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2024-01-23 00:53尹铂淳贺珊婷
长沙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英语课程

尹铂淳,贺珊婷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湖南信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建设的先锋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科学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日常教学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授课主体不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还包括其他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以及校外育人力量等。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共同解决思政难题的“大思政”格局逐渐形成。在“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以“SU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检索式(主题检索,检索字段涵盖标题、摘要及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22 年10月20 日,共搜寻到1 886 篇文献。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区别与联系[2]、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建构[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国家意识的培养[4]、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构建[5]、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建设[6]、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7-8]、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9]、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路径[10-11]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讨。总体而言,已有理论成果十分丰硕,启发颇大,但对“大思政”格局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的研究不足,对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展开。

一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大思政”格局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势所趋,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以下简称《指南》)在“课程定位”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指南》在“课程设置”部分提出:“课程设置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课程质量为抓手,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在“大思政”格局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本质上就是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完全符合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与课程设置,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大思政”坚持授课内容的综合性,强调授课内容不能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还应充分挖掘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医学等其他学科所蕴含的思政元素[12]。“大思政”主张授课主体的多元性,强调授课主体不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还包括其他专业课教师和行政人员、校外育人力量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汇聚育人磅礴能量。“大思政”还倡导授课模式的多样性,不应只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包含学术活动、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统筹起来,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壁垒。

在“大思政”格局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3]405党史知识蕴含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大学英语日常教学之中,厚植百年党史“沃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新灵感、新思路、新素材,让大学英语日常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实现同向同行,以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树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高质量开展和创新性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助力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思政”格局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无法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无法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伟大成就,无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华美蜕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要积极探索、创新探索、深刻研究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模式,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学得进、学得好。要善于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生动讲好党史故事,还原历史场景,让当代大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让他们真切感受更加鲜活的党史,帮助他们充分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提升他们对党的认同,让他们更好地弘扬党的革命精神、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提升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他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进的决心,增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大思政”格局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锻造大学生意志品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是一部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伟大史诗,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无法切身感受过去的艰辛与不易,难免会缺乏必要的奋斗意识、拼搏精神和意志品质。将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有助于让学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切身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亲自找寻“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钥;有利于让大学生牢记革命先辈不畏险阻的拼搏精神、崇高的奋斗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火热的革命初心,以此不断筑牢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强化他们的奋斗意识,激发他们敢于探索、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锻造他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百折不挠、金石可镂的意志品质。

“大思政”格局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崇敬英雄、崇尚美德。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非凡奋斗史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如今,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信息获取渠道的日渐丰富,西方各种观念和思潮不断涌现。一些腐朽的西方价值理念、生活模式以及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渗入大学校园,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将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通过课文、纪录片、歌曲等形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以此积极引导大学生崇敬英雄、崇尚美德,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防止他们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侵蚀,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现路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党史学习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大思政”格局下,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三条。

(一)不断提升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精准定位授课内容中党史学习教育的切入点

充分挖掘授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精准定位授课内容中党史学习教育的切入点,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政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师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甄别力和敏锐性,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教师要不断扩容自己的党史知识库,构建自己的党史知识体系,这是充分挖掘授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精准定位授课内容中的党史学习教育切入点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障。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备课工作,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游刃有余地运用相关党史知识。最后,教师必须改变灌输式的单向授课模式,将“大水漫灌”的话语模式转换为“精准滴灌”的话语模式。要充分调研当代大学生,积极采用贴近大学生心理特点、价值理念、话语表述的授课方式及策略,着力打造具有显著大学生特征的话语体系,尽可能提升大学生对党史知识的接纳程度,让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染力、穿透力。

(二)不断深化团队协同合作,以恰当的方式在授课内容中嵌入党史故事

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一流教师团队是关键。要积极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协同合作机制,不断增强集体攻坚能力,整合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思政育人力量,定期开展集体研讨、集中备课,致力于从授课内容中有效挖掘合适的党史知识,并将其作为思政元素充分融入授课内容之中。

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第四单元Heroes of our time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本单元所蕴含的英语知识技能,还要围绕“英雄”主题,详细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以及在其间涌现的一大批视死如归、顽强奋斗、忘我奉献的英雄人物。不仅要讲好过去的英雄故事,还要做好新时代的英雄叙事,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过去的英雄人物、当下的英雄模范,引导学生对自身发展定位的思考,激发学生努力成为英雄楷模的决心。具体而言,可结合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进行授课。在课文讲授前,教师可先导入雷锋的生平介绍及英雄事迹;在授课结束后,重点讲解雷锋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充分发挥雷锋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用雷锋精神武装学生头脑,帮助他们坚定信念、凝心聚力、踔厉奋发,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三)不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着力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

“大思政”强调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统筹起来。社会大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性质的课外活动,又称第二课堂[14]。高校要不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着力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专业技能、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让学生在“做”中“学”,知行合一,优化学习效果。

1.与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历史纪念馆共同打造实践教育课程

高校应积极与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历史纪念馆合作建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通力打造红色文化实践教育课程体系,让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授课主体可以是基地或馆内的讲解员,也可以是具有显著思政色彩的社会育人力量,如在平凡岗位上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同志、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等。此外,还要积极号召大学生自觉投身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播的光荣事业,用英语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以英语为抓手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及传播贡献力量,以此多渠道、立体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在上Heroes of our time课时,教师可在讲授完语言知识技能后,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湖南雷锋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雷锋的生平及英雄事迹,切身感受雷锋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理论感召力。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组建雷锋精神国际传播队伍,主动在一些国际影响力较大的新媒体平台上用英语讲好雷锋故事、宣传好雷锋精神,为雷锋精神国际传播贡献力量,让学生真正成为雷锋精神的继承者、践行者、弘扬者,让学生真正从雷锋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以虚拟现实技术手段为抓手,开辟沉浸式体验课堂

高校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VR)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虚拟现实产业的不断壮大,“虚拟现实+教育”正逐渐走进课堂。高校可以将思政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及平台有机融合,着力建设以虚拟现实技术和平台为基础的第二课堂,通过一系列虚拟现实技术重构经典历史场景,让学生以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党的重大历史时刻,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让党史学习教育彻底贯穿日常教学以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全过程。例如,在上Heroes of our time这课时,教师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VR 设备沉浸式体验雷锋、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的相关虚拟现实场景,深化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英语课程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