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山东省多语种语言教育现状的调研研究与发展前景

2024-01-12 06:16
东北亚外语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多语种外国语文科

徐 可 苏 鑫

临沂大学 临沂市 276000 中 国

作为一个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的学科,在发展外语学科的过程中,外语院校要立足国家需求,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解决世界和人类问题宣介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传播中国智慧。山东省作为第二人口大省,其高等教育也走在了前列。本文基于对山东省高校多语种教育调查,指出山东省高校多语种语言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山东省高校多语种外语教育现状。

山东省切实落实新文科建设。山东是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显示,截至2021年9月,山东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53所,其中本科院校70所,专科83所,双一流高校3所(苏鑫,2023:80)。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如果将城市和高校数量放在全国范围内比较的话,山东省内城市的高校数量并非占优势,排名在后半段。济南44所,烟台16所,青岛14所,高校的数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模,山东省应该加强对属地高校的支持和投入,根据高校的区域优势,重点培养、特色扶持。根据教育部网站信息统计,山东省的高校数量153所,排名全国第四位,前三名分别是江苏(168),广东(160),河南(156)。

高校是翻译及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摇篮,多语种翻译及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主要在高校的外国语学院。高校内基本上都设有外国语学院,其中英语专业基本上是全部覆盖。山东高校本科70所,基本上都开设了英语专业,根据对各高校外国语学院的调查发现,英语专业远远高于其他语种。排在英语之后的语种是日语和朝鲜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和阿拉伯语为山东省高校开设较为普遍的语种。

不过山东省没有专门的外国语大学,基本上都是综合院校培养外语人才,还没有出现专门的语言类的公立本科大学。但职业教育院校中,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贸学院均是以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所开设的语种虽然以专科为主,但是涉及的语种比较多,如应用德语、应用葡萄牙语、应用法语等。

二、山东省高校多语种外语教育发展方向。

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的外语学科,应在促进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融合、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人工智能和智慧空间理念融入、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积极探索。高校作为多语种教学的载体,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1.需瞄准国家需求。

新文科视域下的外语教育改革必须瞄准国家需求,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当下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需要大量既精通外国语言和文化,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专业人才。我们只有紧抓新文科契机,利用新文科思想优化升级传统外语学科,才能加快促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中国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教授指出:高校应精准把握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趋势,厘清新时代外国语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地位作用和结构类型,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文科为指引谋划新定位、探索新机制、打造新基建,回应新需求,不断加强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建设(董洪川,2023)。要以外语学科为基础,着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大力推进新技术在外语学科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推动外语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从而“让外语学科在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国参与国际治理、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发挥新的更大作用”(孙美娟,2023)。

2.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

山东省高校外语学科要注重与其他科目的融合,外语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跨学科性。因此,在与其他学科进行复合、交叉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新文科建设要求要打破学科的边界与藩篱,将专业细化,例如山东省大部分高校的外国语学院由英语专业分裂出新的专业,如商务英语、英语师范、翻译等等,体现特色行业类语言服务(如商务外语、新闻外语、政治外语、法律外语等)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在外语学科建设和专业规划方面,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提出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在立足语言文化本位的同时,应推进数字技术与外语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数字人文研究,培养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跨学科外语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姜峰教授指出高校应该提高服务国家国际话语体系建设能力,发挥多语种特色,打破学科、专业、语种和资源配置的壁垒,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角度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贡献专业力量(姜峰,2023)。山东省高校的外国语学院已开始了多种专业调整的尝试,例如山东大学(威海)设立复合语种英德、英法、英西、英俄等专业。多语种+”和以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为基础的“多学科+”叠合式学科建设,推进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成立语言与各类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推动语言学科建设守正创新,在语言与数据科学、计算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交叉融合领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新路径。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提供更好的学科专业支持和人才支撑,为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策源能力和对外发声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3.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外语教学功能定位、互动能力培养、新理念和新技术融入方面,日本筑波大学 Motohisa Kaneko 教授认为外语教育属于人文教育,提出大学外语教育应实现专业知识、通用能力、自我认知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外语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形成通用型能力,并加强自我认知(修伟,2023:70)。语言对于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文情怀是语言联系世界的纽带。山东是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承载体,包括“东方的耶路撒冷”曲阜、“五岳独尊”泰山、“佛教圣地”千佛山等历史古迹。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是齐鲁大地当务之急。这要求外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文学等相关学科丰富的人文知识,更要内化人文理念,培育学生的道德、文化和情感,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这是新时代外语人才的使命和价值体现。

山东省高校新文科建设要求将中华文明与新时代发展有机融合,结合外语学科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高校新文科教育发展应引导学生把握世界大势,努力培养世界眼光与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做到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有效融合、个人专业发展和国家更广泛深刻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升需求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在国际交流中明确我国目前在世界场域中已形成的资本,在价值制高点上掌握话语权,从而主动参与构建国家话语体系,辩证看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最终实现教育引导外语专业学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贾玉洁,2023)。

“外语学科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张磊,2022)。山东省高校外语学科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既要守正又要创新,既要思辨又要融通。例如建设山东省内专门的外国语大学、专门的语言类的公立本科大学。作为一个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的学科,山东省高校外语学科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要创造性地回答中国、世界、人民、时代的这些问题,始终都要思考着如何守正创新。新时代赋予了外语教育新任务、新要求。外语教学要不负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底色”“本色”与“成色”并重(贾玉洁,2023),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猜你喜欢
多语种外国语文科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豆文科作品
多语种《中级军事汉语》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指导思想
郑州外国语学校
문학텍스트를 활용한 한국어교육―발음 ,어휘 교육을 중심으로
孙文科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