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

2024-01-25 10:27
传记文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大夏黄润筇竹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张骞(公元前164—公元前114)从长安北部的甘泉宫出发,出使西域,这是中外交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十三年后的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历经重重磨难的张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禀报在西域所见所闻,其中特别提及他在约公元前129 年访问大夏时遇到的一件奇特之事: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1]

原来,张骞在大夏期间,见到了产自中国蜀地的邛竹杖与布料,这让身为半个蜀人的张骞十分惊讶[2]。经过一番询问,大夏人告诉张骞,这是他们从数千里之外的身毒(即古印度,Hindu)买来的,而身毒的蜀物,则是从中国的西南直接进入的,也就是说,汉地(中国)和大夏之间,除了张骞经西域凿空的道路(我们称其为“张骞道”)之外,当存在当时汉人所未知的经身毒之“身毒道”。这就说明,虽然大夏距离汉地有万里之遥,但是从汉地西南经身毒可能是存在交通路线的,如果开通这条线路,就可以避开沙漠之地的危险和匈奴人的骚扰,距离上还缩短了不少。汉武帝听后,“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今四川宜宾)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冉,出徙,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3]。然而,这些西南夷,“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4],汉使受阻于昆明国(今云南大理一带),甚至被杀,致使这次外交行为以失败告终,这也直接导致了汉武帝后来发动平西南夷的行动[5]。

所谓“邛竹杖”,即筇竹杖,因产于蜀地的古邛都国而得名。筇,邛地所产之竹也。蜀地,狭义所指,是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的蜀郡(今成都及其周边);广义所指,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广大周边地带(即今四川省大部),最北可达秦岭南麓的汉中,最南则是与云南相接的古邛都国。汉武帝征西南夷之后,以邛都为越嶲郡(即今西昌),而筇竹即产出于此[6]。筇竹杖有“杖之极”之誉,中国现今存世最早的竹谱类著作戴凯之《竹谱》就曾提到:“竹之堪杖,莫尚于筇;磥砢不凡,状若人功。”

张骞所到访的大夏国(Tokhgra,Tochari),《史记》记其国都蓝市城,即今阿富汗巴尔赫(Balkh),领域面积南北在兴都库什(Hindu Kush)山脉和阿姆河(Oxus river)之间。当时的统治者主要是印欧人种的东支,即《史记》与《汉书》中的游牧民族“塞”或“塞种”,古波斯称其为萨迦人(Saka),可能与斯基泰人(Scythians)同源,国民则主要是更早迁移至此的印度-雅利安人(Indo-Aryan)和部分希腊人的后裔。该地英文名巴克特里亚(Bactria),乃来自古希腊人的称呼,这里曾是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东部的一个行省,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公元前323)东征后,希腊人在这里建立了长期的政权,先后经历亚历山大大帝、塞琉古王朝(Seleucid Empire)和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Greco-Bactrian Kingdom)三个时期,直至约公元前2 世纪中期(约公元前145)被游牧的塞克(塞种)人所取代,随后又被另一支游牧的月氏人所占,希腊人的统治中心则移至今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公元1 世纪中期,月氏五部之一的贵霜统一诸部,扩张为强大的贵霜王朝(55—425)。张骞到访该地,正是月氏人侵占这里之后不久。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国际贸易,当以奇珍异宝和重要特产为主[7],因此大夏人所进口的所谓“蜀布”,可能即是西汉时蜀地所出的一种被称为“黄润细布”的名贵布料。《华阳国志·蜀志》记蜀郡“安汉,上、下朱邑出好麻,黄润细布,有羌筒(大竹筒)盛”[8];西晋左思《蜀都赋》言成都集市繁华,“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其中就有“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和“黄润比筒,籝金所过”,唐代李善注:“司马相如《凡将篇》曰‘黄润纤美宜制’,扬雄《蜀都赋》曰‘筒中黄润,一端数金’。”[9],单衣也,“一端数金”,说明此布在汉代即比较名贵。这种细布用大竹筒装,十分轻便,因其纤美、透气,比较适合用来制作单衣,这些特征最适合燥热的印度、中亚地带,故而身毒、大夏从蜀地进口这种布料,用于贵族阶层穿着,当可理解。

然而,竹杖呢?大夏到身毒,路途远不说,还多隔大山大川,如横亘南北长约1600 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 米的兴都库什山脉,还有让当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却步的印度河,大夏人却不辞辛劳从身毒购买从万里之外运来中国蜀地出产的筇竹杖,若非此杖有特别之用途或象征意义,又何以如此大费周折?更何况,大夏与蜀地之间沿途经过广大面积的印度和缅甸,本身就盛产竹子[10],中国西南和印度之间,又有大山大河(如横断山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独龙江等)并聚奔流,横断东西,身毒人又为何要不惜经历艰难险阻,到中国蜀地贩卖只不过是竹子做成的手杖?

那么,张骞在大夏见到筇竹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猜你喜欢
大夏黄润筇竹
利用遥感技术解析地理试题的研究
筇竹寺
书店之美
《周礼·天官·盐人》所见“饴盐”考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
2015中国大学生男足冬训赛暨第28届世界大夏会选拔赛
关于木杆镇大力发展筇竹产业的思考
浅谈云南筇竹寺彩塑