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平衡改革与发展对策

2024-01-09 10:44哈尔滨王发银
现代企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瘦身科技成果改革

□ 哈尔滨 王发银

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规范高校所属企业的发展,明晰高校校办企业产权关系,理顺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杜绝高校“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的问题,让大学回归办学主业,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

中央巡视组在2015—2017年对中央高校巡视过程中发现高校存在“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的问题。对所属企业管理上存在事企不分、监管缺位等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习总书记重要批示:高校要回归办学主业,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自2015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实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与下属公司剥离,原则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不再新办企业,强化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2018年6月国办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2号),标志着高校所属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启动。随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政策解读》,明确指出推动所属企业清理规范、提质增效,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换。部属高校及资产经营公司原则上不再新办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按照相关制度办理)。

高校所属企业改革相关工作的推进,能够有效杜绝高校“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的问题。进一步规范高校所属企业的发展,明晰高校校办企业产权关系,理顺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建立事企分开、权责明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导高校产业管理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换。

一、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所属企业改革作为一项政治工作,各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按期保质完成相关改革工作。但在改革过程中,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处理好在改革瘦身的同时做好创新创业孵化快速发展的关系,是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较大挑战。

(一)如何结合实际制定关闭、脱钩和保留企业

1.关闭和脱钩剥离类企业。对僵尸企业、空壳企业和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不具备持续经营条件的企业,依法通过注销、撤销、破产等方式清理关闭。对于与高校教学科研不直接相关的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予以脱钩剥离。

清理关闭和脱钩剥离是高校回归主业,聚焦教学科研,达到瘦身的根本策略。但清理关闭是主流改革大背景下,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保障稳定和后勤服务的前提下,如何确定清理关闭企业,成为战略制定的难点。

2.保留类企业。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对投资的唯一平台,可保留教学科研相关的实验测试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出版社、科技园(产业园)、设计院(规划院)和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实训基地、林场农场、后勤服务单位等企业,最后统一纳入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管理。

在保留企业是个例、不允许再投资保障服务类企业的改革大背景下,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保障稳定和后勤服务的前提下,如何确定保留企业,成为未来保障发展的重点。

(二)如何依托学校科研成果做好科技成果转化

1.稳步发展企业。在允许保留的企业中,特别是后勤保障企业的确定,如何界定该企业是保障师生需求必需企业,还是用社会资源保障师生需求。如宾馆、超市、物业服务等是否必须自营才能保障师生生活,保留后这些企业应该如何健康发展。在保留企业是个例的前提下,如何保留该企业,使其能够稳步发展。经调研部分高校,后勤服务类企业有的在保留之列,有的变为租赁形式由社会专业机构管理,有的列为清理关闭之列。该类型企业已成为所属企业改制过程中制约保留企业战略制定的关键因素。

2.快速孵化和发展企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对外窗口,在创新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面对所属企业改革,究竟如何兴办企业,如何对待刚成立处于起步期、成长期的高技术企业,特别是有问题的高技术企业,对于已有高技术企业的改革方式,将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是以作价入股为主,还是以许可方式为主,或者是以技术转让为主,直接影响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概率。经调查部分高校,自所属企业改革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或者处于非常保守的状态。

(三)改革过程中如何解决稳定问题

纵观所有改革,只要改革就是对原有格局进行调整,就会阵痛,阵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所属企业改革将会涉及到现有人员安置、现有利益平衡等稳定问题。改革文件明确规定,高校事业单位人员可选择回学校,学校负责安置。如何回、回哪儿,非事业编制人员怎么办,是否会影响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一座城一所大学的产业,将直接影响一个区的就业稳定和GDP收入。如何解决所属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稳定问题,是改革过程中面对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通过调研部分高校,面临困难较大的是上市公司、三线城市高校产业等。

二、改革与发展对策建议

高校所属企业改革是高校聚焦主业,回归教学的重要举措,瘦身强骨、轻装上阵,重点做好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稳步推进高校产业发展。

(一)领导重视,专项推进

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作为高校产业近几年的一项重点工作,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做好改革全过程的思想动员,成立专项推进组,随时掌握改革情况,定期召开改革推进组专题会议,做好改革过程的全过程监督,加强改革后的后半篇文章。

1.强化改革全过程的思想动员。学校领导应准确把握改革思想,从对教育负责、对学校发展负责和对产业负责等高度上准确把握改革力度和进度,做好改革的动员工作,做到全员接受改革、支持改革、拥护改革,将改革工作做在前,将稳定隐患通过思想动员解决在思想层面。

2.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按照改革推进要求,高校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成员包括资产公司、国资管理、后勤、科研管理、人资、纪检、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方便工作推进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可在学校领导小组下设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推进组、纳入资产经营平台企业推进组、后勤服务企业推进组、人员安置组和监察审计组等。

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推进组主要负责原集体性质研究院(所)、原三产遗留企业等相关改制工作。纳入资产经营平台企业推进组的包括各地方设立的研究院运营公司、校外运营型等实体企业、企业性质类孵化器、由学校资产平台成立的高技术企业等相关改革工作。后勤服务企业推进组主要负责服务宾馆类、餐饮类、超市类、维修类公司等改革工作。人员安置组主要有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产业遗留校内标志人员问题。监察审计小组主要由监察和审计部门组成,负责改革过程的监察、审计工作。

3.加强改革过程和改革后监管。在所属企业改革过程中,对清理关闭、脱钩剥离企业,在人员安排上要结合学校和公司实际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安置或解聘,特别是解聘补偿做到全过程监管,涉及物资处置、挂牌交易、无形资产转让、作价议价等资产处置事项,加强风险防范,按照资产处置法律法规进行依法依规操作。对保留企业要加强改革后半程监管,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对其进行依法依规监管。对新成立的高技术企业,在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程序的合规性进行监管。最终实现事企分开、权责明晰的企业运行体制。

4.经营性资产监管有序承接。为实现改革平稳过度,对于自愿回校的校内事业编职人员除正常安排外,从加强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监管的角度,应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行使高校通过股权对所属企业的监管。

(二)战略明确,分类实施

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要坚持“稳定为前提、瘦身为策略、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准确把握改革指导思想,摸清所属企业详细情况、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借改革之机,彻底、根本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做好顶层设计。

1.不忘服务社会初心。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功能定位之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效果作为“双一流”高校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水平的最根本标志。因此,在对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时,要牢记高校的初心使命,准确把握改革尺度,既要达到强骨瘦身目的,又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繁荣服务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2.分类分层实施。对所属企业按照对学校的支撑程度,结合学校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分类,如后期服务支撑紧密、一般、不太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支撑紧密、一般、不太相关等。实施战略和策略制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层、分时间段进行实施。如先解决僵尸、长期亏损、小股份等企业,再实施由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控股的参股企业,其次实体经营企业等。

3.实现瘦身目的。所属企业改革明确要求对与学校主业无关、关联不大的企业,借改革之机,要达到瘦身的目的。要坚持对现有企业“清理脱钩是主流、保留管理是特例” 的原则,去伪存真、剥离无关保留紧密相关,以强硬的改革思路达到“关一批、脱一波、留一点”的瘦身目的,使所保留企业真正支撑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三)策略得当,瘦身兴业并举

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策略制定,一定要平衡好瘦身与发展的关系,在瘦身的同时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1.改革实现瘦身。(1)清理关闭目标明确。对空壳、多年不经营、法人去世或无法联系法人和股东类企业,采取股东决议、公告等方式进行清算、破产、注销撤销,与政府相关部门强化沟通,依法依规或超常规加快推进实施清理关闭。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及与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服务无关的全资和控股企业,按照清算、破产程序进行注销和撤销。对虽与教学、科研相关,但前景欠佳、且近年来经营无任何起色的全资、控股企业,按照清算、破产程序进行注销和撤销。

(2)脱钩剥离逐步实施。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及与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服务无关的参股企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股权转让退出。对虽与教学、科研相关,但前景欠佳、且近年来经营无任何起色的参股企业,寻找各类基金或国资平台实现脱钩剥离。对存在欠款已明显资不抵债、股权纠纷严重、经营团队能力偏弱等可能存在未来经营不善较大风险的高技术企业,寻找各类基金实现脱钩剥离。对其他与后勤保障服务和人员稳定有关企业,联合各级国资平台逐步实现脱钩剥离。以上清理关闭和脱钩剥离类企业,是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达到强骨瘦身的核心,对于以上企业改革策略要明确,推进力度要坚决,要做到短、平、快,这些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是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基础、试金石,也是高校产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前提。

2.发展实现兴业。(1)保留稳定发展。对承载高校科技成果孵化运行、高校科研试验场所、工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出版社、师生实习场所的企业,重新定位,按新的定位要求逐步脱离企业性质或向社会经营、最后脱离的方向转变。对与后勤保障服务和人员稳定有关、且正常经营或虽亏损但有望扭亏的全资和控股企业,要采取打包式改革,即按体制改革重新定位,打包成立服务集团公司,将此类企业重新打包纳入原其中一个企业内或新成立一个企业全部纳入所有该类企业,在保障学校发展和稳定的前提下,逐步达到瘦身的目标。

(2)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发展。对承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资产经营公司,要从产业如何发展、如何布局、如何支撑学校发展角度重新定位,明晰校办企业产权关系,理顺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明确发展方向,由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对教学、科研有较大支撑,是学校实现服务社会功能的高技术企业,要围绕企业需求加快推进企业发展,运用市场模式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于能够支撑学校发展的未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要坚持围绕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速度和规模,进一步支撑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三、结语

高校未来要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加快推进相关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联合成立企业。其他非高校主要发展方向,要严格控制成果作价入股成立企业,主要以成果转移、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在新成立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上要按照市场规律,由市场专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高校教师团队从技术支撑的角度进行协同合作,推进企业快速发展。而高校要以股东的形式,按照公司法和章程对其行使监管,不参与和决定企业日常经营范围。

猜你喜欢
瘦身科技成果改革
给自己的课“适度瘦身”
我的瘦身计划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还说公立医院“瘦身”
瞧,那些改革推手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