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背景下产业融合如何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4-01-16 05:03吕萌
商展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粉丝经济群体消费

吕萌

(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随着互联网与文娱的融合发展,在粉丝经济的持续火热中,旅游行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关注到粉丝经济对于推进旅游业复苏的重要推力。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2022年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与2022年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2022年同比增长超10倍。旅游行业在突破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下,开始将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带入旅游宣传推广中,不但从线上进行旅游宣传,而且开始创造热点话题,通过吸引更多流量关注来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在满足粉丝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粉丝经济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角色转变,带动了旅游新增长,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可借鉴的产业融合模式。

1 粉丝经济及相关理论基础

1.1 粉丝经济

粉丝原指被崇拜者的狂热追随者,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粉丝群体的行为已经扩展到消费行为领域,从而形成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1]。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国外学者关注到粉丝经济的发展。英国学者西尔斯认为,高崇拜度的粉丝群体在强吸引力下会转变为消费者,产生粉丝经济[2]。我国学者对于粉丝经济的研究随着粉丝群体的逐渐扩大延伸到衣、食、住、行、游、娱等领域,对于推动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李文明认为,粉丝经济是依靠提升用户黏性与发挥口碑效应以取得经济利益的运作模式,通过营销粉丝群体的情绪价值达到诱发实体消费的目的[3]。粉丝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群体的存在,对于情绪价值的追求大于使用价值,主要是发挥情感价值倾向,培育高品牌忠诚度与用户黏性,从而实现向消费群体角色的转换。在各类演唱会、大型赛事、博览会等活动的推动下,粉丝群体的流动带来了旅游业的繁荣景象,因此,合理引导粉丝经济,对于推动城市旅游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

1.2 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最早被提出用来解释人口流动原因,而旅游行为被认为是短暂的人口流动,因此DANN将推拉理论引入旅游行为研究中[4]。其解释了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心理活动,即选择判断最优出游地。旅游行为的选择是内生驱动力与外生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游客的内生驱动力包括旅游喜好、精神追求、逃避现实等,这些内发因素促使游客想要通过短暂改变居住地现状来调节内心情绪;外生拉力则包括目的地美食、美景、民俗体验、特殊活动等,通过与众不同的观赏价值与体验价值诱使游客做出区别于其他不同城市体验的选择。因此,在游客抉择出行计划时,是否去和去哪里就是推力与拉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ANN的推拉理论侧重于研究心理因素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在粉丝经济的研究中,精神追求对于粉丝群体行为的推力占主导因素,而举办大型活动的城市则具有别具一格的拉力因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推拉理论进行分析。

1.3 产业融合理论

许多学者认为,技术是诱发产业融合的关键,技术的进步推动不同产业相互融合与发展。最早美国学者罗森伯格通过对机械工具业的研究,认为在通用机器制造过程中技术可以被推广至相关产业,从而将技术在不同产业中的扩散定义为技术融合[5]。而我国学者在对产业融合动因的研究中发现,技术并非是促进融合的关键因素。陈柳钦认为,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及行业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才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诱因,不同行业通过在关联情境下进行融合以达到客群共享、资源共享[6]。胡一波则在大数据研究背景下从产业融合角度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阐释,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对于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利益最大化具有积极推动作用[7]。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业开始寻求新出路,不仅局限于在本产业做大做强,而且开始向关联产业进行渗透,通过融合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产业融合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文娱业与旅游业紧跟产业融合浪潮,以文娱业发展为吸睛点,拓宽旅游客群,促活旅游经济,实现经济的蓬勃发展。

2 粉丝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2.1 带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活力

粉丝经济的跨城市活动主要有演唱会、体育赛事、展览会等。新冠疫情过后,大量演唱会举办,在吸引粉丝群体进行文娱消费的同时,也带动了举办城市的旅游发展。各个城市在获得演唱会举办权后,纷纷进行线上宣传与营销,对城市的旅游热点、历史人文、美食小吃等进行综合营销,从而变粉丝群体为游客群体,实现角色转换。粉丝群体的到来,不仅涉及吃、住、行等传统消费领域,还带动了文娱产品消费,例如,对当地具有文化特色的民族饰品及地方文创的消费、对当地传统习俗的体验等。较为热门的话题为贵州村BA的举办,该赛事凭借其粉丝对于NBA的喜好,设计了一系列有关村BA的服饰及运动产品,带动了粉丝群体对相关内容的服饰、体育用品的消费,进而火爆了榕江县的旅游产业,这种由粉丝经济带来的角色转变引发的消费正成为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而2023年举办的一场场演唱会也在满足粉丝娱乐心理的同时极大带动了举办城市的经济收入,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活动赛事旅游创收

演唱会、体育赛事等热门活动对于经济的促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场演唱会火热一座城”的宣传标语在各大报刊登陆头条,不仅表明了新冠疫情过后经济的复苏,也展现了文旅消费的火热态势。粉丝群体在进行观赏性消费的同时更乐意进行一站式旅游消费,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消费升级。同时,根据举办演唱会的城市规模来看,一些中小城市也开始积极争取举办权,活动城市的下沉不仅证明了中小城市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潜在的经济实力,而且也证实全国对旅游创收的认可,表明文旅产业融合作为新型旅游模式是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

2.2 活跃城市发展,促进人文交流

粉丝群体的到来,不仅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带动举办城市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举办城市为了迎接大规模客群的到来,会在完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改善城市精神面貌,提升文化交流水平,在粉丝角色向游客角色的转变中发挥积极的文化推动作用。传统的历史型旅游城市在人文交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如举办城市南京、西安、武汉等本就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游客对于其深厚文化底蕴的认可也较为普遍,因此这些旅游城市在推广方面能将经济与文化传播快速融合。而对于一些正处于转型发展中的城市来说,在迎接粉丝客群的筹备过程中,需要积极挖掘自身文化特色与人文底蕴,丰富宣传推广内容,使承办城市在积极备考中推进文化交流。在完善经济发展之外,粉丝经济的出现将人文交流也纳入旅游发展策略中,通过文化渲染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提升了粉丝的消费意愿,从而使其达到愿意消费、再次消费、推荐消费的递进式发展。因此,粉丝经济对于促进城市人文交流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3 塑造旅游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

粉丝群体因热爱到访新城市,在进行实体感知后会形成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从而对城市产生无形的宣传推广作用。口碑效应会影响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影响旅游者出行计划的安排,因此在演唱会期间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是一种提升旅游意愿的积极手段,是变“流量”为“留量”的获客手段。相较传统的旅游宣传推广模式,这种游客之间的分享体验更具真实性,更容易被驴友们所接受。在数字化背景下,实时的线上传播更体现出传播时间短、传播范围广、话题热度高等特点。在粉丝经济的带动下,游客短时间内大量涌入,短视频与社交圈的分享对于宣传旅游城市来说更体现出一种自发性特征,更具可靠性。因此,承办城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粉丝群体的到来过程,就是推广城市知名度的有效渠道营销。在这一过程中,粉丝群体感知城市形象,体验城市人文环境,消费城市旅游热点,在不断深度体验中完善对城市的感知。

3 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

3.1 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了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以旅游促活城市经济复苏,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激发消费潜力,带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政府及文旅局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推动“演出+旅游”“赛事+旅游”“展览+旅游”等文旅融合业态的新发展,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推广。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利用文化主题推广活动吸引游客,既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实现经济收入的提升。此外,政府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并通过惠民政策的落实提升居民出游意愿。在具体实施方面,政府结合旅游发展新业态,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模式,丰富文旅产品选择,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文旅示范城市,以促进传统旅游城市转型升级,持续营造浓厚文化和旅游消费氛围。伴随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进,城市旅游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为居民享受美好生活、经济恢复繁荣开辟了实现路径。

3.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普通大众对于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旅游出行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对于人们缓解工作压力、开拓认知视野、增强人生体验等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由于国际形势紧张,更多的游客将旅游地的选择聚焦于国内。相比旅游业的初期发展,现今旅游行业呈现年龄多元化、目的多样化、行程灵活化等特点。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模式不断与时代相结合。经济新业态的出现,使得旅游业与文娱产业融合发展,因此各类消费群体在进行文娱消费的同时,也会进行或短途或中长途的旅行,以期在旅行中实现文化消费,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粉丝经济的诞生也是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升。2023年上半年演唱会的举办,不仅带动了旅游城市的经济收入提升,也促进了全国经济要素的流动。文旅业的完美融合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我国内需的重要推力,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必将带动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3.3 大众精神生活的丰富

新冠疫情过后,大众对于旅游消费的热情再次高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23.84亿,比2022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总收入达2.3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在旅游行业的高态势发展下,大众对于旅游的消费体验已经从最初的景色欣赏跨越到文旅融合阶段。在旅游过程中更加注重沉浸式体验,如舞台演艺、特色展览、影视观赏、全方位互动等。并且大众在出游过程中也更加注重文创产品的消费,传统的旅游消费大多局限于特色小吃、游玩项目等。现今旅游城市的开发,更多文化消费项目出现在公众视野,如主题小镇、主题公园、文化展览等,此外大众对当地文创产品的推广也呈现出较高的兴趣,并且随着出游者年龄的年轻化、心态的年轻化,旅游地的文创店铺、文创展览更受大众所青睐。旅游体验与社交相结合,文化消费与观赏性消费相融合,旅游新业态在不断发展中紧跟大众精神需求。

4 粉丝经济驱动下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配套服务

粉丝经济的旅游特征之一就是短时期内客群庞大,对于接待的旅游城市来说如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有效运行,形成良好城市印象,才是留住粉丝、转变客群的应变之道。抓建设、抢机遇,才能推动城市能级大幅提升,打造高品质旅游城市。

第一,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液,保障城市交通畅通对于推动旅游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针对举办活动的重要交通线路,集中时间段可以加强公共交通运输,适时延长交通运输时间,减少路段拥堵,增强出行的便利性。正如一些城市通过加设旅游专线来便利游客出行,对于粉丝型游客来说,既减少了做攻略的时间,又简化了出行方式,为其在“追星”之余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共享经济,在游客激增的时段,推广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车位,提升城市基建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构建城市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于热门商圈、重要路段实时播报,提升交通应变能力,减少拥堵带来的负面旅游体验。加强形成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格局,构建高效快捷的交通服务保障体系,对于旅游城市的建设具有基石作用。

第二,承办活动,建设城市,将粉丝经济融入城市发展,既管活动又管长远。首先,安全是活动的首要前提。一方面,举办城市需要加强城市安防建设,对粉丝群体来说,初到一座城市,人身安全是其考量的主要因素。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加强交通安全,还要加强夜间安防巡逻,尤其是对于举办演唱会、音乐会的粉丝。因为其活动开展时间大多为夜晚,因此出行安全与人身安全更要受到保障。正如为大众所知晓的“淄博烧烤”,其成功运营离不开政府为保障游客安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经济安全防范也是旅游城市需要关注的层面,在活动举办期间应加大对兜售高票价、假票的黄牛的查处力度,打击经济违法乱象,保障粉丝群体消费权益。同时,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开通贯穿重要商圈景点的公共交通,便利游客的一站式体验;拓宽游客投诉反映渠道,保障游客消费权益,提升游客消费信心;不断优化城市保障服务,为游客提供清晰指引、便利出行、暖心服务的城市关怀。此外,在促活与长远发展中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加强品级建设,将“吸粉”与“兴城”相结合,创建旅游城市发展新面貌。

4.2 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方位旅游

粉丝角色向游客角色的转换,不仅需要城市挖掘自身旅游特色,更要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使游客在旅行中提升消费体验,带动城市的全方位发展。

第一,以文娱产业为吸睛点,打造文旅消费热点。粉丝群体的跨城流动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精神需求的追随,他们会因为一首歌的热爱、一场赛事的吸引而奔赴山海。演唱会及博览会等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也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经济收入,是文娱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的良好融合。大型娱乐场馆、城市公园、特色消费小镇等设施建设都是以美好生活体验作为吸引游客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回归文旅消费与释放快乐生活相结合作为旅游产业链的新起点,并通过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获得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二,以实体经济为推力,助跑文旅多方位发展。在粉丝群体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做好城市基建,完善城市服务,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保障游客基本需求。可以借鉴成熟旅游城市经验,搞活城市“夜经济”,适应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惯,推动城市年轻化发展。在文旅发展过程中,构建沉浸式的消费体验,形成集美食、观景、文创、特色民俗展示于一身的综合大秀台,使多产业融合发展更具城市吸引力。正如“淄博烧烤”的火爆,究其原因在于其城市名片的建立,因烧烤打响城市名片,吸引八方来客。当游客慕名而来,淄博这座城市早已配备好各项旅游服务,从日常消费到贴心的游客安全,都体现了政府的重视。正是在实体经济的带动下,这座城市的名片才能被广大游客熟记于心。

4.3 加强数字化营销,吸引潮流客群

粉丝群体大多为青年受众群体,具有知识层面高、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追求潮流的群体特征。产业融合背景下,数字化发展突飞猛进,旅游城市可通过数字化转型吸引粉丝群体,扩大游客规模。

第一,借力多渠道营销方式,创新营销手段,增强旅游体验。首先,可以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演唱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积极进行相关活动的宣传,对于与举办活动相关的热点话题进行视频营销,增加粉丝群体消费热情,变“粉丝”为游客;其次,可以通过云旅游,对接网络平台推广,深度挖掘人文旅游,对于城市特有旅游风格利用VR、AR等数字化技术进行沉浸式体验。打破原有“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自然生态模式,创建“新奇新颖新生活”的文旅城市体验,在多平台宣传推广中将城市旅游热点推向新高潮。尤其是对于一些传统旅游城市来说,旅游资源丰富,更加方便利用一体化的云旅游推广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吸引年轻群体。

第二,进行旅游平台开发与建设,方便粉丝群体进行旅游规划。旅游城市可充分利用当下社群营销模式,创建粉丝群体等具有共同爱好的旅游社群进行社交化营销,为粉丝群体提供旅游互动体验,提升其消费意愿。此外,也可以定期推出旅游套餐线路,针对群体所喜爱的旅游风格进行个性化定制,完善旅游服务,对于举办赛事相关信息可进行单独的页面宣传,开展主题旅游体验,从而在不断扩大旅游客群中实现旅游城市的持续发展。正如杭州亚运会的举办,通过赛事吸引广大运动粉到来,完善吃住行等各方面的旅游体验,不仅通过自然美景带动旅游消费,更结合运动赛事进行宣传,为游客的行程提供完备的平台规划,让杭州一跃成为国内外知晓的旅游名城。

5 结语

综上所述,粉丝经济带动下,文娱业与旅游业在产业融合中实现双向发展。一方面,粉丝经济通过吸引消费者完成角色转换,使粉丝群体在追星过程中实现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城市为粉丝群体提供舒适便捷的消费体验,提升感知印象,从而吸引粉丝群体进行旅游消费与宣传,为推动城市旅游发展奠定客群基础。粉丝经济为城市旅游带来“流量”,如何利用优势变“流量”为“留量”是实现城市旅游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取长补短,革新发展,才能实现旅游业态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粉丝经济群体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40年消费流变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新消费ABC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