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产教融合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效果措施

2024-01-09 10:44广州谭冬晴
现代企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育人

□ 广州 李 敏 邱 琦 谭冬晴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不断提升。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结合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构建深度产教融合的良好生态。在国家的政策引领下,各省市也发布了众多相关政策文件来支持产教融合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发布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行动和目标导向。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并不完全对等。校企利益不能同步化、育人先育德的时代要求也使得产教融合具体实践还需要不断优化。因此,基于深度产教融合背景探讨高职教育中众多主体如何协同合作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高职产教融合育人困境

1.校企融合深度不够。产教融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其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就是学校和企业。尽管有政策的支持和多方的推动,但是校企双方在进行合作时,还是会存在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因为校企双方组织性质不同,作为营利性组织,企业在校企合作时的动机存在利己主义和功利性,希望因此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或社会名誉。而学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追求的并不是经济利益,而是社会公益性(万伟平,2022)。这种组织差异导致了目标方向不一致,从而导致目前产教融合中学校的积极性高于企业(白逸仙,2022)。二是体现在育人理念上的差别,出于利益考虑,企业在育人理念上考虑的是实用和能用,对学生的思想素养却并不是很重视。而学校要承担“为国育人”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中的思政融入中,企业的热情并不高,这种理念上的差距也将导致双方合作深度受限。此外,在与学校的合作中,企业往往只能在某一些课程中引入企业理念和技能,介入范围相对较窄,加之企业业务繁忙所致,介入频率和深度都有所限制。

2.多主体协同性较差。产教融合生态圈中,参与主体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由于不同主体要实现的目标或利益有所差别,因此在主体之间的配合上很难做到协调、一致。以深入学生培养一线的学校和企业来说,校企高层投入产教融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只能提出框架性的要求,而具体合作实施则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后续简称企业导师)的配合上。相对来说,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突出而实践指导能力有所欠缺,企业导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岗位技能技巧,但在学生教学方面能力并不强。因此,两者在合作中需要进行一定磨合。同时,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之间往往通过微信、QQ、电话等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沟通交流,而由于工作时间和工作性质的差异,有些问题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导致合作效果受到影响。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目前高职校企产教融合的实践中,行业在其中所起的协同作用也并不明显。

3.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教育的本质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产教融合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模式,也同样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如火如荼,学校教师们也因此有了丰富的思政融入课程经验。但产教融合教学中,尤其是深入企业的实践教学中,思政改革和思政融入却流于形式。在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教学中,校企双方合作重点在于完成项目的各项指标,学校教师重点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和专业技能学习,企业导师则着重在于灌输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等,而思政教育并没有作为产教融合的指标列入,因此容易被忽视,即使在教学体系和课程标准中会有所体现,但实际操作中也会流于形式。这也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有关。学校教学中的思政融入往往通过各种课堂游戏,知识竞赛使得学生主动参与,而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关乎到随后的就业,因此学生积极参与的往往是跟企业岗位有关的知识学习或技能比赛等。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善用“大思政课”,要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以系统观思想,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理论与实践的多维度教学中(蒲清平和黄媛媛,2023)。“社会大课堂”的实践空间要具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要素结构(吴增礼和李亚芹,2022)。

二、多主体协同育人系统模型

1.指导思想和育人理念。一是要以“立德树人”和“思政融入”作为引导思想和指挥棒。在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问题,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此,应充分遵循相关政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贯彻实施“三全育人”和“多主体协同”育人理念。在产教融合育人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贯彻多主体协同理念,充分激发所有利益相关人员(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等)的热情,充分利用各类线上线下载体,实现理论知识传授、技术能力培养和思想素养提升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2.育人系统输入要素。产教融合育人系统的输入要素包括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提供的各类要素。政府方面一是通过发布各类政策文件给予指引,二是给予各类经费和资源的支持等。行业输入的要素包括召开行业会议,提供专家指导和职业分析、人才评价等各类支持性资源。作为产教融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企业在产教融合中需要更多投入。以笔者所在专业与广州顺丰速运的合作为例,在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项目实施中,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的输入要素包括:实训设备和场地(学校地处市内可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训的场地共224个)、技能型兼职教师和专家团队、权学校使用的内训课件及视频,来自于企业的资源不仅为课内教学提供了大量一线教学素材,也丰富和拓展了在校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实习及毕业后的在职工作。学校作为产教融合项目的另一主要参与者,在人才培养系统中输入要素包括: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教师团队、系统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丰富的教学资料和设备、校内实训场地,以及各类资金补助和支持等。以上众多要素输入为人才培养系统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极大地体现了多主体协同育人。

3.系统实施路径。系统具体实施路径为“主体”+“内容”双驱动,“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职业教育与思政素养”四对接。

①“双驱动”助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主体和内容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两大驱动要素。从主体来说,产教融合生态圈中的各利益相关群体,例如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主体共同推动产教融合。政府是倡导和指引者,在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中,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文件指引发展的方向。行业与企业对人才市场有着一线的敏感度,能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最切实的建议。以笔者所在专业与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合作为例,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多位专家利用自身对行业与岗位工作内容、标准与行为规范理解深刻的优势,指导学校制定符合区域产业链发展及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通过专题讲座、订单班等方式积极参与到一线教学中。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师资、教学与实训场地等资源。通过产教融合项目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加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是主体驱动人才培养的一大体现。从内容上来说,通过培养内容的完善和实施可以驱动产教融合项目的顺利进行。培养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思政融入与具体教学实施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学校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团队的调研、座谈,以市场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在课程标准中增加校企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在教学实施中融入思政,并与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增加学生的职业岗位感知,提升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思政素养。

②“四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对接。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作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施教者,在具体实施中有各自的优劣势。学校教师大多数长期从事理论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强,更容易将思政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较差。企业导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对于具体教学和学生管理还有所欠缺,将思政融入岗位教育中更是很少涉及,在以德育人上需要向学校教师学习,因此两者的协同合作对接能使校企双方教师团队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基础上配合实现“双融合、双促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第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和企业根据行业发展和职业标准商定课程标准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确保课程内容、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完美契合地方产业需求。在此基础上,校企也可以联合行业内其他先进单位共同开发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职业标准。第三,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对接。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主体,一是可以通过共同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将企业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岗位流程、技能技巧等融入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日常教学中;二是可以采取共同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明确岗位能力要求和职责素养要求。第四,职业教育与思政素养对接。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和企业在融合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政府力量,结合各项政策要求,将职业教育与思政素养对接,既要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又要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把思想政治素养融入实践教学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育人系统成果输出。通过多主体要素输入并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指导及具体实施后,产教融合育人系统将输出以下成果:一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二是校企共商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满足专业长期育人需求;三是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和学校教师通过参与企业实际环境接触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发展,既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也促进了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

5.多主体协同育人系统模型。结合以上系统要素,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多主体协同育人系统模型

参照以上系统实施模型进行具体运作,笔者所在专业与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取得了众多成果。企业获批广东省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入库培育企业,同时入选广东省层面负责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双方基于“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企业素养”强化训练标准开设订单班,校企合作开发多门模块化课程、工作手册式教材、专业教学标准等,培养了一大批满足企业和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双方合作共建校外教学基地并获批校级校企合作类示范基地,基地不仅可用于专业群学生的实训,还可用于企业培训新员工以及社会相关培训,是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实践基地。

三、促进产教融合育人效果的措施

1.深挖。产教融合是一项长期且细致的工程,“深挖”一是指要结合校企双方特点深挖具体合作项目。二是要深化教学改革,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将思政融入到实践教学课程中。三是要深入细节,在培养过程中,很多技能技巧都是掩藏在常规性操作之中的,需要校企双方教师团队针对具体岗位知识进行细化,并将企业导师经验融入到细节中,通过现场教学强化关键知识点。

2.探索。产教融合育人系统可以通过探索式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例如校企教师团队共同备课时,在课程中设置操作陷阱,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挑战、善于思考的能力。

3.创新。“创新”一是体现在一线教学团队即教师团队的教学创新上,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二是指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如订单班教学过程中,企业通过知识问答、课堂竞赛加上发放小奖品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活力,同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产教融合育人需要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指导思想,秉承传承培养、创新包容、开放共赢的精神,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的优势和经验。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从联合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序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解决行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脱节和不适配现象,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多主体协同培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产教融合育人存在的困境,并基于系统观视角,搭建了深度产教融合下的多主体协同育人系统模型。指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主体要协同合作,在育人过程中持续“深挖、探索与创新”,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型高质量技能型人才,解决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等问题。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