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情草木香

2024-01-22 09:14赵俊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4年1期
关键词:武侯祠游记诸葛亮

赵俊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风景。这些风景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有人类的智慧结晶,这些风景给我们留下了美的享受。正所谓“山水有情草木香”,在享受这些美丽风景的同时,我们的情思也会追溯着景物背后的故事驰骋万里。

武侯祠前的沉思

梁 衡

①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古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暫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进二门,过刘备殿,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顺一红墙翠竹夹道就到了祠的西部——惠陵,这是刘备的墓,夕阳抹过古冢老松,叫人想起遥远的汉魏。诸葛亮能在一千七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一千多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②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它合为丞相治事之地,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遮掩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荡无私的心。记得儿时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老天爷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③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却赢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杜甫是到这祠里做客次数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背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与杜甫作着悲壮的唱酬。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

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什么出身,负有什么使命,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历史上如秦桧那样的人也有歪才;有德也不难,天下与人为善者不乏其人,难得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

⑤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选自《把栏杆拍遍》,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成为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载体。

B.这是一篇游记,作者以游踪为线索,记述了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闻所感。

C.第③④两段写历代人物对诸葛亮的景仰,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功绩。

D.第⑤段的两个“死而后已”,前者嘲讽,后者敬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2.读完全文后,说一说诸葛亮的哪些精神使他成为万世景仰之人。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荡无私的心。

4.分析第③段开头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5.仔细阅读文章结尾处括号中的句子,想一想你所熟悉的历史人物中,还有谁是类似的人,再参照示例写一段话。

示例:诸葛亮一生,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六出祁山攘除奸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是忠诚的楷模。

1.B(全文先记游后写感,并非以游踪为线索)

2.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天下人兴利,有功不自傲;身居高位而淡泊名利;德才兼备凛然正气。(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概述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无私、淡泊的品质,饱含作者的敬仰之情。

4.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记游转入下文抒写感受;内容上点明诸葛亮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5.示例:鲁迅一生,为追求强国富民的理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挥洒如椽巨笔,鞭笞封建礼教,唤醒沉睡的国民。他是思想的先驱,他是民族的脊梁。

这是一篇游记,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看来,想写好一篇游记,不一定非得按照游踪来写,而是应该适当抒发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第一,勾勒总体印象,确定文章主题

我们平时从游览到写作,肯定会间隔一段时间,这就会让我们的记忆模糊。为避免写出的游记“失真”,在写作前,我们要调动记忆,画出游览路线图,翻出当初拍摄的照片、视频。必要时,还要请同行者帮你回忆,尽快令自己回到当时的情景,以确定文章主题,写活你的见闻和感悟。在上文中,作者首先指出这次游览的地点是武侯祠,然后简笔勾勒出武侯祠的位置,是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那里有古榕为屏,古狮拱卫,有朱红飞檐的庙门;进门是一庭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进二门,过刘备殿,又一四合院,正北是诸葛亮殿;祠西部是惠陵。同时,文章字里行间饱含情感,处处透露出对诸葛亮的敬仰。一句“一千多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直指文章主题。

第二,游人景物互动,写活景物特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游记就是美景描绘与游人活动的和谐统一,所以写作游记时,要适当兼顾游人的言行,让游人的活动为自然风光增添新的内涵。另外,写景要注意动静结合,我们只有把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具体、形象、生动。《武侯祠前的沉思》中寫游人“我”的言行,如“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这些“我”的言行,与武侯祠的景物紧密相连,景物激发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出作者的敬仰。同时文中动静描写结合,比如作者描写“殿后铜鼓”时,不但写出了铜鼓的静,“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随后笔锋一转,又写出了铜鼓的动,“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

第三,彰显人文特色,增加灵秀之气

我们写游记,写出景色的美好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展现出景物内在的人文精神才是我们的写作目的。景物有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便增加了灵秀之气,令人深刻难忘。比如,我们在写作时,适当穿插写一些与景点相关的经典诗文、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名人逸事等,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的文化气息。像《武侯祠前的沉思》一文,作者在描写武侯祠时,写到了《隆中对》和《出师表》,这两篇作品最能代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时,作者又引用了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悲剧的主调;之后作者又写南宋名将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一句,令读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我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在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

请你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本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一篇游记。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详写过程。在游览时,我们看到的景物有很多,所以在写作时不能记流水账,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地方重点写下来,其余的可以略写。

2.寄情于景,主题鲜明。我们在写作时,离不开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表达思想感悟,我们都要让读者在领略到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受到启迪和教育。

游桃花谷

吴慧霞

春日的风是如此温和,春日的雨是如此绵柔,春日的景是如此有诗情画意。在这如诗般的季节,难得闲暇,我伴着父母,约来伙伴,沐浴着春风,一同前往坐落于河北省行唐县西南的桃花谷。

桃花谷可不是浪得虚名,一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漫山遍野、一群群一簇簇的桃花。那一树一树的桃花,放眼望去,像朵朵云霞,红得热烈奔放,粉得典雅端庄,白得素雅高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吸引游人的目光。近看,它们更是别具一番风味:含苞的,娇羞遮面;怒放的,亭亭玉立。那花儿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纷纷挤上树梢,仿佛要把自己最美的风姿展示给众人。沿着崎岖的盘山路漫步而上,路边芳草萋萋,鲜花遍地,清香阵阵,蝴蝶起舞。

来到半山腰,我想歇下脚。正用心欣赏大自然的杰作,我耳边却突然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在这山间,会是瀑布,还是溪流?我怀着满心好奇循声觅去。听着哗哗的流水声,“沙沙”的竹叶响,我越过层层丛林,穿过片片花海,终于找寻到水声的来源——一条小溪。这条清澈的小溪,远看波光粼粼,四周景物倒映其中,多么像画艺精湛的大师创作的水彩画。近看溪水清澈见底,石块平铺于溪底,不时有几条小鱼在水中穿梭嬉戏。

听着溪水淙淙,看着竹林摇曳,感受风光秀美,想着想着,我的思绪也随之飞出,追溯到千百年前。想必那时,此处竹林环绕,不染市井喧嚣,应当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首选之地,更是归隐山林的最佳之选吧?身处美景之中,相信每个人都会生出对大自然的赞叹,对悠闲生活的无限向往。

“咱们去山顶看看吧!”万千思绪被打断,我便随同伴一起前往山顶。重新回归那条盘山路,不到二十分钟,我们便到达山顶。此时已是傍晚时分,我放眼望去,整个桃花谷在暮色的映衬中,如同世外桃源般清雅幽静。

这是一篇较成功的游记。作者开篇便点出了出游的地点——河北省行唐县西南的桃花谷。接着按照游踪,作者既有次序又有文采地描写了桃花谷的景色:一入大门,各色桃花盛开,引人入胜。接着,作者又动静结合地描写了半山腰的小溪,以及小溪周围的景色。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思绪驰骋,想像千百年前的古人对此处盛景的向往,更突出了桃花谷的清幽和雅致。

猜你喜欢
武侯祠游记诸葛亮
过武侯祠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武侯祠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诸葛亮喂鸡求学
超市游记
谒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