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经验和科技型国有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2024-01-09 10:44北京
现代企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科技型改革企业

□ 北京 齐 勇

国企改革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迎来了一系列的历史性变革,巩固完善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回顾国企改革四十余年历程,回望总结国企改革的历史,其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经验,为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对科技型国有中小企业是十分宝贵的借鉴。在科技型国有中小企业防范外部风险,优化内部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型国有中小企业基本特点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科技型国有中小企业基本特点。科技型国有中小企业有如下基本特点:第一,国有资本参与股东构成,公司的决策行为既要符合国资管理要求,又要严格合规治理,同时党建入章,党支部党小组参与公司经营影响日益加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第二,公司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知识产权专利转让为基础设立,创新初期规模相对较小,但具有一定技术实力与较强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竞争潜力;第三,受限于初期规模相对较小,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投入不足,企业研发、市场开拓、可持续经营等有较大不确定性;第四,公司没有垄断资源和特许经营保障,可用资金规模较小,公司经营市场化竞争激烈,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2.科技型国有中小企业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科技型国有中小企业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如何处理党建引领、国资合规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困惑。管理合规意味着内容、材料、程序等都要做到制式规范,这就使得与市场竞争、时间效率之间要产生妥协,同时一套党务系统意味着人员成本,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是个考验;二是科技成果转让、知识产权作价和资产入股、后续评价会有不同主张。知识产权价值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可能会有差异,评价时期和后续审计也会有不同的价值主张,这个在公司评价和融资时期的差异需要协调共识;三是分类管理、分层治理和国资管控、终身追责的协同平衡。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企业发展要求和管理侧重应该是不同的,这是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内在需求,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管理的具体要求也是变化的,完全合规在中小企业因为人员、成本、资源等诸多因素有时难以一步到位,企业管理层和法定代表人终身追责留下瑕疵,实践中管理如何协调是个问题。

二、中央和地方国资企业类型划分及改革经验

1.中央和地方国资企业类型划分。央企改革和公司治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从市场经营角度可以分为:(见下表)

?

这些国企通过市场和非市场(行政等)手段,形成了垄断、竞争性等不同类型市场格局,在产业链上下游占据有利地位,成长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少部分中小型企业。

2.中央和地方国资企业改革发展历程。国企改革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召开前,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股份制改革、推行公司制改革等措施;第二阶段(1993~2002)从十四大到十六大期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第三阶段(2003~2012)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加强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合作,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第四阶段(2013至今)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大期间,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挺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等;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党建入章,加大巡视和审计,规范监督;完善中国特色国企现代公司治理。

我国的国企改革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党的坚强领导是国企改革的显著特点。从改革的前三个阶段来看,是在大的制度框架上着力解决市场体制问题、现代企业制度问题、优化国有资产出资问题。前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承上启下的,每一阶段有新的主要任务,又是对上一阶段的巩固完善和全面深化。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部署,随着“1+N”政策体系的制定到多项试点示范工程,再到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全面深化、走深走实,构建起了新时代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为改革的推进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3.国企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国企改革成功经验中值得关注的有如下几方面:①分类治理和专业化整合、聚焦主业相结合。国企要结合产业规模扩张,以效率提升促进效益改善为主线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整合。这种整合可以依靠产品维度或区域维度为主线的方式来实现,从而实现规模效应。如中国宝武重组太钢集团后,持续深化专业化业务整合,将太钢集团作为不锈钢产业平台培育发展,并先行通过托管等方式将旗下宝钢德盛、宁波宝新等以不锈钢为主的子公司纳入太钢集团统筹发展。

②龙头引领和产业链延伸、国有经济布局相结合。国企的外部产业链延伸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需要,更是落实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国家战略需要。以政府统筹、核心国企引领、产业链环节各企业协同形成的“链长制”模式是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中国石化结合顶层规划,发挥自身在制氢、储运、加氢等方面先天的资源基础,充分利用股权运作方式,不断强化氢能产业链布局,延伸布局氢能利用环节。

③科技创新和人员激励、国企长期业绩相结合。国有企业将科研、管理和技术骨干的个体利益与企业长期业绩提升紧密结合,牵引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如中国五矿“事业合伙人”模式:允许科研人员以现金出资参与项目研发,同项目单位签订书面协议约定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事项,条件成熟并完成项目清算后,可注册成立合资公司。中国海油对技术专家实行年度激励和聘期激励,以专家年度考核和聘期评价的结果为依据兑现,实行逐年解锁的递延兑现激励机制,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中国建材集团对现金类的激励工具设立延期兑现、“等待期”等措施,对股权类激励工具设立锁定期、限售期等措施,各种工具的激励兑现周期普遍拉长到3年以上,使激励收益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绩效紧密挂钩,避免了短视行为。

④党建引领和企业经营、产业升级相结合。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产业升级与企业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要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工作的重要论述统领企业建设,将新时期我们党的领导和发展企业的大政方针、根本原则和重大举措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源头活水;要牢牢把握重大原则,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国企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坚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作为工作中心,坚决反对以各种名义和手段弱化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只有推动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全面深度融合,才能为国企做优做大做强提供坚强保障;要牢牢把握任务使命,始终站位在为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角度,谋划推进改革发展,聚焦产业引领升级、战略环境安全、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有序推动各项改革任务,推动国企与市场经深度融合,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要牢牢把握科学方法论,始终以增强改革实效为目标,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树立系统观念,力图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更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攻坚突破重点难点,优化改革系统集成,使协同更加高效。例如,南方电网公司,采用统筹区分党委决定,尤其是推动党委前置研究在不同治理主体中的应用,通过综合评定、整体把关、一事一议严格审议重大关键事项,大幅提升了党委前置研究的效率。总的来说,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于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来提高效率,加强党建优化内部管理,依靠内部管理优化外部环境。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有利于强化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三、科技型国有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创新

从央企国资改革历程和当前治理重点,结合科技型中小型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自身特点,其发展策略和公司治理需要重点聚焦。

1.聚焦主业布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中小企业要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性产品或服务优势,来支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吸引科技人员,定制化激励机制,实施优秀人才策略。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可以探索为特点科技能人提供定制化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3.突出科技创新,引导风险投资资金,实施容错管理机制。中小型企业发展方式的重点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从根本上优化企业的需求生存需求结构与发展结构。科技创新所需要的资金要在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中得到解决,采取的方式可以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融资,对于技术路线的错误、市场转化的不同等各种错误要有容错机制设置及相应的政策保障,在公司制度建设中得到体现。

4.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中小企业应推动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的有效联动,全面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的深度融合,坚持全面深化从严治党,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生态环境。

四、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需要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通过深化体制机制结构改造,激发内在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通过对优秀经验的总结,应该认识到,优化企业制度,是塑造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将成果制度化、机制化、长效化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靠党建引领强基赋能,才能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

猜你喜欢
科技型改革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