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1-15 16:40陈金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5期
关键词:强国体育运动全民

陈金鳌

[摘           要]  新時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有效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主力群体,高校体育教学是我国体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体育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在推进体育教学发展中需要积极探索全新的发展理念与方向,需要借助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基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战略指导,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5-0009-04

大学生是促进社会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群体,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要积极践行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理念,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理念的创新[1],不断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进行创新,以高质量的形式发展高校体育教学。通过丰富多样化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2],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知识学习以及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实施的现代化进程[3]。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体育教学观念较为传统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校的体育教学观仅局限在学生个体体质健康以及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教育理念下,往往认为高校只需要在国家规定的课时和目标下,完成相关教学工作即可[4]。这种传统的观念已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高校要重新定位好自己,为了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全新的体育学习目标以及健康锻炼目标,要结合当前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理念,重新塑造高校体育专业及课程设置内容,这样才能为我国实施体育强国战略提供重要的发展基础,以此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体育教学保障。

(二)不注重体育知识教育

从近几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素质指标,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观,也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学只侧重于课内对大学生开展体育技能技术[5],而不重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能素质水平提升,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参与课外锻炼的情况较少,不利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只是为学生进行传统灌输式思想教育,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模仿教师演示的体育运动,不能理解参与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长此以往还可能忽视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观念、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内在精神,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精神维度和社会价值[6],也无法培养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锤炼精神意志。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价值观念,通过趣味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从被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状态转化为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状态,真正意义上达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磨炼精神意志的目的。

(三)体育师资力量不足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体育教学一直不被重视,从而导致一些高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力量有限,体育师资力量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7]。因为体育师资力量不足,高校不能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氛围,枯燥乏味的体育学习逐渐磨灭了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这严重违背当前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的要求。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要适当拓展体育师资力量建设的渠道,为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保障。

二、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要制订好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目标

目标的制订是实现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随着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等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在体育以及健康医疗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应结合国家相关要求来进行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制订[8]。要结合高校体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来确立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要以兴趣为导向强化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价值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阶段,来制订不同的体育教学发展目标,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也要确定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以此来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和适用性[8],确保每位大学生都能按照特定的标准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大学生完成某项特定的体育运动目标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体育运动项目,确保大学生具备基本的体育运动能力,大幅度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二)积极开展各类体育運动活动

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仅凭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理念,需要高校全面落实运动活动的开展工作,并将其作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在对体育教学运动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的同时,还要在原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多增设一些比较受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当前比较流行的啦啦操、健美操、花式篮球以及足球等运动项目,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9]。同时高校还必须紧密围绕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体育运动活动的开展力度,要将现有公共体育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各体育运动项目与大学生的实际锻炼需求相适应,利用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内容和形式,来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大学生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有效拓展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渠道的基础上,全面促进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打造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助力。

(三)积极完善体育运动设施建设

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提出,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尤其体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带来利好的政策引导。为了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高校需要及时解决体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要深度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运动设施建设工作[10]。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适当加大基础体育设施投入力度,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及时采购高质量的体育运动设施,以免因资金筹备不足而出现体育器材缺失等问题。在体育设备采购、场馆建设过程中,高校教师还需要兼顾每位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利用高质量的体育运动设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要及时修整体育运动场馆,构建完善的体育设备及场馆维修检查记录,以确保体育运动场馆和体育器材得以正常使用。

(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推进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中,体育教师是重要的实施者与执行者。在此背景下要高度注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多聘请一些具有丰富体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确保新任教师具备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11]。对于每位在岗体育教师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要为体育教师多提供一些行业内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教学培训的机会,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校要着重强调新时代国家下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各类培训活动中着重强调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重点内容,以此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层面的指导。

(五)科学制订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校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特别是对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因为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诉求,也无法精准评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育锻炼习惯,最终获取的教学评价结果也不具备基本的参考价值。基于此,教师必须结合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高校体育教学策略及教育评价体系[12]。首先,重新确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路,要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的局限性,按照客观评价、全面评价的原则,围绕运动技能、身心健康、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指标客观评价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其次,积极引入多元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大学生互评、师生评价等方式,从多个角度着手了解每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促使大学生在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正确看待自身在课内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的不足,以此取得理想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效果。最后,高校还需要及时转变传统“一刀切”的教学评价模式,借助分层评价、鼓励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客观评价每位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身体素质指标等,在分层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自行判断自身的学习效果及进步情况,避免使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大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由于一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运动基础薄弱,需要教师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法激发大学生的上进心,运用积极的评价表达方法肯定大学生取得的进步及付出的努力,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后续阶段的学习内容,在强化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13],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做好体育教学的顶层设计

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贯彻大健康理念,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14]。目前广大社会公众对体育运动的认知仍停留在基础的身体锻炼上,忽视了体育教学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实际上体育教学不但能为立德树人任务目标的落实提供基本保障,还能通过举办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精神意志,从思想层面培养大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奋斗的精神品质,同时营造热烈激情的体育文化传播氛围,拓展大学生体育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体育文化素养,以此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熏陶审美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必须结合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体育学习需求[15],依托全新的体育健康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育评价体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要素,基于顶层设计来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模式、环境等要素,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打造全面的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特色。

(七)构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平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平台构建,是有效促进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高校要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渠道,向大学生科普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提升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同感。其次,要定期更新体育运动相关理论知识、锻炼要求、急救知识等,鼓励大学生通过线上服务平台解决日常锻炼中遇到的问题,依托专业理论知识为大学生的课外锻炼提供一定的帮助。最后,要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比赛活动,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赛事信息,通过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促使大学生在日常的体育学习和课外锻炼中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全面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八)借用现代信息化促进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全面普及,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中,高校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体育运动量评估,利用运动手环、智能手机等及时上传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信息,同时配合体育运动信息监控系统与大学生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督促运动量不达标的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以全面保障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日常的体育运动数据情况,及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以此来保障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三、结束语

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以及健康水平,促使人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接班人,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要承担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体魄、养成体育运动习惯的职责。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调整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要正确看待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全面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进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下,必须充分考虑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并结合当前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规划,深度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以全面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早日实现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目标助力。

参考文献:

[1]赵堃,孙立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体育科技,2006(4):69-71.

[2]李晓鹏,李忠伟,郝家春,等.我国高校体育竞赛体系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2(8):1-7.

[3]李国华,卞辉,李艳茹.困境与突破: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5):633-640.

[4]莫依婷.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及提升策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5]郑君怡,吕万刚.心理赋权介导下知识共享对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影响[J].体育学刊,2022,29(2):86-92.

[6]刘子玉,孙庆瑶,徐彬.基于体教融合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评《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及其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7):86.

[7]储亚娟.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2,41(2):120-123,139.

[8]于松峰.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高质量体育教师的两点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12(4):37.

[9]侯伟强.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与管理研究:评《高校体育文化及其建设的综合性探论》[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

[10]陈洁琼.互联网背景下慕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思路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2,17(9):1065-1066.

[11]马有保.以数字化技术助推高校体育教育高质量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21(11):53-57.

[12]付德彬.新時代我国学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22):87-90.

[13]石茗茗.以数字化技术助推高校体育教育高质量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24):181-184.

[14]蒋军文,卫万一,覃丽雯.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多维研究与运动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22(3):110.

[15]杨国顺.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1(1):67-75.

猜你喜欢
强国体育运动全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全民·爱·阅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体育运动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可持续全民医保
呆呆和朵朵(13)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