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4-01-15 16:40王志俊魏怀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5期
关键词:方案人才职业

王志俊 魏怀明

[摘           要]  高质量开展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轨决定了人才培养不仅要明确类型特色,而且还要注重层次质量,必须按照教育结构体系建构理论层面的逻辑、职业技术导向的社会实践逻辑以及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的现实逻辑,进而开展人才培养。从类型与层次方面与专科层次区分开,并按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维模式开展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产业需求对接,形成产教融合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能力层面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顺应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借助校企合作契机缔造“双主体”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从而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5-0001-04

我国早在2019年便开始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使职业教育的地位、发展高度得到提升,积极发挥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应有的作用,推动了专业人才的一体化培养。现阶段,国家积极在职业教育院校中开展“优中选优”,并将一些优秀的专科职业院校升级为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从规模层面来讲,“十四五”末,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将不低于高职教育的10%,这表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将从试点教育阶段过渡到规范发展阶段[1]。即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院校数量在整体高职教育中占比较低,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新的增长点无可厚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基础,按照其人才培养应遵循的内在逻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从多个维度探索目标实现路径,从而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向下一个阶段发展。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应遵循的内在逻辑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性决定其人才培养不仅要保证层次质量,还要保证人才培养的特色化,遵从理论逻辑、社会实践逻辑以及个人发展需求的实际逻辑,方可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提供保障。

(一)从教育结构层面建立的理论逻辑

教育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教育规律是否能够被有效遵守。从层次方面来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结构,其高等性特点比较明显;从类型层面来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能够对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予以优化。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结构中,本科层次通常可划分为应用型和学术型两种,从高等教育分类层面来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属于其中的类别之一,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等院校[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横向方面使高等教育类型得以丰富,从纵向方面将职业教育层次予以完善。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开展人才培养时,必须严格遵循“双重规律”,保证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本科层次水平标准的条件下,避免向普通本科教育方向偏移,使自身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保证教育特色。

(二)以职业技术导向建立的社会实践逻辑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所具备的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将职业技术作为导向,将社会实践作为逻辑的起点,必须指向具体的岗位工作内容,从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展现人才价值以及培养内容和方式。现代化技术目前与现实生产以及社会实践经验之间形成的逻辑耦合体正是体现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即需要聚焦社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3]。职业技术导向具体是指人才培养与职业和技术层面的需求相对接,根据市场对职业方面的需求开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三)从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层面建立的现实逻辑

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深受社会现实的影响。首先,从政治角度来讲,国家教育战略属于顶层政策设计,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推动作用。国家制定的教育战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发展,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生直接影响。打造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战略中的重点内容。其次,从经济角度来讲,在当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国家经济发展面临较大机遇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最后,从文化角度来讲,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是尊重人才的体现,也是推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文化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更加重要,需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重视人才培养[4]。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各类高等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差异性是判断其教育类型的主要依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学生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属于决定其教育类型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关政策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比较粗略,并未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导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需要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

(一)层次定位

本科層次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一种,因此具有高等性。要求其在开展人才培养时,必须达到高等本科教育的要求和标准,培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这是本科职业院校授予毕业生学位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保证学生能够扎实地、系统地掌握专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初步开展实际岗位工作的能力[5]。2021年,我国教育部针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本科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时,必须将培养方案重点放在知识技能高水平、高层次层面。说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达到高层次要求。

(二)类型定位

教育类型存在的差异对人才培养目标做何种定位会产生决定作用。现阶段,人才分类中主要将人才划分为工程型、技能型、学术型以及技术型四个主要类别。我国大众根据个人习惯,并依照国家政策对各类别人才进行了归类,如将工程型人才以及学术型人才划归到普通教育,将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划归到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虽然属于高等层次,但仍在职业教育范畴,具有明显的职业性[6]。因此,此类教育在开展人才培养时,仍需要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规律相符,對技能、技术型人才进行培养,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还要保证职业技术导向必须深嵌于本科层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每一项要素中,同时在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中全面贯穿。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目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此类教育开展的主体主要包含三类:第一类是职业本科高校,此类高校具有独立建制特征;第二类是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第三类则为少数存在的专科层次高职。实践方面,每一类实践主体均存在各自优势,但三类主体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是一致的,既要培养高层次人才,又要培养职业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若要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按照人才培养逻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采用的专业方案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而设置的,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安排的一项规范化文件,也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置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专科层次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无论是在制订方面还是在实施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共性,只是两个层次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各自独立的个性,不只是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在学制方面延长。从两种类型教育存在的共性来看,两者在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方案制订程序、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大体上能够达到一致,但是在实际内涵方面却存在实质区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属于系统化工程,需要与国家针对此类教育政策顶层设计相契合,必须与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相符,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标准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与国家教育政策顶层设计相契合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教育部确立的相关政策,必须将类型教育所具备的特征体现出来,同时还要做好人才培养的定位及高层次和职业性,以免同本科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将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同时与产业之间相对接,同行业以及企业之间实现深度合作,从职业资格出发,将相应的标准予以制定,从而使专业对产业提供有效服务,解决企业一线生产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按照国家提出的教育政策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2.必须以职业技术应用作为人才培养导向

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开展中,人才培养方案基础文件,属于教育开展的着力点,也是专业设置的落脚点,在制订方案时,必须延续职业教育“基因”,将职业技术应用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主要是针对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进行培养,“是什么”“为什么”是其主要聚焦点,这些内容均在学术层面范畴,在学术研究方面比较重视,目的是对学术型人才进行培养,重视专业理论的发展,并对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反映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什么”“做什么”是其主要聚焦点,这些内容均属于工程、技术层面,在实际应用层面比较重视,主要培养的人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是将科学理论转变为工作和工程原理,在生产实践中主要应用于工作规划、工程设计以及决策制定等方面,或者是这些方面对应的产品以及成果[7]。本科层次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者虽然层次相同,但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差异,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合理把握自身的特色,避免向本科层次普通高等教育方向偏移,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个别内容可以借鉴,但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或盲目模仿,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应有的特色。

3.必须遵循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国家针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定的教育教学标准是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主要依据之一,深刻反映了产教融合,能够为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建设提供保障,同时能为职业教育开展专业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提供有力依据。目前,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已经制定了专业教育教学标准、专业目录、顶岗实习的相关标准、课程标准以及专业设备装备相关规范,实现了标准化教学。教育部针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出了学位授予办法,并设置了相关标准,这些均可以为其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支持[8]。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二)结合产业需求对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类人才可采取相同培养模式,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但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必须具备独特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属于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链接点”,与行业、产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结合产业需求,针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重视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

需要坚持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成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使职业教育开展的特色专业教育得以形成,按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国家制定的专业标准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逆向设计,避免培养方案出现同质化问题。专业教学水平层面必须达到本科层次标准,专业技术水平方面要比高职专科技术水平高,从而使高层次人才得到有效培养。

2.结合行业及产业发展现状开展人才培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与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以及特色产业链之间对接,是达到产业数字智能化、绿色化以及高端化等方面要求的重要条件。赋予职业教育的特征以及产业岗位群所具备的针对性,需要构建产教融合教学实体,实现教学活动、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要素同产业链之间实现密切衔接。通过引研入校以及引企入校等方式实现职业教育产研教学一体化,从而为企业人才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借助校企合作之力打造“产学研用”四维一体化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项目研发,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全面开展专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开展教育改革时,需要适应当前产业技术改革的需求,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当前产业数字化改革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深入,职业教育在开展中也需要随着产业发展而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需要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9]。一方面需要加强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开展专业建设,使数字化技术能够在专业建设内容、思想理念、方法、资源以及手段等方面全面应用,从而实现专业升级。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使职业教育实现更加丰富的资源供给,同时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数字课程能够与电子教材结合,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方式和内容得以转型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开展人才培养时,还要重视校企合作的作用,积极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和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双主体”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四)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之后,便需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还要从产业链以及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出发,与行业和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相结合,设立职业能力标准,将职业活动作为单元开展课程组织工作,同时还要对课程教学项目进行细化设计,将行业新技术工艺、新标准规范纳入课程教学中,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该突破传统课程体系,将工作逻辑融入全程人才培养中,将企业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予以强化,应保证企業实践课程占据全部课程课时的25%,同时还要将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从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化。此外,为了使人才培养能够与人才市场高度衔接,必须提升“X证书”的市场认可度,将“1+X”证书相关的教学内容全面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从而使教学与就业相互匹配[10]。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明确其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实现措施。通过研究可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必须从自身的高层次、职业性特点出发,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并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四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为行业及社会提供更多高层次、高技能水平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淑淇,姚聪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3(4):97-108.

[2]郭广军,黎梅,李昱,等.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及其落实保障机制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22(1):8-16.

[3]温希东,朱永坤.职业专科院校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3(2):22-28.

[4]黄笑然.以能力为导向的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128-131.

[5]高丽楠.产教融合模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3(4):214-216.

[6]乔祎,贺备战,辛江,等.新高考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探析:基于社会认同度视角[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3(3):63-65.

[7]杨立平,陈义新,陈小敏.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困境和突破路径[J].西部学刊,2022(2):133-136.

[8]徐礼生,吴福茹,姚沛琳.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3):166-168.

[9]邓立明.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海峡科学,2023(6):111-115.

[10]钱娴.1+X证书制度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14(1):36-39.

猜你喜欢
方案人才职业
人才云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