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的实践策略

2024-01-19 11:00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许崇麒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教与学变革教学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许崇麒

教与学方式作为课程实施中教师与学生完成教与学任务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生适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是将国家育人“蓝图”和学校育人“施工图”转化为学生实际获得关键所在。数字时代,日常教学中使用数字技术成为必然,应用数字技术突破传统教学的壁垒成为必须,在数字化环境下激发并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成为必要。随着教育数字化的转型,教与学方式的数字化变革也不断深入,其价值取向、着力点和实践路径需要进一步明确。

一、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改革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克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知识学知识等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促进教学更好地适应知识创新、素养形成发展等新要求”“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的重点在于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方式创新、效率提升和价值创生,确保国家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落实,促进课程高质量实施,落实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创新人才。

(一)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全面发展。素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与学方式影响,数字化手段的加持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多元,获取知识的方式更为丰富。借助数字技术与手段,学生能够充分观察、深刻体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激发思维活力、促进知识建构、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二)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促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解性学习,区别于以记忆、复述、理解、应用为特征的浅表学习,指向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参与的深入学习,强调学生主动高投入、实践活动重过程、知识能力可迁移。数字化设备所营造的学习场域、提供的技术服务和产生的叠加效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全面有逻辑的思考、严谨科学的论证中,在主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内化,不断实践与创新,实现深度学习。

(三)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较长的培养周期,是一个发现学生天赋并不断激发潜能的过程。数字技术通过打造无边界学习场域和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在无障碍的学习空间中,在综合性、实践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好奇心,发现学生优势、挖掘潜能,发展学生的审辩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发现与培养。

二、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的着力点

“教”“学”活动彼此独立又高度统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同样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其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具有情境依赖性,特别受教师的教学方式所影响,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周期相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引领学习方式变革。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的重点在于教学方式的数字化变革,其着力点在于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改进数字化教学行为。

首先,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是指教师的数字化资源处理能力和运用策略,包含知识、技能、态度和思维方式,是超越数字技能的综合素质。数字素养可以细化为设备与软件、信息与数据、交流与协作、内容与创造、问题解决、安全保障以及职业相关能力几个方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重点是教师的思想理念要与时俱进、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熟悉并掌握基本的数字化知识技能,悦纳并积极使用数字化技术。最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中能运用数字化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尝试对教学进行结构化、系统化升级,克服教学实践中主观、片面、低效的问题。

其次,改进数字化教学行为。提升数字素养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教学行为,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数字化教学行为,不仅关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更要关注数字技术的应用是否得当,即为什么使用、如何使用以及使用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关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与产出比。数字化教学行为的改进,就是要提高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的适切性,提升数字化技术与学习的适恰性,同时保障数字化技术使用的适度性。

三、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智慧校园生态

智慧校园生态是以数字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各育人要素良性互动的校园育人系统。智慧校园生态把学校的学生、教师、文化、课程、资源等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形成更加紧密且有效的互助互促关系,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特征形成平衡、有序、和谐、稳定的育人体系,激发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共生动力,寻求个体发展的最优解。

首先,强化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完善智慧校园生态的基础环境。依据学校的育人理念、学校文化和课程体系,构建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支持体系,建设配套的数字教室、数字终端等硬件系统,配备教育管理、教学研修、作业评议、数据分析、学业评价等软件系统,搭建教师研修、学生学习、家校沟通等线上互动空间,完成“管办评”“教学研”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其次,强化业务素养和行政效能,激活智慧校园生态的动力系统。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生数字技术知识储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化思维水平,内强素养;鼓励数字技术常态化应用,关注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用户的活跃程度,丰富数字资源供给,推广典型案例及成果,外提效能。

再次,强化组织领导与机制建设,保障智慧校园生态的良序运转(如图1)。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制定管理及评价制度,不断优化运维、确保工作高效协同,保障网络安全,实现泛在的网络支持、精准的数据分析和个性的教与学服务,促进智慧校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图1 智慧校园生态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中必然伴随教学模式的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重点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传递—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发现”的现代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是很难实现教学模式的改进,而数字化教学方式使其成为可能。

数字平台及资源的支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习路径,拓展学习空间,通过课堂的适度翻转、课程资源的丰富供给、学习空间的开放自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发现创造。

数据及数据分析支持,可以精准详细分析学情,进而有效开展教学,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及方式方法,全面客观分析学习效果和学业质量,改进后续教学设计。精准的数据及分析、个性化指导,促进有效教学。

数字场景及设备支持,可以实现多形式互动、多主体交流、多维度展示,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及时反馈和多元评价,可以实现深度交流反思和广泛成果分享,还可以实现网络课堂、双师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等。师生的深度参与,促进高效教学(见表1)。

表1 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的着力点

(三)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教与学方式作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活动细节,其变革就体现在教与学的细微层面。数字技术的具象化、具身性、可溯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与教学的细微之处深度融合,突破教学重难点,凸显数字技术的优越性(如图2)。

图2 数字化教与学的特点

数字技术的具象化,可以将抽象的、难理解的、不易描述的、不能在常态环境出现的、以往只能通过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的内容,以具体形象的样态展现给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数字技术的具身性,可提供多感官沉浸式体验,可操作互动式参与,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亲历过程,积累直接的活动体验和重要的学习经验;数字技术的可溯性,能记录思维过程、学习历程和成长轨迹,这些数据是学生研究、讨论、回顾、反思不可或缺的资料,而这些活动是学生发展高阶思维、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字技术的开放性,使学习时间、空间无边界,学习场域自由开放,探究广度深度最大化,信息交互的形式、媒介、内容升级,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数字技术的共享性,包括信息的全面共享、及时共享和“矢量”共享(因需、分层、双/单向),个性推送、精准传递、保证时效,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升质量奠定基础。

教与学方式数字化变革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而是把“低效”转变为“高效”、把“不适宜”转变为“相适宜”、把“不匹配”转变为“相匹配”。数字化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深入理解课程功能,才能恰当选择教与学方式、合理优化教与学方式、切实改善教与学方式,只有充分激发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联动反应和协同效应,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数字化变革。

猜你喜欢
教与学变革教学方式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变革开始了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