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 剂量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复律有效性的影响

2024-01-12 13:48苏倩文黄淑英李路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23期
关键词:复律房室剂量

苏倩文 黄淑英 李路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小儿最常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指异位激动在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主要由折返机制引起,其次为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激动。患儿多数为先天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小儿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灰,出冷汗,乏力,皮肤湿冷,呼吸增快,脉搏细弱常伴有干咳,有时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等,甚至部分患儿发生晕厥或猝死[1-2]。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辅助酶蛋白质,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有改善肌体代谢的作用,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对细胞损伤后,细胞酶减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有明显作用,可抑制慢反应阶段的钙离子内流,阻断和延长房室结折返环路的向室内传导,能终止房室结折返和旁路折返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3]。既往有研究报道,与胺碘酮比较,ATP 治疗儿童PSVT 复律率高,起效快,复律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4]。但关于儿童PSVT 急诊复律使用ATP 治疗的剂量标准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剂量ATP 对儿童PSVT急诊复律有效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急诊接受ATP 急诊复律的80 例PSVT 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PSVT 诊断标准[5],且均为首次发病;(2)临床资料完整,可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力衰竭;(2)存在其他脑、肝、肾等全身重要器官损伤;(3)存在其他先天性疾病,如言语障碍、听力障碍等;(4)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过敏。根据首次静脉推注ATP剂量的不同分为A 组(20 例)、B 组(29 例)、C 组(31例)。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不涉及伦理学问题,已免去/已豁免知情同意及伦理审批。

1.2 方 法

监护患儿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经皮氧饱和度、足背动脉搏动)、吸氧,评估患儿血流动力学情况,若患儿不配合,给予咪唑达伦或苯巴比妥镇静,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使用三通阀连接2 个注射器,分别用于腺苷给药和生理盐水冲管。使用ATP 进行药物复律:A 组首剂0.2 mg/kg 快速静脉推注,如在用药后3-5 min 无效,可再次快速静脉推注,每次递增0.1 mg/kg,最大量0.6 mg/kg;B 组首剂0.4 mg/kg快速静脉推注,如在用药后3-5 min 无效,可再次快速静脉推注,每次递增0.1 mg/kg,最大量0.6 mg/kg;C 组首剂0.6 mg/kg 快速静脉推注。若患儿使用ATP最大剂量仍无效时,可联合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6]用药后心动过速完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5 min,即为显效;用药后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但不能维持窦性心律,即为有效;用药后心动过速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即为无效。比较首剂用药后临床疗效。

1.3.2 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转复时间。

1.3.3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PSVT 患儿计数、计量资料均输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疗效、并发症、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分析;复率时间等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A 组、B 组、C 组PSVT 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A 组、B 组、C 组PSVT 患儿经首剂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86.21%、9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 组治疗总有效率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三组转复时间比较

A 组12 例有效治疗PSVT 患儿的转复时间为(22.25±2.78)s,B 组25 例有效治疗PSVT 患儿的转复时间为(21.41±2.68)s,C 组29 例有效治疗PSVT患儿的转复时间为(21.32±2.67)s,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2,P=0.586)。

2.4 三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

A 组、B 组、C 组PSVT 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 组并发症发生率较C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B组、C 组PSVT 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n(%)]

2.4 三组复发情况比较

A 组8 例无效患儿二次静脉推注0.2 mg/kg ATP 治疗后,均得到有效转复;B 组4 例无效患儿二次静脉推注0.2 mg/kg ATP 治疗后,均得到有效转复;复律后24 h 内均无复发。

3 讨 论

小儿PSVT 属于心房兴奋灶快速释放所导致的心律失常,发病之后伴有焦躁不安、皮肤湿冷、呼吸加快、呕吐、头晕等不适症,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健康[7]。心脏电生理研究提示,室上速多系折返引起,少数因自律性增高所致;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心房内、房室结及房室旁路,其中以房室旁路及房室结折返最常见[8]。目前对儿童PSVT 的治疗主要以终止发作及预防复发为主。ATP 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快速静脉注射该药有强烈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并可减慢房室传导,抑制窦房结、心房及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既往研究报道,ATP 在多种心脏疾病中具有显著效果[9-10]。但ATP可能会出现面潮红、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头痛、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期前收缩等副作用,因此明确使用该药的最佳剂量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A、B、C 组PSVT 患儿经首剂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B、C 组治疗总有效率较A 组高;A 组、B 组、C 组PSVT 患儿首剂治疗后的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效患儿继续用药治疗后,均能有效转复,且复律后24 h均无复发;同时三组治疗安全性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A、B 组并发症发生率较C 组低。结果表明ATP 治疗儿童PSVT 效果显著,且初始剂量选择0.4 mg/kg 治疗有效率较高的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最佳剂量选择。李梅婷等的研究报道,不同年龄PSVT 患儿的ATP 剂量选择有所差异,本研究中发现不同剂量患儿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纳入的患儿多超过1 岁,初始剂量较高均超过0.1 mg/kg,因此年龄差异不显著,但均能证实ATP 治疗儿童PSVT 的有效性[11]。研究报道,在ATP 输注期间可能出现轻度不良事件,如胸痛、潮红、呼吸困难、头痛和房室传导阻滞,且在输注停止后2 min 内均缓解[12],本研究与上述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ATP 治疗儿童PSVT 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ATP 对儿童PSVT 急诊复律具有显著效果,且首次推注剂量0.4 mg/kg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对较优,临床可作为PSVT 患儿急诊复律的首选方案。但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如纳入样本单一且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数据偏倚,同时未明确药物作用机制,后期仍需进一步采用动物试验进行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复律房室剂量
心房颤动抗凝与复律时机的抉择
·更正·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