动态管理现状与创新

2024-01-09 10:44南京
现代企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力人力资源动态

□ 南京 季 爽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与设备不断更新,企业的发展与竞争日益突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日益凸显,有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加大了对人才的挖掘与引进,并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提高了员工的综合能力,使其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然而,当前,国内大部分的企业仍然采用内部招聘和内部选拔的方式来选拔员工,从而制约了部分优秀人才的发展。而我国大部分的企业还停留在“大锅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有效的人才分配和激励,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逐步下降,缺乏科学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岗位动态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经营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工作效率,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是缓解企业的工作倦怠的一种有效方式。企业人力资源的动态分配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不断检验、修正、再检验和修正的漫长历程。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或时期里,某个管理系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而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或时期,该系统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在这种动态的管理中,应该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对人才的持续改进,可以使企业的动态经营机制能够更加适应人力市场的变化需求。

如何利用岗位动态管理手段,激发人才的潜能,是目前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在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下用人模式的缺陷,并根据自身的特点,适时地提出对策,通过岗位动态管理,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有效的变革和创新。

一、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及岗位动态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人力资源的管理观念不够科学化。在管理观念上,管理者和领导们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意义,忽略了人才的潜力和能力,从而使人才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在日愈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若不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经营观念,企业很难在竞争中获得较大的优势,也就不能真正地获得长期发展。

人才配置缺乏科学性。由于我国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制约,其员工年龄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特征,其层级构成不够科学和合理。其中,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历偏低,年纪偏大,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要求;青年员工受过良好的文化素质,但其工作能力较弱,缺乏高级技术人才,造成了目前我国的人才短缺状况。此外,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我国的企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造成了我国高技能人才素质偏低、总量偏多、高技能人才紧缺、人才结构紧缺的局面。

另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并非直接产生利润,而是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充分利用每个员工的能力和专长,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下降,从而间接提升经济效益。我国企业大多采用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但管理层忽视了人力资源制度的调整,没有在资金、制度和人才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导致了人力资源分配工作的落后。企业的奖励制度大多只是表象,覆盖面很窄,奖惩力度也很弱,工资的增加和晋升都受到了限制,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市场走势低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依赖于维持基本的薪酬,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低落,从而出现懈怠的心理。

2.岗位动态管理现状。90年代初期,企业岗位动态管理实行了“三项”制度,即实行劳动、人力资源和工资制度的动态调整,但到目前为止,基本沿用了以往的管理方式。那时,在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前,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工作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评价和分级;按照精简、高效、满负荷的要求,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数量进行了确定;制定岗位系列、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岗位规范等,制定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管理、待岗、培训管理等工作内容。

在工作结构方面,实行职务委派和工作的合理搭配。在保证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意愿,采取先机构后基层,后生产后服务的先后次序,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责任,引进竞争制度,对候选人进行评估和公开答辩,采用公开选拔、双向选拔、自愿组成等方式进行人员招聘。在中层及管理层的职位上,实行公开招聘,通过演讲答辩,选拔优秀人才;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使员工的工作结构更加合理。对没有被录用的员工,将在企业的劳动力市场中进行候补,经训练合格后,再进行二次双向选拔。根据企业发展、工作需求和空缺职位,采取公开竞争、选拔优秀人才的方式进行管理和中层领导职务;实施对车间工作的双向选择。

近年来,我国在实施岗位动态管理方面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探索。对企业所需的职位采用聘用制度,即要求管理者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因岗而异,人尽其才。随着社会招聘体制的多元化,引进人力资源代理制度,企业的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更加理性,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加速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使企业持续、高效、稳定地发展。然而,近年来,企业的岗位动态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岗位动态管理实施的意义

实行“渐进式”的渗透,首先要从思想上解放,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跳出原有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在新问题面前,创新解决方法,开拓思维,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评价体系,包括培训、评价、使用和薪酬。建立一套以绩效考核为目标、统一标准、公平公开、强化考核、优胜劣汰的制度,引入竞争上岗机制,将工作状况调整常态化,建立“入职是竞争,在职是考核,离职是训练”的动态管理机制,为突出表现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增加对能力不足的员工的培训机会。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以提升员工素质为出发点,以岗位晋升为着力点,以培训提升为支撑点,建立一系列动态考核周期的生产岗位管理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率先推行的是生产技术岗位,采取岗位水平动态、垂直动态的工作模式,引入激励因素,激励内部员工,并延伸至管理者,使整个企业逐渐进入动态管理。创造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环境。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动和指导,培养员工的技术危机感,加强对员工的离职训练工作,将员工危机转化为激励,激励企业内部的内在动机,提高队伍的综合质量。

三、人力资源配置及岗位动态管理对策

1.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实现多元化晋升管理。在现有的职务发展渠道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岗位任职条件、知识储备、能力、必备技能、发展路径等工作评价模型,实现了“人才发展有方向,选人用人科学化”。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优异,通过竞争上岗、年度综合考核、绩效考核、能力考核、监督考核等手段,实现对不合格员工的适当调动,实现“业绩表现差的人可以下”。

多种形式的岗位动态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企业的动态岗位管理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公开招聘;二是双向选择;三是组织安排。不同的形式被用于不同的工作对象,按照“定岗、定编、定时、定额”,确定工作岗位要求,逐步实行公开竞聘与组织安排,实行先下岗后竞争上岗的制度。公开招聘:管理人员按规定实行竞争选拔。双向选择:团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组织安排:在中层工作5年或更长时间的关键管理职位时要进行岗位交换;对三年内年度业绩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可以分配到相关部门或关键岗位。同时,对无法上岗的员工进行内部管理,经培训后仍不能上岗者,将其解聘。

在日常岗位动态管理工作中,要实行“岗位稽查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定期整理工作中所用到的岗位职责,对因工作位置变动而产生的工作职责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在实行公开招聘与双向选拔的原则下,采用组织安排的方式进行,在组织安排员工时,要将平时表现与往年的业绩考核相结合。由于随着企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业机会瞬息万变,相应出现一些职位空缺,单纯依靠公开招聘,时间较短,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采取组织安排,做到迅速响应,人员到位。商场犹如一场战争,能迅速作出回应并把握主动的人,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2.制定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设置合理的待遇标准。企业要严格把关,增加招聘门槛,对有需要的单位,从内部调剂使用、转岗等方面进行调整,降低人力成本。除传统的招聘渠道外,还应在人才市场和官方网站发布面向社会招聘广告,要彻底消除“亲属裙带”、“走关系”等问题。严禁在企业内部招聘人员,不得通过购买服务、增加项目成本等手段,杜绝下属矿井、子公司私自招聘人员。在“三定”方案制定前,对新员工的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各个部门的工作也不能随意调换,为推行人事改革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员工在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之后,应在福利特别是晋升、工资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和品质。同时,要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律,为企业的发展和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3.丰富考评与激励机制。随着我国新一代的劳动者群体逐渐成为我国企业的中坚力量,我国企业必须加速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不断丰富考核和激励机制。除了物质上的奖励,还有精神上的支持。以“劳动模范”、“优秀员工”为基础,可以根据新时期的发展特征,建立“岗位之星”、“科技新人”等多种奖项,鼓励青年员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而在评价机制方面,由于传统工作具有主观的随意性,很可能会阻碍业绩评价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而采用更为客观的平台和系统的自动化操作更为合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快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实现对各种业务的在线展示和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绩效考核的公开、公平和透明,又可以极大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实现实时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考核,有利于员工改善工作方式,优化人力资源的分配。

继续健全薪酬分配机制,推行岗位业绩薪酬体系,将职工的工作业绩与薪酬、奖励相结合,构建完整的薪酬体系。将业绩和工资分配划分为不同层次,分别设定一个合理、公正的评价阶梯,以保证当前的市场和企业的现实情况,真正实现工资能增能减、奖惩分明,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一个综合、公正的评价体系,然后对其专业素质、性格、优势、缺点等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结论。企业会依据前期职位的确定和对工作的评价,确定适合的人选,使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从而调动其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保证员工素质和工作需要的一致性。

4.构建动态管理模式。在企业现实发展中,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采取“兼职并岗”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分配,充分了解当前的工作任务和任务量,然后,根据“提高效率,减少用人”的理念,对目前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实现一人多岗、一人多职的目的,从而实现最优的人力资源经营模式。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工作轮转的方式,合理地提高员工的工作难度,使员工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质量。

人类是社会中唯一一种有价值的、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为了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必须采用以人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在新的时代,企业的深入变革要求将人力资源从静止向动态分配转化,打造“人才池”,从而达到最优管理和创新。企业的动态管理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一条适合个体化的发展路径。例如,可以采用轮流式的方式来训练复合型的人才。即将技术类的技术人员引进到管理工作中,而将管理型的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有一种是通过内部的竞争上岗制度来防止员工的工作疲劳。企业会经常发布职位空缺或增加职位,以激励符合要求的员工进行自我激励,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获得更好的职位。

通过对企业进行动态管理,既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的僵化,又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利用。灵活的人力资源分配可以让企业发掘出更多有潜力的员工,实现企业的员工队伍的逐步发展,进而逐步扩充企业的“人才池”。各执行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持证上岗、竞聘上岗、在岗考核和离岗训练等工作动态管理形式,层层落实责任。在推行的时候,提出与各科室的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意见。对企业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做好风险预测,找出问题,及时排除影响,细化工作计划,推进工作步骤,积累工作的经验,完善对策。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一体化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今天,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总之,在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正确理解人力资源配置改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立足现实,主动更新观念,注重人员职业需求,科学调整岗位,要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和报酬激励制度,顺利地实现对多余人员的转移和转岗,保证其在适当的位置上大放异彩,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制度的有效落实,只有这样,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和岗位配置才能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经营,使其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优势,从而达到自身长期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人力人力资源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